•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别世富: 洛书破译与中医理论的完善

请问先生:洛书这个图首见于哪里?
 

附件

  • 146.2 KB 查看: 18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孙思邈说:“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

孙思邈说过这句话吗?见于哪里?
 
本帖最后由 biesfu 于 2016-2-3 21:17 编辑

无关紧要,关键是前人解河洛皆不得要领。“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venation)图。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八卦五行是分门别类;如何组织成有序运作整体,就是洛书之功用

十字中轴为体,四角为用;1是先天起点,顺时针至6是落脚点、出海口。
巽8象征众生(卯——动物本能)平等地生活在草原上,依丛林法则进化生存;
兑4就是公转,顺应自然,进出平衡;兑就是革新,引进创新,持续发展。
离2意象分化:离火为丁午火,代表多样化、分化、色散,引为彩色、美丽、繁荣,文化多元,言论自由,争辩讲理,巧舌谈判、贫富分化、离经叛道
但最终的自然选择(6坤)甚至不能完全用优胜劣汰来概括,我还是喜欢相对唯心的“天择”:天佑华夏,生生不息
 

附件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2-4 11:52 编辑

洛书的原型当是九宫(八风)图。当初并不名洛书。
 
东汉郑玄据《纬书》注释而来。
 
东汉郑玄据《纬书》注释而来。

即《易纬•乾凿度》:“《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
 
郑玄注上面这段文字说,“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 …… 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神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亦言无适也。自此而从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从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太一天一之宫而反于紫宫,行从坎宫始,终于离宫,数自太一行之”。
 

附件

清人胡渭按八卦方位,参照郑玄这段注文,在其《易图明辨》卷二列图如下:
巽四离九坤二
震三中五兑七
艮八坎一乾六
 
即东汉郑玄就有这个图,但是不叫洛书,称九宫图。
 
《灵枢·九宫八风》篇的两个首图,与郑玄注一致。
 
请问先生:洛书这个图首见于哪里?

一是东汉郑玄注《易纬·乾凿度》的九宫图,当时不叫洛书。二是《灵枢·九宫八风》篇的两个首图。
 
一是东汉郑玄注《易纬·乾凿度》的九宫图,当时不叫洛书。二是《灵枢·九宫八风》篇的两个首图。

就此也可说明《灵枢》当成书于东汉时期。
 
本来,洛书(及河图)与《易》没有关系。虽《易·系辞传上》有“河出图,洛出书”之文,但并没有见到图。
 
本来,洛书(及河图)与《易》没有关系。虽《易·系辞传上》有“河出图,洛出书”之文,但并没有见到图。

这些图(洛书、河图),是当时宋人附会前人《易》注而发明出来的《易》图。
 
这些图(洛书、河图),是当时宋人附会前人《易》注而发明出来的《易》图。

我们今天所见“河图”、“洛书”,乃朱熹从蔡元定之说,定于《周易本义》卷首的。
 
本来,洛书(及河图)与《易》没有关系。虽《易·系辞传上》有“河出图,洛出书”之文,但并没有见到图。

但这“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当时却从来无人谈及。
《系辞》虽说圣人作《易》则之“河图”、“洛书”,但历来讲《易》者,由西汉的施、孟、梁丘、京房、费直,到东汉的马融、荀爽、郑玄、虞翻、陆绩、及至魏晋进的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干宝等,皆无人讲解“河图”、“洛书”是何等情形。唐人陆德明、孔颖达、李鼎祚等,在注《周易》时对“河图”、“洛书”也没有言及。——刘大均《周易概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