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我的另类读【内经】

活人活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08
帖子
1194
获得点赞
34
声望
38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5-8-27 07:10 编辑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名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
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这是我把内经读成这个样子的,如下图,看之前,先忘了历代注解,-看过笑笑,笑完再看,别笑掉了牙齿。

(略注:中身以上,历代注解有说是腰以上,我图上的分法是身体的中心,中脉为坐标点,按前阴后阳分,截一人体横面。则卯酉为分线,卯酉上为广明,下为太冲,广明为外阳,太冲为内阴,套上原文对比,然则中为阴,一般分法是以外为阳里为阴,中即里,按那样的分法则是这句“原则中为阴”但内经这里的分法却不是那样分,如图,则是上面写的那句,前广明,后太冲,中身而上,分中点上面就是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分中点稍下后半身最里部。看明了,不要笑掉牙齿,历代不少经验家的注解解释,在一笑间过去吧。)
 

附件

  • 三阴三阳离合象.png
    三阴三阳离合象.png
    12.7 KB · 查看: 96
这个东西有个简单的方法。少阳为三阳之枢;少阴为三阴之枢。抓住这点,就不会乱。

其他的再一点一点贯通。

多年经历我认为内经是对的,其它的都是歪理。
 
开、阖、枢-关、阖、枢。

开(開),当作“关(関)”。開、関-閞,形似致误。
 
“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合;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合”,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灵枢•根结》篇,并与《素问•皮部论》中的有关内容有关。

《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灵枢•根结》篇:“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枢折即骨摇而不安于地也,骨摇者取之少阳。”、“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故开折则仓廪无所依,膈洞,膈,洞者取之太阴……合折即气绝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阴……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阴。”

《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历代诸家所释如下:

王冰注:“开、阖、枢者,言三阳之气,多少不等,动用殊也。夫开者,所以司动静之基;阖者,所以执禁固之权;枢者,所以主转动之微。”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然太阳者三阳也,为阳之表,其义曰开;阳明者二阳也,为阳之中,其义曰和;少阳者一阳也,为阳之里,其义曰枢。……然太阴者三阴也,为阴之外,其义为开;厥阴者一阴也,为阴之尽,其义为合;少阴者二阴也,为阴之中,其义曰枢。”

吴昆《素问吴注》:“太阳在表,敷畅阳气,谓之开;阳明在里,受纳阳气,谓之阖;少阳在表里之间,转输阳气,犹如轴焉,故谓之枢。……太阴居中,敷布阴气,谓之开;厥阴谓之尽阴,受纳厥阴之气,谓之阖;少阴为肾,精气充满,则脾职其开,肝职其阖,肾气不充,则开阖失常,是少阴为枢轴也。”

张介宾《类经九卷•经络类二十九》:“此总三阳为言也。太阳为开,谓阳气发于外,为三阳之表也。阳明为阖,谓阳气蓄于内,为三阳之里也。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此总三阴为言。亦有内外之分也。太阴为开,居阴分之表也。厥阴为阖,居阴分之里也。少阴为枢,居阴分之中也。开者主出,阖者主入,枢者主出入之间,亦与三阳之义同。”

张志聪《素问集注》:“太阳者,巨阳也,为盛阳之气,故主开;阳明合于二阳之间,故主合;少阳乃初出之气,故主枢。……太阴者三阴也,为阴之盛,故主开;厥阴为两阴之交尽,故主合;少阴为一阴之初生,故主枢。”

黄元御《素问悬解》:“太阳,阳之将衰,故为开;阳明,阳之盛极,故为阖;少阳,阳之未盛亦未衰,故为枢。……太阴,阴之将衰,为开;厥阴,阴之盛极,为阖;少阴,阴之未盛亦未衰,故为枢。”
 
金栋按:“太阳为开”、“太阴为开”,《太素•卷五•阴阳合》均作“关(闗-閞)”。繁体字:開(开)、闗(关)、閞。閞,通闗,乃闗之省文。
 
杨上善《太素•卷第五•阴阳合》注:“三阳离合为关、阖、枢,以营于身也。夫为门者具有三义:一者门关,主禁者也,膀胱足太阳脉,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为关也;二者门阖,谓是门扉,主关闭也,胃足阳明脉,令真气止息,复无滞留,故名为阖也;三者门枢,主转动者也,胆足少阳脉主筋,纲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

萧延平按:“‘太阳为关(闗)’,‘关’字《甲乙经》、《素问》、《灵枢》均作开(開)。日本抄本均作‘閞’,乃‘关’字省文。玩杨注‘门有三义,一者门关,主禁者也。’‘主禁’之义,‘关’字为长,若‘开’字,则说不去矣。再考《灵枢•根结篇》及《甲乙经•经脉根结篇》,于‘太阳为开’之上均有‘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之文,本书卷十《经脉根结》与《灵枢》、《甲乙》同,则是前以关、枢、阖三者并举,后复以为关、为阖、为枢分析言之,足证明后之为‘关’‘关’字,即前之‘折关’‘关’字无疑矣。下‘太阴为关’与此同义,不再举。再按:嘉佑本《素问》新校正云:‘《九墟》太阳为关,作关’。”
 
杨上善《太素•卷第五•阴阳合》注:“三阳为外门,三阴为内门。内门亦有三者:一者门关,主禁者也,脾脏足太阴脉,主禁水谷之气,输纳于中不失,故为关也;二者门阖,主开闭者也,肝脏足厥阴脉,主守神气出入通塞悲乐,故为阖也;三者门枢,主转动也,肾脏足少阴脉,主行津液,通诸津液,故为枢者也。”

林亿等《新校正》云:“按《九墟》‘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故关折,则肉节溃缓而暴病起矣,故候暴病者取之太阳;合折,则气无所止息,悸病起,故悸者皆取之阳明;枢折,则骨摇而不能安于地,故骨摇者取之少阳。”
 
日本•丹波元坚《素问绍识》:“《太素》开作閞。按:即关字。杨曰:‘三阳离合为閞、阖、枢,以营于身也。夫为门者其有三义:一者门閞,主禁者也。膀胱足太阳脉,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为閞也。二者门阖,谓是门扉,主关闭也。胃足阳明脉,令真气止息,复无滞留,故名为阖也。三者门枢,主转动者也。胆足少阳脉主筋,纲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坚按:《太素》与新校正引《九墟》相合。如今《甲乙》犹与《根结》偏不异,《皮部论》阳明之阳,名曰害蜚,即阖扉。少阳之阳名曰枢持,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乃与《太素》同义。开字阖字义具于《皮部论》,又《太素》载《根结论》开字亦并作閞。”
 
胡天雄《素问补识》:“此‘太阳为开’,关,误作开。杜甫《早行》诗:‘崩闭关其情。’杨笺:‘关,一作开。’王的次注,杜的诗作,均写成于公元8世纪60年代,王:公元762年,杜:公元769年。二字互误亦同,皆由字形相似所致。唐代‘关’简作‘閞’。但诗词一字之误,无关大旨,医经一字之误,后世以讹传讹,容易造成中医学理论的极大混乱,不可不慎。”
 
閞是多音字,①音变(bian);②音关(guan)。唐代“关”简作“閞”。
 
傅景华等《黄帝内经素问译注•阴阳离合论》:“太陽爲開,陽明爲阖,少陽爲樞:開,应作闗。形似易误。《皮部论》:‘太陽之陽,名曰闗樞。’此以門的結構与功能比類十二經的作用,其内涵可參該篇。阖取義于門扇,闗取義于門閂,樞取義于門軸。太陽在後爲闗,陽明在前爲阖,少陽在中爲樞。”
 
由上可见,开、阖、枢,当为关、阖、枢。
 
关(闗-閞),取义于门闩;阖,取义于门扇;枢,取义于门轴。根据经脉的循行规律,三阳经脉之太阳行于身之后为关,阳明行于身之前为阖,少阳行于身之侧为枢。此即“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之含义。
 
《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灵枢•根结篇》论三阳有关、阖、枢,合为一阳;三阴亦有关、阖、枢,合为一阴。此一阴一阳作为人身之两重门户,外以拒邪气之侵,内以固精气之失。此乃三阴三阳(即关阖枢)之生理。
 
根据经脉的循行规律,三阳经脉之太阳经行于身之后为关,且在三阳经中相对地处于浅表部位,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主关;阳明经行于身之前为阖,且阳明经相对地位于体表的深层,具有闭阖收敛作用,故主阖;少阳行于身之侧为枢,且少阳经则处于两经的表里之间,具有枢纽的作用,故主枢。此即“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之含义。三阴经脉亦如此。
 
“阴阳离合”是《内经》阴阳学说的重要理论,其核心是阴与阳的可分性及其统一性。以人身阴阳而言,外之阳再分为三,即太阳、阳明、少阳;内之阴再分为三,即太阴、少阴、厥阴,这就是相离。而三阳为一阳所化,三阴为一阴所化,都各具有统一性,这就是相合。三阳相合为人体屏障,如人身之门: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共同主司御邪作用。三阴关阖枢主人体封藏:太阴脾藏营,少阴肾藏精,厥阴肝藏血,各有所主,是为相离;而营、精与血互化互生,同为生命之基质,是为相合。所谓三阴离合,即寓有脾肾肝分工合作同主精液封藏之义。
 
来一图
 

附件

  • 六气图.png
    六气图.png
    27.2 KB · 查看: 77
看了各位老师的论述后,突然冒出这么个问题:是阴弱汗自出对呢,还是阳弱汗自出对?
自己认为阳弱汗自出比较靠谱点,不知对不对?
 
看了各位老师的论述后,突然冒出这么个问题:是阴弱汗自出对呢,还是阳弱汗自出对?
自己认为阳弱汗自出比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上面已明确解答了你问的问题,好好读读【内经】,圣人的回答比较完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