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用药记录今日始

哪你就别藏着压着了,快说吧,咱也好好学学。先谢谢过了。

其实这么简单的病,应该难不到老师才对,这也不算什么,我主要是想让老师用你主题的理论用药,也同时放在这样的病例里一两味来增强疗效,但老师并没辩证,不管青红皂白就来个方子,这样绝对是治不了病 的。不过老师的理论自古就一直被诸家认同,但只是辅助而以,不能做指导用药。
 
得罪之处望见谅,只是切磋而以,还望勿怪才是!
 
经过一两天的高温,仿佛又有了秋天的感觉。
 
2015/7/21
天气尽管不是太闷热,甚至早起还有点儿秋凉的感觉,但这毕竟是三伏天长夏季节,利湿、化湿是不能少的。胃脘胀满或有凉感者较多。
处方:谷精草、滑石粉、藿香、当归、益智仁、枳壳、山药、熟地、白扁豆、甘草。
 
2015/8/6
昨天有了秋燥的感觉,但仍然感觉湿邪未退。燥中有湿,湿中有燥。总体感觉是上、卫燥,表仍有湿,下虚。上、卫之燥非全有现时气候所致,恐与长夏闷热伤津耗液损气有关,治此燥当益气养阴生津,我选用黄精。
处方:谷精草、黄精、桔梗、当归、益智仁、熟地、枳壳、山药、滑石粉、藿香、甘草。
身体亏虚加党参,下虚腰痛或易疲劳加菟丝子。且随症加减。
 
2015/8/13
今年8月8日立秋,立秋过后虽然感觉潮气有所减轻,但总感觉潮中有燥,燥中又兼潮。今日终于感觉天气没有那么潮湿了,但感觉体内仍然有不少的湿气在下。
处方:黄精、桔梗、当归、熟地、益智仁、枳壳、山药、滑石粉、甘草。
黄精益气养津润上焦之燥,清上、表之热,滑石粉清余湿。
 

谢谢,

诶,你竖了两个手指头,你是说我“二”吗?
 
如果把大自然比做人体,连续的大太阳干旱,少水,是不是可以滋阴?连续的阴霾无日,是不是可以补阳?连续的雨天,是不是可以去湿?或者连续闷热,是不是可以补气?也就是可不可以这样比喻:太阳比做阳,雨比做阴,风比做气。

初学,望李老师指点。
 
如果把大自然比做人体,连续的大太阳干旱,少水,是不是可以滋阴?连续的阴霾无日,是不是可以补阳?连续的

咱一项好胡说,今就再胡说几句?
勿怪哦。
如果把大自然比做人体,人体一小自然,可以这样比喻。
连续的大太阳干旱,少水,是不是可以滋阴呢?连续的大太阳干旱,少水是造成阴虚的条件,但未必都要阴虚。汽车连续跑了一段路,没有加油,可能没油了,哪不一定就真的无油了,是否需要加油,看看油箱,查查油表就知道了。当然即使油箱有油,毕竟跑了一段路了,加点也无妨。
连续的阴霾无日,是不是可以补阳呢?呵呵,阳虚则补,阳不虚,生法祛除阴霾即可,毕竟太阳就在天上,阴霾除则太阳现。
连续的雨天,是不是可以去湿呢?呵呵,成灾了吗?阴雨、天晴本是常事,任其自我调节吧。不过如果成灾了必须救灾哦,还有无灾要防灾,必须有备用措施哦,未病先防。
或者连续闷热,是不是可以补气?嘻嘻,此时不可以补气,要透气。
也就是可不可以这样比喻:太阳比做阳,雨比做阴,风比做气。呵呵,太阳、阴雨无可比性,不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不是相关联的两个事物。风亦如此。

嘻嘻,这不是指点,好胡说而已,权当笑话吧。
 
天人合一,才是生存之道。我辈感悟不浅。
 
冬天天寒地冻,往往肌腠闭郁而生内热,故清热有之:夏天烈日炎炎,大凡贪凉饮冷而伤内寒,故温里常备。
 
冬天天寒地冻,往往肌腠闭郁而生内热,故清热有之:夏天烈日炎炎,大凡贪凉饮冷而伤内寒,故温里常备。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2015/8/21
天渐凉而热不退,湿渐祛而燥已生,津或已伤。
疏风散热、益气生津,清热润燥。
谷精草、黄精、桔梗、当归、益智仁、熟地、贯众、枳壳、山药、甘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