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53
- 声望
- 63
- 年龄
- 63
【补注】
⑴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因此,观察神、色、形、态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可作为分析气血、脏腑等的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之一。即如《灵枢•本脏》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在中医诊断学中被列为四诊之首,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这是因为人的视觉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门法律•明望色之法》说:“凡诊病不知察色之要,如舟子不识风汛,动罹复溺,鲁莽粗疏,医之过也。”所以医生在诊病时要充分利用视觉观察,并在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和训练敏捷、准确的观察能力,通过诊断知识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使望诊技巧日臻熟练。但望诊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故不应以望诊代替其他诊法,诊病时还须四诊合参,才能全面地了解病情。(高校教材新世纪第二版朱文锋《中医诊断学》)
《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高校教参《内经》:“精明,眼睛、眼神。五色,面部的气色。华,外荣。《素问经注节解•卷一》注:‘精明以目言,五色以面言。言目之光彩精明,面之五色各正,乃元气充足,精华发现于外也。’”
金栋按:精明五色为气之外华,实则为脏腑气血精华反映于外在体表的象征,故观察目精神彩与颜面色泽可以测知脏腑气血之病变。这揭示了望目与望面部五色可以诊病的原理,或可谓之“医学相术”者也。所谓“医学相术”,是指通过观察形体、相貌等用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即观察神、色、形、态而已。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
《类经五卷•脉色类十七》注:“见色者,望其容貌之五色也。”
《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滑寿《难经本义》:“袁氏曰:五藏之色见于面者,各有部分,以应相生相克之候,察之以知其病也。”
徐大椿《难经经释》:“望,谓望病人之五色而知其病之所在,如《素•五脏生成篇》、《灵•五色篇》所云是也。……五色,五脏所现之色。”
⑴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因此,观察神、色、形、态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可作为分析气血、脏腑等的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之一。即如《灵枢•本脏》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在中医诊断学中被列为四诊之首,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这是因为人的视觉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门法律•明望色之法》说:“凡诊病不知察色之要,如舟子不识风汛,动罹复溺,鲁莽粗疏,医之过也。”所以医生在诊病时要充分利用视觉观察,并在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和训练敏捷、准确的观察能力,通过诊断知识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使望诊技巧日臻熟练。但望诊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故不应以望诊代替其他诊法,诊病时还须四诊合参,才能全面地了解病情。(高校教材新世纪第二版朱文锋《中医诊断学》)
《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高校教参《内经》:“精明,眼睛、眼神。五色,面部的气色。华,外荣。《素问经注节解•卷一》注:‘精明以目言,五色以面言。言目之光彩精明,面之五色各正,乃元气充足,精华发现于外也。’”
金栋按:精明五色为气之外华,实则为脏腑气血精华反映于外在体表的象征,故观察目精神彩与颜面色泽可以测知脏腑气血之病变。这揭示了望目与望面部五色可以诊病的原理,或可谓之“医学相术”者也。所谓“医学相术”,是指通过观察形体、相貌等用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即观察神、色、形、态而已。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
《类经五卷•脉色类十七》注:“见色者,望其容貌之五色也。”
《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滑寿《难经本义》:“袁氏曰:五藏之色见于面者,各有部分,以应相生相克之候,察之以知其病也。”
徐大椿《难经经释》:“望,谓望病人之五色而知其病之所在,如《素•五脏生成篇》、《灵•五色篇》所云是也。……五色,五脏所现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