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说说‘越婢法’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96
获得点赞
914
声望
113
近读《真本》,见很多医案中提到用某某法,越婢法为其一,仅把自己知道的一些粗浅认识陈述如下,权作抛砖引玉,还望高明指教

夏(山塘,七十五岁) 初冬温热气入,引动宿饮,始而状如伤风,稀痰数日,痰浓喉干,少阴中五液变痰,乏津上承,皆下虚易受冷热,致阴上泛。老人频年咳嗽,古人操持脾肾要领,大忌发散泄肺,暂用越婢法。
凡内有宿病,每因新感六气,病邪牵动而发。盖藏匿夙病之处,气血必虚弱,故新邪必注空隙为患。


夏,七十五岁,山塘。
有痰喘宿疾,初冬又作,开始的时候症如伤风,咳吐稀痰数日,后转浓痰,伴咽喉干燥。
初冬温热之气未尽,感受外邪引动宿饮发病,久病少阴肾经气化功能不足,五液变为痰饮,正常津液反而不能上承导致喉干。总之是下焦虚弱易受外感,内外合邪,阴浊上泛。老年慢性咳嗽,古人都是以调补脾肾为主,忌讳发散泄肺,所以暂时短时间内用越婢法。
张小林:有宿疾的人,常常因为新感六淫邪气引发旧恙,大概是由于藏匿宿疾病邪的地方,气血一定虚弱,所以新感的外邪更容易侵犯空虚之处发病。

方是有相对固定的组成,有比较明确的适应证,也就是所谓的方证相应,有一方对应一证的特点;而法是对方剂所针对病机的一种总结概括,之后在此基础上,按具体病例中出现的个体性差异对方进行重新的组合、变化,这种变化虽不脱离原方组方的宗旨和法度,但其用药、组方比例却因为适应疾病的变化而出现了很大的变动,有一法变化多方的特色。
 
由版主最后编辑:
越婢法源于越婢汤方

在探讨越婢法前首先要对越婢汤进行一些学习。

此方出自《金匮》: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方: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

鉴别条文有: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防已黄芪汤方:防己一两 黄芪一两一分 白术三分 甘草半两(炙)。右锉,每服五钱匕,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渴服,良久再服。)

两条症状类似,都是肌表有水邪。但一虚一实,虚用防已黄芪汤主之;实用越婢汤主之。虚证,阳虚不举水气下沉故身重,或者下肢水肿明显,脉当无力,按之凹陷不易起;实证,一身悉肿,脉当有力,按之凹陷易起。虚证之汗是阳虚不固;实证之汗,是内有郁热逼汗外出。单一辨汗上很难区分,要结合其他见证。至于热,虚证少,实证多,条文中说‘无大热’与麻杏石甘汤意同,都是表无大热,内有郁热。

对比之下,我们可以先把越婢汤的适应症概括为:水气病,偏于实证,内有郁热。
 
水气病,偏于表实,内有郁热,多谢白术老师讲解!
 
在《金匮》中还有两首加味方。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千金方》越婢加术汤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节风,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千金方》中有越婢加术附汤,主治基本同此条文,从‘汗大泄’看加附子似乎更合理,主治‘历节风,下焦脚弱’,还是水液病变,但病位偏重在下。而加术汤有人认为还是越婢汤后的‘风水加术四两’,加入的目的是在原方基础上‘多冷痰’(胡洽语),换言之,原方证有向防已黄芪汤方证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基础病机尚未发生显著的改变。

越婢加半夏汤主治,也还是水液病变,不过明显病位偏重在上,水之上源—肺经出现了问题,加半夏使其降。当然这里还有小青龙加石膏汤证的变化,与之又有侧重在表在里的不同。
 
越婢汤也是发汗类的方剂之一,相比麻黄汤其兼顾里阴要多一些。凡用麻黄脉须浮,此其要也,寸口脉沉此其禁也,用之伤阴,发为胀满。
 
此治肿方,在六两麻黄利小便之功也。君麻黄。
 
风水在表,阳中之阴,麻黄重用,阳药阴用,取利下小便,以消肿。

表,阳也,水阴也。
在表之水,阳中之阴,名风水,取其阳中阴意也,治同此理,药量亦然。
 
上气胸胀用之,阳位之阴实证,理同。
 
麻黄治肿,临床实见利尿。
柴胡未见治肿。
滑石,利尿,不空。
 
上气胸胀用之,阳位之阴实证,理同。

呵呵

被老师‘一言而终’了

我且‘流散无穷’一会,望多指教
 
麻黄发汗利尿,总不外腠理、水道。往深处究,水道未必就只有肺肾三焦,恐怕十二【经水】也不单单就是与大地牵强对应而已。在藏医中也有类似的独立水道存在的。
 
越婢能从心出法,我辈堪胶柱鼓瑟?
 
冬温咳嗽,忽值爆冷,外寒内热,引动宿痰伏饮,夜卧气冲欲坐,喉咽气息有声。宜暖护安居,从痰饮门越婢法。麻黄、甘草、石膏、生姜、大枣。《叶天士医案存真.卷一》

冬季患温病咳嗽,又遇天气忽然转冷,病情加重,夜间逆气上冲几乎不能平卧,喉中呼吸气粗。

此外寒内热,引动宿痰伏饮发病,当注意保暖,善加维护。按痰饮门越婢法治疗。

方药:麻黄、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此案用药是最为接近越婢汤原方的,外寒、内热、痰饮为着眼点。
 
【实证,一身悉肿,脉当有力,按之凹陷易起。】此句不尽然。风水病重,一样按而陷之,其肉如泥,不起。非其虚,乃湿重矣。
 
【实证,一身悉肿,脉当有力,按之凹陷易起。】此句不尽然。风水病重,一样按而陷之,其肉如泥,不起。非其



宗源老师所言甚是

虚、实对举,也只言大概,临证辨析,还需医者功底
 
冬温咳嗽,忽值爆冷,外寒内热,引动宿痰伏饮,夜卧气冲欲坐,喉咽气息有声。宜暖护安居,从痰饮门越婢法。

而疑似证又可与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桂苓味甘汤证、越婢加半夏汤证等对照。
 
白术; 说:
白术 发表于 2015-2-28 15:39
而疑似证又可与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桂苓味甘汤证、越婢加半夏汤证等对照。

我在治疗反复发作的小儿肺炎时,往往徘徊在小青龙加石膏与越婢加半夏汤之间,难取舍,都是有表证,有饮,有郁热。我认为:小青龙加石膏,饮和郁热偏重,越婢加半夏,风和郁热偏重,还请各位老师解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