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经处方原则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4
声望
63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5-2-20 11:56 编辑

今天看到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制方处方的原则,个人觉得很有意义,摘录于此和大家学习讨论:
“帝曰:氣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願聞其約柰何。
歧伯曰:氣有高下,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
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
君二臣四,偶之制也,
君二臣三,奇之制也,
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故曰:近者奇之,遠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
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緩則氣味薄。
適其至所,此之謂也。病所遠,而中道氣味之者食而過之,無越其制度也。
是故平氣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遠而奇偶,制大其服也。
大則數少,小則數多。多則九之,少則二之。
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
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也。
帝曰:善。病生於本,余知之矣。生於標者,治之柰何。
歧伯曰:病反其本,得標之病,治反其本,得標之方。”
 
《辅行诀》的制方法则都是二君一臣,其余为佐使,且有制方实例。比内径这种只有理论法则,实际没法使用的方法高明多了。
 
恩?这不是写的挺直白的么,咋个讨论法呢?它不就是说病小药少,病大药多,大病药多还治不好就反过来开个小药,反正总的原理就是平气,气脉平和就算搞定。楼主是要说这个么?
 
《辅行诀》的制方法则都是二君一臣,其余为佐使,且有制方实例。比内径这种只有理论法则,实际没法使用的方

是吗?我觉得这里很有奥妙啊:你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我想为什么桂枝汤发汗要吃热粥,麻黄汤就不用。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恩?这不是写的挺直白的么,咋个讨论法呢?它不就是说病小药少,病大药多,大病药多还治不好就反过来开个小

不是这么简单吧。等我有空给翻译一下。
 
此 治病处方原则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也不囿于奇偶
 
此 治病处方原则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也不囿于奇偶

这句话“病反其本,得標之病,治反其本,得標之方。”我觉得尤其妙:如果本虚,标就实,常常我们看到上身的热病,其实是下焦有寒,治疗和补阳相反,就得到治标的方子:清热方。
 
恩?这不是写的挺直白的么,咋个讨论法呢?它不就是说病小药少,病大药多,大病药多还治不好就反过来开个小

我想说的是药味的数和病的关系,联系一些方子,就会觉得很奇妙。
 
这句话“病反其本,得標之病,治反其本,得標之方。”我觉得尤其妙:如果本虚,标就实,常常我们看到上身

也不能绝对

要看标本病证的缓急
 
下利清谷和身疼,那个是标,那个是本腻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5-2-21 12:30 编辑

阳收涩,反而用清热疏通的药,就得到了治身痛的方子啊:当归六黄汤可不可以?好像没有把身痛当本来看的吧?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5-2-20 21:04
不是这么简单吧。等我有空给翻译一下。

那你老人家把这段翻译一下,看看我们彼此理解有哪里不一样的。还有,截至到11楼,我发现你们两个对表里这个概念很模糊啊。太可惜了。
 
是吗?我觉得这里很有奥妙啊:你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我想为什么桂枝汤发汗要吃热粥,麻黄汤就

汗者不以奇

大青龙汤七味

下者不以偶

大承气汤 四味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应该是有常有变的意思,不是固定不变的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5-2-21 12:03
你当下利清谷是本,你不去温阳收涩,反而用清热疏通的药,就得到了治身痛的方子啊:当归六黄汤可不可以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一般是先表后里,但里急时就是先里。回阳为急。
 
奇方,药方的主攻为一个目标,君一臣二,一君配不多于二臣的规则,臣可以不到二味,但不多于二。君二臣三,同理。但二君对付的是一目标。
偶方,药方主攻为两个目标。
汗者不以奇,下法不以偶。凡汗法须兼阴阳。而下法不必兼顾其阳。
比如,麻黄汤,君二,麻黄(主发阳),甘草(以护阴)。臣二,桂枝配麻黄,杏仁配甘草。
桂枝汤则复杂一点,桂枝通阳,只有一味君药没有臣药,和阴君药芍药生姜,臣甘草大枣,是君二臣三的配制,君一臣二加君二臣三组成的偶方。
 
那你老人家把这段翻译一下,看看我们彼此理解有哪里不一样的。还有,截至到11楼,我发现你们两个对表里这

我老人家这两天忙得很,没法静下心来翻译,前两天把前面几句翻译了你先看看:
“帝曰:氣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願聞其約柰何。
歧伯曰:氣有高下,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
翻译:
黄帝说:气有多有少,病有严重和衰弱的时候,治病有缓有急,方子有大有小,想听听其中的约束是什么样的.
歧伯说:气有在高和低,病有远和近,证有内和外,治病有轻和重,一定要到达病所在的地方才合适。
"<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
君二臣四,偶之制也,
君二臣三,奇之制也,
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故曰:近者奇之,遠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
翻译:《大要》说:一个君药,两个臣药,这是奇数的制方法,
两个君药,四个臣药,这是偶数的制方法,
两个君药,三个臣药,这是奇数的制方法,
两个君药,六个臣药,这是偶数的制方法,
所以说:病近的(位置,时间)用奇方,远的(位置,时间)用偶方。发汗不用奇方,泄下不用偶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