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湿与湿证的辨证治疗

本帖最后由 李荣伟 于 2015-2-25 22:41 编辑

四、湿证的治疗方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医家对湿证湿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湿证的治疗历代医家总结出了不少的治疗方法和有效方剂。如:
1.《内经》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湿伤内,风胜湿。
2.《金匮要略》云:风湿相搏……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3.《证治准绳》云:治天之湿,当用司天法,湿上甚而热者,平以苦涩,佐以甘辛,以汗为效而止,……沾地之湿,当同在泉法,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治饮食之湿,在中夺之,在上吐之,在下引而竭之;汗液之湿同司天者治。虽人气属太阴脾土所化之湿者,在气交之分也,与前四治有同有异……当分上下中外而治,随其所兼寒热温凉以为佐使,至若先因乘克,以致脾虚津积而成湿者,则先制胜克之邪,或脾胃本身虚而生湿者,则用补虚为主,或郁热而成湿者,则以发热为要。
4.《景岳全书》云:湿证虽多而辨证之法其要惟二。则一曰湿热,一曰寒湿而尽之……湿热之病宜清宜利,热去湿亦去也。寒湿之病宜燥宜温,非温不能燥也。
治湿之法,凡湿从外入者,汗散之,湿在上者亦宜微汗之,湿在中下二焦宜疏利二便或单用淡渗以利小便。
5.《成方切用》亦云:然湿证虽多而辨治之法其要惟三,则一曰湿热,一曰寒湿,一曰风湿……凡治湿热者宜利宜清,治寒湿者宜燥宜温,治风湿相搏者或微发其汗,或顾其阳虚,其法尤宜通变矣。
6.《临证指南医案》云:外感之湿邪……治法原宜于表散,但不可大汗耳,更当察其兼症,若兼风者,微微散之,兼寒者,佐以温药,兼热者,佐以清药……亦有外不受湿而但湿从内生者,……若湿阻上焦者,用开肺气,佐淡渗,通膀胱,是即启上闸,开支河,导水热下行之理也;若脾阳不运,湿滞中焦者,用术、朴、姜、半之属,以温运之,以苓、泽、腹皮、滑石等渗泄之,亦犹低洼湿处,必待烈日晒之,或以刚燥之土培之,或开沟渠以泄之耳,其用药总以苦、辛寒治湿热,以苦辛温治寒湿,概以淡渗佐之,或再加风药,甘酸腻浊在所不用。
7.《简明医彀》云:外入者……治宜渗湿为主而兼发散,内生者……治宜理脾为主,而兼利水,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8.《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廉按:前哲倪松亭曰:治湿之道非一,当细察表里上下,为用药之准的,如湿气在于皮肤者,宜用麻、桂、二术以表其汗,譬如阴晦非雨不能晴也;亦有用羌、防、白芷等风药以胜湿者,譬如清风荐爽,湿气自消也;水湿积于胃肠,肚腹肿胀者,宜用遂、戟、芫、丑之属以攻其下,譬如水满沟渠,非导之不去也;寒湿在于肌肉筋骨之间,拘挛作痛,或麻痹不仁者,宜用姜、附、丁、桂之属以温其经,譬如太阳中天,则湿自干也;湿气在于脏腑之内,肌腠之外,微而不甚者,宜用术、苍、朴、夏之属,以健脾燥湿,譬如微湿,以灰渗之则湿自燥也;湿热在于小肠膀胱,或肿或渴,或溺闭不通者,宜用二苓、车、泻之属以渗利之,譬如水溢沟浍,非疏通其窦不达也。
9.程门雪《金匮篇解》云:湿病有在表在里,在半表半里之不同,治法亦有发汗、湿化、利小便之各异,证别方变,不可不察也,……湿在表……治宜发汗为主……湿在半表半里……宜宣气利小便为主……湿在里……宜温经通阳,健脾化湿为主,火旺则能生土,土燥自能化湿,根本之治也。
 
李老师博览群书,功力深厚。佩服佩服!
 
李老师博览群书,功力深厚。佩服佩服!

嘻嘻,博览群书?不敢当。

嘻嘻,只是没事的时候好随便翻点儿,更多的时候还是嗜酒。呵呵,喝喝。

嘻嘻,新年快乐。
 
李老师新年好!看的太认真,忘了拜年了。您20年前就有如此成就怎敢不服。酒是良药,服用得当,益寿延年。
 
说到酒,请问您喝白酒,红酒,黄酒,果酒还是啤酒?
 
李老师您好!经常看你的分享受益匪浅,也有很多问题很疑惑迫切想向您请教,但受到论坛限制,级别不够不能大消息,不能留言,在论坛里不能正常交流,很是伤心。
 
好书能直接上电子版吗,或者直接出书。
 
李老师您好!经常看你的分享受益匪浅,也有很多问题很疑惑迫切想向您请教,但受到论坛限制,级别不够不能大

慢慢来,互相学习。
 
第二章 湿邪的分类及成因
湿邪为六淫之一,有内外之分,有寒热之别。外湿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或居处潮湿等外界湿邪侵袭所致。内湿多由过食生冷、厚腻,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运化精微,以致水湿停聚而成。外湿和内湿常相互影响,外湿发病必伤及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而内湿困脾,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又易于感受外湿。湿热、寒湿有因外感者,有因内生者,亦有因随体质、气候及治疗转化而成者。
一、外湿与内湿
1.外湿:外湿是指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湿邪由外而入,以致机体发生湿病的一种湿邪。
外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变化,地理特点,环境卫生等。社会环境包括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组合情况、境遇变迁和人际关系等。就外湿而论,社会环境虽对其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为主要矛盾,而导致外湿侵入的主要在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①气候变化:一年四季,气候发生着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等的不同变化,就一天来讲,早晚气候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于气候对机体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多发病,如春季多风温病,以温病为多;夏季多暑病,泄泻多见;秋季多燥病,疟疾常见;冬季多寒病,而长夏多湿病。长夏季节,地气上蒸,阴雨连绵,导致气候潮湿,机体处在这种气候的环境之中,若正气旺盛,抗邪有力,则湿邪难以侵入机体,但当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如疾病后或劳累后,抗病能力低下,或湿邪过盛,超过了机体正常的抗御能力,则湿邪就会乘机侵入,导致疾病的发生,此亦正如历代医家所言:湿有出于天气者,雨露之属是也。
②地域因素:不同地域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域的多发病也不尽相同。在我国北方,由于气候干燥,雨水较少,湿邪多较轻,复加气候寒冷,机体腠理致密,外邪不易入侵,其湿病的发生率较低。在我国南方,雨水较多,气候潮湿,地气上蒸,复加机体腠理疏松,嗜食生冷厚味,常内湿引动外湿,外湿入侵,则机体常易发生湿病。
③生活工作环境:不良的生活工作环境常常是引起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生活工作环境处于低洼之处,常年积水,或不得通风日晒,地气潮湿,湿熏蒸于上,犯人肌腠,则湿病生矣。
④不良的生活习惯:汗出当风,或汗出沾衣不即更换,或冒雨涉水,或澡浴之后不避风寒,导致湿邪乘机入侵,复加机体嗜食生冷,过饮茶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正不胜邪,则湿病生焉。
 
李老师,请教一下,如脾胃湿冷,如何用药调理?
 
李老师,请教一下,如脾胃湿冷,如何用药调理?

嘻嘻,脾胃湿冷当然要温胃暖脾了,但单单的温胃暖脾我觉得还不够,可能还需要温阳利湿,不过还是要看具体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

不一而语。

多谢关注,
 
2.内湿:内湿是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体内水液运行失常而产生的一种湿邪。内湿的产生历代医家多责之于脾,如《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认为脾主运化水谷水液,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则不会产生内湿,然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脾失健运,气化失常,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正常运行,聚而成湿。然及于临床,内湿的产生非独在脾,其他脏腑发生病变,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湿邪阻滞,导致湿病的发生。
①脾病生湿: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运化水液亦称运化水湿,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是机体水液代谢谢的一个重要环节。脾气健旺,机体水液得以正常运行,不得潴留,也就不会产生内湿。若过食生冷,姿食肥甘酒酪,或饥饱失常,内伤脾胃,或情志因素(肝气郁结,木不疏土,或性格急躁,木旺克土,或久思伤脾)导致脾气郁结,脾阳不振,或素体脾阳不足,痰湿过盛,脾气虚损,失其健运之职,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的输布代谢谢发生障碍,致水液不化,聚而成湿。
夏日,特别是长夏季节,暑湿困脾,暑热伤气,过食生冷,最易导致内湿的形成。
②肾病生湿:肾主水,有“水脏”之称,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的代谢谢。这一功能主要靠肾的气化作用来完成。机体的水液代谢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饮食物中化生的津液(水精)输送到全身,以补充血液容量和滋养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二是将脏腑组织代谢谢后的水液及其他代谢谢产物变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在正常情况下,水液经过脾的运化,肺的宣发肃降,三焦的决渎,肾的气化等作用,使清者运行于诸脏腑,浊者化为汗与尿排出体外,维持着机体水液代谢谢的平衡。若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肾中精气虚衰,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不能正常的输布、排泄则聚而成湿。另外,脾主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和气化,故在肾阳虚衰时亦必影响及脾之运化,导致湿浊内生。
③肺病生湿:肺主气,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对机体水液的输布运行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的宣发将水液与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输精于皮毛。肺的肃降将津液与水谷精微不断向下输送,代谢谢后的水液经肾的气化作用,化为尿液由膀胱排出,同时肺宣发卫气,司腠理之开阖,调节着汗液的排泄,若外邪束肺,或肺气亏虚,肺失宣发肃降的功能,水道失于通调,水液不能正常的输布排泄,也会导致内湿的产生。
④肝郁生湿: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脾之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脾的运化功能健旺,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则常导致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
⑤膀胱、三焦气阻生湿:膀胱、三焦为水液运行的器官通道,膀胱气化功能正常,开合有权,三焦气机通调,水液运行畅通。若膀胱气化不利,三焦气机受阻,则水液运行发生障碍,水液停留,湿亦内生。
 
二、湿热与寒湿
1、湿热:湿与热合则为湿热,其成因有以下几种。
①湿为长夏主气,长夏季节气候酷热,多雨,湿热交织,或居住之地湿热熏蒸,人居其中,由于机体抗病能力的低下,湿热过盛,湿热之邪乘机侵袭机体,此外感之湿热也。
②过食肥甘、膏粱酒酪、厚腻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酿湿生热,此内生之湿热也。
③机体外感或内伤湿邪,湿邪中阻,久治不愈,随着机体阳热的亢盛,郁久化热,或感受湿邪,过用温燥之品,助湿化热,或素体湿阻,复感热邪,湿热相合而为湿热,此湿化为热也。
2、寒湿:湿与寒合则为寒湿,其成因亦有以下几种。
①汗出当风,冒雨涉水,或久居寒湿之地,在机体抗病能力低下之时,寒湿之邪乘机入侵,犯人肌表,此外感之寒湿也。
②过食生冷,困阻脾阳,或素体脾阳亏虚,脾失健运,寒湿内生,此内生之寒湿也。
③机体外感或内伤湿邪,湿邪中阻,粘滞不解,随机体阳虚阴盛,化为寒湿,或感受湿邪,误用寒凉,或湿邪内阻复感寒邪,内外相合,化为寒湿,此湿化为寒也。
 
第三章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为长夏主气。夏秋之交,阳热之气逐渐下降,阴寒之气逐渐上升。氤氲熏蒸,水湿之气充斥,故长夏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此季节亦多湿病。湿虽有内外之分,有寒热之别,其成因亦不尽相同,但有其共同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湿邪致病的季节性
长夏季节,气候酷热多雨,湿热交蒸,暑湿易困脾土,暑热易伤精耗气,此时,由于气候炎热,嗜食生冷,过食生冷易困脾阳,邪盛正虚,因此长夏季节多湿病。
二、湿邪致病的隐袭性
湿邪致病比较缓慢,常常不易被患者所觉察。如外湿多由于久居湿地,或伤于雾露,或水中作业,而逐渐发病。内湿大都由于饮酒嗜茶成癖,或过食生冷厚味,日久中阳不振,水湿不运所致。
三、湿邪致病的广泛性
湿邪致病有其广泛性,可侵袭机体各部,遍及脏腑、经络、肌肉、关节,上下表里无处不到。随其侵袭部位的不同,也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湿蒙上焦则头重、头胀,湿阻中焦则脘闷纳呆,湿注下焦则胕肿淋浊。湿邪引起的病证亦多种多样,诸如痰饮、水肿、呕吐、泄泻、痹症、痿证等。
湿邪又为临床各科的常见致病因素。
 
我看到悬壶先生对湿证,对薛生白也深有研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