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自用苦酒汤治感冒声音嘶哑的得与疑

仁心妙手

声名远扬
版主
注册
2011/01/22
帖子
5440
获得点赞
1022
声望
113
年龄
80
前不久,因受凉后患风寒感冒,畏寒,咳嗽,声音嘶哑,发音困难。白天服了杏苏散加木蝴蝶汤剂,畏寒退,咳嗽减,但声音嘶哑未改变。晚饭后自制了苦酒汤含咽后,随即发音较前明显顺畅,第二天声音就不怎么嘶哑了,中午再制了一剂含咽,下午基本复常。
《伤寒论》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二味,纳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宰。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笔者自制苦酒汤采取了变通的方法:取京半夏5g,研细粉。将鸡蛋两头各打一小孔,使蛋清流入烹调用的汤勺中,再加入与蛋清量相当的食用白醋,搅匀后再加入京半夏细粉搅匀,置燃气火上边烧边搅,熟令成羹状,少少含咽之。
这个自验过程既有所得,又有所疑。其得是自身体验了苦酒汤治疗声音嘶哑的良好疗效,那真是简、便、廉、效!仲景开创了药物含咽剂治疗咽喉病的先河,对所世含咽剂药物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但也有三个疑点:
其一、当年仲景所用鸡蛋不知有多大?竟然能装下蛋清及与其相当的苦酒,再加十四枚枣核大的半夏,还有置火上令三沸的空间。笔者试过,将鸡蛋壳的小头只去掉一小盖,仍根本就装不了搅匀5g半夏粉的蛋清食醋混合液,还如何置刀环上让它三沸?所以笔者不用鸡蛋壳而改用汤勺。
其二、蛋清食醋混合液在火上一煮就迅速凝固,只能做成羹,根本无法做到三沸而成汤。不知仲景当年是怎样让其不凝固却三沸而成汤,还能去宰(指十四枚枣核大的半夏)的?
其三、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究竟有多少半夏?
枣核的大小,笔者观测了一下,无论枣儿是河北小枣还是新疆和田丰硕的大枣,其核儿的大小都差不多,每粒重约1.5g,其体积(长约2cm,直径0.6~0.7cm,)约1.9cm3,十四枚半夏的总体积为26.6cm3,用溢水法计算容积约为27ml。一个鸡蛋的容积,小者约38~40ml,大者约为50ml,蛋清的容积约为鸡蛋的3/5,即小者22~24ml,大者30ml,十四枚半夏与蛋清的容量就已超过鸡蛋的容量了,就无法加苦酒了,先加了苦酒就无法加半夏了。
有学者认为仲景“如枣核十四枚”之“枣核”指的是酸枣仁,仁即核,但尚无可靠的实证。即便是酸枣仁,用溢水法计算十四枚酸枣仁的容积约为1ml,若放进蛋清里还可以,但因鸡蛋容积的限制,加苦酒仍然只能少于蛋清的量,而且无法做到三沸而成汤。所以,究竟半夏是多少?是如枣核14枚还是如酸枣仁14枚,仍然是个疑点。
笔者带着这些疑点请教坛中高手和各位朋友,望能释疑。
2015-1-27
 
因受凉后患风寒感冒,畏寒,咳嗽,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嘻嘻,咱教你一方,不用那么麻烦的。

取一块生姜,洗净,切片,然后咀嚼着吃。
 
本帖最后由 仁心妙手 于 2015-1-27 21:30 编辑

取一块生姜

记住了,谢谢幺妹儿,那是20多天前的事,早已好了。本文探讨的是苦酒汤的三个疑点,望能赐教!
 
这个俺也疑惑了不少年

不过变通使用就可了。


谢谢老师!
 
应该先用醋水煮半夏去渣,然后兑入蛋清。
 
也是一变通制法,谢谢!

谢谢妙手仁心老师。农村有以开水冲蛋清加冰糖治上火咽疼的单方,而且蛋清不能过煮。我想苦酒汤里的蛋清也不应该煮的太过,本身醋的沸点也比水要低。黄连阿胶汤里的鸡子黄也是药液放温后兑入,保证蛋黄不被烫熟,其理相同吧。个人的一点猜想。
 
罗老师很有研究,尊古不泥,善于变通,小弟认为,疗效是硬道理,您治好了自己的病症,就是硬道理啊。
 

附件

  • 2 KB 查看: 36
这个要看古代的煎煮法:不差,更作三剂。说的是三剂,也就是说,14/3的半夏量。
 
罗老师很有研究,尊古不泥,善于变通,小弟认为,疗效是硬道理,您治好了自己的病症,就是硬道理啊。{:soso

谢谢毛先生评分、点评支持!
2月1日晚于重庆江北。
 
这个要看古代的煎煮法:不差,更作三剂。说的是三剂,也就是说,14/3的半夏量。

朋友对"更"字作为"变更"、"更改‘讲,是吧?谢谢朋友的新解和回复!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5-2-1 21:17 编辑

伤寒论》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二味,纳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宰。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我理解是这样做的:拿一个鸡蛋,打开,把蛋黄挑出,放上醋,这样你有两个小碗一样的蛋壳,里面装着醋和蛋清的混合液;然后把半夏放在醋里(不是鸡蛋壳的醋里)可以是另用一个容器,装上醋和半夏;同时把装了醋和蛋清的两个蛋壳放在刀环,大概刀环正好可以当个架子用,固定鸡蛋壳,像隔水炖鸡蛋清和醋的感觉。 容器里放醋,醋里泡着半夏,醋里也放着用刀环固定的鸡蛋壳,把容器放在火上,让烧开三次,然后去渣,估计蛋清受热凝成蛋白也当渣滓一样要去掉的吧,蛋壳也当渣去掉,半夏也当渣去掉。这样混合煮出的液体就是苦酒汤。里面的化学反应应该有:半夏+醋,醋+蛋清,蛋壳+醋。是不是还有刀环的铁+醋也有可能。
 
仁心妙手; 说:
仁心妙手 发表于 2015-2-1 18:47
朋友对"更"字作为"变更"、"更改‘讲,是吧?谢谢朋友的新解和回复!

更加桂2两,再的意思。说明前面的14枚半夏是3剂的量。我是这样理解的。
 
这个要看古代的煎煮法:不差,更作三剂。说的是三剂,也就是说,14/3的半夏量。

我觉得应该就是一剂的量,没有半夏是三剂量的意思。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