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气分阴阳吗?

单独一个‘气‘当然指阳.气自肺始,终于阴.但是这并不说到阴就停止了流动,从阴至阳一样在动.内经称为阴气.

有道理。
 
单独一个‘气‘当然指阳.气自肺始,终于阴.但是这并不说到阴就停止了流动,从阴至阳一样在动.内经称为阴气.

我们的观点接近了,卫气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卫气在脉外,就像一个管子外面的气流,白天在管子上面流动,夜里在管子下面流动。所以当它在管子上面时,我们可以称之为阳气,在管子下面时我们可以称为阴气。但是也可以说卫气是属阳的。这是你的分法。我呢,先把白天黑夜分阴阳,所有白天的东西都属阳,阳中再分阴阳,所有夜晚的东西都属阴,阴中再分阴阳。所以你我所指的阳气阴气是一回事。只不过分法不同而已。
 
简单明了,遗憾的是阴气、阳气也是金元以后才有的说法,在此前只有阴阳和气。

内经有很多处提到阴气,你好好去翻翻。不要又偷懒又不谦虚。
 
第一,有整体就会有局部,就会分阴阳。
第二,这个世界还没有绝对的纯的东西。如此,便会有对立。
针对楼主所言,当把人看做整体,有形的身体是阴,功能是阳。当把功能里的一部分拿出来看做整体又会分出阴阳。无穷无尽。
好比数学,一年级学习加减乘除,初中高中学习更高层次,到了大学学得更深。
研究中医理论也是如此,随着理论的加深,可以分得越细。
给一个小学生讲微积分必将把老师气死,当然,我不是说楼主水平低,是说,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只要知道1+1=2就可以了,研究它为什么等于二那是博士生的事。
我当然地认为,气血精微津液都分阴阳,只是我们达到了再去细分他们的地步了吗?
 
第一,有整体就会有局部,就会分阴阳。
第二,这个世界还没有绝对的纯的东西。如此,便会有对立。
针对楼

我想你没明白我说的意思,阴阳是一个模型,气血津液精是另一个模型,古人象的概念就是模型的概念,经常说比类取象,以黑豆为例,为什么通常认为黑豆补肾水,那是因为肾经属水,水为黑色,黑豆是黑色,因此可能黑豆和肾经有类似的地方,再经过尝,表明有一定的药性可以入药,因此可以用相同的象来表达,也就是可以归入相同的模型。而同为黑色的其它东西未必有此效果,要么不入肾经要么不足以入药。所以气不必去分阴阳,也就没有阴气、阳气之说,古人的气实质是一种相互作用,可感知而不可测,无在无不在。而前面各位的所用回复都拘泥于实质的气,按有形无形的标准划分,各位说的只是一种气,即气的阴属性的表现,而不是古人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宋元以后的术数是进步了,不是落后了,术数的推算无论是历法及其他都比五运六气及二十八宿一类更精细,更

没错!术数不仅仅是进步了,而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此之前,数和象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且象的模型中的单元之间有极合理的因果逻辑关系。而在金元以后,象数不分,致使走向玄幻,究其根本则是象之间混杂不清,以此象误彼象,以数误为象,以象误为数。
 
单独一个‘气‘当然指阳.气自肺始,终于阴.但是这并不说到阴就停止了流动,从阴至阳一样在动.内经称为阴气.

看来你的概念还不清楚,气是阴阳的交互作用,所以气就属阳,无形可感知,无在无不在。而气自肺始,就表明后一个气一定是阴,因为是有形可测。气从阴流动到阳,说的实质是阴阳的变化规律,仍然产生了气,所以还属阳,何来的阴气?恐怕是你在表达上的习惯,就如同北京方言的儿话音一样吧?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4-11-14 00:09 编辑

yapengfan1217; 说:
yapengfan1217 发表于 2014-11-13 23:33
没错!术数不仅仅是进步了,而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此之前,数和象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且象的模型中

儒子乱象与宋元前后术数发展无关!唐太宗时就有吕才之儒奉旨削五术,专禁或立著乱五术,不单是政治因素更致后世难以访术,然朝野之外源流尚存,一脉相承,非时代能剥。今天的五术同样存在类似现象,有无体悟,纷纷立说著书,抨击先贤,比唐时儒子过之无不及。
 
儒子乱象与宋元前后无关!唐太宗时就有吕才之儒奉旨削五术,专禁或立著乱五术,不单是政治因素更致后难以

在流传的过程中各著述的缺损、次序颠倒、混乱以及传人的错误意会都有可能,就拿内经来说,错讹以及版本间的差异也不在少数。前面说到看相(当然我不懂),如果精通中医的五行模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生什么病或者在五行中的不足过亢,就有什么样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什么病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环境就可能影响到五行的变化,或者处于什么样的外界形势应该表现什么样的特点,因此就可有限预测吉凶。而看相则是根据传下来的规则去推断,而这些规则实在是中医三诊(切脉除外)的一个分支,只是有人总结下来传给后人,传至现在能完全符合最初吗?我看未必。
 
我想你没明白我说的意思,阴阳是一个模型,气血津液精是另一个模型,古人象的概念就是模型的概念,经常说

不好意思,不是气的阴属性的表现,而是阴的表现,依旧是物质,就可能不在,比如真空,而古人说的气在真空依旧存在,任何真空都有作用(或者说运动)这是现代物理证实的。
 
yapengfan1217; 说:
yapengfan1217 发表于 2014-11-14 00:12
在流传的过程中各著述的缺损、次序颠倒、混乱以及传人的错误意会都有可能,就拿内经来说,错讹以及版本间

最初用象形文字或甲骨文一类,而今天却用简体字,有些东西不可能走回昨天,时代更替知识也更替,该走的一定会走,可惜不了,着急无用,最主要是今天的比昨天进步,更实用即可,复不复古不重要,历史总要发展。
 
最初用象形文字或甲骨文一类,而今天却用简体字,有些东西不可能走回昨天,时代更替知识也更替,该走的一

我们未必要复古,我从来不主张复古,但是厘清基本理论却对中医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清晰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传承也更谈不上创新,中医之所以这些年越发展越退步,除了制度的因素外,更关键的是老中医都糊里糊涂,学院派更是信马由缰,离中医的正路越来越远,整天玄而又玄的说一些连自己都骗不过去也没法解释的鬼话,治起病来时效时不效,神神叨叨谈缘分,就和买彩票撞大运一样。既然是一门科学,既然同样的病中医西医都可以治好,说明一定可以用现代科学可以解释,也一定和西医理论有共通的地方,只是大家的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
 
以为你是来请教的,原来是来教训人的。你想要正本清源,不去研读经典,光靠想就行了吗?说你懒你还不高兴,我随便选一篇内经的内容,你看是我的句读的问题还是你懒的问题:
《素问jue论篇》
“厥论篇第四十五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

岐伯曰:岐伯曰: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4-11-14 06:56 编辑

yapengfan1217; 说:
yapengfan1217 发表于 2014-11-14 00:41
我们未必要复古,我从来不主张复古,但是厘清基本理论却对中医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清晰的概念就不可能有

阴阳学说不玄,是些规律现象表现,但人人有知识语言障碍,胸中了了嘴上难言,玄而又玄一点不奇怪,就如有人在我面前讲英语谈微积分,我也觉得玄之又玄。当对一门知识掌握得一定基础就不觉再玄。
 
以为你是来请教的,原来是来教训人的。你想要正本清源,不去研读经典,光靠想就行了吗?说你懒你还不高兴,

教训不敢当,本来这个“医理求真”就是讨论的,医理越辩才越明。你举例的句读没问题,显然你没从厥阴篇通篇去看,此处所说的是阳经气和阴经气,而并非字面的阳气、阴气。看看足三阳和足三阴的经脉和文中的六经论厥就该明白经典要表达什么意思,建议你好好读读,不要拘泥于字面和一句半句的嚼。至于说到经典(含内经在内),不才倒是略读过几本。
 
阴阳学说不玄,是些规律现象表现,但人人有知识语言障碍,胸中了了嘴上难言,玄而又玄一点不奇怪,就如

我是觉得:既然说中医博大精深,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那么了解掌握更多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应该和阴阳等传统文化冲突,而是更有益于解读传统文化包含的精髓才对,之所以出现现在的局面恐怕与解读站立的角度和方向有问题。因此,需要众人的辩,而不是说不清就默认,我们又怎么能保证默认的东西就是古人的真实意思或者默认的就是毫无错讹流传下来的?
 
以为你是来请教的,原来是来教训人的。你想要正本清源,不去研读经典,光靠想就行了吗?说你懒你还不高兴,

第一、你第一句话就表明了你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习惯于先入为主,我发的帖子是“医理求真”板块的“讨论”,并非“求助”“请教”等诸如此类,你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可能和看到我是初级不无关系吧?第二、我开始没提到经典,也没引用经典的原话,你就想当然认为我没读过经典。第三、我没提到我怎么治病和如何使用药物以及对药物药性和药理的研究,你就想当然认为我不懂中药。第四、你可能从医很多年,也治好很多病,但不能想当然认为你自己的理论理解就是对的,从你前面的解释可看出你不能自圆其说,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学到的理论(现代学术的语言),但是你的语气和方式把自己描述成了老师,这是中医的大戒。为了中医的未来,希望我们共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