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气分阴阳吗?

本帖最后由 第十三刀 于 2014-11-4 22:36 编辑

人有阴阳,气行于阳则为阳气,行于阴则为阴气.一般狭义的气指从肺始,行于诸阳的部分,至阴而止.肺所出者合天气地气,
 
人有阴阳,气行于阳则为阳气,行于

那背为阳,血行于背就是阳血了?汗出于背就是阳津液了?上为阳,鼻涕为脑之液,鼻涕就是阳精了?你可曾在典籍看到阳血、阳津液、阳精的说法?
 
人有阴阳,气行于阳则为阳气,行于阴则为阴气.一般狭义的气指从肺始,行于诸阳的部分,至阴而止.肺所出者合

刀兄又亮十四刀啦,怕怕啊
 
另外您举得人参、黄芪来说明,恐怕说服力不够大,人参回阳是人参还入心、肾二经,而黄芪不入心肾经。入心

还是你的中药知识不够。这些药是温里的,没有补气作用。
 
血在阳的部分,含天气地气故为阳.在阴部分只含地气故为阴
 
血无阴阳之分,其只是载体,

这我就更糊涂了,典籍有气血津液精的生化关系,如果是气分阴阳,而血、津液、精不分阴阳,那这个生化关系怎么完成?阴气阳气要各五分才完成或者其它比例?还是只有阳气或者阴气参与生化关系?如果是只有一种,那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又如何解释?
 
这个我信,那说明阴阳不过就是一个模型。假如你把男人定义为阴,女人定义为阳。您说的阴阳不是也成立吗?

很抱歉!我真不是在抬杠,我认为厘清中医的基本理论才有助于中医的真正传承,正确理解了明代以前典籍中基本理论的真正含义,才能认清中医以创新和包容现代科学。
 
yapengfan1217; 说:
yapengfan1217 发表于 2014-11-4 22:47
这我就更糊涂了,典籍有气血津液精的生化关系,如果是气分阴阳,而血、津液、精不分阴阳,那这个生化关系

阴阳之行如环之无端,阳注阴,阴输阳.阴阳的关系如此而己.
 
气雄不一定能补气。不是有力气武艺好就能当将军的。

没错,附子不是补气的,问题是气如果分阴阳,附子又消阴,换句话说附子消阴气又不补阳气,气之阴阳不平衡了,又如何能回阳?
 
yapengfan1217; 说:
yapengfan1217 发表于 2014-11-4 23:07
我很晕。阴阳是如此,可这和气分阴阳有什么关系?

不是分的问题,是其所在位置决定了其是阴是阳.
水在黃河里就是黄河水,在 长江里就是长江水.
 
热气为阳,凉气为阴;气升为阳,气降为阴;气散为阳,气敛为阴;日气为阳,月气为阴;人参、白术、黄芪补阳气,石斛、天冬、女贞子补阴气。
 
气在哪都是气,他都是动的,不是静的。“动为阳,静为阴”,这是古人对阴阳的分法。
 
太极生二仪,四象八卦都可以分下去的。气当然可以分阴阳,阳气为正,阴气为竒。古书中很少见,老话倒有一句,就是阴阳怪气。
 
阴气这个说法古书中很少见。因为气大多是阳的
 
血也肯定能分出阴阳,水平有限,没法分析,但猜想:中医里有凉血温血治法,中药里有温补阴血和凉补阴血的药物,都提示血也有阴阳的偏性,只不过血通常状态处于阴藏的状态,不体现出来罢了,就好像肺也有阴阳,肺阳通常都用宣肺、补肺气这样的字眼带过了。
 
霸王羽; 说:
霸王羽 发表于 2014-11-5 13:46
气在哪都是气,他都是动的,不是静的。“动为阳,静为阴”,这是古人对阴阳的分法。

动为阳,静为阴.这是说脉.不要断章取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