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灵枢·热病》全篇说解

暴风雪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5/08
帖子
139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灵枢·热病》全篇说解

我把《热病》全篇划分为六个小段落,编成47句话,现逐句说解一番,希望大家踊跃批评,以便修改。

原文1: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说解:
“偏枯,身偏不用”,即偏瘫,俗称半身不遂。这种病多由脑血管栓塞而成,而古人认为属于“中风”,故又称“大风”,也就是自然界的八面来风因为某种原因突然侵入到了人体的经络之中。

“痛”,是指针刺之时有痛感,以此表示该患者的神气还能正常流通,也就是中风程度还不是十分严重。这里需要提起注意的是:文言有省文的特点,不要把这个“而痛”想象为身偏不用的一侧(患侧)肢体疼痛,更不可想象为健侧的肢体疼痛,因为实际上偏瘫患者没有肢体疼痛。

“言不变,志不乱”,是说言语和神志都很正常,仍是意在表明中风程度较轻。实际上,大多数初次中风患者,往往就是这种表现。

以上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这句话的难点在“分腠”和“巨针”。

“分腠”,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分肉和腠理等所有肌肤浅层软组织的统称,然而实际上是古代针医刻意编造的模糊术语,他的目的就是让人搞不清真正的“病”在哪儿。《寒热病》:“春取络脉,夏取分腠,秋取气口,冬取经输,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络脉治皮肤,分腠治肌肉,气口治筋脉,经输治骨髓五脏”。很显然,在其它的《内经》篇章,“分腠”也仍然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单凭字面意义,我们只能知道它是肌肤软组织,却无法得知其究竟指的是哪种软组织或者肌肤的哪个具体部位。

“巨针”也是这样,作为一种针具名称,“巨针”之名却不见于“九针”,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因为“九针”已经能够满足古代针医的所有临床需要,更重要的是,“九针”是针医先师明文规定的标准配置,具有法定规则的权威性,其中暗合天地之数,如果凭空再多出一种,就有哗众取宠、标新立异、欺师叛祖之嫌,古人应该没有这种想法和胆量。故“巨针”这个名称非常突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巨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九针”中的“大针”或“长针”,又或者可能是另外一种又粗又长的针,然而到底是也不是,抑或到底多粗多长,作者没说,我们仍然无法得知,所以“巨针”肯定也是作者刻意编造的一个模糊术语。

实际上,后人在阅读《内经》时,都能或多或少隐隐约约意识到,《内经》作者凡在涉及针法、针具的细节之处,往往都是使用这种含糊其辞的模糊术语,让读者困惑不解、无所适从,根本不知道如何操作。比如《九针十二原》主要讲“小针之要”,从字面上看,“小针”应该就是很短小纤细的针,但是到底多么小,却捂着盖着不肯说清,那么即便全部掌握了“小针之要”,也仍然不知道如何操作。于是不得不让人怀疑:这种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语焉不详的表述肯定不是某个作者的一时疏忽,而是在当时的整个针医群体内部,本来就有一个类似契约的规定,使得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回避任何技术性细节。

但是,毫无疑问,“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肯定有确切指认某个具体位置的涵义。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显然是:导致患者偏瘫的病邪就潜伏于分肉和腠理的某个部位,用“巨针”针刺的方法即能很麻利地把它清除出去,而施加针刺总要对准肌肤的某个确切位置才行。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只能从“巨针”入手,先弄清“巨针”到底是什么针,然后才能明白“分腠之间”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因为,从逻辑理性上讲,《热病》作者身为针医组织的骨干成员,他不可能不维护“九针”的权威性。我们看该作者在后文中屡次提到“第一针”、“第三针”、“第四针”、“第六针”,这些显然都是“九针”的原有序列号,可见“九针”在他心目中已经成为一个经典模式,连先后序列都不敢有丝毫的变动,由此可知他对“九针”是多么的尊重。那么,他也绝不可能独出心裁地发明一种新式针具以破坏“九针”的完整统一。因此,其所谓“巨针”,只能是“九针”中原有的一种,只不过为了掩人耳目,特意换了一个迷惑外部人的新名。

《说文》:“巨,规巨也,从工”。由此可见,古文的“巨”也可以作为“矩”的通假字,而不仅仅是又粗又长的意思。我们知道,规与矩是古人制作方圆的工具,则规即圆规,矩即方角尺也,故“矩”又可以引申出“方”或“角”的意义。因此,所谓“巨针”,也可以理解为“矩形之针”,而“矩形之针”其实就是有棱有角的针。再看《九针十二原》:“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锋针者,刃三隅”,即是说锋针有三个棱角(即今之三棱针模式),这是“九针”中唯一带有棱角的针,是则本篇所谓“巨针”者,实即“九针”中之第四针-锋针也。因为锋针带有三个棱角,故刺破皮肉以后不容易很快愈合,特别适合于点刺出血,所以锋针实际上就是古代针医专门用于放血的针具。《九针论》:“四者(暗指第四针)时也,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

那么,很显然,既然“巨针”就是专门放血的锋针,既然《热病》作者特意强调“巨针取之”,则“分腠之间”的具体所指,就只能是那些位于肌肤浅层而比较凸显的浅静脉。因此,“病在分腠之间”实际上就是“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之互语,而其潜台词,即是说治疗这种中风的病主要就是针刺浅静脉放血,而放血就必须使用矩形之针。

“益其不足,损其有余”,则是说在用有棱有角的矩针刺泻放血以后,还要再用圆润光滑的毫针深刺致气。盖刺泻放血即“损其有余”也,而留针致气即“益其不足”也。此所以古代针医又有“泻必用方”、“补必用圆”的说辞。

“乃可复也”,是说对于初次中风而程度较轻的患者,尽可大胆治疗,而且如果及时采取上述治疗措施,迅速康复的可能性还很大。

《热病》作者之所以用“分腠”、“巨针”这样的模糊术语,显然是有意识的误导,而且,这个误导显然是非常成功的。我们看到,后世有人真的制作出了长达一米的大粗针,就号称“巨针”。

因为针医创始人(即针医学派的开山鼻祖,也就是《内经》作者经常提到的“先师”)对针法针具有严格的保密规定,所有针具的具体样式和具体作用,以及所有行之有效的针刺技术,一律禁止外传(当时的说法是“非其人勿传”)。《热病》作者以及其他的《内经》作者俱为门人子弟辈,当然要恪守这项规定,所以在付诸公开文字时就必须做一些模糊化处理。毫无疑问,任何非正式针医,由于未经拜师而不得其真传,则即便看到“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这种文字,也绝对闹不清所谓的“病”到底在哪里,所以也很难猜测出“巨针”的样式和作用,于是就达到了严格保密的目的。
 
发热而四支肌肉萎缩,病在分腠.这是气结于分腠不能溢于肌肉之中,得不到营养所致,同时气又得不到空间释放而发热.
 
巨针?首先这种针绝不是尖的,因为它的作用不在刺,而且很粗,或有自行车钢圈钢丝这么粗,因为它是用来拨开结的,没有粗度岂不是很软.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4-9-24 19:53 编辑

1,“身偏不用而痛”是临床存在的。这里讲的是偏枯的一种情况。
2,分腠,我理解是皮下,肌肉之上。因为春天阳气在络脉,络脉是可见的血脉,就是那些浅表的静脉,夏天的阳气比起春天是要更往外一些的,所以分腠的具体位置应该还要在血管以外。古人之所以没有解释具体在哪里,那是因为这在以前就是常识,就像我们现在说皮下结蒂组织,凡学医的都知道,用不着专门再讲一下的。
3, 巨针,这里的巨我理解就是大和太的意思,九针里面是有大针的,长七寸,还有长针也算巨大的针,长四寸。“大针者,尖如梃,以泻机关之水”,之所以有痛,应该是有水停于关节所致,所以可以用大针来泻关节积液;“长针者,锋利深薄,可以取远痹。”结合前文讲“病在分腠之间”,那么用长针就应该是透刺法,以取远痹。
看来你没有什么临床经验。难免在理解经文上会有偏差。虽然精神可嘉,但是我认为你还是要对古人的基本人品要有个端正的态度:首先古人是讲规矩的,不会在一本医书里煽动人造反,其次古人是正直的,不会为了保留经验而乱编名词。
 
首先感谢文子版主的真诚批评,其它客气话就不多说了。
我想请教文子版主的是:在你看来,《热病》作者,对于偏枯这种病,是如何治疗的?或者,对于这句开篇语(很凑巧,这真是一句开篇语),你是任何解读的?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9-24 19:48
1,“身偏不用而痛”是临床存在的。这里讲的是偏枯的一种情况。
2,分腠,我理解是皮下,肌肉之上。因为春天

长针非巨针,之所以长,因为病位深,所以长针者治大病也,这里的巨针,针尖圆滑不会伤及组织,专门对付你所说的皮下组病变.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直接翻译:偏枯,身体一边不能用而且还痛,言语没有变化,神志也不乱,是病在分肉和腠理之间,用巨针来治,补他的不足,泻他的有余,才可以恢复。
说明:这里的巨针,我想:1,一种可能是大的长的针,所以可以透刺皮下以取远痹;2,一种可能是指的是巨刺,巨刺是一种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方法。在内经其他章节有提到。现在我比较倾向这个解释,因为我记得在《素问调经论》里有“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后面的《谬刺论》在讲巨刺和谬刺的区别时说:“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这两种刺法都必需中脉,故所用之针绝不会是巨针.
 
回文子版主:
古文言简意赅,许多人虽然口头上承认这一点,但是心里头却始终不以为然,持直译观点者,其实就是这种人。他们以为古文的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是因为他们打心眼里相信,古人都和自己一样直爽。

直译的最大问题在于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们学习内经为了啥?还不是为了学习古人如何治病!但是如果仅仅按照字面意义来理解,我们根本无法知道他们如何治疗这种病。比如:分肉在哪儿?腠理在哪儿?你知道么?如果这些你都说不出个具体位置,即便给你一枚巨针,你知道扎哪儿?更何况连什么是巨针,还不知道。既不知道用什么针,也不知道扎哪儿,还能治病么?所以说,直译是虚的,是没用的。

但是,看热病作者的话头,尤其是最后“乃可复也”四字,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他肯定是知道如何治疗的,而且他已经把治疗方法说完了。这就说明,在他的字面语句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的含义,也就是说,作者其实是用非常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他当然是故意的,他就是为了不让某些人掌握这种治疗方法。

这不是我心术不正,无端猜测古人的人品,而是古人(其实也包括今人)的普遍规律。你有一门拿手的技术,会轻易告诉别人么?

古代针医属于工匠类,工匠行当自古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传内不传外”(后来又进一步演变为“传子不传女”)。这项规定的目的,显然是对工艺和技术要严格保密。于是我们看到,古代的工匠师傅对技术非常保守,不肯轻易传授,特别是关键性技术,更是秘而不宣,宁肯烂在肚里,带进坟墓,也绝不让外人知晓(请参见干将铸剑的故事)。

实际上,即使是师徒之间,徒弟既已行过拜师大礼,师傅本有义务传授手艺或技术,然而也只是传授些基础性的东西,真正关键性的诀窍,仍是轻易不传(请参见纪昌学箭的故事)。

那么,可想而知,古代的工匠师傅发表学术演讲或者教授一般的徒弟,凡涉及技术细节之处,必然会虚以应对,不可能一是一、二是二,毫无保留,交待得特别清楚。

当然,古人也不是不想传授技术,但是要想得师傅之真传,除了必须履行一套繁杂的拜师手续,还要经历严格的长期考察,看你到底有没有那个缘分,够不够那个材料。用《内经》的术语,拜师入门之前就叫“非其人毋传”,拜师入门并考察合格之后,就叫“得其人乃传”。也就是说,古人学习真正的技术,要有极大的耐力,付出极大的辛苦才行(请参见孙膑、庞涓拜师鬼谷子学兵法的故事)。

现在我们知道,对技术和工艺保密其实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外国工匠亦是如此。所以现代人特意为工匠行当制定了一套《专利法》,以确保其拥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和工艺垄断权,名曰“知识产权保护”。

古代的医生,包括巫医,从工作性质的技术含量上说,就属于工匠之类,故巫字从工,《内经》作者也一律以“工”自称,以“良工”自居,所以他们对医疗技术也必然抱有同样的保守心理。

我以为,必须清楚地认识古代工匠的心理,才可能真正读懂内经。否则的话,天真无邪,把古代的工匠都想象成大公无私的圣贤,满足于字面上飘来荡去,那还做什么学问!
 
回文子版主:
你可不要怄气呀!我最害怕怄气了。
其实我没有别的意思,无非就是想探讨热病作者怎么治这种病。如果你认为我的理解有错误,那就请你说说,到底用什么针?扎哪儿?总得有个具体位置吧?
 
回文子版主:
你可不要怄气呀!我最害怕怄气了。
其实我没有别的意思,无非就是想探讨热病作者怎么治这种

用毫针,扎健侧。
 
可能是我没说清楚,我的意思是,热病作者用什么针,扎什么地方?
 
原文2: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

说解:
“痱”,《说文》:“风病也”,亦即“中风”。不过这里是特指突然性的全身瘫痪,两侧肢体都半身不遂(四肢不收)了。这种情况往往是大面积脑溢血或反复发作脑血栓的结果。
“身无痛者”,是指针刺之时没有痛感,说明血气流通严重受阻。
“智乱不甚”,是说思维虽然有些混乱和迟钝,但是还没有完全糊涂。“其言微知”,是说虽然话语不清,但是还能“咿咿呀呀”简单表达。注意:这个“微知”是说患者在努力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别人无法听清,只能连蒙带猜地知道个大概其。这种状况说明该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尚在正常范围。“可治”不是说确保治愈,而是说像这样的患者在短期内不至于有生命危险,针医还可以应承治疗。其治疗方法同上,仍然是“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所以不用再说。

“甚”,是进一步加重的意思。“甚则不能言”,不是指后来发展到不能说话了(其语言功能早在“其言微知”时就已经丧失),而是指长期卧床的痱病患者不再发出任何声音,也就是连“咿咿呀呀”的简单表达都没有了。这其实是神志陷入昏迷半昏迷状态而病势垂危的迹象,随时都可能有不测之变,“不可治也”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述,其本意是说针医一定要推辞掉这种病人。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4-9-25 19:28 编辑

治也。

你翻译经文精神可嘉,但是还是有些错误:1,痱病是不是和现代的脑出血对应还要待定。2, 身无痛者---该是患者身上没有感觉痛。
 
谢谢点评。
还请进一步指教:1,痱病与现代的什么病对应,2,患者身上没有痛感和针刺之时没有痛感不是一回事么?
 
谢谢点评。
还请进一步指教:1,痱病与现代的什么病对应,2,患者身上没有痛感和针刺之时没有痛感不是一回

1, 西医有一些神经功能性的病,象曾经有个人给我讲她的怪病,就是突然身上失去知觉,西医也查不出原因。
2, 患者身上没有痛的感觉, 和针刺的时候没有痛感是两回事。好的针灸大夫扎针不会痛这是其一,主观感觉痛和刺激痛是两回事这是其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