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重编《伤寒论》

真的,你精神可佳让我们爱好中医孝等习了。
 
楼主的想法不错,至少对自己是一个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好方法。
 
请教夏老师:刘希彦写的道释伤寒论怎么样?我摘一段请您鉴别一下!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
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
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
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这一条讲温病。我们之前说过,伤寒和中风是气血功能呈不足反应
的证型,温病是气血功能呈亢盛反应的证型。伤寒和中风的区别在于汗与不汗。温病分普通温病和风温,区别也是汗与不汗。其实汗只是个现
象,它的本质是看津液有没有丧失。仲景的整个辨证体系就是以津血的
盛衰来作为阴阳判断标准并组方用药的。 温病的纲领是“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 。 “渴”是内有热的渴; “不恶寒”说明气血虽往体表走,里
面却并不空虚,所以发热而不恶寒。既然是温病,为什么不直接说怕热
呢?这就要说一下温病的原理了:我们如果平时吃多了饮食,身体消耗
不掉,人体就要烧掉这些多余的能量,如果一时不能完全代谢谢,这就产
生了有热上火的反应,就是温病。温病不一定要有外邪诱发,自体也会
发病。如果再感受外邪,毛孔一闭塞,温病就会加重,这就是“热伤风”
的道理。如果汗出而解了,也就没有温病了,所以温病往往是里面热,
体表感觉并不一定热,如果热烧不出来,一般只是不恶寒;当然,严重
的温病是表里俱热的;轻微的温病,病人甚至有怕冷的现象,只是这种
怕冷并不感觉需要多穿衣服。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温病
若出汗,说明里面的能量从体表排出来了,体表自然会感觉到灼热。一
般情况下,汗出了病也就好了,如果身体持续灼热,说明热邪还没有排
除完。外汗耗散了津液,加上里热也烧灼津液,便产生了津液不足的现
象,这就叫风温。中风和风温,只要带个风字的,都有津液不足。 风
温的症状是“脉阴阳俱浮” ,说明病在表,所以“自汗出” ;因为要不断
自汗出,肌肉里会积累过多津液,所以“身重” 。 “多眠睡”也是温病的
表现,因为热往大脑走,人就昏昏欲睡,春夏天人爱犯困,一坐有暖风
的车人就犯困,也是这个道理。当身体里有过多的热,呼吸自然要加重
以帮助排出热能,所以“鼻息必鼾” 。这一条在儿科很有用,幼儿不能
摸脉,也不能问证,感冒了怎么辨别是热证是寒证呢?一般来讲,呼吸
粗重,大便臭,打屁多,面色赤红,鼻孔干的是热证。幼儿的阳气是最
旺的时候,加之家长生怕饿着了,不停的喂食,肠胃容易囤积,多发热
证。现在很多家长一见孩子感冒,不分寒热就急着添衣服捂被子,于是
造成高烧肺炎进医院。 下面讲的都是典型的津液虚的反应, “语言难
出” ,当人体津液虚的时候,首先就是筋膜结缔组织缺少滋养了,因为
这里面的血管少,容易缺少津液,舌头里面主要是筋,所以就不灵活了,
说不出话了。若医生再误治,下泻药,更伤津液,于是便产生“小便不
利” ,已无尿可下。再严重则“直视失溲” ,眼睛直了,眼睛里的筋络失
去滋养;膀胱也是结缔组织,膀胱失去滋养,约束力丧失了,便“失溲” ,
也就是小便失禁。 “若被火者” ,若用火熏蒸之类的方法误治,热蒸郁于
肌肉,便“微发黄色” ,也就是发黄疸。津液再严重丧失,便“如惊痫,
时瘛疭” ,也就是相关大脑的惊厥惊恐反应。 为什么大脑会发生这样的反应呢?这个需要顺应人体来理解,人体让哪个地方兴奋起来,就是往
哪个地方调集津液,这是人体的基本模式,惊恐说明大脑缺津液了。后
世治疗这种证一般用定惊止痉的药,什么蝎子蜈蚣川芎的,全部是些通
窜化瘀药,这就是不顺应人体想问题,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伤
寒》里是用白虎汤下热救津。到了这个阶段就已经很严重了,因为人体
的自保模式一定是先保护大脑,大脑出问题了,一定是极期反应,若再
用“火熏之” ,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一次逆治可能还能支撑些
日子;再次逆治,病人很快就会死亡。我们说,治病分六经,六经之一
的太阳经的三个证型,中风、伤寒和温病,其原理至此都讲完了。可见
学医不难,真正的医就是用简单的东西去对付万病的。
 
好。很好!学习了。

有刚,必有柔。武当有柔,太极有刚。已有《伤寒论》,望各位大师写作《伤热论》
 
夏老师,我是没有鉴别能力,才让你给看看。我看着很吃力,可惜不是语音讲课,我还是先看语音或视频的吧。
 
再编应该是重现《伤寒杂病论》之完整结构,即伤寒与金匮分久必合。
 
再编应该是重现《伤寒杂病论》之完整结构,即伤寒与金匮分久必合。

谢谢指点。但《伤寒论》和《金匮》已分家,写在一起可能小。不过,我会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
 
重编《伤寒论》(10)

2015年,力争把《重编伤寒论》写完。否则,太耗费我的时间和精力。夏红光,加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