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只提辨证论治对中医传承造成的巨大伤害

徐明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0/14
帖子
3757
获得点赞
22
声望
38
年龄
45
本帖最后由 徐明之 于 2014-7-10 20:08 编辑

清末以来,西学东渐,中医日衰,民国发起废止中医案,中医的生存都成了问题,那么摆在中医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求生,在国家合法性方面求生。

那么迎合当朝主旨辩证法就成了中医在国家层面求生的好机会了,于是乎一切都不提了,中医就提一个辨证论治,又有谐音相通,不懂中医的执政者忽听之下也觉得中医正确,这样就合庙堂的口味了,就无比科学正确了,各项拨款经费就下来了。

但这对中医的传承可以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有的教科书都说仲景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那么我们可以看下仲景原著,每篇题目皆是“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也就是说要辨病,辨脉,辨证,并治 就是说仲景的完整治病之法是“病 脉 证 治 ’

且被后人看做全书精神的名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也清晰的点出了审逆之要全在“脉,证之搭配变化” 。

学术的传承最忌失真,古人校勘查古书,一字尚且不敢轻移,恐失作者本意。 今由政治因素竟断文取意,曲意迎逢,割裂学术体系,只提其一,误导学子。可惜可惜。

胡言乱语一篇,待高明指正。

完整的提法当为∶中医的最大治疗特色是由张仲景创立的 "病 脉 证 治" 治疗体系. 可以试想一下,当我们在如一张白纸的学习中医之初,接受这个完整的表述,和接受一个只说辨证论治,日后对中医的传承和认识会有多大的区别

=================================================================

观仲景书,起手先识六病(三阴三阳〕,或血痹虚劳等等杂病,再辨脉证,其后用方,其后增减药味,有条不紊,次序井然,今既言辨证论治乃仲景创立,并认为是中医最大特点而加以推广,何以起手病既不辨,脉亦不识,独谈辨证,其传承仲景学术,有如此乎,是人是鬼谈中医,一个辨证论治了事,何以如此,失传承也
 
不知“断文取意 ”,“胡言乱语”的都是些啥,还请明示。
 
又是一个刚刚的人才。强烈推荐给光头大师领导
 
不知“断文取意 ”,“胡言乱语”的都是些啥,还请明示。

断文取意乃指弃仲景原意之“辨病,辨脉”于不讲,单抽一个辨证论治,割裂仲景学术系统

胡言乱语指在下此言,或受正统学校教育中医的砖头了
 
断文取意乃指弃仲景原意之“辨病,辨脉”于不讲,单抽一个辨证论治,割裂仲景学术系统

胡言乱语指在下

按你所解释。,你就是一个标题党,作为超版资质是不允许的
 
徐明之; 说:
徐明之 发表于 2014-7-8 15:13
断文取意乃指弃仲景原意之“辨病,辨脉”于不讲,单抽一个辨证论治,割裂仲景学术系统

胡言乱语指在下

那是,辨证不辨病辨脉,如何谈治,即便有治,也如瞎人摸象,得之片面。

俺也是胡言乱语的,不当真。
 
呵呵,有错就改。你是分区版主,不是超版。
飞翔大师可以帮我帖子改一改可以吗?
 
那是,辨证不辨病辨脉,如何谈治,即便有治,也如瞎人摸象,得之片面。

俺也是胡言乱语的,不当真。

观仲景书,起手先识六病,或血痹虚劳杂病,在辩脉证,有条不紊,次序井然,今之传承教学,有如此乎,是人是鬼谈中医,一个辩证论治了事,何以如此,失传承也
 
辩证论治只是一个高度,整部中医学何止辩证论治?
 
观点很正确啊,我也一直在在讲这个问题

辨证论治既是中医之长,也是中医之短
 
辩证论治只是一个高度,整部中医学何止辩证论治?

我即此意,若我们的学院垄断教学对于中医学统一只谈这个,极大的损害了中医的学术传承
 
观点很正确啊,我也一直在在讲这个问题

辨证论治既是中医之长,也是中医之短

我跟您老难得有共识啊,不过你的所指好像又有别处 嘿嘿
 
既然是病,就有其相对独立的病变过程,如果只讲辨证而忽略了病的整体,如何收的全功
 
我即此意,若我们的学院垄断教学对于中医学统一只谈这个,极大的损害了中医的学术传承

只提辨证论治恰恰是民间中医提的最多
 
呵呵,楼主好。
其实整部中医学,并没有单独强调辩证论治。只是我们之间交流中有点所谓断章取义吧了。
整体观念,辩证论治。这个不知认同否。
 
辨病与辩证在临床是常用的。而这个辩证又包涵了辩证型。
 
哈哈,难得超版敢于直言。赞!
辨证论治本无错,但现今被拉来当了遮羞布,不管什么病,只要拉了辨证二字作虎皮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疗效呢?为什么火神派用那么大剂量,就是因为只讲辨证不讲辨病辨方辨药,用对了药,用对了方,可能区区十克就抵附子三百!
书本也无错,错的是只强调提了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注重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对于入门者这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医初学者学习中医内科学教材,非聪慧悟性俱佳者,难得其辨证之要,拉去临床一试即错。但是辨证基础稳固后,这教材又极具指导意义。可能我说的比较矛盾,但这是切身体会。
 
连感冒咳嗽都没给人看过几次,就要强行记住那么多病证的证型,以为记住了书上的几个证型就是辨证论治了?
 
本帖最后由 摩托车 于 2014-7-8 16:32 编辑

就是因为只讲辨证不讲辨病辨方辨药

你说的很对,就是有人只讲辩证,不讲辨病,不讲辩方,不讲辩药的

是谁不讲?只是有人遗漏或疏忽或许不知道。这个你都完全说明白了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