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太神了,“一脉断生死”的脉诊奇招

建议中医们都别治病了,等待病人出现真脏脉,然后判断他们几日内能死,病人死后便开始说自己的脉学有多么准,这就是思考。
 
建议中医们都别治病了,等待病人出现真脏脉,然后判断他们几日内能死,病人死后便开始说自己的脉学有多么准

我看文中所述,与“kabasky ”版主所言不是一回事。文中说的很清楚,是回家探亲,偶遇的事情,通过诊脉,发现是真脏脉。
并没有说中医别治病,等到出现真脏脉而判断死期。
不能断章取义啊,版主。
 
我看文中所述,与“kabasky ”版主所言不是一回事。文中说的很清楚,是回家探亲,偶遇的事情,通过诊脉,

此文想表现脉学的神奇,这无可厚非,但洽洽却适得其反。
脉能把到真脏脉,那人确已经无药可救,这从外观上就能表现出来,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分辨,脉不过是判断的标准之一而已。
四诊以脉居其末;上工望而知之,下工切而知之足以告知切脉不是中医诊断学上的重点,仅是判断疾病浅深的依据之一而已。
若非要以把出真脏脉断人死期才算神奇的话,那中医真就沦为魔道了。
 
此文想表现脉学的神奇,这无可厚非,但洽洽却适得其反。
脉能把到真脏脉,那人确已经无药可救,这从外观

版主所说“切脉不是中医诊断学上的重点,仅是判断疾病浅深的依据之一而已。”真不敢苟同。脉诊居四诊之末,连这个都不会。何谈什么上工呢?如果一个中医连把脉都不会,连下工都谈不上。
 
版主所说“切脉不是中医诊断学上的重点,仅是判断疾病浅深的依据之一而已。”真不敢苟同。脉诊居四诊之末

赵晴初云:一脉不主一病,一病不主一脉。执病以求病,脉无定也;执脉以断病,病亦无定也。仲景圣人一个,亦不敢单凭脉来断病,伤寒书早有明文,后世有什么资格单凭诊脉来等同于中医学呢。
 
赵晴初云:一脉不主一病,一病不主一脉。执病以求病,脉无定也;执脉以断病,病亦无定也。仲景圣人一个,

赵晴初何许人也?岐黄三部九侯,扁鹊独取寸口,仲景平脉辨证。不精通脉学的那叫中医吗?
 
赵晴初何许人也?岐黄三部九侯,扁鹊独取寸口,仲景平脉辨证。不精通脉学的那叫中医吗?

汉以前但言视病,不及脉理。《内经》三部九侯,汉晋人所为,乃述人体脉络,遍诊之法,并非后世所谓的脉理。
《伤寒书》“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与扁鹊独取寸口,《汉志》、《华佗传》并称为方诊之技。是知医家不可偏执,必须四诊参合。
《伤寒书》平脉辨证、辨脉法早经专家考证,并非仲景原文。

你读书临证皆少,待老夫年底《医故》出版,送几本给你玩玩吧。
 
汉以前但言视病,不及脉理。《内经》三部九侯,汉晋人所为,乃述人体脉络,遍诊之法,并非后世所谓的脉理

四诊缺一都有可能误诊,鄙人觉得各位没必要在此过于争论。
 
汉以前但言视病,不及脉理。《内经》三部九侯,汉晋人所为,乃述人体脉络,遍诊之法,并非后世所谓的脉理

《伤寒书》平脉辨证、辨脉法早经专家考证,并非仲景原文。那个专家考证的?我怕是砖家吧。
 
《伤寒书》平脉辨证、辨脉法早经专家考证,并非仲景原文。那个专家考证的?我怕是砖家吧。

任应秋、钱超尘,当编辑的不会不知道吧
 
中医医生应该对脉学一门深入,而不应该装装样子。

做学问本应该是一门深入,但是在这条道路上坚守,是很寂寞的。
脉学本是一个医生最最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却很多人都不会。甚至还有人排斥脉学。这可以说是中医的悲哀!
 
建议中医们都别治病了,等待病人出现真脏脉,然后判断他们几日内能死,病人死后便开始说自己的脉学有多么准

郑兄是误会本文的意思了。重点不是在说脉很神奇。而是在说中医的思维应该灵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