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自学中医点滴记实(连载)

不好找工作。谁对我们负责。你们不是医生,是社会垃圾,是社会骗子。看看你们的言论,都是你们把我们说成废材,难道教授也是废教授,黄煌教授难道也废吗。可笑。
 
我们看看“藿香正气"的药物组成: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除了甘草和茯苓,其他都是味道特殊既难闻又难吃的东西,而利小便的茯苓一般对尿路感染也具有杀菌的作用。整个方子,就量针对夏季暑湿感染的细菌起到杀菌或抑制病菌的作用。方子里用的“增气燃料”居多,因为这种燃料一方面对病菌具有“熏蒸”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气体燃料,通过其渗透作用,能很快在体内形成燃烧,进而提振生命燃烧的程度。
我们再看看”三黄汤“的药物组成:黄芩、黄连、大黄。这三种中药到夏天都不生虫子,杀灭病菌那不是小菜一碟吗?
我们再看看用来治疗黄胆性肝炎的“茵陈蒿汤"的药物组成:茵陈、栀子、大黄。这不都是用来杀菌的吗?尤其是茵陈,为什么在刚生长出来时才有效?那是因为这种植物为了保护自己,在嫩芽时不被害虫吃掉,在茵陈的茎叶中会生产一种“毒素”。至于栀子和大黄的杀菌作用就更不用说了。
 
人常说:“良药苦口”,其实这个“苦口”说的就是“难吃”的意思。这里的“难吃”也不光是口腔感到难吃,其实从肠胃到整个身体包括血液环境都被这种难吃的东西所改变;因为经过体内对药物的消化和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这种难吃的物质会被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所心说中药的杀菌不是直接杀死细菌,而是通过对细菌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改变,改变的是病菌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中药杀菌不同于西药杀菌的本质上的区别,一方面是杀菌的方式不同:中药注重的是迫使病菌生存环境的改变,而西药是直接杀灭病菌的同时将有益微生物也一快杀死;另一方面,中药这种燃料多数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在体内被代谢的过程中有毒性的也会被转化为无毒的燃料,最终是以能量的形式被释放,从而可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所以它的副作用很小;而西药却恰恰相反。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这样的人傻吗?相反,这样的人是绝顶的聪明。因为“葡萄皮”就是葡萄果肉最好的保护层,既能防病害又能防虫害。这样,人吃了以后在体内也会对病菌起到抑制作用。同样的道理,葡萄仁为了保护里面的种子,也会具有杀虫和抑菌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任何种子或果实的表皮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都能被用做中药来使用。除了上面提到的种子表皮外,还有连翘、花椒、吴茱萸、丁香、砂仁等等。也可以这样说,在我的对中药的分类当中,工具类燃料大都具有杀菌或抑菌的作用。
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怎么去识别哪些是中药呢?我们就看它对病菌或病害的抗击程度。象葱、姜、蒜等,这些难吃的食物一般很难引起病虫害的兴趣,也很少发生病害,说明其对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夏天,一些补养类的中药很容易生虫子,我就把大黄用网袋包起来放在其他的中药里边,这样就可以避免生虫子了。
 
对于人类而言,在中药里面只有很少的几味药是有毒的,但对于体形比人类小几千倍或几亿倍的微生物来说,除了补养类燃料之外,几乎全都是“毒药”。可见,我们几千年用中药治病,原来用的是“毒药”来治病。大概有不少人知道,有一种疗法叫“蜂毒疗法”,就是专门让蜜蜂在患者身体上“扎毒针”,几个甚至十几个。让我们再看看这个很有名的方剂“小青龙汤”。对于“小青龙汤”,我感觉,凡是患病多年的“疑难杂症”,服用“小青龙汤”一般都会不同程度地有效果,我分析其中的原因,大概就是得益于其中那两味中药:半夏和细辛,因为这两味药都是“毒药”。包括中药里面的“附子”,它的毒性在身体里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说中医治病,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善用毒药”。
 
其实细想一下,小青龙汤里除了半夏和细辛之外的几味中药:桂枝、麻黄、五味子、生姜、白芍和甘草,在夏天一般都不会生虫子,说明这些中药都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长。细辛和麻黄加入附子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夏和黄芩、黄连相配,可以组成“半夏泻心汤”不管是解表的还是泻里的,对于微生物来讲,都意味着被毒杀的可能。可见,这两种用药都是对身体内环境的一种垃圾清理,也可以说是对体内有害生物的一种清理。农民种地不也是经常要进行田间锄草吗?因为杂草同样与作物争夺营养物质和阳光。血液里的病菌也会与益生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胞)争夺营养和氧气。
 
“是药三分毒”这是对人而言,仅有三分,对于体形非常小的微生物而言那就不是三分,也许就是十分或者十二分了。尽管是三分,那也是毒,所以我们不能多吃、长期吃。也就是说再好再对症的方子也不要连续服用,要懂得适可而止。有些病相对于身体状况,在许可的情况下要用“重剂”,“重剂”往往是一用即止。而对于那些慢性病治疗方向重在改变身体的内环境,需要漫长的时间去调理,我们要用“轻剂”。又如针对来势迅猛的“伤寒”,麻黄汤里面的杏仁就是一味“毒药”,在身体正气尚足的情况下应该使用“重剂”,一剂即止,不可连续服用;否则,患者会出现“虚脱”,在《伤寒论》里,最后还不得不进行“回阳救逆”。
 
按照古今的质量计数换算,过去在《伤寒论》里的剂量,普遍认为中药的用量比较大,那是因为伤寒在发病初期来势凶猛,唯有重剂才有足够大的毒性,在人体的承受范围内,将病菌的危害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但美中不足的是,持续的大剂量用药对病人后续的治疗有害而无益。毕竟人体的抗病力是由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所决定的,当人的身体很虚弱的情况下,就是有武器,“你给他枪也拿不动”的时候,还怎么打仗?重治而不重养,这是医圣张仲景的用药特点。喜欢观看体育比赛的人都知道,邓亚萍打球,主要决定于前三板,以猛、凶、狠而著称。我感受,医圣张仲景的用药于乒乓球名将邓亚萍做法有点类似。
 
为了验证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在前几天我专门试用了茵陈和狼毒,因为这里的气温稍低,茵陈虽然已经过了三月,但是却刚刚拉起来“苔”,基本还是可以用。刚开始我是放嘴里嚼着吃,嚼完后感觉嘴里发涩,唾液变黑,有一点尝过毒药后的感觉;后来我就弄一把放在杯子里泡水喝。二天后感觉酒后偶尔出现咽痒的毛病得到了缓解。可见,茵陈对于体形小的动物来说也许就是一种“毒药”,只不过人的承受能力大些罢了。后来我又试了狼毒,在小青龙汤里加3克狼毒,到现在,“咽痒”的毛病几乎就不再出现了。只是,由于连续地对身体“用毒”,肠胃功能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人的消化糸统(发酵体)离不开大量的益生菌,连续“用毒”的结果必然会伤及大量的益生菌。
 
最后编辑:
如果我的这一论断在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的检验中能证明是正确的,那么,中医药的"奥秘“就会被我们完全破解,中医药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也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只要我们能找到疾病的本质,也就是说只要能判断出可能是被“哪一类病菌”所感染?用对相应的“毒性”中药就可以了。比如我经常提到的“狠毒”,它对“结核菌”具有很强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它之所以要各红枣一起煮着吃,一方面是狠毒不能生用,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它的毒性会“伤正”,二者搭配相当于“一泻一补”。
 
老婆的大心不见了

前年单位组织体检,我把自己的体检卡给了老婆让她去了(因为我自从学习中医后医保卡也不用了,一直用中药;也不用体检了)。经查:心大,还有胆息肉。前些日子单位又发了体检卡,我又让她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这次比较乐观:心大没有了,胆息肉也变小了。B超检查完她还跟人急了眼,说人家是不是没有给她做认真检查,直到再扫描一次她才放心。其实,这都是意外收获。
虽然自学中医三年多,但老婆主动吃我的药还是从去年开始的。去年她的手上(手指、手背)起了“猴子”(扁平疣),几个大个的去医院冷冻掉了,小的还有很多还一直在长,就让我给她配点中药吃。主要以活血和清热解毒为主,记得就连苦参和漏芦都用上了。断断续续吃了一个阶段,后来就发现手上的“猴子”没有再长出来,血压——也不用每天吃降压药了。这就是自学中医的好处——终于可以惠及家人了。
老师治扁平疣的方子能传给我吗?
 
这一论断的发现,我忽然觉得中医里面一些难以解释的东西一下变得明朗起来,比如说偏方和单味药治病,都具有其合理性。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为她找到了能够杀灭疟疾病菌的中药——青蒿素,这种“毒素”是在人类所能承受剂量的情况下,将病菌“毒死”的。一旦过量,对人体也是不利的。还有一种毒药叫“砒霜”,只要剂量控制的好,那是完全可以被用作中药的。据说砒霜能够治疗“血癌”(白血病),现在会有哪个医生敢用?
 
在一些有毒的中药里我想到的还有一些虫类药:如蝎子、蜈蚣,都是人人皆知的有毒之品。还有一种皮叫刺猬皮,刺猬身上的那种带尖刺的东西不单单是物理上的防御,还有化学上的“毒素”,它绝不是象针一样简单的“刺伤”。大辛大热还有像附子、乌头之类都是有毒之品。还有“麦芽”虽然在中药里它是无毒的,因为这是相对于大型的人体而言的,但在我的观念里它是具有一定“毒性”的,它是幼苗在初期免受害虫危害的一种自我保护作用。还有像吴茱萸、花椒之类也是“有毒”之品。
 
在中药里面的“有毒”之品,往往是能够被转化为“能量”的有毒之品,因为这种“毒性”一般都是植物或动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光合作用”而生成的能量物质,这些“带毒”的能量在人体中的表现与普通的营养物质是不同的,转化之后可以为人体提供性质不同的能量, 所以我们才把它们称之为“中药”。否则,这些所谓的“中药”就是普通的粮食或者蔬菜了。比如说附子和吴茱萸是把毒性转化成为“热能”,细辛和半夏是把毒性转化为祛痰工具。其实简单地去理解:只要将造成人体炎症的病菌杀灭了,身体机能就得以恢复,祛痰和利水的作用自然就增强了。
 
我记得在民间有一种疗法叫“蜂毒疗法”,就是让蜜蜂专门在患者的身体上蜇,蜂针带着“毒囊”连续地将毒液注入患者的体内,这样的疗法其实就是简单的“杀菌”疗法。同时,也为身体提供一个“有毒”的内环境,这样大大压缩了有害病菌的生存空间。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中药所生的虫子是不一样的,即便是“狠毒”多年之后你会发现生一种很特殊的虫子。可见,在身体内部不同的毒素对不同的病菌作用也不同;有的病菌对某种毒素是有免疫力的,所以,就像西药里的抗生素一样,不同的病菌需要不同的抗生素去杀灭。蜂毒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病菌都有效。
 
其实人类这种动物与植物一样,为了御防病虫害对人体的侵袭,尤其是对人体体表的侵袭,在体内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毒素”,一方面是为了压制体内的病菌,尤其依靠“呼吸”氧气而生存的病菌;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比如蚊虫叮咬,有的人就容易招惹蚊虫叮咬,而有的人就很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体内或者说是血液里有没有“毒素”的存在。现实中往往越是体质好的人越不容易招惹蚊虫叮咬,相反,越是体质差的人越容易招惹蚊虫叮咬。可见,体质弱,制造毒素的能力也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