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自学中医点滴记实(连载)

燃烧体是怎样控制火势的?
生命燃烧与所有燃烧其实都是一样,例如所有的内燃机器,一是燃料的供应量,机器是定期定量喷油,人体是不间断地定量供血;二是定期或不间断地供氧(或者空气);三是温度,要想保持温度的相对恒定就离不开水的参与。机动车里的水要不间断地进行循环,人体中的水也是要不间断地进行代谢和循环,否则身体就会有问题、出状况。
 
谈“脉”
应网友的要求,今天谈谈对“脉”的学习理解。我目前对脉掌握的并不是很多,能感知出来的也就十来种:沉、浮、迟、数、长、短、虚、实、涩、滑、弦、芤、结、代等。
一、脉是怎样形成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就不妨做个实验:找一根4、5米长的软管,厚度越薄越好,直径视水笼头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其套插到水笼头上,出口处用一个夹子夹封,只留1/3小孔。隔几秒钟迅速开关一次水笼头,你观察水管有什么变化?你会发现随着一次又一次地开关水笼头,水管管壁会一次又一次地挺起,尤其是在水管的末端最为明显。如果把水换成血液,水笼头换成心脏,水管换成血管,我们所看到的“管动”就是脉搏。脉搏就是动脉血管内高速流动的血液,在掌指端受到“截流”后,在腕部产生的回流(浪涌)。
二、浮、沉脉
将水笼头定在半开状态和全开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做迅速的开关动作,观察水管在这两种状态下的不同反应。你会发现在全开状态下水管挺起的程度高,在半开状态下水管挺起的程度低。在这两种状态下体现的实际上是水管内水的流速,流速越高,水管挺起来的程度越高,反之就越低。在脉搏上就是浮脉和沉脉。浮脉说明血液的流速快,而沉脉说明血液的流速慢。
三、迟、数脉
就象开关水笼头这一动作的间隔时间一样,间隔时间越短就越快,反应在脉象上即为“数”,相反即为“迟”。书上说是以一息4、5至作为分界点的。迟和数是反映心脏跳动快慢的。
四、长、短脉
就象前面的实验一样,水笼头在全开状态下的开关动作,在水管末端所产生的回流(浪涌)一定是长的;而在半开状态下的开关动作,在水管末端所产生的回流(浪涌)则一定是短的。所以,长脉一般出现在浮脉上,而短脉一般出现在沉脉上。在水管内水量不足的情况理也会出现短的浪涌,同样,在血液(血容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短脉”。长脉可以达到或超过尺部,而短脉却不及尺部。
五、虚、实脉
这两种脉主要是反映血管内血容量的。血管内的血液在很充盈的情况下,映指很明显,为“实”;而在管内血液相对减少的情况下,或者心脏压力不足的情况下,会感觉映指无力,即为“虚”。
六、涩、滑脉
这两种脉一方面是反映血液流速,另一方面也反映血液的粘绸度。我感觉应该更侧重于血液的粘绸度。因为在血液稀的情况下,在血管内的流速很快,再加上血管壁又不厚,手指很容易感觉到血液在管内的流动(来回涌动),这就是“滑”脉。相反,血液粘绸的同时血管壁往往也厚,所以我们用手指很难感觉得到流动,这就是“涩”脉。
七、弦、芤脉
这两种脉跟“实、虚”二脉很相似,不同的是“虚实”二脉侧重的是脉的常态,而“弦、芤”脉侧重的是,血液的回流(浪涌)对管壁产生的最大压力。弦脉就象拉弓一样,对弓弦产生的拉力很大,弓弦感觉很紧;感觉血管壁那一瞬间对外的张力很大。而芤脉则恰恰相反。所以,弦脉跟心脏压力有关,也跟血容量大小有关,还跟血液的粘绸度有关。芤脉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大小。
八、结、代脉
结脉很好说明,跳N次停顿一次,再跳X次再停顿一次,这种只停顿一次的脉叫“结脉”;跳动N次停顿X次再来的脉叫“代脉”。代脉是很少见到的,结脉却很常见。这主要跟身体内阳力的状况有关,即跟人体内“燃烧”的火势有关。
谈“脉”
应网友的要求,今天谈谈对“脉”的学习理解。我目前对脉掌握的并不是很多,能感知出来的也就十来种:沉、浮、迟、数、长、短、虚、实、涩、滑、弦、芤、结、代等。
一、脉是怎样形成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就不妨做个实验:找一根4、5米长的软管,厚度越薄越好,直径视水笼头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其套插到水笼头上,出口处用一个夹子夹封,只留1/3小孔。隔几秒钟迅速开关一次水笼头,你观察水管有什么变化?你会发现随着一次又一次地开关水笼头,水管管壁会一次又一次地挺起,尤其是在水管的末端最为明显。如果把水换成血液,水笼头换成心脏,水管换成血管,我们所看到的“管动”就是脉搏。脉搏就是动脉血管内高速流动的血液,在掌指端受到“截流”后,在腕部产生的回流(浪涌)。
二、浮、沉脉
将水笼头定在半开状态和全开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做迅速的开关动作,观察水管在这两种状态下的不同反应。你会发现在全开状态下水管挺起的程度高,在半开状态下水管挺起的程度低。在这两种状态下体现的实际上是水管内水的流速,流速越高,水管挺起来的程度越高,反之就越低。在脉搏上就是浮脉和沉脉。浮脉说明血液的流速快,而沉脉说明血液的流速慢。
三、迟、数脉
就象开关水笼头这一动作的间隔时间一样,间隔时间越短就越快,反应在脉象上即为“数”,相反即为“迟”。书上说是以一息4、5至作为分界点的。迟和数是反映心脏跳动快慢的。
四、长、短脉
就象前面的实验一样,水笼头在全开状态下的开关动作,在水管末端所产生的回流(浪涌)一定是长的;而在半开状态下的开关动作,在水管末端所产生的回流(浪涌)则一定是短的。所以,长脉一般出现在浮脉上,而短脉一般出现在沉脉上。在水管内水量不足的情况理也会出现短的浪涌,同样,在血液(血容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短脉”。长脉可以达到或超过尺部,而短脉却不及尺部。
五、虚、实脉
这两种脉主要是反映血管内血容量的。血管内的血液在很充盈的情况下,映指很明显,为“实”;而在管内血液相对减少的情况下,或者心脏压力不足的情况下,会感觉映指无力,即为“虚”。
六、涩、滑脉
这两种脉一方面是反映血液流速,另一方面也反映血液的粘绸度。我感觉应该更侧重于血液的粘绸度。因为在血液稀的情况下,在血管内的流速很快,再加上血管壁又不厚,手指很容易感觉到血液在管内的流动(来回涌动),这就是“滑”脉。相反,血液粘绸的同时血管壁往往也厚,所以我们用手指很难感觉得到流动,这就是“涩”脉。
七、弦、芤脉
这两种脉跟“实、虚”二脉很相似,不同的是“虚实”二脉侧重的是脉的常态,而“弦、芤”脉侧重的是,血液的回流(浪涌)对管壁产生的最大压力。弦脉就象拉弓一样,对弓弦产生的拉力很大,弓弦感觉很紧;感觉血管壁那一瞬间对外的张力很大。而芤脉则恰恰相反。所以,弦脉跟心脏压力有关,也跟血容量大小有关,还跟血液的粘绸度有关。芤脉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大小。
八、结、代脉
结脉很好说明,跳N次停顿一次,再跳X次再停顿一次,这种只停顿一次的脉叫“结脉”;跳动N次停顿X次再来的脉叫“代脉”。代脉是很少见到的,结脉却很常见。这主要跟身体内阳力的状况有关,即跟人体内“燃烧”的火势有关。
老师,举的例子形象易懂,也很认同,可是我按老师的想法来分析,《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这里的脉阴阳俱紧,应该是浮紧脉吧!可却是感受寒邪,老师的想法是感受热邪时才有的浮脉,这怎么想才能想通呢?
 
感冒发热但又因怕冷皮毛孔收紧,因此才出现了浮紧脉。我不知道伤寒里的“阴阳”脉指的是什么?可能指的是寸部和尺部脉吧,总之,伤寒里的有些东西不能死扣,了解一下就行了。
 
自己曾经的“干眼症”(再一次以身试药)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4-5-7 09:51 编辑

多年的阳虚体质,导致的各种症状不断出现。失眠、健忘、眼睛干涩、头脑不清、记忆力下降等等,其实已经很多年了,在2011年,由于特殊情况(整夜整夜的睡眠不好),又出现了挥之不去的“飞蚊症”。到眼科医院,本想是要找到治疗方法,等到的却是一大堆的检查,最后还会让你配一副眼镜。什么眼科医院?纯粹是“眼睛收费医院”。
下半年,在某公司打工的院子里,有很多的槐树,知道槐花可入药,但不知这槐树叶是不是也能入药?从网上百度一下,竟然没有找到槐树叶可入药的证据。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我就摘了几片树叶泡水当荼饮,出乎意料的是,槐树叶竟然可以缓解眼睛的干涩。从此,每天喝几次,一次放两三片槐树叶即可。
近日,想到了这件事情,在网上搜了一下,有了槐树叶入药的帖子,作用功效:“治痔、下血、肠风,明目”。
请问槐树叶是洋槐树吗?先生用它治好了“飞蚊症”吗?
 
请问槐树叶是洋槐树吗?先生用它治好了“飞蚊症”吗?
我不知道什么洋槐,只知道是很普通的槐树,叶稍尖味涩。不能治愈,只是能缓解干眼症。
 
我不知道什么洋槐,只知道是很普通的槐树,叶稍尖味涩。不能治愈,只是能缓解干眼症。
谢谢!洋槐也叫刺槐,枝上有刺,不结果。
我现在才看到第10页,很佩服先生的生命燃烧新理论!我水平低,悟性差,可能有时会提出很初级的问题,还望先生多多包涵。
 
谢谢!洋槐也叫刺槐,枝上有刺,不结果。
我现在才看到第10页,很佩服先生的生命燃烧新理论!我水平低,悟性差,可能有时会提出很初级的问题,还望先生多多包涵。
我见过的很多洋槐都是结果的。
 
我家附近的两棵洋槐从不结果,还以为洋槐都不结果,让先生见笑了。请教先生中药的槐角子是洋槐的结果,还是国槐的结果?
家槐结果园粗,果粒大。洋槐果夹扁宽,籽粒偏小。家槐果夹入药清热凉血治肠风,洋槐夹很少有见药用者。可能洋槐有雌雄之分。
 
我家附近的两棵洋槐从不结果,还以为洋槐都不结果,让先生见笑了。请教先生中药的槐角子是洋槐的结果,还是国槐的结果?
刺槐,又名洋槐。拉丁文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浅裂至深纵裂,稀光滑。[1]欧洲等地。刺槐树皮厚,暗色,纹裂多;树叶根部有一对1~2mm长的刺;花为白色,有香味,穗状花序;果实为荚果,每个果荚中有4~10粒种子。刺槐木材坚硬,耐腐蚀,燃烧缓慢,热值高。刺槐花可食用。刺槐花产的蜂蜜很甜,蜂蜜产量也高。栽培变种有泓森槐、红花刺槐金叶刺槐等。在所有刺槐树当中泓森槐生长最快,被称为刺槐树之王[2] 。
呵呵,这是百度的。
 
燃烧体的生命活动总量
如同机动车的功率大小一样,一个人的生命活动总量也同样反映出这个人身体的健康程度,尤其是单位体重的生命活动量。比如,一个身高1.5米体重为50公斤的人和一个身高1.7米体重为70公斤的人相比,在同等生存环境条件下,后者就应该比前者吃的多,生命活动总量就应该大,但单位体重的消耗还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这两个人的“功率”是差不多的。但如果单位身高和体重对食物的消耗量偏低的话,也就是说生命活动量减小了,那么这个人就处于“亚健康”状态。就象两个太极图,一个大一个小,人的生命活动总量发生了变化,太极图由大变小。我们中医治病调理的目的就是要让那个小的太极图逐渐变大。
 

附件

  • 太极图(小).png
    太极图(小).png
    21.3 KB · 查看: 65
  • 太极图(中).png
    太极图(中).png
    29.7 KB · 查看: 69
阴阳互调
从那个太极图可以看出,要想把那个小的图形变成大的图形,就必须将人的生命燃烧总量提高;而生命活动总量的提高就意味着那个太极图中阴阳面积同时增加,即“阴阳共调”。很多人至今对阴阳这两个概念不是很了解,其实通俗一点讲就相当于人体内的燃料“供应糸统”和“燃烧糸统”。燃料的供应量和燃烧量始终是相当的,这也是太极图中的两个图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直观表现。这里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兼顾到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在你调理增强阴的同时,在用药上一定要有助于阳的生长;在你用药扶阳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到或者有利于阴的积累。这也是古人说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道理。
 
美国之所以强大,那是因为他的经济活动总量就大,包括战争“烧钱”;回顾我们的旧中国,人民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军事能力更是弱的可怜,那时候的经济活动总量就可想而知了。今非昔比,现在不同了,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上去了,经济活动总量上去了,国家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再不是曾经的“东亚病夫”了。认真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治国理政的?就不难想象对于我们的身体该如何调理?
 
发酵体——燃烧体;供应糸统——燃烧糸统;阴——阳
我们把前面的“发酵体、燃烧体和阴”看成是一回事,后面的“燃烧体、供应糸统和阳”看成是一回事。当然了人体内的发酵不单单是在肠胃里边,在体内也存在发酵过程,发酵和燃烧其实是并存的,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的关糸。就象那个太极图,虽然阴阳被显示出来了,其实是一种无形但又客观存在的东西。这也是“阴阳”这两个概念令人费解的原因所在。了解了“燃烧体”和“发酵体”这两个糸统的相互关糸,对于我们在调理用药上就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生命燃烧规律”
与市场经济规律一样,在人体的生命燃烧活动过程中也同样遵循"生命燃烧的客观规律”。如果说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是由市场运行当中的“供求关糸”决定的,那么生命燃烧的客观规律就是由“发酵体”和“燃烧体”的相互关糸而决定。“当‘发酵体’产生的燃料(精和气)相对于‘燃烧体’而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时,身体就会本能地提高“温度”,从而加速‘发酵体’的发酵速度以提高‘燃料’的供应;当‘发酵体’产生的‘燃料’相对于‘燃烧体’而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时,身体就会本能地降低“体温”。从而降低‘发酵体’的发酵速度以减少对‘燃料’的供应”。这就是生命燃烧的客观规律。
 
揭示“生命燃烧规律”对于中医临床具有什么指导意义?
一、人的体温恒定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对于“阴虚”之人而言,他(她)的体温可能比正常人要高出零点几度;对于“阳虚”体质而言,他(她)的体温可能要比正常人低零点几度。
二、骨牌效应。阴虚之人因体温升高,身体的消耗增大,会变得更阴虚;阳虚之人因体温降低,身体对燃料的消耗减少,生命燃烧变缓,会变得更加阳虚。体现在脉象上一种是“浮数”,一种是“沉缓”。
三、对于“阴虚”症的治疗,就是要解决燃料“供不应求”的问题。一方面要找到燃料(精气)不足的原因(发酵体或燃烧体哪方面出的问题),设法增加燃料的供应的同时设法控制自身对精气的损耗;另一方面还要让体温降下来。
四、对于“阳虚”症的治疗,主要是解决燃料“供大于求”的问题。一方面要求控制饮食的同时增加活动量,另一方面在用药上要设法增加自身的消耗的同时还要让原本凉下来的身体再度热起来。
五、“发酵体”与“燃烧体”二者之间的相互相关糸,是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糸,这一关糸的确立科学地解释了“阴阳五行”中的“相生相克”思想和黄元御的“升降论”及“圆圈论”。
六、“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疗思想和法则正是“发酵体”与“燃烧体”二者的关糸体现。即“燃烧体”的降温和减速,势必会影响到“发酵体”的正常运行,导致“发酵体”出现病变,所以应当先治疗脾胃以尽快“恢复生产”。
七、有利于重新认识和定位中药的功效和作用,从“这味药能治什么病什么病”到“这味药进入人体会起到什么作用”?上来。
八、它就象一座航标和灯塔给你的治疗和用药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只要方向正确,用药可以千差万别。
九、在辩证治疗上绝不能忽视“水”的存在和作用。比如对于“阴虚”症,在用药上要“降温增水”;对于“阳虚”症则相反,我们应该“增温降水”。
十、在辩证治疗上绝不能忽视“气”的存在和作用。“发酵体”产生的“燃料”有相当部分是以“气体”的形式存在的,这些“可燃性气体”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发酵体”的工作效率;这些“可燃性气体”的有效利用也直接关糸到“燃烧体”的工作效率。
 
十一、“饭吃七分饱”终于找到了它的科学依据。这是由“生命燃烧规律”决定的。因为,经常吃的太饱对于“发酵体”而言,就会出现“燃料”供大于求的矛盾,当燃料出现供大于求的矛盾时,身体就会本能地降低体温,以降低“发酵体”的发酵速度来达到减少燃料供应的目的。所以,吃的太饱首先受伤的是“发酵体”也就是我们的脾胃,久而久之因身体体温的下降就会出现“阳虚”的体质。
十二、对于“阳虚”体质的调理治疗,一方面要在合理用药的同时,也要配合饮食治疗,尤其对于不经常运动的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要经常保持有‘饿’的感觉”。按照“生命燃烧规律”的理论,只有“发酵体”所产生的“燃料”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身体的“温度”才会有所上升。这也是民间传说的“饥饿疗法”。
十三、力争让身体“瘦”下来。天上飞的鸟儿身上没有一点多余的脂肪,每天摄取的食物都是以快速燃烧的能量的形式被短暂地保存在身体里,冬天也可以在树上过夜,它们不可能“阳虚”,原因是它们的身体比较“热”。我们发现有的南方人来到北方,冬天的衣服穿的很少,为什么?因为他们看上去比较瘦,身体里没有多余的脂肪,体温相对较高,所以比较“抗冻”。因为“胖子”本身就意味着燃料“供大于求”。对于男性民间有一种说法叫“人干骨头硬,XXXXX”。
十四、受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影响,过去的人多有“阴虚”,现在的人多“阳虚”。所以说一味地用过去的古方来治现代人的病,实践证明收效甚微。
十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时间去证明,生命燃烧规律是生命燃烧理论的核心,是中医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人体病理和生理以极相对应的治疗法则。我们广大中医人及中医爱好者,如果具有一定的悟性,对“生命燃烧理论”能理解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我们还会认为“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吗”?是一门没有理论只有令人费解的一门“玄学”吗?
 
用“生命燃烧规律”分析一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血糖在体内分解不彻底,在燃烧体内仍然没有被转化为可直接用于燃烧的“原料”。就从“燃料”这一点上说就意味着“过量”即“供大于求”。按照“生命燃烧规律”的特点,当燃料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时,身体就会本能地“降低温度”以限制“发酵体”的发酵速度继而减少“燃料”的生产供应。发酵速度的降低就意味着发酵效率的降低,再加上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有限,人们习惯性地不间断地进食,更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发酵过程被大大地缩短。在制作“酵素”的时的经验告诉我们,糖质在发酵体内很容易被 发酵转化成为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其他营养物质。这就是为什么在制作水果“酵素”发酵完成之后,一点甜味都感觉不到的原因。在人体内食物中的糖质一旦被基本发酵,剩下的进入体内就交由身体里的“胰岛素”完成分解转化。问题是少量的糖质进入体内还行,一旦大量的糖质进入体内对有限的“胰岛素”而言就可能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一旦发酵体的发酵速度降低,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缩短,是不是也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合成或者是“形成胰岛素合成原料”的缺乏?从胰腺所处的位置上看,它没有离开肠胃而独生,所以这一论断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见,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之所以难度很大,一方面是饮食难以控制,再一方面是现在的输液导致大量的益生菌被杀死,严重影响发酵体的发酵速度和效率,这也是“发酵体”发酵不彻底的主要原因。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