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悬指脉法--独创孤版

哎,这版主头衔形同虚设,你要是看中给你好了。我若没这头衔我还是会这样说。
你说所的观点上面举的一

内经中上竟上,下竟下,寸关尺除脏腑经络对应,同时可对应人体上、中、下,腰部寒湿对应关部,符合中医理论。体验佐证也是如此。上、中部无寒则寸尺感受常温,气感灵敏则寒与温感受有别,寸关尺与食指、中指、无名指之气相通,故可感受到寒气与常温之别。
气感实是连通之气。手指自然弯曲,手指稍开,左右手指相对几秒钟内左手气出并进入右手。这就是气感,实际是经络之气连通形成回路。这只是初步气感。
易,大道至间。
 
内经中上竟上,下竟下,寸关尺除脏腑经络对应,同时可对应人体上、中、下,腰部寒湿对应关部,符合中医

同志:
1. 《内经》所谓的上竟上,下竟下并非指两手寸关尺而言。
2. 切脉列于四诊之末,凭的是浮沉迟数滑涩虚实,从心脏的搏动次数与往来变化,再结合前三诊来判断病情,从无以脉断病之理,更没听说过悬诊之词。
3. 假设以两手用冷水浸过与热水浸过再进行悬诊,其诊断结果不言而喻。
4. 弦脉就是三部皆弦,从来没有寸弦尺不弦的现象;数脉就是三部都快,也从来没有寸数尺不缓的现象。同样,人体本是热源,仅手臂一小块面积上来测定寒温根本不可能。三指能感触到寸关尺肌肤有温差,从而诊断出是否是六淫之邪那更是无稽之谈。
 
凭的是浮沉迟数
独创孤版,尊古不泥古。
嘿嘿!自创悬指,自然前无古人。
大言不惭!在举按寻后加悬指也。
 
由版主最后编辑: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稍向内方的部位称为“关”(又称关脉),从桡骨茎突至腕横纹桡侧端的部位称为“寸”(又称寸脉),从桡骨茎突至其后(肘端)7分处为“尺”(又称尺脉)(见图)。寸、关、尺三部在左右手共为六部脉。其分部对应关系是:左寸与心(膻中),左关与肝、胆(膈),左尺与肾(小腹)相对应;右寸与肺(胸),右关与脾、胃(腹),右尺与肾(小腹)相对应。这种对应关系,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规定的。也就是上部脉(寸脉)候躯体上部(心、肺、胸),下部脉(尺脉)候躯体下部(肾、小腹)。
 
同志:
1. 《内经》所谓的上竟上,下竟下并非指两手寸关尺而言。
2. 切脉列于四诊之末,凭的是浮沉迟数

即不相信内视,手指也无气感,中医修为何在?
 
即不相信内视,手指也无气感,中医修为何在?

中医修的是辩证施治,脚踏实地,不是什么气感。
 
中医经络源自返观内窥,不信内视,经络修为尚浅。
手无气感,脉诊修为必然不够灵敏,指不灵敏,脉诊必不能精通二十七脉。四诊中脉诊尚浅,合参怎么能深究?
古人道:言多必失。
辩证论治源自伤寒,伤寒论精方药,隐医理,两千年临床功不可没,后人按证用方,有利有弊。
 
中医经络源自返观内窥,不信内视,经络修为尚浅。
手无气感,脉诊修为必然不够灵敏,指不灵敏,脉诊必不能

诊脉靠的手指灵敏度,从来没听说过气感;脉诊更不是以二十七脉等伪说作为判断标准。我才疏学浅,但正道魔道还是分得清的。
辩证论治源自伤寒,我不敢苟同。其自序中写的很明白:“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后世管窥浅见,庸人自扰,刻舟求剑,以意妄度,故而所失良多。
徐灵胎有《医贯贬》程迥有《医经正本书》肖京有《轩岐救正论》何梦瑶有《医碥》皆补偏救弊之书。后世害道者不思进取,标新立异,以无本之学以惑千万后学,医道之不振,实源于此。
 
诊脉靠的手指灵敏度,从来没听说过气感;脉诊更不是以二十七脉等伪说作为判断标准。我才疏学浅,但正道魔

版主的高见是辩证论治不来自伤寒论,不要贻笑大方了吧?
持勇好斗,修行可见。
 
版主的高见是辩证论治不来自伤寒论,不要贻笑大方了吧?
持勇好斗,修行可见。

宇宙、地球上你不知道的都要去争辩一通,劝您读下《心经》。
UFO你也去辨辩?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也去辩辩?
外星人你也知道?
这三个问题你说清哪一个?那一个你说的清楚?你口才再好可以说清吗?
 
世界上不是你反对的就不存在。
 
版主的高见是辩证论治不来自伤寒论,不要贻笑大方了吧?
持勇好斗,修行可见。

这没什么可笑的。你首先要搞清楚,所有医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治病,也就是辨证论治。张仲景只不过博采众长,结合临床,第一个写了这类书并侥幸流传到现在而已。难道我一定就要认为在张仲景之前就没有医书?其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病?难道辨证论治仅源自《伤寒论》吗?这是什么荒谬逻辑?
PS:我从不修行,我只做人该做的事情。
 
这没什么可笑的。你首先要搞清楚,所有医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治病,也就是辨证论治。张仲景只不过博采众

人有多种,人类做的事未免你都会?
 
中医讲求辨证论治的依据与由来
医圣张仲景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
张仲景出生于河南南阳。东汉末年,瘟疫大流行,百姓死亡惨重,张仲景弃官从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光耀千秋的经典之作《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
张仲景根据错综复杂的病情所表现出的各种证侯,运用古代辩证法思想,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属性、部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后人总结为八纲),作为辨识疾病的大纲,去认识疾病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普遍规律。仲景又以三阴和三阳来归纳疾病所呈现的不同类型,通过“六经”辨证,全面地把握疾病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和特殊现象,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仲景在认真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变的表里先后和轻重缓急,随证施治,相应地制定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多种治疗方法(清人程钟龄总结为八法),从而使辨证论治体系更加系统完备。这一体系不仅为诊疗外感病提供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为中医诊疗规律作出了明确的示范,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这一诊疗模式,一直为后代医家所遵循。
 
由版主最后编辑:
中医讲求辨证论治的依据与由来
医圣张仲景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
既然你如此遵循这个法则,那你所谓的悬诊法也是《伤寒论》学来的?《伤寒论》也不过只有平脉、辨脉两篇。丝毫没有“气感”的线索。既然你如此遵循圣言,那些奇怪异论就不会出现。论坛里俯首和附的人太多,不敢指正其非,才会导致正统医学被奇谈怪论所掩盖。
 
由版主最后编辑:
这种脉法就好像《西游记》里的“悬丝诊脉”,后世医家没有得到临床经验。
 
UFO是什么?
外星人存在吗?
对于未知领域,对待创新,质疑是对的,但人类不能否定它。答案是有或者无,有待验证。
人类验证的可以确定其答案。这样对待发展可能是有益的。墨守成规只能造成止步不前。
同样道理,对待悬指诊得寒气这种新的东西需要这样的理性。
地心说到日心说也是漫长的过程。
 
由版主最后编辑:
案是有或者无,有
那照你的意思,扁鹊饮上池水,隔垣见物,洞彻人心也是有可能的,只是人类目前还无法做到咯?孙思邈救昆明池龙,得龙宫仙方三十首,散见于《千金方》中,其实这也是真实的咯?陈远公巧遇岐伯于燕市,才写出《辩证录》那也是真实的咯?
医学不是唯心学说,处处要这落于实际。巧言立论,又经不起推敲,又何必夸大其说呢?
 
由版主最后编辑:
这种脉法就好像《西游记》里的“悬丝诊脉”,后世医家没有得到临床经验。
版主好!
此法尝试偶得,过去未见中医书有记载。
目前发现对气感练习有益,对寒气异常灵敏。其它有待进一步验证。
 
由版主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