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桂枝倍芍药汤的亲身试验!

肝主疏泄,疏泄不及则梗塞难下;疏泄太过则倾注而下。顽固水泄,有时还得用归芍呢!
 
三剂药以喝完!
说一下总的感觉。
小便次数增多,量稍大。大便以能成形!食欲逐渐恢复,有饿的感觉!药前,饥渴的感觉不明显。
食量较前增大!腹胀感觉以不是很明显,靠近腰的两侧及与小腹处还有些感觉!肾经贯络于此,还应辨证再加减。
脉象较前柔和,舌淡红苔稍黄!
个人感觉用这个方子来治疗肝脾不和的话,力量是足够的,理法上面都能说通。药的方面也可随证加减。
桂枝辛温升散,治疗肝气郁结完全胜任,生姜辛散更助其功。而且生姜健胃降逆,枣甘补中益气。脾虚之弊可解!
所差之处,这方子是辛温之剂,虽然倍用了芍药,也不能完全牵制其燥性。而且枣甘甜腻,不利于中焦疏利,湿阻较重之人用之要减其用量。
在下的用方如下 桂枝10 白芍20 生姜10 炙甘草6 大枣4枚(第一剂量为10枚后酌减)清半夏10
加半夏是为了调理升降气机。燥湿,也有和胃降逆的作用!
就算是一个对药理的实践吧!
仅此粗浅方法奉献给苦于没有找到良方治疗肝郁脾虚证的患者和医师们!
另外余再次对刘渡舟大师鞠躬缅怀!
 
三剂药以喝完!
说一下总的感觉。
小便次数增多,量稍大。大便以能成形!食欲逐渐恢复,有饿的感觉!药前

您是通过什么症状辩证为肝脾不和呢?或是病因分析?
 
这个症状应该可以加一味白术。半夏这个药用了后就感觉饿的特别快。

这个方子的意思与"痛泻要方"很接近。
痛泻要方以白术为君,燥湿健脾祛痰,同时也可以加芍药量,柔肝体。
而桂枝倍芍药汤,侧重在于调和营卫气血,遵从的是桂枝汤的本意,祛湿化痰的力量可能有些不够,所以此方用来完全治疗肝脾不和,还要添减药物!目的就是要改变桂枝汤的原意。
刘渡舟大师在其伤寒讲稿及医案中对此方有过重点的阐述,记忆很深的是他用此方治疗一个下利及脓血便一年余的病人,数剂而愈!
所以这并不是在下的凭空想象,而是高人曾经实践过的!
 
倍用芍药应为柔养肝体之用,减少肝木对脾的客侮!
本方看来应该以芍药柔养肝体为君,姜,桂佐之以行肝用

能把以前的舌苔照片和现在的舌苔照片也传上来吗?
 
题主芍药用到六两,也就是240克?
 
难道不是一斤十六两,一两十钱,一钱是为3.75克,近4克折算么?
 
药师古而不枸泥古,赞,。。

桂枝倍芍药汤现在罕见有人用,不拿出来挖掘挖掘,迟早会被人忘记的。
肝脾不和的轻症,用它完全可以建功。
 
难道不是一斤十六两,一两十钱,一钱是为3.75克,近4克折算么?

伤寒里是汉代的剂量!
折出来大概一两等于15克多。分三次服的话,一次大约5g多。
现代用药一剂分两次服,这5g多再分差不多一半。所以折出来大约3g。
别那么麻烦,早有教授专家们仔细算过了!别操这份心了!
 
刘渡舟大师在讲解<伤寒论>的时候,以很大的篇幅阐述了桂枝倍芍药汤这一方剂.
他认为此方剂用于肝脾不和,气血不和。

太阴阳虚,邪气会内陷。太阴又为湿土之脏,太阳为寒水之腑。太阳的寒湿内陷,必为太阴所受。所以太阴病多寒湿。究其病因,还是太阴阳气太虚,抗邪不力。肝脾又土木相关,太阴阳气衰弱,升降失常,气血不能化生,清浊不能分别,则邪气壅滞,不能涵养肝木。肝主气机疏泄,则会进一步影响脾的运化。

用桂枝加芍药汤,先于土中克木,后和营卫以祛除在表之邪,再用三元以强固太阴之阳。则表解邪除,邪气不致内陷,肝脾自会调和。
此方可以应用于肝脾不和的轻症,证见脉弦细,腹胀时痛,大便溏软。等等

经典就是经典,不论过多少年,它依然会闪闪发光。

有人说伤寒误人,纯属胡扯。只会照本宣科,不能知常达变,再好的东西,也只是垃圾废纸而已。
 
凡以阳药必缓其中。桂枝汤阳药只有一味,缓中两味甘草大枣,通阴二味芍药生姜。用四味药护其阴。这是在阴没有病的情况下的预防错施。倍芍汤是阴已有伤的另一种状况,所以加大破阴之芍药。
 
凡以阳药必缓其中。桂枝汤阳药只有一味,缓中两味甘草大枣,通阴二味芍药生姜。用四味药护其阴。这是在阴没

芍药破阴?不明白。
破阴应该是破阴邪吧!
比如白通汤里的葱白?
 
20g的白芍也没啥。
尝试尝试90g的,再来上一贴,再言加减。
尊重经方,得原始剂量,原始煎煮,原始取材。这方子尝试了N次了,也没啥,没病的人,90g的白芍/赤芍都能导致腹泻。
楼主有空再试试下面这方子。
桂枝 45g 白芍/赤芍 90g 炙甘草 30g
生姜 45g 大枣 12个
尝试尝试,再言所谓剂量的重要性,经方可不是随意加减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