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发心得,求良师求益友

小医大道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0/06
帖子
1538
获得点赞
12
声望
38
本帖最后由 小医大道 于 2013-10-8 23:34 编辑

小生不才,书读八载,从医十余载,从师数人,然腹中医术从无到有,如今又从有到无,只余寥寥数字,且录部分,求斧其正求棒喝当头,翘首而盼。
中医大道为阴阳、为精气神,小道不可尽数,然得一道能治百病。
伤寒之道,全在寒热与水气
病温之道,治在阴分与血分
治湿之道,治在宣化与小便
清心之道,全在心包络
肝气之道,肝郁分治上中下
阴虚之道,全在腰腿与头颜
金水之道,金肃水方行
心火之道,宜敛不宜清
气血之道,治气治血要分明
冲任之道,充养与瘀阻
通阳之道,化气与行水
津液之道,津枯与津阻
营卫之道,阳不入阴与卫伤
调胃之道,通降与生津
 
很好的经验总结,多谢楼主分享!
 
都是金玉良言,能不能跟些具体病例,咱们喜欢看故事.
 
本帖最后由 byh6317315 于 2013-10-9 06:06 编辑

学友的确超凡,事理没有绝对性。病温之道,在于营卫,治在阴、血唯恐与实际不符合吧。学知方面,见仁见智,没有统一的水准,所以结果不同。个人浅见,仅供参考。另外,治湿之道等,用词也有拘泥。
 
本帖最后由 小医大道 于 2013-10-9 13:39 编辑

面,见仁见

超凡什么的谬赞了,发帖本意是自己感觉对中医的认识越来越局限了,以前觉得有中医理论做基础,啥病来了都能应付,后来觉得有些问题,理论对了还要有遣方用药这一关,然后就刻意在跟师或自己临诊中寻找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以前方子开出去了不知道病人会有什么变化,忐忑不安,后来发现有些东西是有确定性疗效的,然后就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下次再有类似病例,药开出去就会跟病人说明药吃了哪些症状会改善哪些不会改善,为什么。但这样的东西单靠个人积累我觉得太慢,所以想起抛砖引玉来论坛求助。所以我发的这些东西只是我在临床中觉得有确定性的东西,不同人看起来理解定是各异的。
我所说的病温之道,治在阴分与血分,解释如下:一、仲景书中论及阴虚只在少阴热化和炙甘草汤,而其他并未论及三阴受热邪之变,温病补充了其中不足,其123456甲复脉汤来源于炙甘草汤,邪入血分直须凉血散血则是温病学派的最大贡献。二、温病用方,辛凉解表也好透热转气也好,均为“阴药”“血药”,受邪也在阴分和血分,至于气分白虎之类仍源仲景。基于这两点,我才认为理解了阴分与血分的治疗就明白了温病的主旨。而在临床应用温病方的应用时机也在于是否为阴分血分受邪。
治湿之道,曾有段时间对湿热证非常头疼,来来去去湿热不退,偶尔对了湿热退了过几天又起来,不得要领,后偶得北京赵绍琴一本书,通读始悟宣化之理。常有治湿N(1-8)法之说,但临阵效果来看,宣化与利小便在湿热胶结中最为有效。不宣肺、不利小便,只用燥湿之类,往往难得实效。为什么健脾燥湿,言之凿凿,却不得其效,我用脾“用”与“不用”来解释,湿邪困脾,脾用受限,轻者健之即可运湿,重者健脾杯水车薪,城池被围,兵力已涸,剩下的士兵吃的再好也赶不走围城之敌,此即脾已不用,健其难以立效。必分消走泄,从外瓦解方能解围。
自悟狂言,欢迎刀砍斧劈。
 
好帖,谢谢朋友分享,也希望高手们点评,互相学习
 
好帖,谢谢朋友分享,也希望高手们点评,互相学习

蒙各位道友抬爱好评,我简单解释下每句里我想表达的意思,对与不对不重要,希望能得到指教,特别是来自临床的真知灼见,求知若渴。

伤寒之道,全在寒热与水气
是我对伤寒构架的浅薄理解,各种伤寒注解讲稿层出不穷,易学难精,临证发挥更是大师们的拿手好戏,六经演变我认为不离因寒而热或寒邪直中,水气循环不利,为眩为痞为泄为痛为黄为烦为血等等,导致六经经证或腑证。“全在”二字只是强调伤寒中寒热水气占绝大部分,笔者尚无如此功力言真正的全部伤寒金匮,如黄连阿胶汤。

清心之道,全在心包络心火之道,宜敛不宜清
常言心火重,需要清心火,但须知心火为人之大阳,护且不及,何言清字?心阳若亢,面红汗出当以敛降,而非清火。当清者,实为厥阴心包,心包为君主之城,内受心阳温煦,外受厥阴肝气调节,肝气一郁心包寒水即郁,生热而烦,上炎为火,即所谓心火,所以清心即清心包,叶天士治肝胆郁火从心包郁热,用丹皮连翘两味即为此意。此外导赤散组方也为证,生地补肾水而滋心包寒水,淡竹叶生甘草清心包郁热,通草一味走三角导心包郁热水气下行排出

肝气之道,肝郁分治上中下
是医皆知肝郁当疏,但如何疏方能中的,当细分。上则烦热面红,中则脘痞胁痛,下则腹中痛泻,柴胡郁金白蒺藜钩藤桑菊白芍乌梅绿梅玫瑰佛手等疏肝柔肝当随之选用,若郁热在上而疏肝于下,必难立效。

先写这么多,欢迎来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陷得太深有时思路就偏激而误,此乃常理,有时得君一言当真胜读十年,欢迎赐教。
 
超凡什么的谬赞了,发帖本意是自己感觉对中医的认识越来越局限了,以前觉得有中医理论做基础,啥

呵呵!看来楼主是有自己的一套不可挑剔的知识领地了。既然这样,就不便再说什么了。理论来源于实践,正确、精华的理论再返过来指导实践,这才是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走向成功的正确道路。如果说病温之道,治在阴、血。那么银翘散之类的方子,是不是温病学家不知温病的实质而妄加猜测出来的?看来学友对诸病的诊治还局限在概念上,没有吃透个性和实质。不多说了,勉致讨厌。
 
本帖最后由 小医大道 于 2013-10-9 20:59 编辑

于实践,

纯粹探讨,不至动怒。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众人皆知,无人悖之,在卫汗之可也,但因为邪为温,且首犯太阴之肺,故用清凉宣散之品从肺清透热邪为汗而出,此汗非麻桂之汗,因其治在太阴肺,故曰治在阴分。若有心得,洗耳恭听,为师为友。
 
小医大道; 说:
小医大道 发表于 2013-10-9 20:04 蒙各位道友抬爱好评,我简单解释下每句里我想表达的意思,对与不对不重要,希望能得到指教,特别是来自临

受益良多,还望先生继续,互相交流,乃至碰撞,方显真谛,咱们重在参与啊
 
我觉得你们看病分那么多学派,大概还是对内经里面讨论的细节掌握不到位,因为辩证到不了细处,所以用少许症状判断病情,所以用药等犹豫不决。
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先做到起码切脉寻位,定位距离不超过几厘米。然后再谈如何治疗。病因都靠估摸,治病水平也上不去。
精确的摸脉,这个只是巧匠。至少内经这么说。我对这个有深切体会。内功什么的都多少练过,也可以指导人。大体上摸过的病人,都可以明确知道气血哪里有异常,而且可以精确定位,个别时候,可以靠单指摸手腕,定位在那个骨头(包括脊椎)。
而巧匠之上,还有上工。“望而知之”,多少也摸到一点边。

如果楼主感兴趣,可以从这方面的任意角度来讨论。
常见主题如:先天后天,五脏六腑,三个丹田,毛皮脚爪,阴阳表里等。
单独讨论内经关于这些的文字也是不错的方式。很多知识已经在那里明确说明。

但是本人没有学过用药和针灸推拿。纯粹的刚从道教回家的年轻人。如果哪位能提供一点针灸推拿或者药剂的教学,万分感谢。
 
我觉得你们看病分那么多学派,大概还是对内经里面讨论的细节掌握不到位,因为辩证到不了细处,所以用少许症

多谢赐教,正有心拜访研究道教内经的道友,受武当祝道长内经脉法的启迪,对内经脉法研究过,但始终不得要领啊,人迎、寸口对照判定,真心觉得难,能做到指上明了,真心向往啊。
 
我觉得你们看病分那么多学派,大概还是对内经里面讨论的细节掌握不到位,因为辩证到不了细处,所以用少许症

因为辩证到不了细处,所以用少许症状判断病情,所以用药等犹豫不决。

正是如此,道家只研内经,反而在病理生理很多方面比我们学中医的理解掌握的要透彻得多。望多交流。
 
多谢赐教,正有心拜访研究道教内经的道友,受武当祝道长内经脉法的启迪,对内经脉法研究过,但始终不得要

呵呵。祝医生的水平,我没找他治过病。不过看他平日行动,内修这块他还是做的不错的。

如果想讨论脉学。我得先声明,中医书籍,我就认真看过内经和李时珍的脉学。其他没读过。

我的经验,等内修过了入门的阶段。就可以看李时珍的脉学,来互相验证。自己体内的脉和书上如何用文字来描述这个情况。

我认识道教的医生摸脉,大体2种路子:
1,先摸到对方的脉,然后在自己体内跳出和对方一样的脉,然后在体会自己身上的情况。此时可以在任意地方摸脉,通过多处地方的资料汇总,然后定位气血分布。这个路子缺点在于如果事后不及时刷新自己体内的气血情况,很容易短时间内和对方一样难受。
这个我会,各种细节都了解的比较多。
2,体内的各种脉象都了解的多了以后,五脏六腑、阴阳表里、奇恒之府等等各种细节知识逐渐掌握。这时在人体任意地方把脉,可以把气血分布定位到非常细小的距离之内。然后由此,再根据把摸后的得到的资料,使用任意手段改善。
这个我掌握的不全面,有些脏腑的感觉差一些。需要时间和病人来体会。

内修其实和治病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是治自己,一个是治别人。能治自己,就能治别人,只不过要多学一道针灸药剂什么的。
能治别人,不能自治,这才是普通中医。

说的这些废话,其实没什么用,还是希望您能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我也希望能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自己反复思考获得些知识。
同时,如果能给予针灸和推拿的学习上面的方向性指导。不胜感谢!
 
因为辩证到不了细处,所以用少许症状判断病情,所以用药等犹豫不决。

正是如此,道家只研内经,反而在

关于辩证到了细处,我可以讲2个我自己的案例,一次在到远方朋友家里玩,正跟他开玩笑吹牛皮(因为我们都才20多,现在我也没30啊),说我会把脉,他让我摸他爷爷(70多)的脉,我摸了2手腕,2耳下,2脚腕,都在自己体内模拟每处,2手右手脉肾气弱,2耳正常,2脚腕右脚腕肾气几乎无,我告诉朋友说估计右脚有点问题,当时老人家穿着袜子,脱了袜子一看,右脚趾第23内侧皮肤都已经乌黑萎缩了,他夫人说唉咬,这才2,3个月没看,咋这样了。 呵呵。
另一个案例是一个女性朋友,当时跟她聊天玩,她说她小时候受过伤,我说我摸脉就能知道是哪里的问题,她不信,然后我和上面老人家一样的方法摸脉,然后体会2手命门没有任何感言。应该就是问题所在。然后告诉她说我猜问题大概在那个位置附近的几块骨头,她说小时候从高处摔落,脊柱弯曲,2个脊椎错位一直没治好,然后给我看那个位置,从外面就能看到2块之间错位几个毫米的样子。

如此案例还有很多。
 
呵呵。祝医生的水平,我没找他治过病。不过看他平日行动,内修这块他还是做的不错的。

如果想讨论脉学

好吧,这两种脉法我都觉得很神奇。
那就讨论下内经中十二经流注和十二经的表里层次吧。十二经经气流注与本藏本府真气有什么关系,从表至里为,少阴太阳-少阳厥阴---阳明太阴是否正确
 
有些气味能闻到的药物,我可以闻一闻,然后通过鼻子那点感觉,进一步放大,也可以给药物定性归经。嘿嘿,因为我从来没学过药物,而且又是城镇宅男,任何药物我都不认识,所以不会要先入之见。
有些闻不出来的,舔一舔也可以定性归经。
不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告诉别人这个事,不是骂我有病,就是觉得我在讲阿拉伯的故事(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大概实验过十几个药物,都是顺手看着玩的时候弄的。

事后想想,很多中药的药物归经,大概和普通医生没任何关系。因为很多药物的效处太拐弯了,根本不是能看出来的。


还有就是汤药,以及其他,基本都可以尝一尝定性归经。
不知道科班医生怎么解释这个,我也没和其他医生交流过,一个都不认识。
 
关于辩证到了细处,我可以讲2个我自己的案例,一次在到远方朋友家里玩,正跟他开玩笑吹牛皮(因为我们都才

也就是说兄台已经到了可以随意控制自己脉搏跳动次数的境界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