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论》脉学入门

给初学者一个很好的知识。
 
很适合自学、初学者,非常感谢楼主分享。
 
通俗易懂,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有帮助。
 
说的有理,但楼主毕竟也是业余爱好者,有点小错也是正常的,我们不必纠结细节,完全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什么叫业余,什么是专业,仲师是业余还是专业?
 
由版主最后编辑:
讲的易懂,真实,实际。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脉有没有力量(虚实)的问题
那么这个有没有力又怎么个玩法呢?根据上次说的,当我们找到了脉之后,不是就此打住了的,还要继续搞点小动作。什么动作呢?就是还得再慢慢加力向下按按,然后再把力减少一点,把手指再提回原处,这组动作还需要反复做上好几次。“这样做为什么啊?玩儿吗?”当然不是玩儿的,哪能这么儿戏啊!这样做,是想用指头感受一下这个脉对手指有多大的抵抗力。要是按下去的时候,这个脉对手指有很大的抵抗力,按下去感觉很硬、很实、反弹力度很强,我们就说这个脉有力量,最有力量是怎样的呢?硬邦邦的,几乎让你的手指按不下去。要是手指按下去没遇到多少抵抗,“你爱按哪儿按哪儿,爱怎么按怎么按好了,我不反抗!”,那我们就说这个脉没力量。最没力量是怎样的呢?稍一加力,脉就没有了,摸不到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最有力和最没有力去比较、衡量这个脉的力度是怎么个情形,是偏弱还是偏强了。
那么这个有没有力是怎么来的呢?这就首先要想想上回说的正气集结的原则了。正气充足,力量大,反映到脉上是不是就会有力啊,要是正气虚,没多少力量,这个脉能不无力吗?来问题了:“这正气弱人病好不了,这好理解啊,但现在脉有力,说明正气不弱啊,为什么有时这病更重了呢?”因为现在是在打仗,你力量大,敌人力量更大,跟你有一拼啊,打得都天昏地暗了,这人的病能不重吗?那又来问题了:“这个《伤寒杂病论》里头不是常说一个什么脉实则病进,脉虚则病减吗,脉更实了这正气应该是多了呀,为什么还病增呢,而脉虚了这正气在减少了,反倒还说这个人病情有好转,这咋回事儿啊?”脉实则病进,参考上面刚说的,这仗打的是越来越激烈了,那还不病情加重啊?这个脉虚了点了,说明这个仗有点缓和了、关系没那么紧张了,相对来说,这个病情不就轻点了吗?所以整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正邪交争!他正气集结为什么啊,聚餐吗?旅游吗?不是的,是要打仗,要进行正邪交争、要去拼命啊!
那么这个有没有力又代表什么呢?有力,一般是代表实,正气实,但要是这个邪气跟正气有一拼啊,我们通常就直接说他代表邪气实,正气还行,我们就瞅着这个邪实去治就是了,正气能挺住,因为他不是没虚吗?没有力就代表正气虚了,治疗上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怎样去补充、扶助正气,正气足了,自然能够与邪气交争了,先不忙攻邪,否则这个正气受不了,邪没攻着,这个正气却先给攻没了,那更坏!
从治法上看,有力的脉我们通常用的是攻、泄之法。好象麻黄汤证、麻黄药证,要求的是脉要紧,承气汤之类的呢,要求脉要实,这个紧啊、实啊,说的就是要有力,否则这脉无力不能用这个,用了会如何呢?大汗亡阳、大下伤阴(指津液气血),能使病人虚脱,昏死过去!无力的脉我们通常要用补法,象桂枝汤证的脉缓,四逆汤证的脉微弱,都是无力的脉,不能攻下,只能补养。至于要用多大的药量去攻、去补,还有攻之中要不要加点补的成分、补之中要不要加点攻的成分、加多少,那就全得从脉的有力没力的程度上去分析判断了,不是随便想加什么就加什么、加多少就加多少的,得有依据。
“脉实则病进,脉虚则病减”我觉得应该是有使用条件的,而不是任意情况下都是这样。
比如急性病和慢性病,急性病一般脉象数、洪,慢性病一般沉细弦等,并不完全符合这个规律。
又比如,病危与病缓之人。病危者往往脉象沉细弱,这时候不能说是病减;病危最后元气将脱,会有虚阳外越导致脉象浮大,给人好转的感觉,实际上是临近死亡。

所以理解条文应该放到实际情形中去运用,文言文简练,实则省去了很多必要的信息。个人认为这个条文应该理解为:脉象本来一直是虚象,(在没有用药的情况下)突然变为实象,说明病进;反之病减。

在用药之后,如果脉象与先前不同,要考虑是不是辩证处方思路有误(仔细观察病家其他特征佐证判断)——若无误,说明开始发挥药效;若有误,则是病进之象,需要补救。

如果用药之后,脉象仍一致,说明药量不足或者治疗思路无效。
 
“脉实则病进,脉虚则病减”我觉得应该是有使用条件的,而不是任意情况下都是这样。
比如急性病和慢性病,急性病一般脉象数、洪,慢性病一般沉细弦等,并不完全符合这个规律。
又比如,病危与病缓之人。病危者往往脉象沉细弱,这时候不能说是病减;病危最后元气将脱,会有虚阳外越导致脉象浮大,给人好转的感觉,实际上是临近死亡。

所以理解条文应该放到实际情形中去运用,文言文简练,实则省去了很多必要的信息。个人认为这个条文应该理解为:脉象本来一直是虚象,(在没有用药的情况下)突然变为实象,说明病进;反之病减。

在用药之后,如果脉象与先前不同,要考虑是不是辩证处方思路有误(仔细观察病家其他特征佐证判断)——若无误,说明开始发挥药效;若有误,则是病进之象,需要补救。

如果用药之后,脉象仍一致,说明药量不足或者治疗思路无效。
感谢分享
 
楼主写的好。给我们初学帮助很大。不像其他的一些大师神乎其神搞得初学摸不着头绪 顶顶顶
 
下面我们就来开始谈粗细(大小)的问题以及它的一个变种——长短。
书接上回,我们已经把到了脉,也做了个举按的小动作测知了它的力度如何,但是我们该做的小动作还没完,还有一个,就是要用指头从拇指一方向尾指一方、再由尾指一方向拇指一方这样水平来回地小心按摩或说是推摩几下。“咦,这又是在搞啥玩意儿啊?”这个啊,主要是用手指摸一摸他这个脉管的宽度如何了,就是要看一下这个脉管到底有多粗大或者有多细小。
原来啊,这个正气津血足了,他要流动,要往外输送,不仅是力量会大,要求这个输送管道的空间也得大,否则这个正气足了但空间不够,都挤到一块去了,那怎么能及时地往外送啊?所以仲景说这个“阳明脉大”,阳明是多血多气的,就是我们说的正气充沛了,所以要输送它,脉管就得大,“不大我也把他给挤大了!”。那么细呢,很好理解,当然就是气血不充沛了。
但这里有这么个问题,就是这个脉大要真是血气足,那它力量应该也大啊,脉小要真是血气不足,那它力量也应该小啊,那为什么临床上常有脉大而无力或脉小而有力的呢?这就涉及到气血的偏盛偏衰问题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气血是互为阴阳的两个东西,气主要管输送,把血灌输到全身,所以它属阳,主动、主扩张;血属阴主滋养,它有个很实在的形体(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说脉的力量或粗细,虽说是气血共同的功劳,但是还是各有侧重的,血侧重于脉的力量,气侧重于脉管的粗细。当它们都旺时,脉就粗而有力;都衰,细而无力;当气比较衰而血还没有什么问题时,这个脉就细而有力;当这个气还好,而血却先不行了,那这个脉就会粗而无力。
所以这个粗细还真得跟上面的有没有力气连着一起看才行!
那么这个脉在临床上有什么特别的指导意义没有?有!它主要是指导你用药的时候是该用气分药还是该用血分(阴分)药。譬如说吧,现在的人都喜欢说什么阴虚啊、要养阴,吃阿胶啊、喝首乌汁之类的滋阴养阴药,但要是你见着这个脉,很细,那你吃这个就得谨慎了,很可能你吃这个之后是要长痘痘的;有的人喜欢吃补气药,人参、黄芪,但要是你见着这个脉,很粗,那么最好就先别忙着吃这个了,吃了会怎样?上火、失眠、烦躁。当然了,这也只是一般的规律而已,真正要搞明白这个气血的问题,还得把这个粗细与上头的那个有没有力连到一块来好好对照分析。除此之外呢,还得辨证。辨什么证啊?方有方证,药也有药证。怎么辨啊?这个呢,大家有兴趣可以好好地去读一下《伤寒杂病论》,这里就不说了。
我怎么觉得粗细所主相反
 
本帖最后由 阿孟 于 2013-10-6 16:32 编辑



滑脉跟快慢粗细无关,它只是形容脉管之形状,脉管横截面程圆形是谓滑,其病主风。
脉管本来就是圆的,这还用说?
 
好贴,对初学者很有帮助,通俗易懂,可见楼主切实下了很大功夫。依个人愚见,伤寒里的"关上"并不特指关部,一般是指寸关之间的部位,同理关后是指关尺之间部位。个人在实际切脉中常有遇到此等情况。
再谈谈另一个滑脉,滑脉有两种,一种是动脉,单粒如豆状滚动。另一种如孕脉,几粒如小豆状,前后成排齐走如珠。滑脉属痰饮,属有形之物,属湿,属阴。但因其脉较大,而数,较有力,又属阳,故古人称滑脉为阴中之阳脉。其实动脉就是后世所称的转豆脉,阴阳相博而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