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论到底能不能治疗风热感冒?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4-3-17 12:53 编辑

幼医; 说:
幼医 发表于 2014-1-29 16:27
感冒,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病也!不要分风寒风热的。太阳病,四季皆有太阳寒水之经受六邪之气所犯,引起

以伤寒方治温病,历史上教训很多,争论也多。学医就是研究人体,什么现象揭示人体什么病变,用什么方药。历史留下太多经验。如果你都掌握了(好象不大可能),你还可以自己总结自己的经验以留后世。伤寒揭示得很准确,但并不能尽该诸象。有些人偶得一法,鼓吹可以应万病,如果他实际上也是如此做的活,个人认为不是他懒,就是自欺欺人的。皓首穷经,我读了十几年伤寒了,这薄薄的一本依然没有掌握。更别说其他洁如烟海的书了。说明中医并不简单,需要掌握的对病方法太多。伤寒的方孑用过50篇以上,成功率达80%了,说明你掌握了这个方子。113方你都用过了吗,伤寒不过是医海一沙而已,病之多,方之多,你都遇见了吗,成功应对了吗或成竹在胸了吗。所以,在疾病面前,或者说自然面前,你渺小得很。差得很远。申明,不是针对你,由你的帖孑引发的感慨而巳
 
风热感冒属于温病的范畴,伤寒论治不治温病,可以看一下伤寒论关于关于温病的定义:“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不知道大家认为如何。伤寒的变证也是伤寒病,不能算作温病(有定义为证)。不过凡是都可以变通,如果想用伤寒法治疗温病是可以的,如果谁感兴趣,可以找一本《伤寒总病论>看一看。
 
看刘绍武的太阳病主方。似是治风热为主。葛根加麻杏石甘沕。你可查下。
 
一书读精,和博览群书都有其用处。
读通一书,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深入,才能见真。混杂,就满目全是问题。
 
咽痛不一定就是热,寒主收引也能致痛。初学无知,胡乱言也
 
中医那些事; 说:
中医那些事 发表于 2013-9-28 21:31
不同意此观点。
只要有恶寒的话,就应该有表证。不发热的话,邪是有可能入里,但一定会有其他的症状!比

内热也可以造成恶寒的假象,比如白虎汤证
 
感冒本无风寒风热之分,死读教条能治好几个病?伤寒论没有写的方就可以说张仲景不会治这种病?开天大的玩笑了。中医讲的是有是症用是药,你举这的两个例子都是外寒内热型的感冒,既不是风寒也不是什么风热,看到恶寒无汗你就用防风,荆芥,头痛就白芷川芎,如果全身酸痛就加羌活独活,有内热加生地,黄芩,咳嗽有黄痰加鱼腥草,再用苍术去湿健脾护胃,多数2副可愈。
“看到恶寒无汗你就用防风,荆芥,头痛就白芷川芎,如果全身酸痛就加羌活独活,有内热加生地,黄芩,咳嗽有黄痰加鱼腥草,再用苍术去湿健脾护胃,多数2副可愈。”杨老师好方法,学习啦
 
问的好!

我认为 仲景的‘中风’就是后世的温病。 只不过方剂较少而已。 而且仲景时代没有薄荷作药,辛凉药物选择较少,吴鞠通发展充实了这一块。 楼主所提的风热感冒用麻杏石甘有点太猛了点,用吴鞠通的轻剂即可,其实理论上还是仲景的意思,散、宣、凉的治法。
 
问的好!

我认为 仲景的‘中风’就是后世的温病。 只不过方剂较少而已。 而且仲景时代没有薄荷作药,辛凉药物选择较少,吴鞠通发展充实了这一块。 楼主所提的风热感冒用麻杏石甘有点太猛了点,用吴鞠通的轻剂即可,其实理论上还是仲景的意思,散、宣、凉的治法。
咳嗽严重的话桑菊之类不如麻杏
 
风热感冒我讲不出什么道理。却能有效简易,醒脑开窍。方用左手扶头顶,右手大拇指与中指拨按风池。点按大椎,双肩井,肺俞,大杼,心俞,膈俞。大把揉捏腋下前后肌肉。鼻塞可通,此症可解。
 
风热感冒我讲不出什么道理。却能有效简易,醒脑开窍。方用左手扶头顶,右手大拇指与中指拨按风池。点按大椎,双肩井,肺俞,大杼,心俞,膈俞。大把揉捏腋下前后肌肉。鼻塞可通,此症可解。
身体里有良药。
 
好。卢氏临证实验录
感冒,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病也!不要分风寒风热的。太阳病,四季皆有。是太阳寒水之经受六邪之气所犯,引起营卫不和,肺卫不畅的病机。可以出现发热,恶寒,恶风,头痛,项强,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喉痒或流黄涕,或干咳嗽无痰,咽喉红肿热痛,或有汗,或无汗等。不管临床上表现为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脉浮缓或浮数,或浮紧,舌苔白或苔黄,舌质淡或舌质红,皆为阳气失统而引起营卫不和所至。治之皆宜桂枝类加减温经扶阳,调和营卫为根本法宝。
好。看来卢氏临证实验录深入了老师的理念。有空发几则外感医案。供大家学习
 
《伤寒论》中的“温病”确实是伤寒转化来的,且只有一小条,还没有列出对应方剂。
何故?原因有二:一是与当时的气候寒冷有关,伤寒大规模爆发,危害深重;二是与作者成书有关,该本行文讨论的就是伤寒病机和用药,不可能将乱七八糟的东西悉数加进去。
那么,那个时代有没有“温病”?肯定有!但为数极少。因为当时是农业社会,生产疏散,每年基本就生产一季,可躲避高温酷暑。
《温病条辨》,从书名就不难看出,就是补充《伤寒论》的“温病”言辞寥寥,采用逐条辨析,填补了《伤寒论》中“温病”的语焉不详。
 
伤寒论能治疗很多很多的病,关键是伤寒的内容要熟记!灵活用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