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过电视剧《大长今》的人,或许会看到长今诊察散脉的情景。剧中说散脉不容易把出来,实际上也是如此,散脉的确不容易识别。不信的话,我们就跟着中医历代经典的脚步去看看。王叔和评价道:“大而散,有表无里”;崔氏认为散脉具有“涣散不收”的特性;柳氏说得更为详细,如:“无统计,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涣之象”;李延昰综合各家学说,认为散脉的形象是“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我们仔细来分析,就会明白:叔和的话倒是字字斟酌,崔氏所说表明散脉为浮大而无根,只得大义,但未能讲得透彻;柳氏用“杨花散漫”形容散脉轻飘而无根,用“至数不齐”形容多少不一,散乱而不能整齐严肃,补充了叔和未发明的旨意,深得散脉之神。
总而言之,散脉的形象不外乎两大特点:一是脉的搏动极不整齐,毫无规则,不是来多和(或)快去少和(或)慢就是去多和(或)快来少和(或)慢,也就是脉搏至数不齐,一来一去,不十分清楚;二是浮而虚大,好似杨花的飘散无根,渐轻渐有,渐重渐无,毫无根蒂,散漫到了极点。
这样的脉,得多在临床中摸索,并不断地取象比类,以求最佳感触,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