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民间中医师承脉法

我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想继续收藏却找不到以前的文档,有空得重头来一遍。老师辛苦了!

文子版主客气了。共同学习嘛!
新年快乐啊!
 
本帖最后由 菩提医灯 于 2014-2-7 22:17 编辑

前面讲了濡脉的形态,现在来讲讲弱脉的形态。从字面意思来看,弱,必然是弱小之意。那么,弱小的脉又该如何定义呢?从形体的角度来看,显然是脉搏应指的力度衰小,这在王叔和的《脉经》里已有明证:“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翻译一下,就是:弱脉沉细而极其软弱,须用力重按才能接触到,若在浮部轻取,是摸不着它的。后世医家皆没有超出叔和范围,也就是说,弱脉的真谛便是:沉而且细、且小、体不充、势不鼓。相对于有力的脉象,弱脉的力度真是弱爆了。
 
前面讲了濡脉的形态,现在来讲讲弱脉的形态。从字面意思来看,弱,必然是弱小之意。那么,弱小的脉又该如何

沉而且细、且小、体不充、势不鼓,为真正的弱脉。
 
如果看过电视剧《大长今》的人,或许会看到长今诊察散脉的情景。剧中说散脉不容易把出来,实际上也是如此,散脉的确不容易识别。不信的话,我们就跟着中医历代经典的脚步去看看。王叔和评价道:“大而散,有表无里”;崔氏认为散脉具有“涣散不收”的特性;柳氏说得更为详细,如:“无统计,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涣之象”;李延昰综合各家学说,认为散脉的形象是“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我们仔细来分析,就会明白:叔和的话倒是字字斟酌,崔氏所说表明散脉为浮大而无根,只得大义,但未能讲得透彻;柳氏用“杨花散漫”形容散脉轻飘而无根,用“至数不齐”形容多少不一,散乱而不能整齐严肃,补充了叔和未发明的旨意,深得散脉之神。
总而言之,散脉的形象不外乎两大特点:一是脉的搏动极不整齐,毫无规则,不是来多和(或)快去少和(或)慢就是去多和(或)快来少和(或)慢,也就是脉搏至数不齐,一来一去,不十分清楚;二是浮而虚大,好似杨花的飘散无根,渐轻渐有,渐重渐无,毫无根蒂,散漫到了极点。
这样的脉,得多在临床中摸索,并不断地取象比类,以求最佳感触,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中医诊法14种,听说过吗,
 
谢谢大师的讲解,只可惜我是一窍不通,也真是弄不懂,可也真希望能在这儿捡拾粒芝麻以有用于自身,非常的感谢!对爱好中医人来说这儿真是他们的乐园,能在这里学到些知识是爱好中医人的幸福事!
 
谢谢大师的讲解,只可惜我是一窍不通,也真是弄不懂,可也真希望能在这儿捡拾粒芝麻以有用于自身,非常的感

阁下如此谦虚好学,一定会大有所获的。
 
只是听说过14种,但不知道14种都是啥
 
谢谢菩提医灯老师!讲的太好了!真心期待下文!
 
祝老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更期待老师的精辟讲解。
 
接上文,上文讲了散脉的形态。接着讲细脉的形态。从字面意思来看,细脉似乎就是脉体很细的脉。究竟这样理解对不对呢?我们首先还是不妨来回归经典。从王叔和的《脉经》中了解到,所谓细脉,就是:“小大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翻译一下,就是说,细脉的形象,比微脉稍大一点,在指下感觉到只象一根丝线那么小,而且软弱无力。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小大于微”,意思是比微脉稍微大或者粗一点,也就是说要了解细脉的脉象,先必须了解微脉。微脉的形态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妨复习一下,微脉的真谛是:纤细柔弱,无力之极,不绝如缕。细脉比微脉略大,不仅是从力度上的,而且从指感上也是有区别的。细脉与微脉虽似而却有不同之处:细脉尽管细小,却始终都可明显的摸着它,不象微脉那样模糊不清。李延昰在《脉诀汇辨》中说:“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与叔和之意一脉相承,点明细脉的形态不仅是像象丝线那样细,而且软弱无力,显得十分困乏(累累)的样子,虽然极其细软,但是在深沉部位却是不断的搏动着,指下始终可以明显的摸到它,绝没有中断的时候,所以不致于举按模糊,这样细脉的形象与微微的形象的区别就显而易见了。
 
脉象二十七种,先来说说浮脉。历代名医名著所记载的都是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进行描述的。如《内经》说:“浮

如微分吹鸟背上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