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岐伯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5/16 帖子 146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0 2013/05/04 #1 仲景已经讲了气表里热邪白虎汤,气里热邪承气汤,以及血表里热邪小柴胡汤,唯独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讲一个关于气表兼血表热邪,或气血表里皆热的例子,于是后人不得不发展处温病学说来补充。另外仲景谈寒热多没怎么谈毒邪,这也是温病学的领域,但这只是药物的差别,并不是医理的差别。图解如下: 附件 截图27.png 10.9 KB 查看: 32 截图27.png 10.9 KB 查看: 41
仲景已经讲了气表里热邪白虎汤,气里热邪承气汤,以及血表里热邪小柴胡汤,唯独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讲一个关于气表兼血表热邪,或气血表里皆热的例子,于是后人不得不发展处温病学说来补充。另外仲景谈寒热多没怎么谈毒邪,这也是温病学的领域,但这只是药物的差别,并不是医理的差别。图解如下:
gykd104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13/04/30 帖子 2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13/05/04 #2 又一个说仲景没有谈到温病的人!为什么仲景一直避开医理没有大谈特谈,那是有原因的!对于一个经方学习者来说,能从一个病人的几十个病症中找出主证才是关键所在!
杨春成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7/17 帖子 534 获得点赞 4 声望 0 2013/05/04 #3 古人也是人,现代尚无完人,何必克刻古人,中医和其它科学一样,需要后世代代人不断完善,永无止境,不知对吗?
少年岐伯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5/16 帖子 146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0 2013/05/04 #4 杨春成 说: 古人也是人,现代尚无完人,何必克刻古人,中医和其它科学一样,需要后世代代人不断完善,永无止境,不知对 点击展开... 所言极是,但我苛求的是现代人不要去争执什么补水与补火,温病与火神。
fyxdjsj1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9/13 帖子 154 获得点赞 0 声望 16 2013/05/04 #6 高手哟,伤寒讲六经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和叶天士《温热论》才说卫气营血辩证 ,把伤寒用药分卫气营血?仲景死不瞑目哈,叶天士温病前文已经提纲接领的叙述了温病伤寒的区别,看来先生要自创门派了,不知道先生对于基础的八纲辩证,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以及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炮制,方剂组方等研究进行得如何,然后再谈研究生级别的《易经》《黄帝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等吧。
高手哟,伤寒讲六经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和叶天士《温热论》才说卫气营血辩证 ,把伤寒用药分卫气营血?仲景死不瞑目哈,叶天士温病前文已经提纲接领的叙述了温病伤寒的区别,看来先生要自创门派了,不知道先生对于基础的八纲辩证,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以及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炮制,方剂组方等研究进行得如何,然后再谈研究生级别的《易经》《黄帝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等吧。
仁心妙手 声名远扬 版主 注册 2011/01/22 帖子 5440 获得点赞 1022 声望 113 年龄 80 2013/05/04 #7 朋友,仲景是医圣,您只能俯首称弟子,遵经遵典,千万不要说他有什么疏忽之类的话,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
牙混混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10 帖子 12605 获得点赞 237 声望 48 2013/05/05 #8 仁心妙手 说: 朋友,仲景是医圣,您只能俯首称弟子,遵经遵典,千万不要说他有什么疏忽之类的话,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so 点击展开... 楼主四六不懂 从东晋至今千多年,出国名医无数,谁不对医圣恭敬有加? 楼主还啥少年骑脖~
仁心妙手 说: 朋友,仲景是医圣,您只能俯首称弟子,遵经遵典,千万不要说他有什么疏忽之类的话,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so 点击展开... 楼主四六不懂 从东晋至今千多年,出国名医无数,谁不对医圣恭敬有加? 楼主还啥少年骑脖~
大 大鱼_江苏徐州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12/30 帖子 30 获得点赞 1 声望 8 2013/05/05 #10 我很欣赏少年歧伯的这种精神! 我觉得现在的中医都在讲医圣如何伟大,有没有想过他是怎样变得如此伟大?怎样才能超越医圣? 支持楼主,希望你的文章可以详细些,让我们可以受些启发。
少年岐伯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5/16 帖子 146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0 2013/05/08 #11 大鱼_江苏徐州 说: 我很欣赏少年歧伯的这种精神! 我觉得现在的中医都在讲医圣如何伟大,有没有想过他是怎样变得如此伟大?怎 点击展开... 中医界里有您这种心态的人太少了,一门心思地学习、继承而忘记了学问的核心是超越。
大鱼_江苏徐州 说: 我很欣赏少年歧伯的这种精神! 我觉得现在的中医都在讲医圣如何伟大,有没有想过他是怎样变得如此伟大?怎 点击展开... 中医界里有您这种心态的人太少了,一门心思地学习、继承而忘记了学问的核心是超越。
少年岐伯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5/16 帖子 146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0 2013/05/08 #12 金凤蝶 说: 人参大枣是气分,为何归于血?地黄属血分,怎么归于气?不大理解。 点击展开... 地黄是大黄之误,谢谢提醒,地黄归血里位。
少年岐伯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5/16 帖子 146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0 2013/05/08 #13 fyxdjsj1 说: 高手哟,伤寒讲六经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和叶天士《温热论》才说卫气营血辩证 ,把伤寒用药分卫气营血{ 点击展开... 开来您也是博学多识,你认为仲景看啥书?
fyxdjsj1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9/13 帖子 154 获得点赞 0 声望 16 2013/05/09 #14 少年岐伯 说: 开来您也是博学多识,你认为仲景看啥书? 点击展开... 博学?我的牙都掉了,张悟本,马凌悦才博学把中医“精髓”传授给大家,即养生又赚钱,可惜中国中医的资料记载,古代“方书之祖”为《伤寒论》,后世尊为“医圣”已经到唐宋年间了。到了明朝有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但之前就有《唐本草》及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管家药典,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从未停止。我只想说有些人连我说的中医药大学要求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贵要略》《温病学》《黄帝内经_灵枢》等其中有几人能学懂灵活运用,提出自己见解固然好,但你提出把伤寒处方用药归气血分类确实看不懂,张仲景只讲了他认为伤寒是六经传变,用药提出自己组方原则,仅供后世参考而已。
少年岐伯 说: 开来您也是博学多识,你认为仲景看啥书? 点击展开... 博学?我的牙都掉了,张悟本,马凌悦才博学把中医“精髓”传授给大家,即养生又赚钱,可惜中国中医的资料记载,古代“方书之祖”为《伤寒论》,后世尊为“医圣”已经到唐宋年间了。到了明朝有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但之前就有《唐本草》及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管家药典,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从未停止。我只想说有些人连我说的中医药大学要求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贵要略》《温病学》《黄帝内经_灵枢》等其中有几人能学懂灵活运用,提出自己见解固然好,但你提出把伤寒处方用药归气血分类确实看不懂,张仲景只讲了他认为伤寒是六经传变,用药提出自己组方原则,仅供后世参考而已。
dychina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5/07 帖子 99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2013/05/09 #15 口气真大,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在资产上藐视比尔盖茨的人,若是能够在现实中沾些边,我必五体投地。
hyt1992214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4/06 帖子 426 获得点赞 131 声望 43 年龄 68 所在地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 2014/12/24 #17 不知天高地厚之辈!!!
4 478421231 会员违规,头衔屏蔽 封禁会员 注册 2013/07/19 帖子 1296 获得点赞 5 声望 38 2014/12/24 #18 支持你! 仲景的疏忽是显而易见的,一本讲外感的书,竟然没有一个方子可以治出现最频繁的温病感冒,说明张仲景根本不是医生,不论他的医理多么高明,都说明他临床经验不丰富,否则他就会发现他的伤寒论治感冒一点都不人性化,不实用。理论再高明,身体说了算!
支持你! 仲景的疏忽是显而易见的,一本讲外感的书,竟然没有一个方子可以治出现最频繁的温病感冒,说明张仲景根本不是医生,不论他的医理多么高明,都说明他临床经验不丰富,否则他就会发现他的伤寒论治感冒一点都不人性化,不实用。理论再高明,身体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