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仲景一时疏忽造成中医千年之争

少年岐伯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5/16
帖子
146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50
仲景已经讲了气表里热邪白虎汤,气里热邪承气汤,以及血表里热邪小柴胡汤,唯独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讲一个关于气表兼血表热邪,或气血表里皆热的例子,于是后人不得不发展处温病学说来补充。另外仲景谈寒热多没怎么谈毒邪,这也是温病学的领域,但这只是药物的差别,并不是医理的差别。图解如下:
 

附件

  • 10.9 KB 查看: 32
  • 10.9 KB 查看: 41
又一个说仲景没有谈到温病的人!为什么仲景一直避开医理没有大谈特谈,那是有原因的!对于一个经方学习者来说,能从一个病人的几十个病症中找出主证才是关键所在!
 
古人也是人,现代尚无完人,何必克刻古人,中医和其它科学一样,需要后世代代人不断完善,永无止境,不知对吗?
 
古人也是人,现代尚无完人,何必克刻古人,中医和其它科学一样,需要后世代代人不断完善,永无止境,不知对

所言极是,但我苛求的是现代人不要去争执什么补水与补火,温病与火神。
 
你是否有收费办班推广标本辨证的设想?
 
高手哟,伤寒讲六经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和叶天士《温热论》才说卫气营血辩证 ,把伤寒用药分卫气营血?仲景死不瞑目哈,叶天士温病前文已经提纲接领的叙述了温病伤寒的区别,看来先生要自创门派了,不知道先生对于基础的八纲辩证,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以及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炮制,方剂组方等研究进行得如何,然后再谈研究生级别的《易经》《黄帝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等吧。
 
朋友,仲景是医圣,您只能俯首称弟子,遵经遵典,千万不要说他有什么疏忽之类的话,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
 
朋友,仲景是医圣,您只能俯首称弟子,遵经遵典,千万不要说他有什么疏忽之类的话,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so

楼主四六不懂

从东晋至今千多年,出国名医无数,谁不对医圣恭敬有加?

楼主还啥少年骑脖~
 
人参大枣是气分,为何归于血?地黄属血分,怎么归于气?不大理解。
 
我很欣赏少年歧伯的这种精神!
我觉得现在的中医都在讲医圣如何伟大,有没有想过他是怎样变得如此伟大?怎样才能超越医圣?
支持楼主,希望你的文章可以详细些,让我们可以受些启发。
 
我很欣赏少年歧伯的这种精神!
我觉得现在的中医都在讲医圣如何伟大,有没有想过他是怎样变得如此伟大?怎

中医界里有您这种心态的人太少了,一门心思地学习、继承而忘记了学问的核心是超越。
 
人参大枣是气分,为何归于血?地黄属血分,怎么归于气?不大理解。

地黄是大黄之误,谢谢提醒,地黄归血里位。
 
高手哟,伤寒讲六经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和叶天士《温热论》才说卫气营血辩证 ,把伤寒用药分卫气营血{

开来您也是博学多识,你认为仲景看啥书?
 
开来您也是博学多识,你认为仲景看啥书?

博学?我的牙都掉了,张悟本,马凌悦才博学把中医“精髓”传授给大家,即养生又赚钱,可惜中国中医的资料记载,古代“方书之祖”为《伤寒论》,后世尊为“医圣”已经到唐宋年间了。到了明朝有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但之前就有《唐本草》及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管家药典,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从未停止。我只想说有些人连我说的中医药大学要求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贵要略》《温病学》《黄帝内经_灵枢》等其中有几人能学懂灵活运用,提出自己见解固然好,但你提出把伤寒处方用药归气血分类确实看不懂,张仲景只讲了他认为伤寒是六经传变,用药提出自己组方原则,仅供后世参考而已。
 
口气真大,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在资产上藐视比尔盖茨的人,若是能够在现实中沾些边,我必五体投地。
 
谢谢分享!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且要活用。
 
支持你! 仲景的疏忽是显而易见的,一本讲外感的书,竟然没有一个方子可以治出现最频繁的温病感冒,说明张仲景根本不是医生,不论他的医理多么高明,都说明他临床经验不丰富,否则他就会发现他的伤寒论治感冒一点都不人性化,不实用。理论再高明,身体说了算!
 
他对人体还是认识不够!
 
仲景一代医圣,居功至伟。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