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以不加减为贵”,至理名言也。何以故?是因为经方的组方法则不为人知的原因。即不知经方的组方法则,加减就是盲目的,现代所谓加减只不过是根据单味药的主治来进行的,嗯,xx可以清热,xx可以补血,XX可以
举例来说:
《伤寒》四逆汤大家都知道是附子 干姜 甘草三味组成,试问就这三味之方,他的组方法则是什么?
可能有人说是辛甘化阳,有人说附子无姜不热,有人说甘草善解附子之毒,有人说三药合用,共奏回阳救逆,温中散寒之功等等。
果真如此吗?
其实仲景之方大多来源于《汤液经法》,四逆汤原名小泻脾汤,其组方法则泻脾法为:辛 辛 甘。
附子:味辛其体属木,其用属土。
生姜:味辛其体属木,其用属火。
甘草:味甘其体属土,其用属金。
从体看,附子生姜味辛属木,以木克土,古名泻脾。甘草味甘属土以补脾土。两泻一补,以泻为主。
从用看,附子属土,直入脾以泻寒,生姜属火,火生土以助附子,甘草属金,附子生之,生姜克之,乃得其平(此理吾亦不甚解)
由此可知,后世“附子无姜不热”乃火生土之理也,甘草解附子毒乃土生金也。
小泻脾汤乃泻脾之寒实,“温中散寒”有理,回阳救逆无据。
附子为补还是为泻?后世不明,当探讨之:附子属木中土,为体可用,当为泻药,且为泻脾之主药。生姜为木中火,体生用也为泻药,甘草为土中金亦泻药也,炙之,则变为土中火,用生体补药也。
荒谬之谈,大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