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经方以不加减为贵

中医老土枪; 说:
中医老土枪 发表于 2013-1-13 12:24
杏林一翁 老师高抬了,我没有那功夫,也是才学习不久,请老师多多指教哟!

土枪老师真谦虚。向你学习!
 
已阅,各位说的都有道理,可能是各自站的角度不一样。呵呵
 
“经方以不加减为贵”,至理名言也。何以故?是因为经方的组方法则不为人知的原因。即不知经方的组方法则,加减就是盲目的,现代所谓加减只不过是根据单味药的主治来进行的,嗯,xx可以清热,xx可以补血,XX可以
举例来说:
《伤寒》四逆汤大家都知道是附子 干姜 甘草三味组成,试问就这三味之方,他的组方法则是什么?
可能有人说是辛甘化阳,有人说附子无姜不热,有人说甘草善解附子之毒,有人说三药合用,共奏回阳救逆,温中散寒之功等等。
果真如此吗?
其实仲景之方大多来源于《汤液经法》,四逆汤原名小泻脾汤,其组方法则泻脾法为:辛 辛 甘。
附子:味辛其体属木,其用属土。
生姜:味辛其体属木,其用属火。
甘草:味甘其体属土,其用属金。
从体看,附子生姜味辛属木,以木克土,古名泻脾。甘草味甘属土以补脾土。两泻一补,以泻为主。
从用看,附子属土,直入脾以泻寒,生姜属火,火生土以助附子,甘草属金,附子生之,生姜克之,乃得其平(此理吾亦不甚解)
由此可知,后世“附子无姜不热”乃火生土之理也,甘草解附子毒乃土生金也。
小泻脾汤乃泻脾之寒实,“温中散寒”有理,回阳救逆无据。
附子为补还是为泻?后世不明,当探讨之:附子属木中土,为体可用,当为泻药,且为泻脾之主药。生姜为木中火,体生用也为泻药,甘草为土中金亦泻药也,炙之,则变为土中火,用生体补药也。
荒谬之谈,大家斧正。
 
经方的运用的确以不加减为贵,但经方未能尽愈诸病,时方、验方也是突破口。
 
经方方证对应,以不加减为贵,天人合一,效如桴鼓
 
主要是用药的思路还没到人家的高度,最好不要随便动。
 
我的一位老师说过,他喜欢用经方原方,不做加减。他说当你背下2万首处方,就不需要加减了。我怕要背那么多方剂没有读他的研究生,他老是研究温病的。
 
学习,受益。中医的精髓在辨証论治。辨証的中心思想是:应时而异,应地而异,应人而宜。所以经方在临床应用中不变动是相对的,而随証加减是绝对需要的。
 
“经方以不加减为贵”,至理名言也。何以故?是因为经方的组方法则不为人知的原因。即不知经方的组方法则,

汤液经不是失传了吗?
 
中医的特点是针对个体,死守经方不可取,但学习过程中不可不用。
 
经方体例森严,不可随意胡乱加减。

然不见有诸多加减法以示例乎?
 
“经方以不加减为贵”,至理名言也。何以故?是因为经方的组方法则不为人知的原因。即不知经方的组方法则,

先生所论令人耳目一新,多谢分享!
 
不敢苟同!虽然我学医尚浅,但是我知道每个病人的体质、治病原因、临床表现都不一样,怎能以一方而治之?经

诚如是!随证加减是中医诊疗的一大特色。理论上来讲是必须随证加减的,只不过囿于水平导致辨证不够准确,加减反成续貂,有时反不如经方原味来得有效,因为经方是医圣或历代大宗师的呕血精华嘛!
 
临证加减是中医诊疗的一大特色。理论上来讲是必须随证加减的,只不过囿于水平往往导致辨证不够精准,加减反成续貂,有时反不如经方原味来得有效,因为经方是医圣或历代大宗师的呕血精华嘛!
 
加减也是要仔细斟酌的,不能思考须臾便处加减。
 
经方也需要加减。临床上真正于伤寒论的叙述完全对上号的很少,所以需要我们在彻底理解伤寒论方剂组合法则的基础上进行随证的大小、深浅等而变化。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