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略谈伤寒与金匮

意思是合病用合方,六经辨证
 
意思是合病用合方,六经辨证

六经到底是什么?


伤寒理论的核心是六经辨证。可直到现在为止,六经是什么?谁也说不清。​

几十年致力于伤寒研究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最后发表文章说:​

《 伤寒论》三阴三阳俗称六经,自其成书以来,有关六经实质的探讨一直是中医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难点,正如
恽铁樵《药庵医学丛书·伤寒论研究》云:“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
凡谈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此处不解,全书皆模糊影响,有何医学可言。”
有关三阴三阳实质的认识,历代医家看法不一,仁智各现,大致有经络说、脏腑经络说、气化说、六区地面说、六经形层
说、八纲说、正邪相争说、证候群说、病理层次说、阴阳消长说、时空说。

赵进喜教授例举出了上面的11种说法,他得出的结论是:《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99%的人不懂!

他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六经是指 “三阴三阳系统说”和“三阴三阳体质说”。​

三阴三阳系统说是:人体存在六大系统,即太阳系统、阳明系统、少阳系统、太阴系统、少阴系统、厥阴系统。​

三阴三阳体质说是: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

这样,六经是什么?已经有了13种说法。​

最近,河间金栋发帖说:六经是一种人体的理论模型。分为两种。

1、人体模型:头项、胸背、四肢、骨节,人之太阳也;胸胁、膈之外上、两耳,人之少阳也;两口、胃,人之阳明也;腹​
为太阴;血脉、咽喉为少阴;膈之内下、手足四末为厥阴。

2、气血模型:太阳多血少气,阳明多血多气,少阳少血多气,太阴多气少血,少阴少气多血,厥阴少气少血。​

接着,又有悟性之高无人其右说:六经是人体发生疾病的6种变化经过和结果 是概括了发生疾病的五脏六腑之变化 阴阳虚​
实寒热6种性质和6个部位表里上下左右 还有昼夜的6个时间的演变 昼夜6个时间刚好是12经循行时间。

这样,就有了16种说法。​

六经到底是什么?到现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千万人说伤寒,都是盲人摸象。​

一个所谓“经典”的理论的核心理念竟然有16个说法,这还是医学理论吗?还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吗?不是瞎扯淡吗?​

核心的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所有的关于伤寒的文章、帖子岂不都是像掐了头的苍蝇了吗?​

想要为伤寒理论正名,请把这16种说法廓清迷雾、来一番去伪存真,用缜密的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论证出到底哪一个​
是对的,并且依据正确的论证,驳倒《伤寒论的价值》和《伤寒伤的不是寒,一错则〈伤寒论〉基本全错》,那么,伤寒理论就自然而然是经典了。

请哪位明医来发表高见!​

如果无人能够说得清,那就得老老实实的承认:伤寒理论是臆想的、虚妄的理论。

.
 
六经到底是什么?


伤寒理论的核心是六经辨证。可直到现在为止,六经是什么?谁也说不清。​

几十年致力于伤寒研究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最后发表文章说:​

《 伤寒论》三阴三阳俗称六经,自其成书以来,有关六经实质的探讨一直是中医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难点,正如
恽铁樵《药庵医学丛书·伤寒论研究》云:“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
凡谈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此处不解,全书皆模糊影响,有何医学可言。”
有关三阴三阳实质的认识,历代医家看法不一,仁智各现,大致有经络说、脏腑经络说、气化说、六区地面说、六经形层
说、八纲说、正邪相争说、证候群说、病理层次说、阴阳消长说、时空说。

赵进喜教授例举出了上面的11种说法,他得出的结论是:《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99%的人不懂!

他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六经是指 “三阴三阳系统说”和“三阴三阳体质说”。​

三阴三阳系统说是:人体存在六大系统,即太阳系统、阳明系统、少阳系统、太阴系统、少阴系统、厥阴系统。​

三阴三阳体质说是: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

这样,六经是什么?已经有了13种说法。​

最近,河间金栋发帖说:六经是一种人体的理论模型。分为两种。

1、人体模型:头项、胸背、四肢、骨节,人之太阳也;胸胁、膈之外上、两耳,人之少阳也;两口、胃,人之阳明也;腹​
为太阴;血脉、咽喉为少阴;膈之内下、手足四末为厥阴。

2、气血模型:太阳多血少气,阳明多血多气,少阳少血多气,太阴多气少血,少阴少气多血,厥阴少气少血。​

接着,又有悟性之高无人其右说:六经是人体发生疾病的6种变化经过和结果 是概括了发生疾病的五脏六腑之变化 阴阳虚​
实寒热6种性质和6个部位表里上下左右 还有昼夜的6个时间的演变 昼夜6个时间刚好是12经循行时间。

这样,就有了16种说法。​

六经到底是什么?到现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千万人说伤寒,都是盲人摸象。​

一个所谓“经典”的理论的核心理念竟然有16个说法,这还是医学理论吗?还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吗?不是瞎扯淡吗?​

核心的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所有的关于伤寒的文章、帖子岂不都是像掐了头的苍蝇了吗?​

想要为伤寒理论正名,请把这16种说法廓清迷雾、来一番去伪存真,用缜密的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论证出到底哪一个​
是对的,并且依据正确的论证,驳倒《伤寒论的价值》和《伤寒伤的不是寒,一错则〈伤寒论〉基本全错》,那么,伤寒理论就自然而然是经典了。

请哪位明医来发表高见!​

如果无人能够说得清,那就得老老实实的承认:伤寒理论是臆想的、虚妄的理论。

.
你既然认为是臆想虚妄的,那承不承认都没关系了,相信伤寒论的可以继续研究讨论,不相信的可以洗洗就睡
 
重读此篇旧文,感慨颇多。《伤寒论》辩证在六经,调气机,畅气化,使开合枢运行无阻;《金匮要略》辨证在五行,复形质,调精气,令五脏恢复本来之生长化收藏。有内伤,焉能不会外感;常外感,只因体有内伤。二者分不可分,合不胜合。治病不明于此,始终糊涂医生。卢氏医学正是为此而立。
 
实际上,无论是《伤寒杂病论·自序》,还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皆有王叔和撰次补充的内容。
 
《金匮要略》辨证在五行
今本《金匮要略》共二十五篇,其中只有第一篇涉及五行外,余篇未见有之。
以内、外科病证而言,见于本书第二篇~第十九篇,未见有“五行”辨证的痕迹。
这怎么能说“辨证在五行”呢?
 
今本《金匮要略》共二十五篇,其中只有第一篇涉及五行外,余篇未见有之。
以内、外科病证而言,见于本书第二篇~第十九篇,未见有“五行”辨证的痕迹。
这怎么能说“辨证在五行”呢?
传统观点认为,本书第一篇是全书总论,提纲挈领地论述中医基本观点。但从书中具体内容分析,似与第一篇特别是五行学说无多大关系。所以有学者考证认为,这第一篇或有王叔和补充沾益的成分,即相关五行的内容。
 
最后编辑:
传统观点认为,本书第一篇是全书总论,提纲挈领地论述中医基本观点。但从书中具体内容分析,似与第一篇特别是五行学说无多大关系。所以有学者考证认为,这第一篇或有王叔和补充沾益的成分,即相关五行的内容。
金栋老师好,这么多年来您精研灵素,见解自然深邃到位。向您学习!我的浅见:金匮中亦有伤寒,伤寒中还有金匮,六经中有五行,五行中有六经,二者实在是分亦难分的。我只是想表达,临床要多方面辩证,多方位考虑,否则临床效果难以提高。不要外感就只治外感,内伤就只治内伤,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就如扶阳医学,同时用六经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辩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等,治愈了许多无法挽回的大证难证。再比如外感可以兼痰湿,瘀血,肝胃不和,肾阳不足,肝肾阴虚等等等等因素,治疗时如能有主次,兼顾一下效果会更好。而治疗内伤时,是否夹杂外感,大多夹杂,若能兼治外感,引邪或透邪外出,效果会很理想。至于对伤寒金匮的研究,我还得向您学习,下苦功夫。
 
最后编辑:
各位老师前辈好!
请问大家对 黄元御的 理论体系怎么看呢? 对于所谓的“杂病”,是否可以依法《四圣心源》呢 ?
 
现在很多读者都喜欢看某某方治某某病之类的文章,不愿意看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这里我想说。授之以渔不受之以鱼,一名中医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哪怕是把别人的东西化成了自己的也行,其看起病来很难说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扎实的渔的理论知识,才能会获得更多的鱼。
2012-11-11平凡写于安平
此肺腑之言,且老师实在践行,真乃大慈悲之人,大敬佩!
 
各位老师前辈好!
请问大家对 黄元御的 理论体系怎么看呢? 对于所谓的“杂病”,是否可以依法《四圣心源》呢 ?
黄元御一言难尽,许多不圆满的地方,学习扶阳以后才能有体会。黄元御许多时候阴阳不是合一的,而是分开的。记得好像程门雪老中医论过黄元御是学说的片面性,在朱步先先生的书中有记载。
 
黄元御一言难尽,许多不圆满的地方,学习扶阳以后才能有体会。黄元御许多时候阴阳不是合一的,而是分开的。记得好像程门雪老中医论过黄元御是学说的片面性,在朱步先先生的书中有记载。
感谢老师指点迷津,对了“平凡”老师,可以这样理解么:黄元御精于五行,但他的示方太过简略... 扶阳,是以郑钦安为代表对吧?但正如任启松老师所言,郑钦安已经悟到了一元盈缩,从这个看黄、郑他们又像是“异曲同工”的;
程门雪前辈的我没接触过,抽时间拜读一下 。
非常感谢 平凡老师 !
 
金栋老师好,这么多年来您精研灵素,见解自然深邃到位。向您学习!我的浅见:金匮中亦有伤寒,伤寒中还有金匮,六经中有五行,五行中有六经,二者实在是分亦难分的。我只是想表达,临床要多方面辩证,多方位考虑,否则临床效果难以提高。不要外感就只治外感,内伤就只治内伤,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就如扶阳医学,同时用六经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辩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等,治愈了许多无法挽回的大证难证。再比如外感可以兼痰湿,瘀血,肝胃不和,肾阳不足,肝肾阴虚等等等等因素,治疗时如能有主次,兼顾一下效果会更好。而治疗内伤时,是否夹杂外感,大多夹杂,若能兼治外感,引邪或透邪外出,效果会很理想。至于对伤寒金匮的研究,我还得向您学习,下苦功夫。
所谓的《伤寒杂病论》,不就是“伤寒”与“杂病”的合论吗!无论是《伤寒论》,还是《金匮要略》,无论是论外感伤寒热病,还是论杂病,多与“五行”无关!说与“五行”有关者,那是王叔和补入的,而且牵强矣!
 
所谓的《伤寒杂病论》,不就是“伤寒”与“杂病”的合论吗!无论是《伤寒论》,还是《金匮要略》,无论是论外感伤寒热病,还是论杂病,多与“五行”无关!说与“五行”有关者,那是王叔和补入的,而且牵强矣!
就目前中医之临床,还有哪位大夫用《伤寒论》的方子,治外感伤寒热病呢?
 
金匮中亦有伤寒,伤寒中还有金匮,六经中有五行,五行中有六经,二者实在是分亦难分的。
《金匮》、《伤寒》本是一家、一本著作,即《伤寒杂病论》。“五行”乃医经家言,《素问》《灵枢》随处可见,与经方家似乎无关。读读《伤寒杂病论》,看看有多少六经中涉及“五行”者,这怎么能说“六经中有五行,五行中有六经”呢?
 
《金匮》、《伤寒》本是一家、一本著作,即《伤寒杂病论》。“五行”乃医经家言,《素问》《灵枢》随处可见,与经方家似乎无关。读读《伤寒杂病论》,看看有多少六经中涉及“五行”者,这怎么能说“六经中有五行,五行中有六经”呢?
金栋老师果然洞若观火,纤毫莫辨。
其实,且不说我要表达的意思,单就这句话来说,我觉得也没什么的。五行无处不在的,六经也是无处不在的。三阴三阳上奉六气,六气化生五行,也就是说三阴三阳和五行本来就是分不开的。当然这并非我所表达的本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