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

第十七天、 欲医人先正己 大师姐阐风药
8月1日。
日子跨到8月份,意味着我们的离开进入了倒计时,最后一个星期,最后七天学习机会,好好把握!早晨来到药房后,依旧在背诵着《药性赋》:还真难背也!

小文到了,我依旧前去给她号脉,然后再给陈阿姨悬灸颈椎,这都成了我这几天例行的“公事”了,我带来的悬透灸条也用的差不多了,最后走之前还打算送一组(3根)给邹桥师兄和余老师。虽然很贵,一根的成本有100元,但是能帮助到病人还是很值得的咯。(还好我没花钱买,都是从师傅那里要的灸条,非常感谢师傅,祝成都冲和悬灸堂生意兴隆,悬灸济世,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折磨)。既然这里又提到了悬透灸,再给大家多讲一些关于我们悬透灸术的内容吧:

悬透灸术不仅仅只有悬透灸一个技法,它是“灸、拔、烧、药、敷、擦、洗、熏”八种疗法的总称。通过多种疗法的综合使用祛除瘀血、寒湿和风邪,疏通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达到预防保健和治愈疾病的效果。围绕着这八种技法,形成了其三个独特的内容,即是“诊术”、“灸术”、“丹术”!

经络诊断之术是师祖们独创的病症诊断方法之一。诊断经络的目的是查明患者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通透状况,以及相关脏腑的情况。至于怎么诊断,在以后的文章会为大家详细介绍。

灸术以三支灸条为一组,采用“悬透灸术”技法,循人体全身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医治。又针对不同病症,分重点地综合进行灸治。通过阴火、阳火和玄火三种火力燃烧,把灸条的药力和热力深透入人体肌肤、经络、五脏六腑之中,以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三种灸条采用了独特的配方(是师傅家传秘方),药力很强劲,能够推动人体气血循经脉从上通到下、从前通到后,能够驱化全身瘀血、寒湿和风邪,疏通百脉。悬透灸条的温煦作用和穿透效力是我见过的最强的一种,有时甚至能达到化掉肿瘤包块的效果。

丹术即丹药之术,是悬透灸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治疗的必备用品,它是灸药、丹药、敷药、烧药、擦药、洗药、熏药七种药的总称。在灸治过程中,丹术须配合灸法使用,这些药都是独特的配方,是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经验积累下来的。由于是秘方,所以我也不知道具体有哪些药物组成,和炼制方法的呵!
……
……

中午忙完后,老师给我把脉,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为病人着想,这样的心是很好的,但也要考虑自己,先把自己的身体养好,正气养足,再去给病人灸。你现在这样是医人一百,损己一千。”听完老师的话,感到很惭愧!针灸治病是最耗人体精气神的了。所以,为医者,欲医人,先正己。自己还是好好练好老道长的《金刚功》吧!

《金刚功》是中国道教气体养生法之一,道长久练健身强体而长寿,历来都是道教内部单传,口传相授。今全真龙门派第21代掌门人张至顺老道长为了弘扬道教正规养生学,为百姓之健康,为文明之昌盛,毅然将自己70多年来的功法修得之精华公诸于世。我练着感觉很棒!在网络上有公布,现粘贴视频网站如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4MzcwNjE2.html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

下午没安排,我在住处休息到4点后来到药房,周哥,杨鑫,邹桥他们正在做散药:脱发散和胃炎散。我也加入进去帮他们筛选剪药。该胃炎散是余老师任之堂独创的,包括元胡、金果榄、海蛸、干姜、浙贝、黄连、黄芩、砂仁、白芨、苍术、瓦楞、代赭石等药。

《黄帝内经》曰:“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容纳于胃中的水谷,经过胃的腐熟之后,下传与小肠,其精微经脾之运化而营养全身。所以胃有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不仅如此,胃主通降,以降为和。胃的通降,相对于脾的升清而言,则是降浊。胃的通降是胃继续受纳的前提,也就是胃动力。所以胃失通降,不仅能影响食欲,而且因浊气在上而发生口、脘腹胀满或疼痛,以及大便秘结等症。胃失通降,气机失调,胃就没有动力,没有热量去腐熟水谷,就会胃胀。动力不足则会出现西医学所说的胃排空延迟,食积在胃,停留时间太长,胃酸分泌增加,进而造成胃粘膜的损害,久而久之产生胃炎。若胃气不仅失于通降,进而形成胃气上逆,则会出现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胃中热多则过饥,寒多则不欲食。余老师根据自己的升降法则和寒热相对法则,结合阴阳相对立又统一之“道”总结出任之堂的胃炎散方子,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历代以来许多医家都将仲景之半夏泻心汤作为治疗慢性胃炎的经典方,也是很有道理的,通过降胃气,升脾气、清胃热、散胃寒来达到治疗效果。最后再补充一点,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到“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肠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现代生活快速节奏下,能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之功。

接近旁晚老师告诉我们有极为重要的客人要来,丁香园中医版主开心豆爸朱老师一家人和福州泰和堂堂主罗老师,就叫两个人去火车站接待,我们得知有高人到访,各个兴头十足,所以一溜烟的全跑去火车站接客人了!

晚上是大师姐为大家讲授风药。(由于最近忙着学习考试复习,所以没有太多时间整理,偷个懒,就原文把大师姐的讲授课件粘贴如下,希望大家谅解哈~)

一,为何使用风药?风药代表的是何种诊疗思路?

1,人身天地一切以阴阳五行为中心
阳:向上的、温热的、运动的
阴:向下的、寒冷的、静止的
五行:
木火土金水、生长化收藏。代表世间万物一种运动的规律、生老病死的变化过程。五行代表的是一种运动,具有阳性特征

2,中医学说是以阴阳学说为根本。阴阳是人生立命之根本,阳为阴之根。
阳主动、主化气,无质而营运者为阳;有质而凝静者为阴(阳化气阴成形)
阳能生阴,而阴不能生阳。
因此,阳是生命的标志(阴不具备这个意义)

3,什么是阳药?
辛温、升发/生发、疏通、宣通、灵动
什么是阴药?
苦寒、沉降、静止、滋腻、固守

因此人身以阳气为主,用药以扶阳为先。
• 风药是阳药中最轻灵善动一类药物
• 秉承肝木之性:善行,走而不守,轻悍性动
• 人体阳气主动主生发的特性决定了一切治疗的目的无非是使阳气得
以流通生发。
• 即使使用补阴养液的药物,亦是以此目的为根本的。
• 扶阳是指用阳药去调动人体之阳气,而不是简单地使用温阳类药物。
因此,可以说中医传统的治疗原则是崇阳的

崇阳是中医本来传统

《素问》《生气通天论》主旋律是论述阳气,通篇没有离开这一主题。除了直接论述阳气的生理功能和阳气失常出现种种病理情况来说明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以外,还用阴阳平衡的关键在于阳气的固密,进一步阐明阳气的重要性。"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灵枢》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 。
《伤寒论》凡是热邪导致的后果,损伤的首先是阳气而不是阴液,其救治方法首先是温阳扶阳,让脏腑阳气生发气化而阴津液自生,而不是用厚味来填充阴血。比如:大汗亡阳 ,过汗伤阳,最明显的例子,如第112条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又如第118条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都是如此 。

二 、风药沿革
风药使用的演变
-- 自南北朝至明清前风药的应用甚为广泛,例如《小品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局方》等医学主流著作,风药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金元时期的张完素、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都是善于应用风药的医学大家,李东垣尤擅长使用风药,这个时期的五积散、人参败毒散、防风通圣丸、益气聪明丸、升阳除湿汤、升阳益胃汤都是至今还在使用的著名方剂。
-- 由于清代中后期温病学派的兴起,温病学家在批评前人在温热病中滥用辛燥药物,以至于造成耗阴伤津的同时,也不分青红皂白的摒弃了风药的传统用法,而在二十世纪前期 由“新中医”们编写的新式中医教材,完全继承了温病学家的片面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出版的中医统编教材又全面继承了他们的观点,于是风药的历史地位和用法就完全不为今人所知了。

三、 治病须明确病位
表里上下阴阳 卫气营血
1,外邪侵袭人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是:皮毛-肌腠-经络-脏腑-骨髓,其中皮毛-肌腠-经络偏于外,脏腑-骨髓属里。

2,病邪所在层次不同,用药不能过其病所,引邪入里。如皮肤病,有邪在皮毛腠理,有脏腑受邪而表现在外;邪在皮腠不能使用入脏腑之药,引邪入里。尤其是内伤外感的治疗上用药分清表里(药效和速度)

《金匮要略》中有一句:“若人能养慎,则外邪无由而入腠理”。“养慎”告诉我们第一内养正气,第二外慎风寒邪气。

四、风为百病之长
风为百病之长,本来就是中医的传统认识,可是由于近代以来受到西医病理学病原体学说的影响,中医六淫学说被看做是“假设概念”,而不为日益科学化的中医所重视,这也是风药逐渐失去用场的原因之一。

传统中医学对于风邪致病以及治疗方法的认识

1,外风-风邪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风邪犯人首犯肌表,导致卫气失和。汗出或不汗出、恶风、肢体疼痛。
风邪犯肺,肺失宣降。流涕、咳嗽,痰浊等
风邪入腠理,邪气与卫气搏击于肤表,风邪伏于皮下,则可见到风疹,瘾疹。 时发时止,皮肤瘙痒
风邪中络,“邪中于络,肌肤不仁”。手足不能运动,肌肤麻木
风邪中经,“邪中于经,即重不胜”。风胜行痹 风邪与寒、湿或热邪相合,侵袭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故可见到肢体关节游 走性疼痛,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等症。
风善行而数变,易挟寒挟湿,风邪可以由表入里,化热伤阴

2,内风-内伤杂病之长
通常包括血燥生风,皮肤瘙痒,脱屑脱色,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此外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积聚日久(王清任医林改错),亦可阻滞气机,导致阳气运行不畅,亢逆变动而生内风。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言“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人身之中,五脏六腑皆有阳气生化运行不息,五脏六腑之阳气亢逆变动皆能化生内风,故而《素问•风论》有心风、肝风、脾风、肺风、肾风、胃风等病名的记载。

《金匮要略》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五、可以用风药治疗的证型
风邪内陷
风邪郁闭
情志抑郁
肝气郁结
经脉营卫气血郁滞——宣通发泄(阳药的特点)
肝胆郁热
伏热郁闭
跌打损伤
肢体疼痛麻木
湿盛泄泻

六、风药的作用
升提、升阳、胜湿、散火、疏肝、引经。
七、风药包括哪些?
1,辛温
升麻、柴胡、荆芥、羌活、独活、防风、川芎、藁本、白芷、麻黄、桂枝 天麻 全虫 蜈蚣 乌蛇 海风藤 威灵仙 巴戟天
2,辛凉
薄荷,蝉蜕,葛根,升麻,菊花,桑叶,淡豆鼓,木贼,浮萍,牛蒡子,蔓荆子 钩藤 僵蚕 密蒙花 薄荷
3,辛平
柴胡、白蒺藜

罗列一下几种介绍:升麻、柴胡、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麻黄、桂枝

升麻、柴胡
升提之性强
升麻能令清气从右而上达,柴胡能令清气从左而上达。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是以清气一升,则浊气随降
例如补中益气汤(黄芪15 炒白术5 人参3 当归3 升麻2 柴胡2 陈皮3)

川芎
最能走出窜,上达头部
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辛温升浮。为肝胆心包血分中气药。故凡肝因风郁,而见腹痛胁痛血痢寒痹筋挛目泪,及痈疽一切等症 。气郁于血。则当行气以散血。血郁于气。则当活血以通气。行气必用芎归。以血得归则补。而血可活。且血之气。又更得芎而助也。

麻黄
味辛微苦,性温。其功效归纳为解表、发汗、平喘、利水
宣通卫气、开泄腠理、又能宣通肺气、开启气门、宣通经气、通利关节。
麻黄汤作发汗,作用于皮毛,人体最外层

桂枝
色红性温热,走血分,何以入卫祛风?
这是由于桂枝味辛气厚,可通达营血温经散寒。桂枝并非直接发汗药物。人体出汗:汗自营血发出,桂枝入营血温阳,使得热气蒸腾而汗出,这样桂枝能发出经脉以外肌表的风邪,卫分风邪自然而消,这个过程叫解肌。所以桂枝通经脉以发其风邪称为祛风之品。作用于皮下肌肉层。
桂枝利关节、温通经脉为其体,调和腠理,下气散逆,止痛除烦为其用。
善于宣肺,开表而入经络,与桂枝同用则发汗宣统,使风邪从汗而出。

羌活、独活
辛温芳香,入络止痛。
羌活:辛苦性温,味薄气雄,功专上升。散足太阳膀胱游风、头痛兼治风湿相搏骨节痛羌活(专入膀胱兼入肝肾)。
独活:专理下焦风湿,病在足少阴肾气分。而不连及太阳经也。
但羌活性雄,善于行上 ;独活善于走下而达上。羌之气清。行气而发散营卫之邪。独之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羌有发表之功(表之表),独有助表之力(表之里)

荆芥、防风
辛微温、平和
荆芥:散肝肌肤气分风邪仍兼血分疏泄,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驱散风邪。凡风在于皮里膜外善于走表。入肝经气分亦入肝经血分。
防风:味甘微温。虽入足太阳膀胱。以治上焦风邪,然亦能入脾胃二经,同补气药。则能取汗升举,风药润剂。不仅走表且开胸膈、祛上焦筋骨风邪 。
用以防风之必兼用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且既入于肝经风木之脏。则肝即属藏血之地。故又能以通利血脉。

八、 风药的升降及药量
升降及药量的关系
1,药之升降:阳升阴降,四气者天之气,温热升,寒凉降,
五味者地之味,辛甘浮,苦酸咸沉。升降沉浮亦与药之质地、
重量相关,清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

2,风药性辛皆升,用量轻则走表,稍重则从胸膈升提,再重则
先降后升从下焦升提

3,慎斋所说的“后至者成功”是应用风药的一条原则,凡是分量大
的药物,上升最慢,最后能够推举诸分量小的风药上升达表,
达到疏风透邪的目的。

九、 谈谈邪陷
邪陷的几种情况
1, 风陷中焦:卫出于胃,营出于脾。脾胃气虚则风邪容易内陷。或恣意寒凉,损伤脾阳,泄泻而致气陷,风邪乘虚而入。———提出风邪

2, 风陷下焦:阴肾阴亏虚阴血不足,导致白带,遗精,而使风邪内陷下焦血分,脉沉洪数——提出风邪。巴戟天和白蒺藜是提出下焦肝肾风邪的主要药物。

3, 阳陷:阳陷指的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心包相火下陷,君火离位。属于热证。——升阳散火,用补益脾胃佐以风药使伏火疏散,相火归于其本位。

十、 风药的慎用
1,对由于肝肾阴虚引起内风中风情况,要慎用风药。因此情
况下风药更添发散之力,易耗劫真阴。
2,脉细数慎用风药。脉细不仅为气虚,而且为脏阴之亏;数
为有热更为营液之耗,故脉细数的情况须慎用风药以免耗阴。
3,夏季虚证须慎用风药。夏季天热汗出多,中气本虚。本虚
之人须慎用风药,以免发散更耗真气 。
4,对气虚之人使用风药的同时为了顾护中气须同时使用黄
芪或者人参
5,春季虚证须慎用风药。因风药与春季皆为疏泄之气,慎用
风药以免疏泄太过。

十一、区别风邪寒邪
风邪
大邪(风)中于前——风令脉浮《金匮要略》
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卫分属阳,风邪多犯于卫。
经曰:身半以上风受之,身半以下湿受之也。

寒邪
小邪(寒)中于暮——寒令脉急
寒为阴邪,易袭阴位。营分为阴,寒邪多入于营分。《伤寒论》
经曰: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湿饮)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明天也将是满满收获的一天,敬请大家继续关注《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18》之第十八天 罗道长风水学问 刘博士妇科传真
 
第十八天、 罗道长风水学问 刘博士妇科传真
8月2日。
今早起床发现是阴天,气温凉爽,终于没有前几天那么闷热了。心里也跟着爽快了。来到药房后,我们5个还没吃早餐,就去任之堂旁边的餐馆吃面。因为昨天明冠的小师妹来了,所以我们现在就变成“五宝”了。老板娘人很好,热情和善,和大家很熟,常常给我们夸余老师怎样怎样的厉害,其实她说的大家都知道了。这道是“墙里开花,内外皆香”哈!呵呵~
老板娘的热豆腐面和热干面令我们吃的津津有味,而且价格十分的便宜。不一会儿,豆爸朱老师就过来和我们坐在一起聊天,朱老师详细的给我们讲了他和余老师的认识过程,在网上神交已久,这次终于得以机会来到任之堂拜访,两位中医人就因为对着中医的无限热爱和追求相聚在此,我们这次孩子又何尝不是呢?朱老师在福建从事的是中药现代研究工作,在西医化的今天,用西医科学来证明和发展中医可取否?中医中药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朱老师在研究中药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困惑。这次过来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疑问,寻找答案。
……早上,我们和病人在药房外面交流,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针灸、推拿按摩、拍打、正脊“轮番上演”这时来了一位女患者,下楼梯时踩空把脚拐伤了,脚背浮肿,剧痛。被老公小心翼翼的搀扶着过来就诊。余老师叫邹桥给病人扎扎针先缓解疼痛,邹师兄只选了两个穴位太冲和鱼际,因为扎的是鱼际穴,在赤白肉际处的穴位都会有一些痛。邹桥用左手重按了几下,然后徐徐进针,对患者说勇敢点,站起来,然后去外面走十分钟。患者艰难的走了第一步,其实可能不是脚痛的事,是心里难于突破扭伤给她的障碍吧。邹桥没有继续行针,不过患者的感觉还不错,在家属的帮助下,走到外面去了,然后慢慢的就放开了,七八分钟后,再询问患者真感觉不到痛了。在患者能差不多正常走路后,才取下针来!对于脚扭伤之类的痛症,选取鱼际穴是很好的方法。邹桥在他的空间日志里着重的强调了鱼际穴的临床经验应用! 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网址如下:http://user.qzone.qq.com/99317698
镜头转到另一边,创涛二师兄则在为病人做按摩整脊。现代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很多人脊柱受力失衡,长期这样的后果就是使脊柱偏离了人体正中线,产生疼痛以及失去了外关的对称美感。这其中以颈椎段最为常见。一向忙着在药房抓药的晓欣师姐也出来给我们示范正规的整脊手法,二师兄告诉我们师姐她在武当脊柱养生馆王老师那里系统的学习过整脊手法!厉害厉害!由于这整脊手法难以用语言形容之,这里就不作介绍了。
中午。我,杨鑫,泽伟,邹桥,明冠,彤彤还有刘姐一起去外面聚餐。因为明天刘姐和邹桥就要回去了,所以我们几个决定好好请他们吃一顿聚聚,最近大家在素菜稀饭堆里“摸爬滚打”了很久,尤其是明冠,急需一场肉荤风暴来解放自己!在这“最后”的午餐,大家难免不了有些许感伤吧,但是更多的还是大家在一起时的欢乐和惺惺相惜。我们这一群人,最大的30几岁,最小的10几岁,年龄不是问题,有着中医把大家联系在这里,朝气蓬勃的我们,朝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追去。
吃完午饭,我们就来到会议室,打扫卫生,整理会场,下午罗老师要在这里为大家讲课。期待吧!罗老师最擅长的就是针灸和风水。
风水学问可以说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巨大瑰宝。其讲究的最终核心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我也不是很懂这块学问,所以听起来是个门外汉。这里也不多做介绍了。
罗老师开讲前,在黑板上写下了舍与得两个字,舍得舍得,这其中到底蕴含了怎样的哲理韵味?有人说舍得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有人说舍得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同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所以舍得就是一种“道”,舍得之道。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
……晚上刘姐(在离开任之堂之前)也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形象,记忆犹新的课—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在这里又要偷懒了,最近学校复习考试繁忙,只有把刘博士的讲稿原文粘贴了,而没有做自己的整理工作,希望大家谅解~
 
(接上)
“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随自然界的运动和自然条件的变更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二者认为人体和自然界有共同的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肯定了凡有生命的东西都与天气相通,都和天地一样,以阴阳二气为生存的根本,以阴阳的相互作用为运动变化的根据。《内经》建立了一套“人与天地相参”的理论。
《内经》中的“天人相应观”,强调了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灵枢•岁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2]这种天人相应观,一者认为在这一理论的前提下,《灵枢•逆顺肥瘦篇》指出:“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
人体生存于自然界之中,与天地万物有着持续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与联系,人与自然界的相互联系使得人体适应于自然。人类所处的环境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日、月、时令、季节和地域等,人体对环境信息的反应产生了相应的生理功能和习性。《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是人体对太阳日周期的适应,属阳气之节律。人体的月节律以妇女的月经周期表现得最显著,它的形成,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受日月的引力、光照和其它地球物理因素的影响,并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与之相对应的人体阴血的消长,则与太阴(月亮)月周期相适应,呈现28~30天为一周期的近似月节律变化。
月经的节律约为一个太阳月。健康妇女的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左右,这与“恒星月”周期的27天7小时43分11.5秒和“朔望月”周期的29天12小时44分2.8秒很接近,介乎两者之间,因有月经之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张景岳也说:“女体属阴,其气应月。月以三旬而一虚,经以三旬而一至,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谓之月经,又谓之月信。”皆认为月经的节律与月相的朔望变化相对应。《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说明了人体的生理活动随月节律变化而变化。为了证实月节律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有人进行过研究,发现月经周期较多开始于朔望月的朔日附近,而排卵期多发生在望日附近,发现望月夜晚经量成倍的增加,而其它月相情况下正相反。说明月经周期始终在时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月经的节律与朔望月的变化呈现同步效应。这些报导使《内经》中的“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的理论印证。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许多因素均可对它发生影响,如体质、情志、地理、气候、环境等,当这些因素的影响超过了机体所能适应的限度,就会使节律紊乱,出现月经异常,因而月经周期可因人而异,个体特异性较大,月相只是与月经周期调节有关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因素。
六十年代提出一种治疗月经病的新方法,那就是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在月经周期的各个不同阶段,针对其不同的生理变化特点,选用不同的治疗原则,按周期按阶段给药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模拟了现代医学的“乙黄周期”,所以称之为“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月经周期的形成,是肾—天癸—冲任—胞宫协调作用的结果,其整个过程与脏腑、气血、经络有密切关系。月经周期的调节以肾为主导,全身各脏腑之精气血盛满,乃能充养肾中之精气,使之臻于充盛而排泄阴精,亦即天癸,天癸充盛,下盈冲任,使血海充盛而输注于胞宫,此时,胞宫行使“脏”的功能,藏精血而不泻,若此时阴阳相合,两精相搏于胞中而成胎孕,则肾气闭藏以聚血养胎。否则,血海由满而溢,肾关不能闭固,胞宫乃以腑为用,泻而不藏,使经血得以导下,一个月经周期便告终结,继而开始下一个周期的藏与泻。胞宫的蓄溢受肾气的的控制与调节,而肾之“泻”是以“藏”为基础的。
肾脏与胞宫的藏泻受阴精、血气盛衰的影响,而精血之化生,除与脏腑关系密切外,还和外界环境有联系。认为阴血之消长与月之盈亏相应。从新月至满月阶段,阴阳气血由虚而渐盛,阴血渐生,阳气始行,至月郭满盈之时,血气旺盛,形体之肌肉、皮肤、腠理皆形充实。在此期间,脏腑之精渐满,肾气盛,天癸至,是“氤氲乐育”之“的候”阶段,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排卵期”。月满以后阴血盛极,阴精长之极期,乃转化为阳,阴消而阳长。历半个月左右,阴精得不到进一步补充,形体、腠理皆不充,阳根于阴,肾精衰,肾气乃不能闭藏,血海决而溢下,胞宫以通为用,排出精血,
此即一个月经周期中气血盛衰及阴阳消长的变化。只注重了月经周期中人体阴阳消长、气血运行的节律及肾脏胞宫之藏泻规律,尚未按月之盈亏给药。
由于月经有明显的周期性,故调经之法也应注重适时用药。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各地组方用法颇不一致,一个月经周期中有分两阶段、三阶段、四个阶段用药的不等。
1 经后期:于月经周期的第5~12天
相当于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增生期。由于月经来潮,精血耗伤,血海空虚,同时,阴血外泄,阳也必外泄,此时气血阴阳俱虚,而以阴血虚为主,“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肾为经水之源,肾阴为月经来潮的物质基础,肾中真阴充实,才能促使“的候”的来临,使“天癸至”而“月事以时下”。因此,经后期应采用滋养肾阴的方法。
养血滋阴法
所谓养血滋阴法,是指运用养血与滋阴的药物所组成的方剂。其目的在于滋阴,通过滋阴达到育精,《傅青主女科》所制养精种玉汤,取归芍地黄汤。四物汤合六味地黄丸合剂。但如阴虚明显,肝肾亏损的程度较重,因此就有必要选用二甲地黄汤 龟版滋阴补肾、鳖甲滋阴养肝,两味均为血肉有情之品,合熟地、山药、山萸肉、牛膝等大补肝肾,较为合拍如脾胃薄弱者,先调脾胃,或兼调脾胃,视具体情况而定。前人曾有熟地合砂仁同用,即防止熟地滋腻,影响脾运。素有便溏者,当归亦应去之,当归合熟地更易引起腹胀便溏,非不得已时请勿用之。
养血滋阴,佐以助阳法是指在滋阴方药中,加入少量的助阳药物。在滋阴药中加入一定量的助阳药者,有两点用意,其一是阴阳互根生化之需要,因为阳生阴长,阴的提高,要赖阳的提高;其二是阴阳消长对抗的需要,阴者静也,其动态变化,赖阳的参加,只有阳的参加,才有可能维持和推动阴长,在《博青主女科》中一些补肾方药,如定经汤、调肝汤、加减四物汤、益经汤等,均在补阴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的助阳药物,菟丝子,杜仲,巴戟天
滋阴助阳,阴阳并补法
滋阴与助阳并重,其目的仍在补阴,所以在助阳药物选取时,必须选其平和之品.我们在临床上常应用归芍地黄汤合五子补肾丸加减.。本法适用经后末期,或阴虚兼阳虚的经后中期。之所以要把助阳药增加到几乎与滋阴药同等地位者,用意亦有两点经后期末期加入巴戟天、黄芪、红花量宜小以促之,目的是通过阳的升动,使阴长冲击达重阴,暂服即止,过则伤阴。
几种变法
所谓变法者,异于常法也。是为了适应情况的变化所提出的一种冶法。有的从表面上看,与滋阴养血生精无关,但是可从间接或其他方面来达到补血滋阴生精的目的。根据我们近年来的临床体会,有活血生精法、健脾养精法、宁心敛精法、清肝保精等方法。
2 经间期:于月经周期的第13~16天,每天一付,连服4天。
相当于“排卵期”,古人又称“真机期”,“的候”,经上期的阴生阴长,至此期阴长至“重阴阶段”阴长至极,重阴必阳,便开始了月经周期中的第一次转化,转化的结果导致排卵。为了适应阴阳消长,由阴转阳突变的需要,治宜养血活血,理气温通。当归15克 川芎10克 赤芍15克 丹参30克 泽兰15克 益母草20克 香附15克 乌药12克 怀牛膝15克。
排卵药中可加入:桃仁 红花 五灵脂 穿山甲羌活 鹿角片 可配合针灸 治疗中机 关元
3 经前期:
相当于黄体期,于月经周期的第17~28天子宫内膜分泌期。此期阴血由生至化,机体由阴转阳,阳气渐长,月经将至,故此期为“阳长阶段”,治疗原则要考虑以阳为主的特点,以维持基础体温的高相水平,肾为水火之脏,“静则藏,动则泄”,治应着重于阳,但宜水中补火,阴中求阳,才能使阴阳达到正常水平的平衡,黄体发育良好而功能健全。宜温肾调肝,以补冲任。
阴中求阳,水中补火右归丸,右归饮
即水中补火的方法,最早的代表方剂是肾气丸,载于《金匮要略》,此方是著名的温补肾阳的方剂,方中桂附驾驭在滋阴的六昧地黄药物之中。
血中补阳 女子以血为主,子宫冲任以血为用,阴阳消长转化的周期节律亦于血中进行,
阳有所不足,需于血中补之。张景岳所制毓麟珠,以四物汤为基础,加入温润助阳之品,达到暖宫种子的目的,是我们临床常用的方药。药用炒当归、赤芍、白芍、山药、丹皮、茯苓、白术、太子参、续断、菟丝子、鹿角片、枸杞子等。常规用量,BBT高温相开始服药,至BBT高温相下降,月经来潮停用,经前末期随证加减。临床体会:血中补阳,亦系临床常用之法,此类方剂颇多,艾附暖宫丸属此。
气中扶阳
脾肾双补的方法。最早的代表方剂是真武汤,载于《伤寒论》。原为治疗脾肾阳虚、水邪为患的有效方剂,但妇科疾病,大多阴阳失衡,用此并不相宜。故我们临床上常选用《博青主女科》的健固汤、温土毓麟汤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准山药、神曲、茯苓、巴戟天、覆盆子、菟丝子、鹿角片等
常用的兼治方法
疏肝理气 在助阳法的前提下,兼用疏肝理气的方法。疏肝理气的方剂很多,就妇科而言,有逍遥散、越鞠丸、四制香附丸、七制香附丸、柴胡疏肝饮、加昧乌药汤等,临床上常用越鞠丸加减,药用制香附、山楂、丹皮、制苍术、青陈皮、广郁金、绿萼梅等。经前期特别是经前末期,气郁症状颇为多见,因此,经前期兼用理气,很有必要,不仅缓解症状,而且有助于调经。在理气并有调经的药物中,香附有调经圣药之誉,其次是郁金、柴胡等,亦为常用。
活血调经
在助阳法的前提下,结合活血调经,调畅经血,使排经顺利。此与行经期调经相似而又有所不同。相似者,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不同者,经前期活血调经,是针对月经后期以及量少、痛经者用,用量更轻,方中所占比例较少。在前人所用的方荆中,有四物汤、泽兰叶汤、促经汤等。常以泽兰叶汤加减,药用泽兰叶、丹参、赤芍、五灵脂、山楂等。常规用量,一般经前末期服。泽兰叶汤除活血调经外,尚有利湿浊和脾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助阳有益。由于泽兰叶汤中的泽兰叶、丹参,必要时加川牛膝有引经血下行的意义,亦有利于经前期热证的减轻。
利湿祛浊
虽然阳长至重有分化水湿的作用,但重阳时期,阴消中有长,故经血中仍含有相当量的水湿津液,故前人有经水之称。故经前末期,必须佐以利湿祛浊,我们常用四苓散加减。如有盆腔或宫颈、阴道等炎症者,尚须加人士茯苓、败酱草、车前子等品。
化痰减脂
痰脂蕴阻者多表现为月经不调和肥胖。我们认为在治疗上必须补肾调周以治本,化痰减脂以治标。冶标者有苍附导痰汤、启宫丸、消脂膜导痰汤等。我们常以越鞠二陈汤加减。痰脂蕴阻、月经失调者,朱丹溪创制了六郁汤、痰郁方,一反辛香温燥之弊。《济阴纲目》有消脂膜导痰汤,祛风湿以化痰脂。体质壮健者,我们常佐以防风通圣丸。
清肝宁心
在助阳法的前提下,兼用清肝宁心的方法,安定心肝神魂,有利于调经。清肝宁心的方药有钩藤汤、丹栀逍遥散、清心莲子饮等,我们常用钩藤汤或丹栀逍遥散加减。如偏于肝旺者,以丹栀逍遥散加入钩藤、白蒺藜等;如偏于心火旺者,清心莲子饮加入钩藤、紫贝齿等。
4月经期:
此期气血阴阳俱盛,故血海由满而溢,月经来潮,只是阳长至“重阳”而已,阳长至极,重阳必阴,实现了月经周期中阴阳的第二次转化,为“阴化阶段”,《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提出的肾气盛,天癸至,是月经来潮的基础。清代《博青主女科》指出“经水出诸肾”,肾水足则经水多肾水少则月经少,把月经的多少,纳入到肾水的范围。因此,我们认为,经血的内容主要是肾阴物质。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经,以因势利导,促使月经畅行。方用“调周4号”:当归15克 川芎10克 赤芍15克 红花15克 丹参30克 泽兰15克 香附15克 乌药12克 官桂10克 川牛膝15克,红糖引。于月经周期的第1~4天,每天一付,连服4天。
大多是理气行滞与活血化瘀的组合,著名的方剂有温经汤\泽兰叶汤、桂枝红花汤、桃红四物汤等,属于活血化瘀类方药;四制香附丸、t制香附丸、加味乌药汤、越鞠丸、逍遥丸、开郁四物汤等,属于理气行滞类方药。
逐瘀破膜法 温经止痛法 清肝调经法 补气调经法 化痰利湿法 清降逐瘀法
若排经不畅,血瘀为患
子宫泻之不力,即开放不好,或冲任因故而通畅欠佳,以致排经不畅,经血留滞,酿成瘀滞。鉴于生理特点中阐明的经血内含实质,是由瘀浊、血液、脂膜、水液等组成,— 般血瘀。经血排泄不畅,极易留滞为瘀,临床上颇为常见。血瘀形成后,常可导致期、量、色、质4个方面的病变。期可致周期落后,经期延长;量可致经量过少,或有经量过多呈阵发性出血者;色可致经色紫红或紫黑;质可致经质粘稠有血块或大血块,同时伴有小腹胀痛或冷痛等。一般血瘀的病因,常由风寒湿邪所致,其中尤以寒冷为主,所谓“血得寒则凝”。精神因素,情怀抑郁,肝郁气滞,气滞血滞,从而形成血瘀。
若排经太过,则必耗其正,此与子宫泻之有余,藏之不足,冲任多通达少约制有关。症见排经太过,血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先期,频频来潮。之所以出现子宫冲任排经太过者,原因不外乎气虚血热两者,气虚则统摄无力,血热则迫血妄行,气虚与体质虚弱、劳累过度、脾肾不足又有联系,血热与情怀不畅、急躁忿怒、嗜食辛辣、夜失安眠又有关系。
几点注意:
关于本法的使用,以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临床需序贯进行2~3疗程的治疗,方能巩固疗效,提高治愈率。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仅是治疗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月经病的一般规律,临床应用时尚不可忽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大法,例如经后期,因行经造成暂时性的阴血不足,按人体阴阳消长过程,本属“阴长阶段”,理应以滋补肾阴为主,但若辨证为肾阳虚者,也不可拘泥于滋补,法当取其阳中有阴,治阳顾阴,使阳生阴长。
一闭经患者,形体肥胖,体重75公斤,因失恋患精神分裂症,长期服用冬眠灵等镇静药,继发闭经两年,吾以豁痰利湿,理气化瘀之法两剂而月经来潮,以后仍守此法而恢复排卵;
又一患者人流后继发不孕三年,月经先期,经前烦躁,乳房胀痛,不能触衣,丹栀逍遥散六剂而愈。
在应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时,必须灵活变通,切不可墨守成规,方可应付错综复杂之病机变化。
《傅青主女科》在运用药物剂量上主次药量的差异很大,可参考之。同时在行经末期,一般调经药应减其量,以适应这一时期生理变化的要求。劳逸适度,避免寒凉,保暖为要,生活规律,与自然界生物钟相一致,亦有助于调节周期的正常。
……
又是受益匪浅的一天,领略了罗老师精湛的风水学问和刘姐的妇科讲解!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敬请大家继续期待下一遍《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19》之第十九天 心态良好病自消 深谷寻幽近自然
 
第十九天、 心态良好病自消 深谷寻幽近自然
8月3日。
早晨8点,邹桥已经踏上了回长春的列车,正式拉开了我们相继返家的序幕。来到药房后,感觉也都空空的。小文也说:“今天你们人怎么这么少呢?”我略带不舍的说:“邹桥师兄回长春了,等会儿刘姐也要回陕西了。再过几天,我也要回成都了…….” 任之堂顿时充满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怀~

二师兄早上在外面给患者讲诉拍打拉筋的一些技巧和注意,我则在旁边认真听了起来。去年底在这里认识了萧宏慈老师,第一次接触拍打拉筋,觉得挺神奇的。前不久网上在褒贬不一的热议着拍打拉筋!将这门技艺推上风口浪尖。其实我觉得,即使拍打拉筋起不到治百病的效果,至少能对身体产生一定的保健预防效果。在余老师这里,我们经常使用拍打,常常也收获了不少临床效果。所以对于这门技艺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好,信则有,不信则无!还有一点就是自己的心态,治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一次性治好病是不太可能的。大家都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所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决定了疾病的康复状态!

小文今天的状态还不错,汗出的没以往多了。昨天听了我的建议后,她把她每天的病情变化和症状变化都记录在一张纸上,因为在看医生时总会忘掉一些症状没说。这次她特别强调了胸闷胸堵的严重。今天给她号脉发现尺部脉象有根了,说明肾精在一点一点的填充。余老师也换掉了前天的方子,这次以黄连温胆汤打底,加上龙骨、牡蛎、巴戟天、淫羊藿、浮小麦、大枣、西洋参等药。

不一会儿,刘姐提着大包小包来到药房了,和大家告别,我们依依不舍的照了留念照片。和余老师告别后,大师姐、蓓蓓姐和杨鑫陪着她上了的士,前往车站送别。

刘姐,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妇科学博士,一位笑起来像观音娘娘那样慈善和蔼博爱的“大姐姐”。在任之堂,我们跨越了年龄的差距,学历的差距,学识的差距,一起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这样岂不不亦乐乎? 刘姐十分热情又十分谦虚,她是我们这里学历最高的,却常常贬低自己说懂的还没有我们多,要向我们多多学习。呵呵~其实刘姐懂的比谁都多,尤其在妇科领域,包括余老师也要向刘姐学习妇科知识。刘姐常常和杨鑫走在一起,因为他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刘姐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刚还好杨鑫也是一个健谈,耐心,学识渊博的人。不然对于刘姐这架势,估计他也hold不住吧?哈哈~ 刘姐的为人处事给了我很多启示,为人要谦虚低调,不耻下问。 “下人不深,不得其真”人不低头谦卑一些,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同样的对待呢?所以从一些日常的为人处事就能看出一个人的道行,刘姐多的就是这一种谦卑,这一种恭敬,这一种高尚修为!

下午,余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爬牛头山,因为这次客人过来,所以决定带我们走从来没走过的山谷,“深谷寻幽近自然”啊!。大家都蠢蠢欲动啊!拖下鞋子,光着脚丫。前进!!!来到山脚下,我们“兵分两路”。我和芳妮师姐以及豆爸一家(豆爷爷、豆爸和调皮可爱的小豆豆)从山路上去。他们则从山谷上去,最后在山上会合!

(大家如果有兴趣看这一篇完整版的日志(图文)可以登录我的空间:http://user.qzone.qq.com/674580972/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54707157密码是:静空学子)

晚上早早就回到住处,洗了热水澡。然后我们五宝去楼下面馆吃晚餐。夜晚凉风依依,大家遂决定去旁边的十堰大学校园里散步,坐在石梯间谈天论地,唱歌跳舞,分享着自己不同的人生故事…….

精彩的一天又过去了,明天是来自东北哈尔滨的医生老王为大家分享20年临床经验的时刻,大家得很很的榨一哈!敬请继续关注《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20》之第二十天 医林经验二十载 东北老王讲故事

(最近在学校忙着复习考试,所以剩下几遍日志只有等以后忙完了在更新了,希望各位关注着见谅!谢谢~)
 
师弟,费心了,写了这么多,不容易。这种坚持,值得我学习
 
大致看完,受益颇多,楼主能有如此之精神,何事不成啊!赞一个!
 
值得学习,感谢分享。
 
看了第一段感觉不错,复制下来,重新看,楼主谢谢啊
 
很向往任之堂啊,有缘成为余老师的学生!
 
学了很多,特别是有些理念和思路。
 
我也复制下来,好好看看。谢谢LZ的分享,真是好青年!!
 
不错,学习。写得较好,对初学者有帮助。
 
网上对任之堂主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也看过他写的或与他有关的几本书,觉得他的辩证方法取法自然,应属上上之道,也尝试验其所治脚抽经的验方,效果的确不错,对于穿破石的运用则没觉有太大的收获。
也尝推荐过很多病人给我本市的省名中医治疗,贵的要命(几剂药要几百元),效果却很一般,由此常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我仍然坚持认为任之堂主人还是有一定的功力的,也许中医界缺少的不是名医,缺少的是中医人对中医的一份信心,也缺少任之堂主人的那份看淡金钱、保持纯正中医之心。
 
(完结)
首先在这里首先给各位关注《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的站友们道个歉!

由于医学课程最后一学期的繁忙和即将到来的实习安排,没有太多时间为大家更新最后几章!请大家谅解!各位可以去看《任之堂跟诊日记三》,里面更详细和系统的记录了这个暑假我们这群有缘人在任之堂跟师学习的生活和收获!谢谢大家长久以来的支持和厚爱!

中医事业需要大家团结一起,同舟共济,摒除门户之见,敞开心扉,博取众家之长。为了中医的明天,我们今天要更加努力加油!

静空学子也会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加系统和认真的学习和感悟中医、西医的临床生活!也会第一时间为大家分享自己的所得!感谢大家!祝愿我们大家心系的祖国医学能够越来越繁荣昌盛!

谢谢!
 
松涛浮云; 说:
松涛浮云 发表于 2013-5-8 11:07
网上对任之堂主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也看过他写的或与他有关的几本书,觉得他的辩证方法取法自然,应属上

非常有道理,现在的人太浮躁,热爱中医,我也先去看看老师的书。
 
谢谢,学习学习,谢谢你的分享
 
好文、学到了一些有用的用药,谢谢楼主辛勤写贴,无私奉献。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