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

第八天、 集针灸之大成 邹桥与银针的故事
7月28日。
今早起来,阳光灿烂,普照万物,一片清新祥和之象!来到任之堂大药房后,亦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学习!早上继续在背《病因赋》、《药性赋》,随后也看了几遍《跟诊日记》:
中医有种说法叫“凡刺皆能消肿、排脓、穿破”,那么对于春天常见的流行性腮腺炎,口腮部肿大者,在民间,一味单方就搞定。就是直接把仙人掌捣烂外敷。它对各种热毒、脓肿都有奇效;用土大黄、桔梗熬水待凉,每日擦患处,袪消瘢痕,专治手术外伤等疤痕。虽说它是其他医生贡献出来的偏方,但其中同样包含了道法升与降的思想:大黄走大肠经,令邪毒淤血下陷于肠中,降泄而去。桔梗入肺经,宣发斑痕外透到皮肤表面。我们都知道肺主皮毛,大肠与肺相为表里,在治疗斑痕时要注重肺的宣发与肃降;苍耳子配上辛夷花通鼻窍;苍耳子配上葛根通督升阳,打开鼻窍,治疗项背拘挛,特别是风湿痹阻在颈部引起的鼻塞不通….
……

早晨有一位患者是哮喘病,寒性体质,肾不纳气,胸闷,余老师叫邹桥给她扎几针缓解一下,邹桥得令后选了两个穴位:内关和夹脊。一会儿患者就感觉到全身很轻松,胸闷感立即消失!神啊!邹桥的针法效果令在场的我们无一不目瞪口呆,拍案叫绝!我们都知道邹桥的针灸水平很高,但是没想到他对于几乎每种病都有着他自己独特的取穴和治方手法,在这些天的一次次扎针过程中,我们对他的崇拜之情是一天天的暴涨啊!同时,我也为另外一位病人灸了20分钟。该患者也是寒性体质,颈椎病,背疼的厉害,尤以膏肓穴这个点最痛。提到膏肓二字,想必大家肯定想到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病入膏肓”之说,这里就不在为大家讲这个故事了。所以我就在大椎和膏肓两处穴位各重灸了10分钟,在灸的过程中,寒湿被灸条的热力大量的逼透了出来!患者也很快感觉到了轻松感!我曾有幸涉略过针灸四书之一的《灸膏肓腧穴法》一书,宋代庄绰编撰,里面记录了宋以前各代医家医书文献论述膏肓穴及其主治等理论。关于膏肓穴的重要性,孙真人《千金方》中说到:“膏肓腧穴,无所不治”,“昔在和缓不救晋候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所不及,即此穴是也!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雷师爷也曾对我说过,无论是什么大病重病,膏肓穴必受累积淤,针药之所不及,灸也!若能常灸之,无所不愈也!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些难治性疾病而束手无策的时候,不妨从膏肓穴下手尝试灸治!少则百壮,多则千壮!疗效颇佳!

(PS:今天早晨,又迎来了一位“先斩后奏”的求学者—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妇科学专家、刘博士。嘿嘿,这就是后来和大家相处很好的刘姐,以后会有关于她的专题,别忘了,她可是妇科学博士,我们这还没有人擅长这个呢!又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呵!)

众人期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下午三点大家来到民间中医联谊会会议室!余老师也亲自来到现场听课学习!邹桥师兄的针灸课堂马上开始!大家屏住呼吸哈!吸气…呼气….

邹桥者,江西客家人氏也。求学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主攻针灸,获硕士学位,师从针灸名师,正备攻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其附院。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邹桥高中即拜师入门,通读《灵枢经》等针灸大作,始交友与针,随身携针,从不离身。甚夜寐与针,手握银针,不舍离之。晨起,针不再手,留于床。其针在床,不计其数,然针不扎之,众人皆奇!其友不信,与邹夜卧于床,被扎数次。痛刺无法入睡,然见邹安然无恙,睡之甚憨!始信然,甚敬于邹!邹求学期,其包皆藏针,横七竖八,亦不计其数,然从不扎邹,其友伸手入包者,十有九扎!众人问其何然?对曰:“针乃吾挚友,遂不扎我!”众人恍然大悟,始觉针乃通灵性之物,遂倍珍之!
夫医者以愈疾为良,其愈疾之理,莫妙乎针。邹之授业恩师尝赠其特制盘龙银针九枚,邹如获至宝。遂取深山幽竹一节,又摘端午正日纯艾,将针插入艾绒,撒入野麋麝香少许,养之于竹筒内!时至端午则供与纯阳之下,吸天地之阳,扶固正气!邹视之如宝,随身携之,不离丝须!此乃治病救人之急!不轻易用之!余曾得见其宝针真容,金光璀璨,光芒刺眼!高贵脱俗!安然静伫于艾绒之中,待主人召唤!众人皆惊讶有如此银针,不禁心生敬佩!甚是奇哉!
(好啦!切入正题啦!)
邹桥首先在黑板上写下《灵枢》开篇的条文,然后开始讲课!
中医内科有:理、法、方、药。
针法则有:理、法、方、穴、术。
其中理法方大致相同,最主要区别在于中医内科用药作为武器,针法用穴位和针术作为武器。
穴:识穴,取穴,揣穴。人体全身有三百六十五大穴,还没包括奇效穴(如董氏奇穴)和阿是穴。针灸者必掌握它们的名称,循行于哪条经络上,对于常用的穴位还要知道它们的作用功效。取穴又称配穴,选穴,是在治病过程中针灸师根据四诊合参收集到的患者病历资料辨证分析,选取合适的穴位针刺。揣穴,是进针前的主要步骤,循感将穴位入口精确的找出来。
术:包括“进针”、“行针”、“运针”。进针讲究一种柔力,如太极之柔,以柔克刚。以柔之力“快、准、狠”进针,这样才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这种以柔力快准狠的手法要仰赖后天的勤奋练习,邹桥进针的时候是丝毫的不痛,我们试过的是深有体会。看来邹桥以前是下了多么大的功夫啊!行针时邹桥提到窦汉卿《标幽赋》中“手如握虎,目不外视。心无外慕,如待贵人。”他认为行针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并将行针分为四种等级:1)以意行针 2)以气行针 3)以术行针 4)不入流。这里就不再对每个等级详解了,大家看名字也知道了的。邹桥自谦说自己尚未入流!(在我们眼中都是针神的邹桥居然说自己不入流,那我们要想学针的话,岂不是????哭吧!)运针包括补法、泻法等复合手法。
补法:
左右掐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人咳嗽一声,针入透于腠理,令病人吹气一口,随吹针至分寸,待针头沉紧时,转针头以手循扪,觉气至,却回针头向下,觉针头沉紧,令病人吹气一口,随吸出针乃闭其穴谓一手急然孔是也。虚赢气弱痒麻者补之。
泻法:
左手掐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人咳嗽一声,针入腠理,复令病人吸气一口,随吸气入针至分寸,觉针头沉紧,转针头向病所,觉气至病退,便转针头向下,以手循扪,觉针沉闷,令病人吹气一口,随吹气一口,徐出其针不闭其穴,命之曰泻。丰肥坚硬疼痛者泻之。
…..
…..
针灸的治疗原则就是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苑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其中“苑陈则除之”所用的是“锋针”,即是后来延伸出来的“三棱针法”。我们在进针后要得气,《内经》有云:“若风之吹云,明手可见苍天。”所谓得气即是指患者有酸、麻、肿、胀、痛之感。常用的四种手法是:提、插、捻、转。可以得到不同的感觉。讲课过程邹桥不断强调施针者必须熟谙穴性,跟熟谙药性是一样的,这样经气才能为你所用。他特别提到了一种:“治神针”:心为神也,医者心,患者心,与针随上下。要是针灸者能做到“人针合一”“以意行针”那一定大有作为!可谓是苍生之福啊!
邹桥也有他自己惯用的施灸手法名叫九叠浪!说到灸法我就立马来了兴趣!“九叠浪”灸法是我第一次听说,此法根据灸条与患者穴位距离的感热度为标准,将开始感觉有热度时和皮肤热度承受极限时的距离分为九等分,每分一震,到九分时病人会感觉热不可耐,此时让患者深呼吸,以祛邪纳正。这和我师门的悬透灸术最大不同就在于,九叠浪是穴位上下移近,而悬灸则是以固定范围的距离(患者感受最舒服的那个距离)循行与经络,不限于任何穴位,属于“地毯式轰炸”的那种保健全身之法!邹桥在说到风寒感冒的时候,他针刺大椎穴,用泻法,后艾灸。泻邪气后再补正气,曰“和”。所以善针者一定要善灸,两者密不可分。这才是一个真正好的针灸师!
余老师辨证施治用药有自己的一套严谨的升降思路,而邹桥自己也有一套关于理顺气机升降来治疗一般内科杂病的针刺用法,主穴如下:
降:足三里、上下巨墟和阳陵泉
中:中脘、关元及天枢
升:后顶(百会、大椎)
在全身十二大正经上也有六升六降:手三阳升,足三阳降,手三阴降,足三阴升。这六升六降使得真气贯穿循行与全身上下,脏腑内外。是正常的身体功能。
接下来邹桥谈到了他的经验用穴:
1. 胆囊炎取阳陵泉,顺刺,平补平泻。病人能快速感到疼痛减轻。这是邹桥自己得胆囊炎时试验出来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段明冠兄写的,哈哈!他总是那么搞笑!)阳陵泉还是“筋会”之穴,抽筋的时候在此穴用“温针灸”法。
2. 发热时取太溪,将下身之水引上济火,能有效降温。邹桥强调说可用于癌症导致的发热,退热效果颇佳!
3. 癫痫取涌泉。胆子长毛的邹桥好几次在病人上西药前大胆试之,竟然奏效,等护士与医生赶来时,患者早就乖乖在那儿了。(明冠兄写的哈 哈哈!)
4. 夜咳取列缺,泻法,再取太溪,补法。
5.中风、鼻炎针刺上星穴。
6.脑血管病、癔症取廉泉,针刺廉泉还有生津的作用。
7.颈椎病取后溪,后来罗震天老师还告诉我针刺后溪能起到良好的通督脉的作用。
8.针刺尺泽、委中能收缩任何伤口。
(邹桥也不是光说不练呵,现场给我们做示范,感谢那些做出牺牲的童鞋们!尤其是明冠兄,被扎了廉泉穴!哈哈!邹桥还强调说我们要练针的话必须经常练,24小时针不离手,培养人和针的灵性和默契!力争做到人针合一!感觉像在武侠小说里似的。)
邹桥最后的压轴大戏莫过于他同学传给他的他们家祖传的“子午流注”取穴法。每个时辰只扎最多三个穴,最少一个穴!由于此法与天干地支极为相关,再加上一系列难懂的推算穴位的方法,直接把在场的我们送到太空云游去了!邹桥后来还喊我们保密!我连懂都不懂!连笔记也没记好!看也看不懂!直接晕过去!怎么写的出来如此深奥的东西!惭愧啊!
余老师趁热打铁,现场也分享一些在道医会上学到的针灸之术。天道穴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天道穴在人体的头部,百会至发髻这条线,旋转360度,一天为一度,一度为一人,共360个人。根据《黄帝内经》所说的人与天地相应,四时相参。人时时刻刻都能得到天地能量的补给。天道穴就是每天都能流动变化的穴,凡疑难怪病就在这条线上找压痛点,取一人一点即天道穴,在哪天即取哪人!一旦找到针灸下去,然后一针拔出来!玄乎玄乎的,我也不懂!嘿嘿!
接着大家又谈到了“回阳九针”即治疗阳气绝脱的九种主要穴位,为临床急救常用的有效穴位,用于治疗晕厥、肢冷脉伏,阳虚欲脱时施术可回阳救逆挽救生命。出自《针灸聚英》一书。即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环跳、足三里、合谷。有歌诀为: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时回阳九针穴。
余老师接着说灸大拇指第一节横纹能赶走体内阴气,是驱鬼,治疗鬼缠身之法,是一位道医传给他的!这…….听着是玄之又玄!
说到最玄的针法莫过于“鬼门十三针”: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七针鬼牀,即颊车,入五分。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
鬼门十三针看似普通的十三针,但却是针灸术里最特别的一种,因为一般的针灸术都是用来治人,而这一种却是用来治鬼的。
这套针法在中医里面常用来治疗癫狂症,大概就是我们西医讲的精神病一类。有道行的中医认为,这样的病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鬼魅妖物附身导致的。据说发明这套针法的是孙真人,在中医界人们常称的孙真人就是指孙思邈,但至于这个孙真人是不是真的是鼎鼎大名的药王孙思邈,也有人说是道教创始人张天师张道陵发明的,现在已经无从查考了。但是民间流传着关于这门奇异针法的传说倒是不少:
在北通州有一位姓贺的医生他们家是数代传承的鬼门针法,并且精通厌镇的法术,治疗癫狂这一类疾病百治百效,从无失手。这位贺先生已经是第五代传人,他这个人生性狂傲古怪,自恃掌握了诛杀鬼神的技巧,对灵异之事尤其无所忌惮。每次到病人家应诊的时候,指着病人的鼻子高声叫骂一通,本来胡言乱语狂躁不安的人立刻被他骂的低头不语,此时他拿出银针按照十三鬼门扎下去,病人昏睡半日,起床的时候就好了。
按照规矩,事情是不能做的这么绝的,鬼门要一门一门的慢慢往下扎,鬼被逼的受不了的时候,就会哀告针师,此时针师问清孽债前缘,在人鬼之间做个和事老,病家给鬼道做些功德帮助它们早早超生就是了。可是这个贺先生偏不信邪,他觉得人鬼应该互不干涉,既然鬼附身害人,就一定要赶尽杀绝,以免日后再次为祸。
有道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一次这位贺先生遇见一位厉害的主儿。
有一位女病人,二十七八岁,狂躁非常严重。犯起病来爬到屋顶上拜月亮,或者生撕活鸡吃,或者一丝不挂的往门外跑一点也不知羞耻,而且力大无穷,发病的时候要三四的壮汉才能制服,家人为了此事也曾找过喇嘛念经、道士做法,毫无用处,听人传说贺先生医术高明,所以请来医治。贺先生见了病人按惯例先是一通大骂,病人毫不理会,后来竟然和他对骂起来。只得让家丁先把病人按压住,然后贺先生强行针刺。每刺进一针,病人都要撕心裂肺的高声喊叫,然后笑骂贺先生。
到第十三门鬼封穴的时候,那个东西高声说:“你今天非要置我于死地,坏我的道行,我不会放过你,我诅咒以后你的子孙中每代必出一个痴呆疯癫之人。”贺先生冷笑一声,并不以为是,朝病人舌头一针刺下去,把那个东西了断了。
当时贺夫人已经身怀有孕,半年之后诞下麟儿,无恙。贺先生讪笑那个妖怪太自作张狂。二年之后又生一子,三岁后发现是痴呆疯癫,多方名医诊断是内因所致,久治不效。以后所生儿女无恙。然而在以后确实是每代都会出现一个这样的人。
贺先生治病救人,也算是顺应天道,积德行善,为什么会遭到这样的不幸呢?或许是对鬼神太过刻薄,滥杀无辜才会这样吧。佛曰众生平等,无论是人是鬼,不管对高贵于我者或是低贱与我者,都应该抱有宽恕仁爱之心来对待,道路才会昌盛持久啊。
《开门七件事》注:鬼门十三针唯有台湾已故针灸大师孙培荣用过治疗精神病,该师崇尚古法,近不见人用,似乎已经失传。
……
…….
时钟转动滴滴答,就这样,邹桥的课结束了,大家还意犹未尽!咽咽口水的呵!

今天晚上老师要做药丸,我们就都留下来帮忙咯!老师恭敬地点上一炷香,然后带领大家朗诵《清静经》。大家端坐闭目,齐声朗诵。药丸虽然是病患的药,但也是医者的心,唯有心存恭敬仁爱,身存正气,才能做出有效的药丸。我和明冠乖乖的坐到了旁边……大家开始了闲聊:
泽伟现场分享了一个他家那边的偏方:莱菔子加鸡蛋,煎成蛋饼,中间挖一个洞,敷在肚脐上治疗新生儿疝气。老师对清代郑钦安先生的《医理真传》赞赏有加,认为郑先生对于阳虚的辩证确有独到之处。比如遇见满舌津液而不化的,只要用上附子,都能取效,可以放胆用。老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说:“附子用量并不是量大就有效,量与疗效不是正比,只要患者需要附子,用一点就有效;患者体质不需要,用得再多都没用。”既然说到了附子,那就少不了药物中毒的话题,大家拼命使劲的说出了好些个解毒的方法:生姜、防风、蜂蜜等等!
在一旁的郑姐也笑着插道:“上回余浩和师兄怀疑半夏是假的,为了辨别真伪,他们真的去试吃,后来真的中毒咯!刚开始吃下去还说没感觉,后来开始有人说中毒了哈哈哈”大家一听,哈哈大笑,都想跃跃欲试也!连老师都吃过,身为学生岂能错过?老师叫张琳去拿点生半夏过来,说这生半夏熬水就无毒,磨成粉就有毒,这是因为其毒性不溶于水!默默拿着手机在百度生半夏的资料说这毒能引起候痛,眩晕,全身麻痹,尤其是呼吸肌麻痹!每人都拿了一小块生半夏放在嘴里。生半夏圆圆的,像萎缩的蘑菇,硬的。而解毒用的生姜张琳早就给我们切好了!我说怎么没味道啊,就嚼烂了一点吞了,然后#¥%¥%&*@.突然感觉呼吸加快,胸闷感涌上来了!完了,完了,我中毒了,老师看到我那脸色是一脸铁青(泽伟后来告诉我的),我赶紧就吃了几大片生姜!才慢慢的缓过来变得正常了!一旁的邹桥还在用银针试毒,企图像让银针中毒变黑,结果银针插不进坚硬的生半夏。哈哈!!最厉害的还是要数大师兄了,吃了一大块,在角落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其实我觉得大师兄是强忍着麻痹痛苦感,强撑着笑脸,缓缓走过来拿了几大片生姜塞进嘴里又缓缓回到角落!!哈哈!大师兄啊大师兄!这一群以身试毒的孩子啊!这一次经历后我可不敢再乱试了……那感觉相当的不妙!
好了吧!今天就到这里,明天再继续!老妈催我洗碗啦!再见啦!明天是杨鑫献宝的时候了,敬请大家继续关注我的下一篇日志《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9》
 
湖北十堰任之堂在什么地方呀? 我想去看下病! 中医是不是很厉害呀? 小孩近视眼可以治吗? 本人近视眼手术后4年眼睛干涩可以治吗?
 
第九天、 养生太白茶 杨鑫献宝时
7月24日。
今天早晨起床,见到如此清爽凉快的天气,不禁感慨:终于没出太阳了,这些天来是真的把我给热惨了!早上杨鑫要留在房间准备讲课的资料,每个来这里的学生都要把自己最擅长的“刷子”拿出来分享,以促进大家交流学习呵!明冠呢?还处在感冒期,仍然在房里休息调养身体,总结每一天的学习资料和收获!我和星星到药房后,邹桥师兄已经在帮着老师抄方了,培杰大师兄最近在忙着写《跟诊日记》第二部、第三部,要8点半以后才过来!大师兄最近常给我们提到我们的大师姐在这最近几天要回来了,她可是不折不扣的脉神哦!因为她曾在有当今中医脉神之称的许跃远老师的脉诊培训班培训过,而且大师姐还是风药大家孙曼之老先生的弟子…….大家听大师兄这么一说,心生澎湃!硬是巴不得想早点子见到传说中的脉神姐姐!所以啊,每天我都会在来的时候多关注一下,看看药房里面有没有陌生的面孔!
本来今早打算好好背诵《药性赋》的,结果我的《中医经典要文便读》找不着了,我们这每个人都有一本也,这下我就郁闷了,这可是余老师去年送给我的宝贝啊!丢了可咋办?找了个半天没找到!没办法,只好灰溜溜的跑到角落拿着《跟诊日记》第一部开始啃:
余老师在治疗心血不足、心烦气躁时,喜欢用酸枣仁、火麻仁两味药。为什么呢?酸枣仁养肝血,令肝木以生新血,取五行木生火之意,这告诉我们心血是要考肝木生过来的;用火麻仁则是心与小肠相表里的思路,润通小肠,则心脏的阻力、压抑立即疏减,这告诉我们保持肠腑的通畅是养血养心的关键之所在!
肺为水上之源,肺能肃降,则水汽调通。肺气宣发上冲太过,皮肤手上则容易长水泡。此时,降肺肠之气,则水道可调通。
麻子仁丸,又叫脾约丸,治疗各种习惯性便秘,特别是老年人或产后、月经后肠燥有积滞的便秘。老师说,要宽心、少思虑,这也是胃肠保养的关键!思虑过度伤脾,中焦淤滞,气机不畅,引起便秘。在饮食方面,便秘者不妨试试“青菜萝卜糙米饭”!一个星期就能把肠道清理的干干净净~
我们常吃的冬瓜大家肯定司空见惯了,但它的籽却是一味良药,冬瓜子治疗肺痈、肠痈等各种秽浊积滞。老师常用冬瓜子加入三妙散中升清降浊,治疗妇科带下异常臭秽以及下焦湿热痹病。为什么常见的冬瓜子会有如此好的药效呢?这要归于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了,古人们发现这冬瓜子抛入粪坑之中并不腐烂浊蚀,第二年用来施肥还能长出甜美甘爽的冬瓜,于是古人悟出冬瓜子“极善于浊中生情,其子抗生力强”,故而能升清降浊,符合轻可祛实的特点。从此冬瓜子被广泛用于治疗上焦的咳嗽、脓痰,中焦的肠痈积滞,下焦的湿热带下、痈毒臭秽之病。
……
……
今天下午没有活动安排,老师最近也太辛苦了,大家就决定下午好好休息,晚上再一起交流学习
晚上六点多,我们四个就早早到了,老师叫我们帮忙把从太白山采回来的太白茶从一堆苔藓中挑出来,然后老师回家吃饭去咯!我们望着面前这一大把大把的苔藓,那奶白色的太白茶安静的睡在晒干的苔藓之中,工作程序虽简单,只要挑出太白茶就是了,但需要我们足够的耐性去完成它!明冠拿出手机放着梵文版大悲咒,大家开始精挑细选,这太白茶长在太白山海拔3000多米的高寒地带,吸收着天地自然最洁净的精华,绝对的纯天然,无公害的保健佳品!取一片茶叶到口中细嚼,有淡淡的清香味,跟龙井很像,还有股幽幽的瓜子香,让您仿佛置身于最原始的大森林之中,呼吸着清新淡雅的空气,倾听着清脆悦耳的溪水声…..心旷神怡啊!太白茶有着清热解毒,醒脑安神的功效!更是高血压的保健治疗极品!我们在边挑的过程中还时不时的都在往嘴里送…..嘿嘿~
八点过,人都到齐了,余老师也到了。大师兄手里拿着一份余老师常用的配伍及药对整理资料(附在本文后面),交给我们抄下来!明冠用手机照下后。杨鑫便开始讲课了!主题是《神农本草经》的历史源流及文献的校对与校勘!这对于大家来说是绝对的盲点,对余老师来说也是,因为这些是那些史学家,考古家才干的事!杨鑫自己常常钻研医学史及文献的整理!所以这堂课他讲起来是信手拈来,款款而谈:
《神农本草经》最早见于明代的《本草纲目》,但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却应该是《本草经集注》(这一点我们大多数人是不知的,一直认为是神农本草经),陶弘景先生谓《本草经集注》:苞综诸经,研括烦省。而《吴普本草》则成书更早,但年代久远,里头的三百多味药经辑复后只剩一百至二百味药,因此不算“全书”,只能算是“半本”,因此不算在列。
《神农本草经》还有不同版本,包括相同内容但书名相异的《本草集义》、《本草正经》、《神农本草》、《本草经》、《神农本经》,他们的内容相同,据考证,这些书的内容主要源自《太平御览》、《艺文类聚》、《证类本草》等。
其中一位要特别留意的人物,就是译注《神农本草经》的日本学者“森立之”,代表作是《本草经考注》及对《伤寒论》的理论研究。他对中医理论研究及考证的贡献是远大的,直到今天依然很有影响力!
杨鑫谈到校勘时,指出校勘者必须具备一下几个条件:
1. 通晓古代经典
2.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3. 具有丰富及广泛的社会经验
4. 具有深厚的现代文学水平
5. 拥有端正人品
6. 踏实认真,耐得住寂寞
还有校勘的方法,目前公认陈垣的“校勘四法”最值得参考,此四法分别是:“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1.对校:陈垣先生在“校法四例”中说:“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者,即此法也。此法最简便,最稳当,纯属机械法。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故其短处在不负责任,虽祖本或别本有讹,亦照式录之;而其长处则在不参己见,得此校本,可知祖本或别本之本来面目。故凡校一书,必须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它校法。”进行对校,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广辑异本,并在广辑异本的基础上明确该书一共都有哪些版本,其以何本为善。这就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古典目录学知识,掌握古典文献检索的业务技能。
2.本校:陈垣先生在“校法四例”中说:“本校法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前,最宜用之。
3.他校: 陈垣先生在“校法四例”中说:“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利用他校法亦须掌握版本目录学知识,选择较好的版本,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4.理校: 陈垣先生在“校法四例”中说:“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此法须通识为之,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纠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
在提到一些训诂及校勘领域的学者时,很多位大家都不认识,杨鑫感叹道:“历史上有很多人物该值得我们去敬仰,但我们并不认识他们,因为他们的研究领域是我们无法企及的。”说完后现场一片寂静。这话说的太好了!!太经典了!!这些大学者们贡献自己的毕生心血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默默做着,并且不求名利,所以我们都不知道。并不是这些学者的名声不够响亮,而是我们的知识水平还没让我们有资格认识他们。在这方面我们都没有杨鑫做得好!
(以上讲课资料主要来自明冠兄整理,接下来的知识,杨鑫讲的太专业了,我们都不是很了解,笔记也没做好)

余老师听完后非常高兴的说:“这真是一堂扫盲课,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阅读古文献的水平,中医的精髓就是在这些古代原汁原味的文献之中!”

好吧!今天就写到这里,明天到了大师兄例行讲课的时间了,每一次大家都是充满期待,大师兄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脉神姐姐明天会不会就回来了呢?敬请大家持续关注我的日志《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10》
 
第十天、 大师兄精彩课堂 刘博士笑谈妇科(上)
7月25日。
早上来到任之堂大药房时,看到门口有一大箱当归,准备要把归身和归尾剪出来。有路人问:“为什么要剪啊?”“因为它们药效不同呗!”我回答道。“归身补血养血;归尾活血破血。”药学圣典《神农本草经》里共收入了365味药,其中在草字上品就有当归这味药。因为当归功用极大,许多中药方剂里都含有这一味药,固有“十方九归”之说,当归更是被药王孙思邈尊称为“血中圣药”。关于当归的名字的来源还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古时候的岷山地区有一位叫芹嫂的妇女,盼着外出的夫君归来,她攀上高高的悬崖,凝视着通往山外的唯一一条山路。从早到晚,从春到秋,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还是不见丈夫回家的影子。芹嫂死了后,乡亲们把她葬在崖坡之上,让她能在冥冥之中期盼远行的丈夫。后来,芹嫂的坟上就长出了一颗能治病的仙草,当地人取名为“当归”。
期间有一个腰疼的病人,余老师叫邹桥师兄给他扎几针缓解一下,师兄在后溪扎了一针,又在患者腰部扎了一针。过一会儿,患者的腰痛感就减轻了大半!这再一次震撼了身为“菜鸟”的我们!中科大的MBA晓远姐说她头有点痛,叫我给她拍打一下颈椎。遵命呗!拍打颈椎有助于淤血寒湿这些邪往外发散,邪一通,经络即通,通则不痛!所以颈椎病的患者可以轻轻拍打一下颈椎以舒缓疼痛。拍了十分钟后,她先前太阳穴的疼痛感就消失了,然后邹桥师兄又在她头上扎了好几针,治疗姐姐的脱发毛病!
下午是大师兄“隔三天”讲课的例行时间,大家早早来到了会议室。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九千;古今上仙无数限,尽于此文见真诠。”大师兄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下《悟真篇》中的这一段诗文。
《阴符经》作者与成书年代已不可考,全名《黄帝阴符经》,本书性质,论者见解各异,纷纭不一。但多认为系道教修养之术,论涉养生要旨、气功、食疗、精神调养、房中等方面。是道教一篇重要的经文,字数三百多。份量相当于《清静经》。其中一句“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被培杰师兄重点提出。老师常告诫我们要食当地当季盛产食物足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食其时”! ‘四时,五气’言之于此矣。时先者,泥地故,形而下之器矣,顾形返化神。因形化神,四时顺成,五气朝元,开源活流故得其化而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神而所以神”,神神之谓,乃以知无用、无为之贵也。信不足焉,有不信。莫现乎隐,莫显乎微;能不自用者,自得其用。这其中或许同样蕴藏着“大道至简”的思想。除了我们已经认识的“神奇之物”之外,一些毫不起眼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为人不知“神”处。中医讲究“取象类比”或许就是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发觉这大自然中不可思议、不为人知的神奇!像碧桃干,俗称抽抽桃,是在春天生发之气最强盛的时候,有些未成熟的桃子在树上突然收缩,萎瘪后掉下,很硬,在常人眼中不过败腐无用之物,但在老师看来就是绝佳的好药。取其即使在生发之气最强盛的时候,也具有强大的收缩之力之意来治病。肿瘤的特性之一就是无限增殖,生发之气最强盛,若能用上碧桃干用其强大的收缩之气力就能使无限增殖的肿瘤突然受压,缩小,因此老师在治疗食道癌的时候就用过这大家眼里的平凡的“无用之物”,使肿块缩小,让病人能进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从平淡中蕴含着深远的智慧,这也是“大道至简”,就像浮在米汤上层的粘稠物,即粥油。大多认为是小米才有此特殊的粥油。中医认为,粥油的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有“粥油可代参汤”的说法。粥油大补元气,摄养精气,还能升清降浊!平时大家都是咕噜咕噜灌入胃里,进了果腹却不知她的功效。其实这普普通通的米汤水上层的能滋阴升阳,固摄中气,能挽消逆之胃气,一般胃气将绝或不足,还是胃气不足导致的不欲食,可用这种米汤慢慢喂入,效果堪比人参,便宜又方便,不仅能果腹,在非常时刻还能救命!是居家旅行、治病救人必备之良药啊!
自然中、生活中这种我们“不知其神”之物还有很多,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用一颗发现探索的眼光去留意这些身边“所以神”之物。
接着大师兄在黑板上写下了各家各派的一些经典书籍,推荐给我们认真品味。对于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身修为有极好的帮助。这些书籍有下:
德篇《伤寒论序》、《大医精诚》
道家《清静经》、《阴符经》、《道德经》
佛家《心经》、《坛经无相颂》
儒家《弟子规》
医家《药王孙祖诰》、《医家座右铭》
大师兄接着道:“若要神体安,淡食胜灵丹。”这一句话意味深长啊!生病的人,平时的饮食习惯比吃药的效果还好!要是我们现代人能遵循老祖宗的良言,少食淡食就不会有现在的什么肥胖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了。少食淡食是为了减轻身体的负担,给身体一个最佳最舒服的状态。有些人乱纵口欲,暴饮暴食,油腻炙煿寒凉之品齐上阵,总会吃垮自己的身体。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这句话,我觉得这有两成意思。一是大家都熟知的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如细菌病毒等而生病。二就是大家最不在意的饮食习惯,不良好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身体机能紊乱!我来湖北之后就开始觉悟了,接受了每天淡食素食的日子,就感觉到了自己一身明显轻松了许多,那因为吃肉长起来的小肚子慢慢的也小了!(开心开心极啦!)古人还说过:“味淡入腹通筋骨”、“纵口腹而不惜其身,不可为知”…..
看来这淡食的好处还这么多呢!
接着是分享老师的用药心得。 所谓“升清降浊涩最灵”,其中最好的两味药莫过于龙骨、牡蛎。这是老师常用的两味药,有着它们的时代背景呢!(以前已经提到过,这里就不提了);“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这时羌活、独活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小剂量应用3~5g,药能停留中焦,波动五脏元真。大剂量应用8~10g,有着表的功效,走外散风湿;黄连温胆汤加黄芩:一个降心火,一个降肺火,对寸脉上越,上焦郁热,心中难安之症有极好的疗效。
我们在临床上常常不会遇到一种单一的病症,而是复合参杂之症。若遇到寒热错杂、升降失司时,老师常用以下配伍:“半夏、干姜、黄连、黄芩、枳壳、桔梗、木香、火麻仁、猪甲、炒薏仁、龙胆草”。其中半夏、干姜、黄连、黄芩能清痰浊,使寒热对流;枳壳、桔梗、木香则调理中焦气机升降;火麻仁、猪甲能安神通腑,以降治浊;炒薏仁、龙胆草则开通膀胱腑。后面两组药是打开通道,给邪以去路。老师用药讲究浊道开通,使降下之浊能归其位,兼有去路,正所谓“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归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众望所归,则神体得安啊!
我们下来又谈到了中医治什么?
治的不是病!不是症!
而是人!
中医用什么治人?
是智慧!
老师第一次去太白山采药,在路上遇到一位修道的人把脚崴伤了,行动不便。当时同行的还有萧道长,毛医师。毛医师立马就去附近找草药。而道长和老师呢?就帮病人拍打肘部,下病取上,右病取左,等毛医师回来病人早就缓解了,而且毛医师的草药也没采齐。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学生,胃溃疡痛的厉害,上山去找萧道长医治,当时正刚好下过雨后,阳光出现,空气清新。道长就带着他顺着山上的小溪水道往下走,来到了一个小湖,溪水雨水都从山上流下汇入这里。然后道长叫他在这里打坐一个小时,学生似懂非懂。一个小时后,打坐完的学生自然的喝了一口清澈的湖水,便痊愈了!这有着道家“降本流末”的思想,神奇乎?这就是中医。用的是道的智慧来治病!不仅有导引、吐纳、针灸、方药、膏摩这些常用的方法,智慧是更要善于调动天地之气场,自然之灵气来治病。“道法自然”“天人相应”啊!这也是治病之“道”!
培杰大师兄还补充了老师前天在四方山讲“肺为水上之源”的内容,他提出了“正本清源”的道理,即是源头清澈了,下注之水液自然就洁净了。师兄说还可以用枇杷叶、白茅根和芦根来使水液往下输送。枇杷叶肃降肺气,能降十二经之逆气。又在黑板上给我们画了一个水液的代谢谢图,真是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啊!他说现代人思虑过度,因此在老师这儿黄连温胆汤加减的使用频率很高;容易生气的人也不少,所以肝郁脾郁的患者也多,针对这种左右关脉皆郁之人,“加强版逍遥散”应运而生!现代人饮食自备,吃好喝好又不运动导致了腑气不通,因此老师的“通肠八药”也是作为常规战略武器来使用啦!这是由社会现象及病患心态来分析老师的常用方,跟在老师五个多月的大师兄感叹道:“我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应该要知足,而不是知不足。”真经典!
通肠八药何许人也?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鸡矢藤、红藤、扣子七、金荞麦是也!至于其中每味药有什么特点?我这里不多提了,大家去….百度一下。你就understand了!嘿嘿~
要结束时,大师兄又给我们提到了很多药对配伍。如皮肤其水泡用杏仁、白豆蔻、苡仁;寸脉上越的痔疮用猪甲、地龙;寸脉下陷的痔疮用黄芪、地龙;小儿脱肛用黄芪(30~50g)、防风(6g)来自《医林改错》;皮肤风疹:荆防、防风、蝉蜕、薄荷再加上祛风通络的藤类药(鸡血藤、青风藤、海风藤、夜交藤、忍冬藤…..)煎水洗;治疗肠痈:败酱草、红藤,这红藤还可活血化瘀,有修复损伤经络,接筋续骨的作用;对于小儿疳积,一味鸡矢藤加上竹叶,不行再加上扣子七……
 
第十天、大师兄精彩课堂 刘博士笑谈妇科(下)
7月25日。
上完课回到药房后,老师还在。我们就和老师闲聊上了。老师问我们今天讲了什么?我们一一回答道。当说到通肠八药时,余老师给我们着重讲了猪甲这味药!猪甲(不是大家唱吃的猪蹄哈,是猪蹄上最下面长的那层指甲哦,不要搞错对象咯)承受着猪的全身力量,可见其沉着之力有多大,加上处在至秽至浊至臭之地不腐烂,还可用来刨土挖食,可想猪甲的穿透力非常之强!猪甲未炮制前很臭,但切片炒后却香味四溢,香能醒脾,通肠腑痛经络。还能引药入脚,以脚治脚。老师又提到猪活骨、猪脊骨和猪鞭,这四味药就是猪身上的“猪四宝”。猪活骨就是猪的下颌关节,这块骨是猪全身最灵活的一块骨,也是活动最多的一块骨,所以能活一切关节僵硬,筋骨屈伸不利的问题。猪脊骨,取象类比,以形补形,所有脊椎问题的患者都能用。最后是猪鞭,大家想到鞭肯定认为猪鞭和什么狗鞭、鹿鞭等等是一样用来壮阳的。然其不是,老师说猪鞭主要用来营养神经,凡是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的都可以用,一般用到3~5根……
我们和老师正聊在兴头上,突然来了一个病人。她说自己左下腿寒凉无比,动则出汗,要用热水泡,包棉袄腿才舒服,但是腿要出汗,病人很是奇怪就过来看看。老师包了60g艾叶给她,嘱咐她每次用20g温水泡脚,晚上睡觉前用手掌把脚板心搓热在睡觉。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肾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祛湿止痛的功效。艾叶泡脚能祛寒,除湿,通经络。想起老师之前告诉我们的一个泡脚的方子:艾叶30g红花30g姜50g治疗寒湿腿(俗称老寒腿)和下肢静脉曲张,效果颇佳。最后老师没有收病人的药费,因为这点艾叶也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药用价值却是很好。我们做医生的不应该太看重药的价钱,而更应该看重药的价值。药不是拿来卖钱的,而是用来治病救人的!救死扶伤的职责就体现在这上面!
病人走后,我们都还处在兴奋中,邹桥就斗胆提了一个脉学的问题,没想到余老师一说不可收拾,犹如黄河之水滔滔,连绵不绝!(下来我们都得好好感谢邹桥,不然老师还指不定什么时候才给我们讲脉学呢 嘿嘿!)我们赶紧挥舞着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从老师嘴里蹦出来的每一个字!
我们号脉啊!号的是寸口部。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之所,而刚好桡动脉也从这里经过,两者相并而行。老师在他的《医间道》一书中提到:肺为气之源动力,自然对周身脏腑有其感应。取寸口号脉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肺经循此处表浅,便于感应。其二,肺经与脉相依,影响脉之形态。两者相和,则切脉者方可依据脉形态之变化来推求脏腑经气之变化。
老师接着说人身有升降,脉也有升降。我们说左升右降,左边的脉象整体上是升的,而右手的脉势是降的。这就分别代表了督脉和任脉,所以左手主督脉,右手主任脉。所以啊这寸关尺部刚好对应颈椎、胸椎、腰椎,上焦、中焦、下焦…..
我们号脉的时候不要先想到寸关尺,要先感受脉整体的走势,看气的运行。就像我们看山绵延的势,波浪一样的起伏。对应到脉象上来看就是体会脉势的整体波动之势有无异常,然后从这个整体再来看升降,然后三焦,然后五脏六腑…..这样从整体到局部,不能离开整体而只谈局部。我们说左手心肝肾阴,右手肺脾肾阳,左寸心火克右寸肺金,左关肝木克右关脾土,左尺肾阴克右尺肾阳。所以左手之脉要稍微强于右手之脉,如果右手强于左手,则是反克为主,这样病就不好治!……
由于老师讲的过于精彩,大伙听的也太入神,都忘记吃晚饭了。旁边的那位严肃的美丽女子(当时我们还不知道她是谁,后来事实证明她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大师姐朱志宏宏姐!)可能肚子太饿了,急忙打手势说暂停。“咱们先把饭吃了吧!”哈哈哈哈!
于是我们大家就各自吃饭去了。我们几个呢?依旧是去我们最爱去的“知粥味”喝粥咯!
中国人喝粥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只有中国才特有的粥文化!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极力推荐食粥养生,认为能延年益寿,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可见,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来自百度百科)
(喝粥不仅养生益寿延年,还能美容养颜,让你长驻青春的呵!所以,女同胞们,记得多喝粥哦!嘿嘿~)
喝完这养生粥在回来的路上碰到余老师和郑姐散着步往回走,郑姐挽着老师的手有说有笑,嘎嘎,于是我们几个悄悄的跟在了后面当起了“电灯泡”!哈哈!余老师和郑姐这对恩爱夫妻恩爱恋人在一起的时候给大家的感觉真的好恩爱好温馨好浪漫啊!平时永远像一对处于热恋中的青年男女!表面上看起来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充满了浓浓爱意!有这样一句歌词:“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或许真正的爱情不需要有多么的轰轰烈烈,一份平淡一份从容一份简单可能才是彼此心中最默契的爱情誓言,这样足以永驻心底,心满意足了!老师和郑姐的“平凡”爱情却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平凡”!让我们真是羡慕,祝福余老师和郑姐!嘿嘿!可能是我们跟在后面动静太大了,被老师发现了。我们就只好硬着头皮灰溜溜的跟了上去……嘿嘿!
今晚的任务是做药丸,大家搬来凳子围坐在一起。每次做药丸之前大家都要背诵《清静经》,让心沉淀下来,养润元气,聚敛天地之精华,这样做出来的药丸才会很好!为了解除做药丸时的无聊气氛,老师提出让大家来讨论一些常见病的治疗。那咱们就从过敏性鼻炎开始吧!因为这病很棘手,西医的疗效往往没有中医明显,因此也是中医的特色。
邹桥首先发言说对于过敏性鼻炎他们常常针刺上星穴,具体操作有点复杂。(我这个菜鸟也还不明白,所以就请各位明白的不吝赐教哈!)
大师姐紧接着娓娓道来:“此为内热被寒所闭,风克表。这时我们要疏散风气,宣通气机。常用上柴胡、炙甘草、黄芩、羌活、独活这些药……”(大师姐,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呢?或者有哪里不对记得给我说哈!嘿嘿,麻烦你了哦!豆爸喊我以后要发到丁香园上去。我知识有限,你要帮忙修改修改哦。)
刘博士刘姐也参与进来,侃侃而谈,谈她的经验。对过敏性鼻炎,她会选过敏煎+玉屏风散+宣通鼻窍的苍耳子、辛夷花,过敏煎乃祝谌予所制,被学者称为当代经方,卢祥之《名中医治病绝招》有载该方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也可考虑。
余老师最后来补充。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天。这鼻炎肯定与肺的功能异常有关。另外风为百病之长,此患者在吹凉风后会加重,风性痒,鼻子会和不舒服。春属肝木,春天多夹风邪。所以患者常在春天发病!所以我们常常要加入一些疏风的药,如羌活、独活。一般患者是以风寒为主,风热比较少见。说来说去,这过敏性鼻炎的最根本病因是什么呢?是肺阳不足!老师说道!阳化气阴成形,肺阳不足,浊阴往上逆,加之肺又受寒,肺部阴邪过重,使成形,患者就会不停流鼻涕!所以提振肺阳很关键,用上桂枝汤温通心脉,扶正心阳,温煦上焦。用上麻黄附子细辛汤也有效,不过要小心发散太过导致汗出不止。我们可以加上牡蛎收敛一下,加上葛根通督脉升清阳。对于上逆的浊阴,我们要使之往下,归其道而排出,此时用上通草、苍耳子、辛夷花利水道、通鼻窍,使浊阴归六腑。辛夷花是很特殊的药,先开花,后长叶。经过一个严寒冬天,所有能量都积蓄在花蕾上,到了春天一下向外发散。所以辛夷花是朝上长的,阳气很足。如果有气虚患者,脾虚加白术,肺虚加黄芪。对于寒邪伏于肺,老师说可以用小伸筋草舒展筋骨,打喷嚏来排出寒邪!
接着我们又谈到慢性鼻炎,是胆火重上犯,又遇寒,形成寒包火。所以对于这类病很难治。清热也不对,祛寒也不对,治疗起来比较棘手麻烦。《内经》曰:“胆热移于脑则成鼻漏”,因此病机根本在于内热或郁热。大师姐说:“可以是曾经伤风,风邪郁闭化热或者肝胆郁热等,且有表证之闭,被寒闭或者被风闭,热邪无路可出,病人多数无汗或少汗、畏寒等。内热或郁热在体内久郁,须寻得出路。火性炎上,因此往上窍寻找出路,流涕流泪。并且鼻炎病人发病与时间季节有关,如阴天严重晴天轻,早轻暮重,夏轻冬重等。人身阳气与自然相应,得阳气足则气机能宣通,故而鼻炎症轻。治疗上以宣通气机为主,法以解表透热和提出热邪为主,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加辛夷、苍耳之类。”老师给出了一个秘方,是老师“不求反得”的,说15付就能把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啊什么的都治好!说的我们垂涎三尺!老师说下来叫培杰大师兄告诉我们!(这个方子在以后的日志中会给大家详细介绍的)
讨论完后,老师让中医妇科学博士谈谈妇科的治疗!呵呵,刘姐太谦虚了。一个劲儿的推脱!“哎呀,不敢啦,这点小知识不敢献丑。能不能用西医知识来解释啊?”最后没法就只好我们提问,刘姐回答咯!于是乎今晚最大的精彩亮点就在这一问一答之中展开了!
老师首先开始问:“子宫肌瘤你们怎么治?”
刘姐回答说一般医院都用桂枝茯苓丸为底,再根据肌瘤的特性,肌瘤不就是一团肉瘤呗,什么东西能消肉积,山楂、鸡内金,胃气足则化肉,用上神曲,再适当加点补气扶正的药。以前我只知道山楂、鸡内金能开胃气、消食积。想不到还能用来治疗瘤子,“胃气足则化肉”这句话真是妙啊!得好好记住!
老师又问:“卵巢囊肿?”
刘姐说:“卵巢囊肿是良性的囊肿,它是瘀血和水湿相结合的产物。用经方的效果比较好,一般我们用合方,用桂枝茯苓丸化瘀血,用己椒苈黄丸化水邪,使瘀水相合分开,治疗起来还不算太难。”
老师到了兴头上,接着立马又问乳腺增生。
说到擅长之处,刘姐那个兴奋啊!完全没有了之前那种过于谦虚的表态,转而是高兴地拍掌,说:“哎呀,这很简单啦!这个好治的啦!甚至严重的长成坚硬的淋巴结都可以消掉。我们通常都要考虑到补水,肾水上济则肝平!滋水涵木、疏肝理气。一般很多人都会单纯地用逍遥丸,这个效果比较一般。有时我们要考虑到病人的经济状况,以及这个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服药既要能省钱,又要方便有效果。所以,我们往往打成药粉给病人服用。
老师又问:“闭经泌乳综合症,你们怎么治?这个病我这里也有,有些效果好,有些效果就不好。”
刘姐说:“单纯性的还好治,可已经形成垂体瘤的,就难治了。”一般有泌乳的我们就用炒麦芽,乳房胀、不泌乳的就用生麦芽,生麦芽要100克以上,能起到疏通的作用,疏肝解郁且往外发。
“那要是既泌乳,又乳房胀的呢?”
“生麦芽、炒麦芽各半呗。”
老师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又问:“多囊卵巢综合症,这种病人现在也非常多,你们怎么治呢?”
刘姐挥手说:“西药、中药都一齐上,这种病饮食、运动上都要控制得相当严格。要控制体重,控制不好的话,病情很容易加重,饮食上,不吃三高,高脂、高糖这些,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运动上要有氧运动,微微出汗,不能太劳累,剧烈的运动,会打乱身体内平衡。具体治疗上,还是辩证。有肝郁脾虚的,逍遥散思路。有痰湿内阻的,用苍附导痰丸。但脸上痤疮油垢的,有的表现的是湿热,有的表现的是上热下寒,病机有些复杂,是不能用苍附导痰丸的。还有心肾不交的也非常多。”
老师的发问如黄水之水滔滔,连绵不绝!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生好好学习!“那月经量少呢?
刘姐说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气血亏虚型,用人参养荣汤。另一种是肝肾亏虚型,用上党参、当归、仙灵脾、菟丝子、鸡血藤、黄芪、熟地、山萸肉啊等等这些药。另外刘姐还提到卵巢早衰,必用紫河车哦!
老师又提问到子宫内膜偏薄的,西医用激素效果不太好。
刘姐依旧侃侃而谈,丝毫不累。我们受伤的笔啊是龙飞凤舞的。手都写软了!还是调脾肾,调先天跟后天,长内膜的中药,我们常用补骨脂、肉苁蓉,子宫内膜薄长不起来,大都是宫寒,我们会重用紫石英。
老师的问题又来了—输卵管不通!而我们都还没好好记下刚才的内容,这知识是一波接着一波的袭来啊!想起小齐的歌:“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还是大师兄那个厉害啊!手就一直没停过!郑姐说你们培杰师兄记笔记太恐怖了,一个晚上就能把一个那么粗的笔芯给写完,本子上的那是一字不漏的都记下来了!大…大…大师兄,你这也太太恐怖了吧!(不过我觉得大师兄的笔记本或许只有大师兄一个人能看得懂吧!嘿嘿!)
刘姐说我们一般认为输卵管归肝经所管,肝主疏泄,卵管就能通畅,所以我们一般用四逆散加上通络的药如皂角刺、王不留行、路路通。
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糜烂?????(啊!好多都没记下都过了)
刘姐还是那么兴奋的回到着:这个一般青少年宫血,跟脾不统血,肾不封藏有关,我们建议她白天吃归脾丸,晚上吃六味地黄丸,一般不太重的子宫出血,效果都比较好,但要有耐心,一般要吃上两三个月,月经来时就不吃,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老师终于开口说:“我的问题基本都问完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趁刘老师在这里,好好向她学习。”!刚才那么多的知识都还在脑袋里打着架,自己的手也写的累了,我们实在是憋不出什么问题了!
最后,老师让刘姐谈谈妇科用药心得,最常用的几味药。
刘姐接着道像牡蛎啊!益母草啊!白芍啊!生地啊!都是我们比较常用的。对于乳腺纤维瘤及那些良性肿瘤,需要软坚散结,用牡蛎效果就很好。一般的妇科、瘀血水湿内停的,益母草非常好用。益母草活血利水,我们一般用益母草都是五十、八十克左右,益母草还能用到肾病方面去,肾炎水肿它都有效…..
今天学的知识真是爆多啊!脑袋也要撑爆了!赶紧消化消化!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我们大家又要去爬山采药咯哦嘿嘿,向菖蒲的“主产地”进发!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敬请大家关注下一遍日志《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11》之第十一天,闲谈颈椎病 挺近牛头山
 
非常羡慕你呀,找到了一位好老师,
 
第十一天、 闲谈颈椎病 挺近牛头深山
7月26日。

老师昨晚告诉我们说要是今天不下雨,下午就带我们上山取采药!所以我一晚上就祈祷啊盼望啊—明天千万不要下雨啊!早晨起来发现阳光明媚,顿时心情大喜!

来到药房后,他们忙着在外面做药,就是把药砸成粉!大师兄大师姐呢?依旧坐在余老师旁边跟诊学习。我们这群菜鸟也就只有看书背书了!我还是呆在药房角落捧起《跟诊日记》在看:

“常在松下走,风湿痹症除”,古人这句话深刻体现了松树它能治疗风湿痹症的独特作用。松树同样啊一身都是宝贝!这松针能祛风除湿,这松脂能治跌打损伤、风湿肿痛,这松节除了对风湿痹症、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以及跌打损伤有很好的疗效外,还能治疗贫血!《外台秘要》里说:“单用一味松节浸酒服,专治风湿痛,四肢如解脱。”用松节泡茶也有这样的效果哦!所以有风湿病的患者们,不妨每天泡一点松节来喝哦!说不定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松树身上常见的松节啊!是大量松的精华所化,还能安神助眠!实在不简单!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先生认为对于心脾两虚、血不养心而导致的失眠,在归脾汤中加入松节30g,大大增强了安神养心助眠之力!朱老还说过这松节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体虚容易患感冒的或创伤易感的人,每天用松节30g加上红枣2枚煎水服,能有效预防感冒!这松节配上红枣啊,就是咱中药里的“丙种球蛋白”呢!

这松节啊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疗效。譬如老慢支、咳嗽久治不愈的、痰比较清晰的,加入松节有顺气止咳之功。慢性肾炎、尿蛋白,久治不愈,体内虚寒的人也可以加入松节30g,可改善肾脏功能!

任之堂药房的书柜上就摆了个硕大无比的松节!关于这个松节的来源还有一个故事:有一次,有位张姓的哑巴患者过来老师这里看病,表情痛苦,无奈口不能言,比手划脚,憋的慌,实在不知该怎么办,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呐。老师叫他安心的坐下,不要紧张,然后为其把脉,之后开出药方,结果不到两剂,病人痛苦就消失痊愈。这位患者知道松节能入药,所以啊为了感激老师,还专门到深山去砍了一个大松节送老师呢!老师就把它放在药房的柜台上作纪念、也作药材标本供学生学习!
……
……
 
(接上,发表时总是提示有不良信息不予发表,只有一段一段发表)
.(有一段发表不上)

一位中年女患者,两手脉象沉细,寸尺部微弱,尺部尤甚,关部比较郁紧。我推断出她腰椎不好,颈椎可能也不好,全身寒湿重,胸闷等症状!阿姨一一点头回答是!她告诉我她颈椎特不舒服,这次过来看病主要是头晕目眩(此乃比较严重的颈椎病出现的典型症状)。阿姨看完之后,我们俩又聊了一会儿,然后我就拿出我师门独特的“悬透灸条”为其灸治颈椎!阿姨颈椎肌肉特别僵硬,淤血粘连特别严重,用手使劲捏也捏不起来,硬度太大了,整个大椎从外形上看往外凸起!

西医认为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在治疗上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一般。而且术后容易复发。

现代人有着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睡觉,长时间操作电脑,熬夜,吹空调,洗冷水澡……这些都造成了颈椎的慢性劳损,西医认为这样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即可发生颈椎病系列症候群。

在中医看来,颈椎病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综合导致的,内因是是肝肾亏虚不足,气血淤滞所致;外因是风寒湿三邪侵入,即为痹症,闭阻经络,气血循环受阻!参合着现代人的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单纯的内因和外因是很少见了,更多的是内外因综合,虚实夹杂之证了!

肾主骨,肝主筋。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过度耗竭,肾精亏虚无以充养骨髓,督脉升清之力不足,脑窍则容易出现头昏、头痛、耳鸣、眩晕甚至昏厥、视物模糊;肝之阴血不足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颈项僵硬或疼痛、上肢麻木,手指也不灵活。《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寒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外感风寒湿邪痹着筋骨脉络,致使筋骨受损,脉络淤阻,则会出现畏寒、怕冷、头痛,颈项僵直疼痛,肩背部酸痛,阴雨天甚重!颈椎病病程缠绵不愈,与“风性善变”“寒性凝滞收引”和“湿性粘滞”的特性极有关系!所以颈椎病的发生在外则因于风寒湿入侵,在内则因于肝肾亏虚。所谓“肝肾同源”,若肝血耗损(现代人看电视、玩电脑、注意力高度集中耗损神损肝),则会盗用肾水,正是子盗母气,致肾精亏虚,肝肾皆亏损,气血淤滞,筋脉失于濡养腠理空虚,更易招致风寒湿邪客于筋骨经脉。所以筋骨受损和气血淤阻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病理特点!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特殊的背景!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我认为寒湿和淤血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就只拿颈椎病来说,为什么现代这么多人患颈椎病?上到头发花白的老年人,还是下到青春飞扬的青年人!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出了问题啊!刚才在前面为大家也提到了很多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们人的身体就象一个热源体一样,处在自然界之中,和周围的环境进行着热交换,当我们在排汗的时候,毛孔打开向外发散热量,如果在这个时候,再接触到风气或者寒凉之物,就很容易把周围的寒湿和风邪都吸收进入体内。比如我们在大汗后洗冷水澡,寒湿迅速穿到经脉里面;刚洗完热水澡后或大汗后吹风扇、空调同样如此;常食寒冷、生湿食品,如冰冻食品、泡菜等;长期身处潮湿环境之中如四川盆地;啤酒生湿;等等

正是因为我们现代人不注重这些日常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只知道纵其欲望!而不惜其身!造成了多数人身体呈现寒性体质,表现为手脚冰凉,痛经,腰酸背痛等一系列痛症。寒性凝滞,积与经络,则造成经络不通,气血阻滞,久而久之,形成离经之淤血。严重者淤血与周围其他组织形成包块,坚硬无比。在颈椎的话,如果出现这种硬性包块是比较难治的。在其他部位的这种情况造成机体局部处于“无对外交流”状态,此时容易形成癌变!

从上面的时代特征可以看出,颈椎病最主要的病因就是寒湿和淤血(都与自身体质有关)。那么我们在治疗上又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中国医学博大精深,现代医家也对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也是各有千秋!我在下面列举一些中医大家的治疗方法吧!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吧!(大家有什么看法或者对我的观点有异议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哈!相互交流!共同进步!oh~yeah!)

崔老师认为颈椎病多责于慢性劳损气血失和,加之外感风寒郁而化热,或肝经风热上炎,形成痰热郁结于颈项脉络,经气运行不利。治当清除痰热淤阻,畅通经络气机。开方如下:
代赭石15 白芷15 酸枣仁15 葛根30~90 川芎30 桑寄生15 天麻15 白术15 半夏9~12 牛蒡子9 僵蚕9~15 枳实12
上肢麻木伴疼痛较重者加细辛3,桑枝12,蜈蚣2条;
恶心呕吐重者加竹茹15;
下肢麻木无力者加杜仲12,黄芪30;
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者加连翘15,山栀12。
方中代赭石降逆止呕;葛根疏散风热,升发清阳;川芎疏通少阳经气;白芷芳香通窍;半夏、白术、天麻同用燥湿化痰、平息肝风;牛蒡子、僵蚕疏风清热;桑寄生补肝肾、壮筋骨;枳实化痰理气;酸枣仁清少阳郁热。诸药合用,共奏祛痰清热、化痰散结、通络止痛只功!

符老先生认为分情标本缓急是治疗的关键。急性发作期宜温经散寒除湿,祛风剔络,舒筋活血;缓解期当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善其后。
急性期基本方药:
葛根12 细辛5 当归12 姜黄12 木防己25~30 陈皮6 威灵仙12 全蝎5 僵蚕12 桂枝5~10 地龙10 水蛭10 蜈蚣2条 乌梢蛇30 鸡血藤30
若痛甚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6,雷公藤10,甘草10;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者,加天麻15,钩藤30,菊花10,决明子12;
肾阳虚腰酸冷痛者,加仙灵脾10,鹿角片10;
痰淤互结症见赋体麻木、苔白腻、质淡红有紫气、脉弦滑者,加石菖蒲10,法半夏12,郁金10。

缓解期基本方药:
山萸肉12 淮山药20 熟地12 党参10~15 黄芪30 木防己15~30 葛根12 当归12 丹参30 枸杞子12 川牛膝30 紫河车15

杨老师认为该病病机是肝肾不足,筋骨懈坠,同时兼受风寒外袭,经脉气机不畅,或肝阳上亢,少阳枢机不利。老师在针灸治疗上深入探讨,取得了可贵的经验。治疗立法以标本同治,补泻兼施为原则,强调及早治疗。主要选取风池、天柱、列缺、后溪、夹脊五大穴。

风池:足少阳胆经之穴,与阳维之会,既能平息上扰之风阳,又能疏散外感之风邪,乃治风之要穴。又足少阳为枢,主骨所生之病,风池位于颈项部,具有疏利颈部关节的作用。《针灸甲乙经》记载:“颈项不得顾……风池主之”。

天柱:位于颈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能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治疗颈椎病的要穴。《针灸甲乙经》记载:“眩,头重痛,目似脱,项似拔,狂见鬼,目反上,项直不可以顾,暴挛,是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

列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沟通表里,通于任脉,肺主皮毛,具有宣肺散邪、调通任脉之功,经络疏通。《四穴总歌》有“头项寻列缺”之说。肺肾金水相生,虚则补其母,所以列缺有补益肾阴之功!

后溪: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通于督脉,可以清上焦虚热,平息上扰风阳。通经络,尤以疏通背部经气,利关节。《针灸甲乙经》记载:“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后溪主之。”列缺配后溪,一个调任脉益阴潜阳,一个调督脉疏风散热,一升一降,使任督畅达,阴阳和调!

夹脊:是一组穴位,各位于相邻颈椎棘突间,旁开中线0.5寸。本组穴位受华佗夹脊穴启发而来,临床应用较多。从经脉上看应属于督脉或者膀胱经,主要有疏通颈部气血,疏通经络,通经止痛的功能。

总观其五大穴位,风池、天柱祛风散邪,疏通经络,以治其标;列缺、后溪既能散邪通脉治其标,又补下清上,调和阴阳升降治其本;夹脊穴则直指病位之所在!(邹师兄在治疗颈椎病的时候也常选用后溪穴和夹脊穴,效果颇佳!)

余老师认为颈椎腰椎的病变,要考虑“肾主骨”、“肝主筋”,从肝肾立论是治疗颈椎病的关键。缓解颈部僵硬的症状,则需要理解“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从湿论治,是缓解症状的关键。老师在治疗上也是采取:急则治其标(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缓则治其本(培补肝肾,调养气血,强筋健骨)。具体方药大家可以去看老师的《医间道》。另外,我们告诉我们一个治疗颈椎病的简单方子:柴葛根50 黑豆30 生牡蛎20 每日一剂,连用3~5天,后加入补骨脂巩固。方中葛根通督脉、升清阳、散风寒、疗项背强几几。黑豆、生牡蛎除湿、降浊阴、敛肾水、填肾精。肾水足则以生肝木。肝肾同补!药中一升一降也刚好符合老师的升降思路也!督脉升,任脉降,使全身升降气机通畅!

我师傅(雷氏悬透灸传人,成都冲和悬灸堂堂主)认为:长时间压迫、劳损颈椎以致气血不畅,肌肉粘连,加之外邪入侵(主要为风、寒、湿)血管外形成瘀血瘀积,称为“离经之血”,压迫血管,大椎甚至粘连成包块、疼痛不止,形成弧度或增生,影响头部供血,造成头部缺氧。也有不少数是由于肝肾之气不足,卫阳不固,邪气入侵,血气不畅,经络阻滞。实际上,几乎所以的颈椎病患者都是这两方面共同综合导致的!师傅在治疗上采取内外兼治的方法,“四管齐下”:

第一步:灸。采用雷氏独特的“悬透灸条”循全身经络悬灸,调节全身气机。重灸督脉,尤以颈椎为主。同样也在膀胱经、肝经和肾经三条经络上多灸,温补肝肾之气。悬透灸条具有行瘀活血、化痰理气、袪风除湿、疏经活络、斩坚化结、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温煦阳气等效果。

第二步:敷。在颈椎部采用敷药,把生姜打粉炒热之后加入药酒和秘制敷药“肖坚化结散”,用纱布包裹,固定敷于颈椎。(敷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炎镇痛、消除骨质增生和骨刺、消坚化结等疗效)

第三步:拔。当患者瘀血明显灸软化时,可以开始拔罐。拔罐是为了拔出淤滞的淤血和寒湿,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第四步:方药。内服药主要以活血化瘀、消坚化结、通经活络、滋补肝肾为主。

这样内外兼治,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其中以灸治为主,其他三种方法为辅,因为悬透灸不仅是能祛除风寒湿外邪,还能通过打通全身经络来调节五脏六腑之气,推动气血的正常运行,实其虚!(悬透灸术我会在以后为大家详细介绍的)

还有中医正骨、整脊手法啊之类的治疗颈椎病;民间常用偏方啊等等之类的…..(这里就不详细尽述了哈!)

综上所述,治疗颈椎病一定要辨证施治,颈椎病只是一个西医的病名,我们要透过这个病名看整个机体所表现的“证”,证不同,治不同!分清虚实、标本、缓急是很重要的。在中医里,有很多内治外治的方法,如果能在治疗上要讲究内外兼治,综合治疗!那么这样肯定会达到很好的疗效!
……
……
……
我在阿姨的大椎、肩部重灸了半个小时,很多寒冷的湿水被药力逼出体外,我又沿着督脉灸了下去,这时我发现阿姨脊柱上全是水珠,这说明阿姨的寒湿很重,在灸条强大的药力之下无所遁形,逼出体外!阿姨说她感觉很舒服,先前的头晕症状也消失了,坚持要请我吃午饭!唉!阿姨太客气了!最近我是完全吃素了,把油腻炙煿之品都戒了,借以这个借口就推脱,花了好长时间才说服阿姨不用了!看到自己为患者缓解了病痛,作为一个医学生而言,心里是一阵又一阵的感动!

这时一个病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这么大热的天穿着冬衣,丝毫不觉得热感,与我们这短裤短袖拖鞋的相比简直就是太“显眼”了,这位患者来自广东惠州,计算机专业,大学刚毕业!在几个月前就出现这种奇特的状况!刚好由于是毕业,就在妈妈的陪同下四处求医,这次来到了余老师这里!她感觉特别冷,要穿很厚的衣服,但是要出汗,而且出汗特别厉害,但是就是怕冷!夏天了还是穿的和冬天一样!这让我想起了《伤寒论》中的一句话:“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当然在这里不完全是这种情况!患者叫小文,我们后来成了比较好的朋友,现在也还保持着联系。在接下来的日志中还会为大家介绍这个特殊的病象的~

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就到中午了。老师也忙完了,叫我们去多买几把药锄回来,下午方便上山挖菖蒲!嘿嘿~

下午三点,我们准时在任之堂大药房集合,总计17人!这几天也还来了两位志同道合学中医之士,蓓蓓姐的老公也从北京赶来了。于是乎,又是一大群“强盗”手拾药锄,脚拿剪刀浩浩荡荡的向牛头山深沟里进发咯!
光脚丫……

摘核桃……
捅瓜蒌……
挖菖蒲……

大家好不热闹!

明天会有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发生呢?是什么样的收获让大家如获至宝呢?呵呵,敬请大家关注我的下一篇日志《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11》之第十二天 治癌法宝道中求 拨开云雾见仙草
 
第十二天、 治癌法宝道中求 拨开云雾见仙草
7月27。
这些天的天气太热了,气温早冲破35摄氏度了,我身上的汗水就如同连绵不断的溪水哗啦啦的流啊。早晨起来出房间就是扑身而来的热浪!再在早班7路公交车上挤十几分钟,身上的溪水就汇聚成壮观的瀑布了。来到药房,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儿,我呢也拿出中医经典开始继续背《药性赋》: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痰湿。苍朮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萝卜去膨胀,下气治面尤堪。况夫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肺虚;青盐治腹痛,且滋肾水。山药而腰湿能医;阿胶而痢嗽皆止。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泄,兼补崩中;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诚以紫苑治嗽,防风怯风,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羌活明目驱风,除湿毒肿痛;白芷止崩治肿,疗痔瘘疮痈。若乃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刘寄奴散血,疗烫火金疮之苦。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疗折伤之症责骨碎补……
这骨碎补不仅能疗折伤之症,还能补肝肾,续筋骨。主要治疗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久泻或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等瘀血肿痛之症。用上骨碎补30克打碎煎服,或泡开水含噙漱口,对于牙疼患者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用上骨碎补15~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或用骨碎补120克,白酒500克,一同浸泡,分10次服,每日2次;或者另用本品同生姜同捣,外敷伤处。对胸肋挫伤或筋伤骨折的疗效甚佳,为促进骨折愈合之良剂。
《太平圣惠方》有记载的骨碎补散:骨碎补(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细研)、虎胫骨(涂酥炙黄)、败龟(涂酥炙微黄)各25克,没药50克,上药共捣细罗为散。每服5克,以胡桃仁半个,一处嚼烂,用温酒一中盏下之,日三、四服。可以治疗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
…….
……
随后我出去也给病人号脉练习去了,同时也和大家交流交流了一下。在任之堂,长知识,就得靠交流!老师办的民间中医联谊会就是为了各路英豪提供一个舞台交流分享自己的特长!

余老师看完病人后,又和我们聊起了脉学:

这左手和右手之脉,不仅仅只是一升一降那么简单,我们说左手主升,但是它是升中有降。右手主降,也是降中有升。如右手关部,中焦脾主升,胃主降。肝结实热,肠腑不通,大肠小肠淫则腰痛,右手任脉之气堵住降不下去,自然左手督脉之气升不上去,就会出现腰疼!几乎所有疏肝的药都可以“升”,如柴胡等,升督脉之气!“寸尺太过则补关,寸尺不足则泻关”,这是调理全身气机,使整体脉势归于平稳。当我们遇到左关郁,寸上越的患者可以用木通、钩藤往下收敛!“精不足则思欲,神不足则思眠,气不足则思食。”肾精不足的人反而淫欲越大,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以致肾精匮竭!对于这种人,补肾精是很必要的,比如菟丝子。对于遗精的人,所谓精满自缢(无梦而遗),是正常的机体功能,是排出体内过多湿热浊邪的过程,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是正常生理现象。我们可以用上苡仁,滑石粉可以把湿浊祛除!
……
……
下午休息,明冠说他要写书法,刚好对书法是相当热爱的老张这两天一口气将宣纸、毛毡、墨汁都买了,放在那里还没人用过。于是他中午就去了会议室练习书法去了,蓓蓓姐,张琳也去了,我睡了懒觉四点才赶到……

明冠都写了好几幅字了。“上善若水”“清心寡欲”……对于我这个外行人来说,虽不知道这是什么字体,但这每一幅书法都写的很规正、严肃,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曾经听人说过:书为心画。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人的意蕴、情趣。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唐张怀瓘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书法的这种高度概括性,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广阔的天地。书法鲜明地体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多样统一。杰出的书法作品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美在于整体的和谐。书法艺术是在点画的运动变化中达到统一,是一种造型运动的美。

我这个书法菜鸟不知道明冠兄的书法造诣到底有多高,但是从他的写的书法上能感觉到,他在书法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杨鑫曾经教过我们一些书法,可以看出没有多年的历练是不会写出让我们在场三人连连称赞的书法的!趁着明冠在兴头上,我叫他给我写一幅字,他谦虚的回应说今天不在状态,没有感觉!没有?我这个菜鸟觉得写得太棒了啊!在我苦苦哀求下,明冠答应了。就我名字中的一个“静”字,“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我的名字那样清“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只见明冠提起一支最大的毛笔,蘸墨,运气,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一个硕大的“静”字就显现了出来!她是那么的端庄、高雅、沉寂,静静的站在宣纸上,一股含蓄内敛的气质沁人心脾!然后明冠兄又在下方写下了“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十二个字!人的一生要犯下多下错误?要谈论多少是非?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心怀忏悔。所谓“病有因,人有过。”佛家说人生病,是过去的“因”在当下显示的“果”。只要真诚忏悔,请求原谅,则能提升正面心力,培养浩然正气。得病后如不思己过,怨天尤人,则会提升负面心力,会令病情加剧。明冠兄这一行字真是用心良苦的呵!

晚上,老师拿出了一大块药团,大家一起做药丸,又是谈天论地的时刻了,在背完了《清静经》后,刘博士拉着脉神姐姐在旁边一直给她讲脉学!刘姐什么都会,就是不会把脉,所以她这次来任之堂学习主要就是为了学习把脉!有个脉神在身边当然不容放过任何机会啦!

老师从“眼二药”开始说起:蒲公英、白蒺藜各50g,研粉,一次5g,日二次,治疗眼痒之疾,尤其对老年人有奇效。话说有一次有位年轻人过来买药,要的是蒲公英和白蒺藜,说是母亲眼痒,要回去给母亲治治。老师见两味药一共才一百克太少,因此建议他加倍,年轻人答应了,药抓好就走了。过一段时间,年轻人又来,说要买第二剂,并表示上回用了效果非常好,这回是邻居眼痒,要帮他治疗,因此再来一剂。之后老师在好奇心驱使下也曾经给病人开过这药,效果确实很好!这两味药相配无论是虚火还是实火导致的眼痒都有效。
蒲公英这种植物大家肯定司空见惯了,《本草正义》记载:“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蒲公英不仅可以入药,而且还是食疗佳品!生吃、炒食、做汤、炝拌、风味独特的呵。用上蒲公英3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疗效;用上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白糖少许,一起煎成汤,对痈疡有一定疗效;而用上蒲公英50克,茵陈50克,大枣10枚,白糖50克,制成汤,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上等辅疗药物。

接着在谈到中医治病难不难的问题上时,老师讲他跟一位朋友闲聊时,那位朋友说:“中医很难吗?一个四君子汤、一个四物汤,一个治气,一个治血,就占了中医半壁江山。四的不行合起来成八珍也可以,再不够来个十全大补汤吧!中医嘛,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呗!”这位仁兄脑子真灵通,这话都被他想到了,厉害厉害!佩服佩服!。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有着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的作用。血同样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有着营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与血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可以说,任何疾病都离不开气血的变化。用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思路来治几乎所有疾病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白睛溢血,老师常用桑叶配上生麻黄。这个方子老师在网上公布了,有位病人为这病奔波了几年,四处求医,花了不少冤枉钱,结果上网看到了这个房子之后照方抓药,没想到几剂就解决问题,他感慨道:“没想到花了几千块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几块钱就解决啦!”正所谓大道至简,这就是中医的神奇!
桑叶具有疏风散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老师常用它来治疗眼部疾病!这桑叶又叫“神仙叶”,除了清肝火、肺火,还能止咳,但得用蜂蜜炒后效果才好。身体肥胖的人,长期煎水喝还可以使人变瘦呢!
对于肺火重导致的便秘,用桑叶泡茶喝也可以。老师以前要用桑枝做鞭子,于是将桑叶放在一边,一位老太太走来说这桑叶是好东西,不能浪费!原以为会有一番大道理解释桑叶的伟大,没想到老太太说:“你看蚕宝宝吃了白白胖胖地,长得多好啊!一定是好东西。”呵呵,老太太果然懂得观察啊,把蚕宝宝养好确实很重要,至少证明一点:桑叶没毒!一般用大黄泻下的话容易伤正气,因此可用桑叶代替,而且不会泻,一样能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本段摘自明冠《跟师日记》)
接下来大家聊到了口腔溃疡,之前老师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验方:五倍子+蒲黄+生甘草(前面已有提及)。发现这个方子功效的是一位热爱中医的西医大夫。这位大夫因为有很多口腔溃疡的病人,所以无意中得到这个方子。说到口腔溃疡,大家顿时一时兴起,因为大家或许多多少少都有过这样的麻烦,大谈口腔溃疡的苦处,明冠总是口无遮拦,这次又不小心脱口道:“口腔溃疡时最痛苦不是吃东西啊,我觉得是跟另一半接吻时。那种亲亲时候的疼啊~”,说完大家马上哈哈大笑!明冠兄意识到自己又说错话了,马上低头准备接受老师的批评,没想到老师竟然调侃说:“对,没错,以后你就去发明接吻时溃疡不会发作的药吧,造福大家,呵呵呵。”明冠兄激动的抬起头来大声应道:“好啊,那药名是xxx”(明冠兄好像又意识到要说错话,就把最后那几个字硬生生的憋了回去)哈哈哈!邹师兄说他的经验就是用庆大霉素直接贴上,老师接着补充道:可以用吴茱萸贴肚脐或脚心,这样引火下行。用细辛或大蒜贴脚心也可以。真没办法的话蒲黄直接研末敷上也行。看来口腔溃疡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还是给大家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吃饭痛啊!喝水痛啊!接吻痛啊!或许正是这样,很多人想出了治疗口腔溃疡的千奇百怪的武器!哈哈哈~

刚来不久的山东学生(刚毕业)向辉提到用蜈蚣打粉蜜调加醋治疗伤疤,他说当时在网上看见老师在网上公布这个方法时他刚好受伤,因此就试试,没想到效果很好,只是他说味道实在太难闻了,因此没有坚持,很快放弃了。明冠兄接着调侃道:“男人嘛,多几条疤痕挺酷的!”哈哈哈!众人又是一阵欢笑!有这样一个明冠兄调和气氛,学习知识的同时多了不少欢声笑语的呵!
扁桃体发炎也是人群中常见的疾病!感冒了大多都能引起!还有就是吃辣的吃多了!虽然很常见,但是疼起来那种难受呀,只有切身体会才最能了解!那么对于这种常见的症状,又有神马特效的治疗方法呢?这次老师去参加道医,有一位医生就献出这样一个治疗扁桃体发炎的验方:威灵仙30g、白英30g、青皮10g。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师得到一个如此简单有效的方子,迫不及待的想检验一下,因此回到任之堂就用到病人身上,为了跟踪效果,刻意让病人留下联系方式,两天后培杰大师兄打电话过去询问病情,病人高兴地说:“第一剂下去就减轻了,现在好啦!”哇塞,太不可思议啦!老师如获至宝啊!跟我们分享了这个方子!大家可千万要记住了哦!
还有一个“藿胆丸”,由藿香和猪胆汁组成,对于胆火上扰导致的鼻炎很有效,猪胆汁能降胆火,藿香能升清开窍,也是老师一升一降的思路。我师门的秘制清热药取名为“胆精”,其中主要药物之一就是猪胆汁,具有强大的清热祛毒的疗效,尤其对于脏腑之积热!又谈到猪了,又要一发不可收拾了!还有民间用猪骨头制成腊骨(跟腊肉制法一样),然后烧成灰,冲服,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猪尿泡(膀胱)加伸筋草治疗腿没劲儿,这也是民间用法,来一个治一个,比一般常规治法效果更快;猪心煲酸枣仁,加点辰砂,可养心安神,治疗失眠;猪肚熬汤,可以治疗各种胃病,并且常喝可以养胃。用猪肝伴上百草霜,荷叶或菜叶包裹蒸熟吃治疗夜盲症。
老师说这百草霜乃至阳之物,治疗食道癌!听到能治癌,我们全部肃然起劲!百草霜就是我们说的锅底灰、锅烟子。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筒中所存的烟墨!有止血,消积。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治衄血不止:百草霜末吹之”

老师接着告诉我们一段很有“道”的话,即“天上的雾,地上的霜,半空中的水”。在天为阳:如这些百草霜、白酒、硫磺(蒸馏上升的)等药物,在地为阴:如西瓜霜。懂得了这些,再应用“阳病阴治,阴病阳治”的原则来治病!老师强调了这句话的重要性!让我们要认真留意并探索发现身边那些动植物之“道”,它们的颜色,它们的性味,它们的生长特性,它们的生长环境!这些与自然相通之物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大道”。像以前提到过的碧桃干,发现了它强大的自然收缩之性,用以治疗食道肿瘤患者,就取得了匪夷所思的疗效!再比如之前提到过的灵药扣子、灵芝也是如此!老师在道医会上获得的宝贝治癌药,都是与自然息息相关,与道息息相关!这是治癌法宝道中求啊!

老师接着又谈到了一味神奇的药叫云雾草!因其生长在高海拔云雾山地、高山石头之上和树丫上,故称云雾草。该药具清热解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火头痛、眼睛疼痛等。同时云雾草还对治疗老慢支有奇效,所以老师还特别补充说它能治疗肺癌。云雾草甘甜,味辣。用开水冲服,也是治胃寒上火特效药。张琳曾今去过云南,她说在云南高山之地,随处可见这位“仙草”啊!可惜的是她当时并不知道这云雾草有如此好的疗效!遗憾的说到:“下次去云南一定要采他个一大包回来!”

在聊天的过程中邹师兄提到了中医中的“放血疗法”,对治疗白癜风有很好的疗效!放血疗法是中医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放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放血疗法治疗疾病比较广泛,小到感冒发烧,头痛脑热,大到急病重症都可以用放血治疗,常常使用放血治疗会起到峰回路转的功效。

接着邹师兄提到了“神针王”王修身!说他的针法真是恐怖!但是疗效那个好啊!把一根三尺长的银针贯穿患者身体,来回的抽拉!像是在拉小提琴似的!听的我们全身都是鸡皮疙瘩!心想世间居然还有如此神奇的针法!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啊!中医到底还隐藏了多少秘密?谁又知道呢?

“神针王”王修身的名气早已蜚声国内外!王修身的外祖父黄国珠在当时也是个赫赫有名的郎中,而王修身的恩师——金一针更是清朝末年的宫廷御医。1951年,王修身进入一所中医学校攻读西医三年。结合西医有关解剖、人体结构、血液、神经系统和防疫等知识,他将满医针灸的绝技做了进一步提高和创新。为了确定所创针法的疗效,王修身以身试针,先后从一寸针、八寸针逐步加长到三尺二寸长的银针,由于施针的稳、准、狠,使得王修身所创针法,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疗效。满医针灸作为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一朵医学的奇葩。现在王老先生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虽然八十多的高龄,但从未离开过医疗战线。他说满医针灸有二大特色,一是讲究医道、医德和医术,二是独有的清宫御医针灸绝技,选穴准、针感强、反应大、疗效佳。这些独门绝技,既能妙手回春,又因会者不多,导致王修身在医诊上已经过度劳累。对于自己所创的满医针灸绝学,还没找到合适的传人!实乃遗憾!希望王老能找到自己心满意足的弟子,将这门针灸绝技延续下去,造福更多的患者!“大悲大愿,至妙至神。降龙伏虎,救国救民,灵感孙大真人,慈悲救苦天尊!”

秒针转动滴滴答…..
第十二天就这样静静的过去了,在这里给各位道歉啦!过来这么久才更新了这篇日志!不好意思哈!第十三天将有一位高手隆重登场,明冠兄也要系统的为大家讲了一次精彩的书法课!晚上更有一场巨大的惊喜在等着大家!敬请大家关注我的下一篇日志《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13》之第十三天 整脊高手话沧桑 翰墨春秋明冠讲
 
第十三天、 整脊高手话沧桑 翰墨春秋明冠讲
7月28日。
今天是伦敦奥运会开幕的日子。我是个十足的体育迷和欧美乐迷。对于西方世界的元素,总缺乏不了一定的关注!这不?伦敦奥运开幕了,凌晨4点准时从床上起来睡意朦胧的打开电视,小心翼翼的,把声量降到最小,怕打扰了旁边呼呼大睡的泽伟。奥运会开幕式一向是主办城市向全世界推介其文化和历史的舞台,伦敦奥运会也不例外。从莎士比亚到J.K罗琳,从工业革命到社交网络,英国人试图通过三个小时的表演和狂欢告诉世界:伦敦影响了,也将继续影响着世界。我个人觉得不错。开幕式充满了人文精神,民族自信和历史氛围。尤其是那浓浓的英伦风情深深的吸引着我……..好了,扯远了。回到日记正题上来。

凌晨看到5点半,实在撑不下去了,就有回到床上睡了一会儿。8点过和杨鑫一起来到任之堂药房,泽伟呢这两天感冒了就留在房间休息自己整理整理学习资料。

早上依旧是在看书,练习号脉以及和大家交流中度过的。
《跟诊日记》:拍打也是一种很常用的自我保健方法,每天适量适度的拍打有益于血液循环和经络畅通。切忌莫要过度和大力拍打!对于上半身肩颈、肠膈、手头的病痛可以拍打肘窝及心包经;对于下半身腰膝算账麻木、行走不利,静脉曲张,腿脚沉重,腹胀可以拍打委中、膀胱经。拍打的时候,最好再心中默念《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样以提高自身正气和意念集中力。拍打的效果也会比较好。

青春痘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的烦恼吧。像这些粉刺痤疮酒糟鼻啊,这里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内外兼治。在外使用颠倒散:大黄、硫磺各30g,打粉,凉水调敷在患处。在内服用枇杷清肺饮(当然我觉得还是要辨证施治的好,毕竟每个人证候是不一样的)。在饮食上忌生冷辛辣之品。

前面提到过的现代人的饮食问题。这很容易造成肠积和肥胖症。肠积之人脸色泛黄泛暗,胃口不好。这时候一味叫做“鸡矢藤”的中药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一味鸡矢藤,治疗肠积,平和而有效。再配上火麻仁,化食消积又润通肠腑。So对于现代人来说,常用鸡矢藤来泡茶饮用,不失为一种保健良药啊!中医俗话说得好:“肥人多痰湿,痰人多虚火”,这个时候用上鸡矢藤与苍术,打粉泡水喝,一次一大勺,一日三次,有降胃浊气,升脾清气的功效!切记切记哦!

十点过几分,陈阿姨来了,刚好我给杨鑫灸了一下颈椎。阿姨叫我帮她把颈椎理疗一下!恭敬不如从命!阿姨是寒性体质,手脚冰凉。接受灸疗是很舒服的是个不错的保健治疗选择。说到这里,就把我自己上文中对颈椎病的思索灸法给补充一下吧:第一步、用三根灸条从风府穴开始施灸,往下直到大椎穴。(其范围覆盖到所有的阿是穴和夹脊穴以及大椎斜下的大杼穴),悬灸15分钟;第二部、从风池开始,沿着颈侧,灸至肩峰。(其范围覆盖了阿是穴、夹脊穴、肩井穴、肩髃穴),两侧各15分钟;第三步、点灸穴位。包括:外关、列缺、后溪、膏肓、足三里或阳陵泉。每个穴位至少5分钟;(前三个穴位可以包含于手三阴三阳悬灸之中;后三个穴位只有点灸,膏肓穴可多久)第四步、功能锻炼。每日早晨太阳出来之时,习练《八部金刚功》,扶正祛邪,强身健体。(备注:一日之内可练多次,以身体微微汗出温润为佳)

临近中午,武当脊柱养生馆的王老师带着感冒的徒弟过来找余老师看病。两位老师是很好的朋友。经常相互夸奖对方的医术。既然王老师来了,这么好的机会,不请他露两手,我们是不会放他走的。哈哈!于是王老师现场为我们演示了中医正骨手法,大师姐首当其冲,看着大师姐已稍稍侧偏的颈椎在王老师的手法之下,咔咔的几声响后变正了,我们都张大嘴巴吃惊了!神奇!其实,二师兄和小欣师姐曾经在王老师那里学过正骨手法,也在我们面前示范过。不过这次见到王老师真人的技术,还是深深震撼了我。于是我们深情热情的想邀请王老师给我们讲一堂课!我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齐刷刷的射向王老师,最终在余老师的盛情邀请下,王老师爽快的答应了。顿时大家欢呼雀跃,炸开了花似的!时间地点就定在今天下午3:15在我们的中医联谊会会议室。

中午吃完饭回到住处休息了45分钟后,我们就赶到了会议室。抢先占领有利地理位置,方便听课做笔记!
王老师的整骨技术是以西医运动医学、解剖理论和中医知识相结合为基础的。他告诉我们身体可分为硬组织和软组织,硬组织包括骨骼,软组织包括肌肉、血管、神经等等。骨骼本身不能运动,是靠肌肉,筋膜这些软组织的带动下才产生了运动。现代生活中大多数的软组织损伤,主要是肌肉损伤,引起了常见的颈椎病等脊柱系列病症。这其中力的传导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王老师开始讲了很多关于西医解剖学的知识,大家都不是很懂,还好我,杨鑫和泽伟在学校学的是西医临床医学,我们在大一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了解剖学!听起来比其他人要好些!不过还是有很多知识在时间的摧残下忘的差不多了!下面我就一些有关于这次讲课的西医解剖学知识叙述如下:
软组织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神经、血管等。肌肉包括皮毛、腠理深部的现代解剖学意义上的皮下脂肪、肌肉等组织,具有保护内脏与相关组织,抵御外邪,主司运动等功能。
人体的肌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中,牵引骨产生运动。人体骨骼肌共有600余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骨骼肌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肌肉类型。当健身者通过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时,锻炼的就是骨骼肌。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且成对出现:一块肌肉朝一个方向移动骨头,另外一块朝相反方向移动骨头。这些肌肉通常随意志收缩,意味着想要收缩它们时,神经系统会指示它们这样做。骨骼肌可以做短暂单次收缩(颤搐)或长期持续收缩(破伤风)。
肌肉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关节的运动,其作用犹如杠杆装置,有3种基本形式:①平衡杠杆运动,支点在重点和力点之间,如寰枕关节进行的仰头和低头运动。②省力杠杆运动,其重点位于支点和力点之间,如起步抬足跟时踝关节的运动。③速度杠杆运动,其力点位于重点和支点之间,如举起重物时肘关节的运动。
肌肉的辅助装置有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它们具有协助肌肉的活动,保持肌肉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功能。
组成运动器官的每一块肌肉都是一个复杂的器官,是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
脊柱呢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内部有纵形的椎管容纳脊髓。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正常情况下,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从侧面看呈S形,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这种构造能有效减轻震荡和缓解压力。长期姿势不正和某些疾病(如胸椎结核、类湿性脊柱炎等)可使脊柱形成异常弯曲,如驼背。

王老师说:“人们在生活、工作和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各种动作都是肌肉活动。而人的一生是在不断改变身体姿势和重复各种肌肉活动的过程中度过的。在重复肌肉活动的过程中,人们的身体可能得到增强,也可能受到损伤。肌肉损伤几乎在运动、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所有的肌肉活动中都是多发常见的。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中肌肉损伤超过50%。很多运动员由于过度劳累导致肌肉损伤而影响提高甚至丧失运动能力。在劳动(包括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肌肉损伤也都是多发常见的。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活动减少导致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衰退而容易出现肌肉损伤;一旦发生由于肌肉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而使活动困难,会加速衰老过程并加重了老人的心理负担。肌肉损伤虽然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运动能力带来程度不同的困扰、甚至在经济和心理方面带来巨大的负担。肌肉损伤至今还没有受到全社会和医学界、医学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肌肉损伤一般没有致命的威胁。医学界忙于对付那些对人类有致命威胁的疾病,忽视了没有致命威胁的肌肉损伤也是可以理解的。也许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使肌肉损伤问题至今没有受到临床医学的关注。大家都知道:临床医学的需要是基础医学发展的推动力。失去了临床医学对肌肉损伤的关注导致基础医学中的肌肉生理学和生理-病理学发展的滞后,导致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几乎完全忽视了肌肉损伤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年以来在传统西方医学生理学里,肌肉的活动是从属于神经的控制。肌肉跨过关节,通过肌腱或直接附着在关节两侧骨的不同位置上,接受神经系统传来的信息产生紧张、收缩、舒张和伸展, 使人得以维持姿势和完成不同的活动。在失去神经的控制下,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就不会产生自主的活动了。因此,当人体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问题出在神经系统,而不会想到:肌肉虽然必须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才能活动,但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也会影响人体的运动功能。
由于失去了临床实践需要的推动,肌肉生理学的内容几乎局限在肌肉收缩的机理、肌肉收缩的物质能量代谢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调节、骨骼肌纤维类型以及不同性质的肌肉工作对肌肉结构变化影响等,甚至运动生理学和劳动生理学的肌肉生理的内容里,至今也没有涉及重复肌肉活动对人体的结构和机能影响的内容。由于得不到临床医学的关注导致有关肌肉损伤的生理、病理等基础学科的发展滞后会显著影响到对肌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病征的诊断时,在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伴有明显的疼痛感觉的时候,一般首先引起医生注意的是疼痛,其次才是运动功能障碍。临床医学很早就重视疼痛。我国传统医学针刺治疗中很早就有 “以痛为腧”的原则。近代西方临床医学也逐渐特别关注疼痛。目前,我国有些医院已经设有专门的“疼痛门诊”。把疼痛作为治疗的目的,并把疼痛的原因归咎于神经系统,通过用药物或针刺降低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感受功能,以减轻因疼痛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这对于一些目前还无法治愈的疾病的患者是必要的。但痛是因为病引起的。如果我们能更多地关注引起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把病治好,疼痛也就会消失了。上世纪我国针灸界曾经集中了大量的研究力量和相当长的时间把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在针刺麻醉和针刺镇痛,把针刺镇痛和治痛作为针灸的主要任务。回顾这一经历,值得反思的是:针刺的作用究竟只是治痛还是主要在于治病?那麽,我们今后是否应该把针刺研究的重点放在研究针刺治病的机理方面?”

老师接着说:““疼痛”是重要的病征之一,但是肌肉损伤只有在急性发作的时候才伴有明显的疼痛;多发常见的慢性肌肉损伤,疼痛并不明显,这可能是遇到运动功能障碍和疼痛时,人们首先会想到问题是在神经系统或骨关节损伤而很少想到肌肉的另一个原因。由于有关肌肉损伤的基础研究滞后,至今关于肌肉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有风寒湿、炎症、损伤等各种看法;肌肉损伤的主要病所病位也也没有准确的定位,例如,是肌痛、纤维肌痛、肌筋膜疼痛还是颈肩腰腿痛?是软组织损伤还是肌肉损伤、病所是在肌肉的起止点还是在肌腹?”
“人体的每一个动作,是由一群肌肉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哪里出现了痛点,并不单是该部位肌肉出现了问题,还有远部协同肌或者拮抗肌出现了问题。我们看待问题不能只看到这一点,要看点这一点衍生出来的整个体。”脊柱在中医上是督脉的部位,又包含了太阳膀胱经的内外两线。督脉乃阳脉之督纲,对全身阳经起到调节作用,故称之为“阳脉之海”,还能反应脑、髓和肾的功能。脊柱系统的病症从中西两方面结合来诊疗是很具有前景的。所以老师在整脊方面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针刀切开已集合的坚硬组织,结合针灸,推拿,按摩,使任督相同,使上下、前后、左右肌群相通。
老师将软组织的诊治方法概括为以下:肌肉的上下力、左右力、前后力;部位的远、中、近端;病灶的浅、中、深度;诊疗部位的想到、摸到、刺到。
诊断软组织损伤,一定要明白肌肉的运动方向,是上下?左右?前后?弄懂之后根据病患平日的活动习惯进行观察;在病变部位是在远端、中端还是近端? 病灶是在浅?中?深?这两者反映的就是疾病的程度。最后是“三到”,既然已经掌握疾病的位置与发病机理还有程度之后,我们就必须采取治疗方案,所有软组织损伤的治疗都必须想到、摸到、刺到,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的病变都离不开力的传导,因此要学会掌握以上大纲。而且这些内容具有可重复性。不是哪里痛就治哪里!
老师将这种诊断方式称为“肌肉整体辨证疗法”:①阐述力的传导:上中下、浅中深度的改变和力的运动方向;②力的运动方向:上下力、左右力,前后力。六个方向产生的六个运动力;③肌肉的受力变化:体—面—线—点。点—线—面—体。体到面从单个肌肉到肌群组合的运动方向所演变过程中出现新的肌群变化的病态反应。疾病由体到点的受力运动和有点到体的康复演变。④肌肉的起点,止点,分布,层次,运动力和神经血管的关系。⑤肌肉运动伸屈度和受力肌肉的上中下到浅中深的十字交叉力。⑥静态和动态的肌肉运动力学关系。⑦状运动和冠状运动的力学关系。⑧弓弦运动力学和网眼运动力学的关系。⑨从整体思考局部,从局部窥视整体的力学运动关系。⑩解剖学与中医经络学传统与现代的认识。(够深奥的)
在进行辨证时要有开阔的视野,不要头痛医头,只需在相连的远端劳损部位进行针刺或放松,就能有效解决问题;
提到股骨头坏死,民间有一个说法是喝酒过量导致,老师说说看到这种问题,我们心里应该先要有问号,思考为什么会饮酒过量导致股骨头坏死?老师的理解是在饮酒过量,超过肝脏解酒的阈值时,肝脏会调动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液加速循环继续进行分解,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方式。那最先被抽调的就是股骨头附近的血液,这里是股动静脉的经过之处,因此经常过量饮酒的人就会慢慢导致股骨头滑膜组织得到不营养补充而被慢慢破坏,这就造成股骨头的摩擦力增大,最后因为摩擦太过,导致周围组织损伤,血液供应彻底断止,久而久之演变成股骨头坏死。因股骨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关节,有连接来自骨盆、腰部及腿部的肌肉,因此诊断上还是要先找出长期劳累的肌肉受力点,不要一味往股骨头去治,得找出致病本源才是。人体大腿负重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是日久以来养成的一种惯性,因此股骨头坏死也不会两侧同时发作,一般都只是单侧病变。股骨头坏死是复杂的,因为它是一群庞大的肌肉群和神经的聚集地,联系着腰部和腿部肌肉,若我们一味治股骨头,说不定还加快了坏死的速度,应该具有整体辨证的思想,将导致股骨头坏死的肌肉群找出来,做出针对性治疗。所有的软组织问题都可以用上下力、左右力、前后力、远、中、近、浅、中、深、想到、摸到、刺到来进行推理。
软组织损伤时的疼痛感觉都是由一个体开始的,后来才是演变成面、线、点;而治疗则正好相反,可以由一个点开始治,就能治好一个体。重点在于如何找出问题的矛盾所在。所有的治疗都是为了“平衡”!骨头问题,一般都是肌肉群失衡,别忘了骨头上还有肌肉韧带,这些韧带力量很大,在长期受压和失衡状态会把骨头也牵连进去。中医治疗讲究平衡,我们也一样,重点是解决根源问题,连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也要改正,加上运动、药物及心理辅导,达到恢复功能,消除症状就行了。(转自明冠兄)

说了这么多,最终我觉得老师的这种辨证疗法就是在于恢复肌肉群力的平衡。力的平衡!物理学的知识也!老师能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医学上来!不得不说是一种创新!
……
……
由于本篇日志较长,所以分为上下篇来写。下篇主要是介绍明冠兄和他讲课的专题。
 
(接上)
下午的知识还在脑袋里打着转,晚上又大家围坐在一起做药丸聊天。脉神姐姐在一旁给刘姐和蓓蓓姐传授脉学。八点左右我们一直在讨论相学,佛道讲究缘分、机缘。

佛曰:“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因缘聚则物在,因缘散则物灭。”
世上有很多事可以求,唯缘分难求。茫茫人海,浮华世界,多少人真正能寻觅到自己最完美的归属,又有多少人在擦肩而过中错失了最好的机缘。或者又有多少人有正确的选择却站在了错误的时间和地点。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人一念之间。
茫茫人海中两人从相遇,相识,相知,或是相亲相爱,这就是缘分,缘分无需等待 ,缘分是人争取的,是人创造的,只有懂得努力创造缘分的人,才是最理智的,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在缘分来的时候,抓得住它,珍惜它呢!缘分是美丽的,缘分和爱情一样,是个古老的话题,同时缘分也需要精心呵护的,缘分不是诗,但它比诗更美丽,缘分不是酒,但它比酒更香浓。佛主早就说过: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爱是不分距离不分地域的,在缘分的天空里,缘分并不是永远都不会远逝的,珍惜你的缘分,善待你的爱情。莫等失去空遗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

时钟滴答转到8:30。大家都到齐了,照惯例的背诵完《清静经》,明冠兄准备了几天的书法讲义就要上演了,笔、墨、纸、砚(拿一个塑料杯代替了哈,哈哈)纷纷迫不及待的蹿上柜台,明冠兄,tonight belongs to you!

马来(马来西亚)明冠者,华人,祖籍福建。幼时受教于华人学校,善于学习,精通中国文化。高中接触书法,大爱之。遍访求教当地名师,勤学苦练,日渐精进,始出头,略显名气。大学择中医为己专业,熟读医家经典。为广学医之路,自办书展以筹费用,千里迢迢,不辞辛苦,赴中国陕西中医学院求学!中医之路遂大展,医缘广进。学业毕,四方游历,拜访名师,增进医术,修养道德。今结识明冠兄于任之堂,实乃人生之一大幸也!

中国书法的演变史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实际就是汉字,中华文明的演化史。明冠兄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以此作为今天讲课的开始。此图有山有云有太阳,纯粹是一幅自然景色图。明冠兄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旦”字,相传是最早的文字,是一个象形字,象形文字是建立在始觉会意基础上的文字。“旦”:太阳从崇山峻岭中升起,代表了一天的开始。这一幅图很美,所以文字之美源自自然,我们就自然而然可以明白书法之美,书法之美不仅有着自然之美,还融入了人文的气息和性格。由复杂时空变成精神上的领会。就像唐代著名田园诗人王维的一句诗:“行到水穷止,坐看云起时。”好有意境的呵!

《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称之为“仓颉造字”。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中国文字和书法的演变大致如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在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金文始见于商代二里岗的青铜器,不过商代二里岗发现的青铜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数几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时,青铜器上金文已经较为普遍。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小篆中最为出名的当属秦国宰相李斯的《峄山碑》。李斯可谓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书法家。

隶书开始时是写得比较草率的和不够规范的小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隶书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规范的字体。隶书改篆书一味圆转的线条为方折的笔划,顺应了社会对书写方便和规范的需要。隶书的破圆为方确立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直到今天也尚未改变!

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而楷书是在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孕育出来的,行书、草书、楷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行书、草书、楷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洵(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公元307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7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在行书、草书、楷书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后人尊称其为“书圣”。其行书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则是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则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寒食帖》。
……
……
……(以上内容根据讲课笔记及网上查找资料所得)

精彩纷呈的中国书法史课堂完了后,余老师突然问明冠兄还有没有宣纸。意味深长的说:“今天是任之堂开办七周年纪念日,七年了,网友们一直在问我今年怎么过,也给我提了不少意见,今晚大家有缘能相聚在一起,不如就让明冠写一幅字,大家都来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算是很有意义。”语毕,众人恍然大悟,激动不已。想不到今天是任之堂七周年纪念日。真的是融荣幸了,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和大家在任之堂相遇!这一份对中医的热爱之情和与大家真挚的友谊,在此刻此景,彷佛超越了时空,何止七年。因为中医,所以结缘!余老师这七年来为任之堂的发展,为理想的奋斗,为中医的崛起,可谓是鞠躬尽瘁!从七年前的艰苦萧条、寥寥无几到今天的茁壮成长,门庭若市。一路走来,任之堂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奋斗坚持精神的励志史。有没有一位中医人吃住都在药房?有没有一位中医人晚上守着药材睡觉?有没有一位中医人从来不收病人的诊费?……..余老师,我们敬爱您;我们崇拜您!任之堂,我们相信您;我们支持您!中医的继承和发扬正是需要这样千千万万的任之堂和余老师。朋友们,加油吧!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明冠兄小心翼翼的拿来一张崭新的宣纸,铺好毛毡,手持毛笔,蘸好墨汁,恭恭敬敬的用楷书写下了“任之堂大药房”,然后余老师带头用毛笔签下他的大名,紧接着大师兄,二师兄……大家都兴奋得迫不及待下手,但又害怕下手之后破坏全貌,因此有推推囔囔地,最后轮到大师姐了,大师姐坐下提起笔,在那儿凝神静气一番,大家屏息以待,大师姐却迟迟没有下手。看大师姐的表情是太过于激动和兴奋了吧!经过大家的一番鼓励之后,姐姐又再次认真提起笔,现场又是一阵寂静严肃,然后听到细如蚊声的:“我毛笔字写的丑,真的好紧张”
如此数个回合,终于有人建议盖指印,这才解决问题!也难为大师姐了!我要是激动兴奋过度也会这样子吧?!
最后由明冠代笔落款压章“岁次壬辰大暑,时值任之堂大药房七周年庆,余浩师率众弟子印此,愚生明冠敬题”。接着取出名章,恭敬盖上。同时也请出黄剑老师送给任之堂的印章“任之堂人”,分别盖在下款处,一幅富有意义的作品就完成了!
内心的喜悦由大家的脸上溢出,填满了任之堂的每处角落。老师说:“十年后,欢迎大家再回到任之堂!希望大家可以为未来的中医献一份力量。因为十年后大家都毕业了,在社会上也该有一些作为了。”
明冠兄说:“好!到时只要老师开口,无论机票多贵我都飞过来!”
一旁的杨鑫忙道:“我得赶紧记下你的话,免得你将来忘记,哈哈哈。”
“十年之约”是余老师对大家的鞭策与期望!也是老师对发扬中医的希望!发扬中医,要靠许多热爱中医的年轻人踏着老一辈医者的道路一步一步往上爬!虽然很艰辛,但是结果很光明!正如明冠兄所说:“因为我们年轻,所以这种豪情万丈的誓言显得稚嫩,也因为豪情万丈,才显得我们一直年轻。中医需要老一辈的提携和引路,更需要年轻一辈的努力和推动,新旧之间能很好地交替,旧人是我们的明灯,新人是我们的希望。我希望自己能从别人的希望,到成为后人的明灯。这段路,有很多好样儿的爷们儿!”Go Go 加油!!

今天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啊!有太多值得我们回忆的场景!敬请大家继续关注下一篇日志《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14》之第十四天 老师治病总思路 六和汤法显神通
 
第十四天、 老师治病总思路 六和汤法显神通
7月29日。
今日阳光明媚,今日多云转晴,今日又要大汗淋漓!早晨起来打开电视看了下新闻得知中国游泳选手孙扬和叶诗文勇夺金牌,孙扬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叶姑娘更是破了世界纪录。他们创造了中国体育的历史,实现了中国奥运会游泳金牌零的突破!心里小小激动了一番!中国,好样的!中国,威….武…..!又扯远了,回到正题上来。早上顶着满头的大汗来到药房后,和平时差不多:背书;号脉;交流…….老师叫我们好好的看一下《难经》前面讲脉学的部分,老师说他的脉学只是很多都是源于难经上面,熟悉后,给我们讲脉学就更容易掌握了。语毕,立马拿上蓓蓓姐送杨鑫的率真书斋出版的《难经》珍藏版抄了起来!
…….
…….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是战国时期的秦越人所著,说到秦越人可能很多非中医人士不知道,要是说扁鹊,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知道,神医扁鹊就是秦越人,姓秦,名越人。“扁鹊”是古代传说中能够为人民解除病痛的一种鸟,由于秦越人医术高超,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百姓很感激他,尊敬他为神医,便说他是“扁鹊”,久而久之,“扁鹊”之名便享誉大江南北。扁鹊行医的故事至今也流传广泛。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很是纳闷儿,就上前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有人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还没有入殓,百姓都很痛心。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后,就进宫去查看,他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人立于天地之间,接受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平衡调和,身体健康。现在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不通,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鼻息微弱不查,脉搏也及其细微,很难摸及,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在征得君主的同意后,扁鹊用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几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成语典故)。但扁鹊谦虚地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游历到了蔡国,君主蔡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蔡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蔡桓公不相信,还有点不高兴,对他的话不理不睬。5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发展到了血脉,不治就会加深的。”蔡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就这样又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蔡桓公时说,“病已发张至肠胃,不治会更加严重重”,蔡桓公听后十分生气,仍是不信。5天又过去了,这一次,扁鹊一见到蔡桓公,就立马避开逃跑了,蔡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寻问,扁鹊说:“疾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时,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起到治疗效果;在肠胃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到了骨髓,无药可医,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5天后,蔡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然而他已经走远了。不久,蔡桓公就死了。

正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了。在中医的诊断方法里,望珍在四诊当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要达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寻常。

老师早上看完病人后,给我们说到望指甲有时候也能为我们提供很重要的病理信息。肝主筋,其华在爪。指甲上有纵行条纹,形似瓦楞,反映出肝血缺乏;指甲淡红色充盈状态,反映了心血的充盈状态,若是充满整个指甲则放映心血充足。反之,若出现颜色偏淡的带状,则反映出心血不足,多见于睡眠不佳,思虑过度之人;指甲在按压之后,若颜色不能及时恢复,则反映体内气血循环较差;指甲偏红,反映体内肝胆热盛,患者会心情烦躁,老师告诉我们这种情况要用上香附配上黄连;指甲偏淡偏白,反映体内气血亏虚,有寒,这时要用香附配上乌药……
……
……
下午3:15我们来到会议室,今天是大师兄“隔三天”例行课堂!大家每次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每一次都是受益匪浅,“满载而归”的呵!

大师兄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治疗鼻炎的方子:
“苍耳子5g、辛夷花10g、薄荷10g、鹅不食草20g、白芷15g、黄芪30g、白术20g、防风10g、路路通15g、丝瓜络15g、陈皮15g、半夏12g、茯苓15g、生甘草8g、败酱草15g、炒薏仁30g、仙灵脾30g、川芎10g、当归15g、佩兰10g。”

这20味药蕴含了辛夷花散、玉屏风散、二陈汤等名方!有醒神开窍、升清降浊、化痰浊、扶固正气的功效!鹅不食草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之功。民间的郎中常常用单味鹅不食草来治疗鼻炎,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泽伟补充道他们当地常常用上鹅不食草加上樟脑和冰片闷在药瓶里用来闻以治疗鼻塞不通!在民间,对于牙痛,可以用棉裹鹅不食草,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对于一切肿毒,用鹅不食草一把、穿山甲七分、当归尾三钱,共捣烂,加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患处。

《道德经》云:“圣人不积。既己为人,己愈有。既己与人,己愈多。”当时老师无偿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验方和知识,这种无私的行为也感染了很多网友,纷纷分享出自己的验方秘方。上面的方子就是这样得来的。中医要兴盛,就需要这样许许多多无私奉献自己医学技艺的人士,将它们传播,将它们发扬。中医有太多的秘密隐藏着,值得去探索,期待有朝一日我们大家都能看到!

“温胆汤用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寐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这是出自孙真人的《千金方》里的名方—:“温胆汤”。大师兄提到这个药方,脸上洋溢出一丝丝幸福的微笑,说到:“铁杆中医邓铁涛老先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国医大师,毕生有幸邓老给我们上过课。邓老最常用的两个方子有两个,一是黄连温胆汤,另一是补中益气汤。而且温胆汤在邓老的使用下更加灵活多变,加减自如,能治疗各种疾病。后来温胆汤成为我们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科的协定处方,其中“邓氏温胆汤”更是广为流传。大家在余浩老师这儿,肯定也知道这温胆汤的使用率也非常高!”

中医古籍里记载:“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多证。”痰能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致筋骨皮肉,无处不到,进一步造成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所以有着“怪病多由痰作祟”、“痰生百病食生灾”等的说法!医书记载温胆汤主治痰饮内阻,心神失养,惊恐失眠,烦躁不安,头目眩晕等衍生多证。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造成了诸多“温胆汤”适应症。所以这个方子的时代意义是巨大的呵!大师兄说该方能治怪病,治痰,至气,治神。凡是久病不愈,疑难杂症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不妨试试温胆汤哈!大师兄给我们总结了临床上适用此方之证:
1. 怪病、疑难杂病
2. 精神神志病:焦虑、失眠、忧郁
3. 脉象弦、滑、数(加黄连),或关脉上越(加龙牡)
4. 舌苔厚腻黄,舌质暗,有口臭
5. 咳吐痰涎,久治不愈,夜间鼻鼾声大者
6. 形体肥胖者
7. 血脂、血粘度、血沉、血尿酸、血糖偏高,免疫亢进者
8. 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者

接着大师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人身图,标上上下、前后、胸背、腰腹。然后转过头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理理余老师的治病思路。语毕,众人甚兴!

《道德经》曰:“…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须,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师的治病思路就是从道家思想中悟出来的,从太极图里悟出来的,人身就是一个太极图,上下左右前后都在循环升降转动之中,生生不息!

胸背、腰腹各有一个代表方,总领该部位的气机升降,而刚好适应人身正面任脉降,背面督脉升的经络生理特点!再配上人身中间的脾土轮子,就能大转人体周身之气的呵!前胸是黄连温胆汤(解上焦之热),腹部是通畅六药(通肠腑,降浊阴),腰部是藏精六药(附子、龙牡、杜仲、寄生、川断),背部是背三药(姜黄、防风、小伸筋草)桂枝汤和葛根(温通心阳,生督脉清气)

大师兄自己总结了一首“方歌”来概括老师的思路,即:
《六和汤法》妙无穷,
前后相随左右通。
升降上下是奥妙,
调和阴阳百病终。

师兄还谈到要气机升降正常,就必须知道它的各个出口,出口跟“七冲门”关系密切,七冲门是什么?《难经•四十四难》曰:“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每一道“门”所主的气机升降都不同,只要掌握好他们的特性,对于指导临床辨证是很有意义的。对于唇上长茧溃烂脱皮的可以用麻油调上冰片敷上。齿痛以大黄、生麻黄、薄荷、生甘草。如是肾虚造成的则可用单味骨碎补80g,这是一位草医郎中的验方。脾主肌肉,生白术疗腰脊间死血,可治腰痛。而炒白术则用于脾虚水湿的。对于咽喉肿痛有淤血的可用《医林改错》中的会厌逐淤汤。代赭石为治胃良药,可降胃气,然而单用过于霸道,因此可加上木香、小茴香、香附、厚朴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缓缓下行。余老师也有自己独特的胃炎散:黄连、黄芩、干姜、砂仁、白术、枳实、乌贼骨、白及、代赭石、金果榄、浙贝母、元胡,打粉,一次3~5g冲服。其中金果榄可单味使用作为胃炎散,这是民间郎中传的。通畅八药通肠腑,其中猪甲通魄门主五痔。
……
……
淅沥沥,哗啦啦,丰富多彩的课堂就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的呵!

吃完晚饭回到任之堂,刘姐(刘博士)给我们说了一个病例:“男,四十来岁,经常想小便时就会感觉手心发疼,经久不愈,其余一切正常。”接着让我们分析分析用什么方子。她提醒道用一个经方加上一味引经药就治好了!杨鑫想了一会儿,就说五苓散!刘姐说答对了!那还有一味引经药呢?我们苦思冥想了很久也没猜中!最后刘姐说明冠答对了这个引经药是丹参,而你答对了这个经方!众人大笑的呵!五苓散化气利水、健脾祛湿。该患者小便时手心(劳宫穴)发痛说明水湿之气凌泛心经,所以加上一味丹参引药入心经,患者服5剂后即告痊愈!

余老师说今晚休息,让大家回去好好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所以我们就打道回府,杯具的是我们“四宝”在7路车迟迟未来的情况下坐了另一辆公交车,结果就坐错方向了,在未知的终点站下站后,天色已黑,一脸茫然,四个大男人不得不打的回到住处….

忙碌的一天又结束了的呵!明天又将是收获的一天。敬请大家继续关注下一篇日志《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15》之第十五天 道医会议演讲稿 阴阳对立又统一
 
第十五天、 道医会议演讲稿 阴阳对立又统一
7月30日。
郑姐说:“十堰这两年的天气变化太大了,比以往更热了,今年的雨水又少,热上加热”。我们运气也太“好”了吧!早晨起来出了房间,汗水就慢慢的开始渗出来…..咳,昨晚严重没睡好,睡觉前就感觉今晚湿浊之气很重,结果就&**^#了。
来到药房后,小文已经到了,这几天,她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每次见到她,我们都会去摸脉,感受她每一天病情的变化。小文依旧是那样穿着那件厚厚的毛衣,(而此刻的我是汗流浃背)和妈妈静静的坐在候诊椅上,眼睛恍惚的盯着前方,透出一丝迷离和无奈。我猜这孩子,又在东想西想了(好像我也想的挺多的哈)。小文怕冷恶寒,却又汗出不能止,夏天穿的和冬天一样。两手尺部脉象虚弱无力,甚难摸及;关部稍郁;寸部脉象上越;这是什么现象?肾藏精,主封藏与摄纳。肾精不足,阴阳俱损!首先,在肾气方面,由于其力虚弱,无以固摄全身阴阳之气,阳气浮越与外,丢失严重,不能固表,以致汗出则不能止,阴液同样也丢失严重。阳气乃防卫病邪之气,缺乏不足后造成体外寒邪入侵机体,势如破竹,直达骨髓!肾阴肾水不足后,无力无源以济心火!造成上焦一片热象,胸闷烦躁。总的来说根源就是在于“肾”的问题。老师看完之后,在昨天开的方子上加了一味桑葚子和另一味填补肾精的药。
……
下午休息。老师叫大家温习一下这些天所学的,好好总结。回到住处懒洋洋的睡个午觉后,太阳仍旧炽烈无比。索性把被单拿出去晒晒,因为这房间紧贴着山脚,墙壁及地上时刻都在冒水珠,整个床都显得有一股潮潮的味道。我和泽伟把枕套取下来,发现另一层已经发霉了,God!so terrible!我们才睡了两个星期,这房间阴气之重,足见有多厉害。在这样的环境里呆着,不得风湿才怪呢!

风湿性疾病,在西医看来,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组织的一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物质反应异常从而对自身正常组织出现免疫反应导致组织受损。风湿病大多有关节病变和症状,可高达70-80%,约50%仅有疼痛,重则红,肿,热,痛及功能受损等全面炎症表现;多为多关节受累。侵及关节大小视病种而有不同,常常也侵及机体其他系统引起病变。常见的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在西医学的研究领域中,这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是未明确的,所以在治疗上也难以达到痊愈的疗效。主要以药物控制或延缓病情发展,减轻关节等组织症状,防止其受到进一步的破坏,最大限度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必要时可进行外科手术改善。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说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以这些疾病在中医范围内大多都是属于痹症范畴。外邪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继而产生本病。这种外邪入侵机体可以是三个方面的,一是气候异常,邪气太盛。气候变化过于急聚,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此时六气即成六淫而致弊。从临床上来看,风湿病患者往往在寒冷、潮湿、的气候时发病。且往往因气候变化而加重或者缓解,这均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是风湿病的重要外因。二是居住环境。居住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水中、潮湿、寒冷、野外的环境中生活工作的人易患痹证。三是生活调摄不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防护。如睡眠时不着被褥,夜间单衣外出,大汗后吹风洗冷水澡,病后及劳后居处檐下、电风扇下,冒雨涉水,夏天长吹空调等。

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人体有着自己相对恒定的温度,与周围环境存在着热不平衡,这意味着人体为了维持自身相对恒定的温度,就要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或者对流,师傅的一句话说的好,他认为人体就是一个热源体。在毛孔打开进行热传递时,在上面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下,外邪很容易侵入机体致病。《黄帝内经》还告诉我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罹患痹症还有一个就是自身正气的因素。所谓“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防御、调节、康复能力,这些能力又无不以人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及脏腑经络之功能为基础。因此,正气不足,就是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不足及脏腑组织等功能低下、失调的概括,所以正气不足,无足以抵御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在治疗痹症的时候常常要考虑到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正邪的虚实,还是强调一个辨证思想。所以在外除病邪的同时,兼顾培补正气是现在中医治疗痹症的主要原则。

大师兄二师兄刚出版的《任之堂跟诊日记1》提到:“一味老鹳草,专治吊线风”。这是一个极为有用的单方偏方,或内服或外洗,用以治疗各种风湿痹痛都有良效。老鹳草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来历。相传孙思邈云游在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时候,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疑难病的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 由于四川盆地气候特点,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大多都患风湿病,而孙思邈用遍所有方法仍束手无策,孙思邈陷于一片苦思之中。 一天,孙思邈带着徒弟上山采药,忽然发现有一只灰色的老鹳鸟在陡峭的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随后拖着沉重的躯体缓慢地飞回密林的鹳鸟窝中。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去啄食此草,奇怪的是这次老鹳比上次精神多了,飞的也刚健有力了。于是,孙思邈想:老鹳鸟长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邪气,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食用该草后此鸟疾飞更有力,表示该草对其有一定益处。随即命徒儿采回很多这种无名小草,煎熬成浓汁,让前来应诊的风湿病患者服用。几天之后,患者原来双腿及关节红肿的症状均已肿消痛止,并且可下地而行走了。喜讯惊动了各地山民,人们奔走相告,慕名前往治病的络绎不绝。有许多经过治疗痊愈的风湿病人,请孙思邈给此药草起一个名字,孙思邈略思片刻称道:此药草是老鹳鸟认识发现的,应归功于老鹳鸟,故取名为“老鹳草”吧!
由于中药老鹳草对风湿病确有显著的疗效,民间习用的老鹳膏和老鹳草外用膏药治疗风湿痹症一直流传至今,疗效颇佳,经久不衰的呵!

另外在《跟诊日记1》中还提到了松树身上的松针和松节都是治疗风湿痹病的良药,由于前面的文章中已有详细叙述,这里就不再说了。

晚上七点,我们吃好晚饭,去火车站订好回家的票后来到药房,老师刚回家煮饭了,我们几个就守在药房看书学习。 突然,一个模糊的黑影猥琐的蹿进了药房,我下意识的走过去,发现是一只大老鼠,看来老鼠是生病来偷药吃了吧!我立刻转过头来叫杨鑫、明冠他们操上家伙,“围鼠大战”即将展开!

吾快步上前,手持扫帚。明冠手持板凳,镇守出口。药房地窄,藏身之处数少,又出口唯一,且以重兵把守。此等鼠辈,插翅难逃!吾以帚一一查之,硕大黑影四处乱窜,狼狈之态,悉数毕露。吾喜,大喝:“尔等鼠辈,猖狂至极,毁治病良药,今日遇吾乃汝之不幸!快快投降!”语毕,鼠趁出口处明冠之疏忽,狡黠而逃。此一役,以吾之溃败而告终!无奈!只一句:“异哉,是鼠之黠也。”

这让我想到了苏东坡处女作品《黠鼠赋》。话说苏轼很小的时候,其父苏洵的友人到访,皆乃当地出名的文人墨客,其中一友人对苏洵说:“早闻苏公之子,从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不知能否让吾等见识见识。”苏洵无奈,只好叫苏轼出来,命他随便作一篇文章,转而与友人聊天。苏轼领命立即持笔蘸上墨汁,将昨夜见闻挥洒于纸上,一刻钟不到,便告知父亲已完成。众人皆奇,拿起文章,细细品味!读完后,大家连连称赞!小小年纪,居然能写出如此富有哲理的文章,无不感叹其曰千古难遇之奇才啊!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黠鼠赋》,看其表面题旨当是通过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狡猾脱逃的日常小事,来说明人即使聪明,也须集中精神,发挥智力,方能搏猛虎、役万物,否则将猝不及防,而“见使于一鼠”的道理。成功来自专一,漏洞始于麻痹,因而从事任何事情都应该认真严谨,用心专一!对于学医更是如此,医不专心,医不专精,会误人性命!故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

时钟悄悄转到了八点半。大家都到齐了。老师也把下午刚买的投影仪与屏幕安装好了。老师为了方便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惜花费重金为任之堂升级了“硬件设施”!我们是一阵接着一阵的感动啊!

本来大家准备让大师姐给我们讲课的,由于她的幻灯片还没有完成,就推到明天了,老师见状,就亲自上阵,给大家放上在第二届道医会上的幻灯讲解。主题是:对立不是问题 统一才是关键
 
(接上)
首先,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就是—中医的宝贝是什么?
是药?是方?是法?是理?
药、方、法、理,从不同的层面来看,都是宝贝啊!但是中医最值钱最重要的东西还是—辨证施治。只要懂得辨证,这些宝贝才能被真正运用得当,才能真正称得上“宝贝”
接着,老师从这四个方面,简单阐释了自己的理解。(根据老师演讲稿整理)
第一宝:药
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就几百种,每个医家各自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喜欢使用附子,有的喜欢使用大黄,有的喜欢使用麻黄,有的喜欢使用石膏……在网络发达,信息流畅的今天,这些宝贵的经验大多可以很方便的获取,所谓单方治大病,老师另辟蹊径,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为大家介绍了单方治疗几种常见病,不需要辩证,用之皆效。
第一味药:芦根
此药性味:甘,寒。归肺经、胃经。具有生津除烦、止呕的作用。
临床上经常遇到怀孕一两个月的妇女,出现妊娠恶阻,恶心、呕吐,至恶闻食味,食入即吐。治疗方法虽多,但因孕妇用药常常投鼠忌器,很多药不敢使用,不放心使用,而芦根能生津除烦,有止呕作用,且其质地中空,具有通达之性,能“除恶阻之阻”,“清郁热之烦”,而且此物非常安全,临床运用,每天20—30克,疗效神奇,一般一剂知,三剂愈。
第二味药:桑叶
此药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
桑叶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取其辛凉解表之功效,在此老师则谈用桑叶治疗球结膜下出血。尤以肝肺二经热邪炽盛,迫血妄行引起的用上桑叶30—50克,煎水内服,每日一剂,一般剂一见效,最多三剂,出血就彻底消失。对于“旧的出血未吸收,颜色变暗,新的出血又形成”,这样的患者,可以反佐一点生麻黄来发散,防止桑叶寒凉留淤。
 
第三味药:小茴香
此药味辛,性温,入肾、膀胱、胃经。具有散寒止痛、和胃理气的功效。日常生活之中,常做调味品使用,殊不知此物治疗阳虚尿频,疗效较好。
临床上很多女性和老年患者,小腹胀满,尿频尿急,每次解小便,量不多,但总有尿意,在医院进行尿检,并没有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疗效较差,采用补肾缩泉的办法,疗效虽有,但起效慢。
小茴香性温,走下焦,能够散小腹之寒,宣通小腹之气机,患者服药后常常出现小腹转气,放几个响屁之后,尿频即愈。用上小茴香20—30克。一天一剂,一剂见效,三剂即愈。
第四味药:穿破石
常绿灌木,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树干砍伤后会流出白色乳汁状粘液,具有豆腥味。生长在岩石旁,其根质地致密,能穿破岩石,故有穿破石之称。因其无坚不摧之穿透力,具有“壮筋骨,治跌打,破血通经,去远年瘀积、结石”的功效,对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也有很好的疗效。其适用情况如下:
1、因为其穿破之力稳健,凡体内存在血脉不畅者,可以配伍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最常用的是心脑血管方面疾病。
2、肝炎、肝硬化、肝胆结石、肝内血管瘤、肝癌等肝胆系统疾病,均可配伍使用。
3、因其有较好的抗结核菌作,对于结核病人,可以配伍使用。
4、患者体内存在癥瘕积聚,需要攻克消散者,均可配伍使用。
第二宝:方
第一方:牙痛方
牙痛是临床上常见小病,但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只要患过牙痛的人都有同感。验方:生大黄10—15克 生麻黄5—8克 生甘草10克 薄荷10克。用法:开水泡服,每剂服用一天。
第二方:腿抽筋方
淫羊藿30克 小伸筋草15克。每日一剂,连用五天,服药当天见效,服用五剂可以治愈,数月后如果在此发作,可以在喝五剂。
第三方:肩周炎方
此病内有不足之体(气血不足,经脉不畅);外有风寒所袭(寒性收引,不通则痛)。止痛为治标,散寒、活血、通络为治本。丹参50克 当归50克 乳香50克 没药50克 穿山甲30克 元胡50克 制马钱子10克 桑枝50克 桂枝50克生麻黄30克 细辛30克 上方共研成细粉,共450克,每次5克,每日两次,一料可以服用45天。
第四方:颈椎病方
柴葛根50克、黑豆30克、生牡蛎20克。每日一剂,连用三至五天。其后加一味补骨脂以巩固疗效。
第三宝:法
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道家有三千六百法门,中医有多少法门呢?针灸、推拿、汤药、拔罐、刮痧、拍打拉筋……法门很多啊。其中现在大多数中医都遵循仲景治病八法:汗、吐、下、消、和、温、清、补……最近,老师按照萧宏慈老师的经验,对很多病进行了拍打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实践结果和心得感悟:
1、皮肤病。湿疹、神经性皮炎,效果不错。
2、手足麻木、疼痛。这样的患者很多,体内大多存在寒湿淤阻,单单内服汤剂,三五天也能见效。但通过拍打,当场见效,立竿见影。再配合中药内服,很快能彻底治愈。
3、下肢静脉曲张。内服中药起效太慢,三五天见效不大,拍打承山穴之后,患者当场见效,双下肢沉重感减轻,立即倍感轻松,拍几次后,迂曲的血管会慢慢减少。配合中药温肾除湿,活血通脉,效果更好。
4、心脏病。血脉痹阻的患者,拍打肘关节(曲池穴、曲泽穴、尺泽穴)、内关穴之后,胸闷会立即缓解。
5、腰腿痛。拍打委中、承山,配合中药对证治疗,一般三五天就有很好的效果
出痧的顺利与否,与病情轻重不成正比,与患者的正气是否充足有很大的关系。老师曾给几位癌症患者拍痧,虽然患者血瘀明显,但却出痧非常困难,有些患者痧很少,但轻轻一拍就出来了,所以感觉这痧不是拍出来的,而是患者的正气将痧托出来的。病情越重,拍打时,医生的手越痛,应重时感到如同针刺手一般,这时患者也会很痛。老师的经验是一边拍打,一边诵“金刚经”,这样痛感会减轻。患者一般很难下手,如果由我们医生来拍,拍不了几个病人,手臂就会酸麻,有时手指会破裂,所以后来我想了个法子,用木铲来拍打,效果不错。单纯采用拍打的办法,起效快,但患者体内的寒湿不能清除,病情容易复发,配合中药内服,或者艾灸的办法,来恢复人体阳气,可以从根本上治愈一下寒湿闭阻的疾病。气血虚弱之人,拍打时不容易出痧,而且患者身体也会因拍打之痛而承受不住,会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厥冷等表现,所以身体非常虚弱的的患者,先扶正是关键,患者服用一些补益气血的药物,待气血充足之后,再针对淤阻进行拍打,会有较好的效果。
 
第四宝:理
《说文解字》: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也可解释为规律。我们常用的几百味药都是宝贝,《伤寒论》上的113个方都是好方啊。但是如果不深究医理,不辨别医理,就会无从下手,治病三年则天下无方可用。学医不要追求什么灵丹妙药,不要追求祖传秘方,明白医理才是王道,医理不明,一味的钻研秘方,总会有很多病你都治不了的,明白了医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啊!对于一个医生而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对病机的识别上下功夫,此时,深懂医理的医生就会以一宝驾驭其他三宝,辨证施治,取得疗效。临床上患者的表现往往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是阳证还是阴证?是热症还是寒症?是实证还是虚证?是逆证还是陷证?辨析不清,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凶险立显。所以,明知医理,就如同我们手中拿着藏宝图,直达宝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疾病,才能更加接近疾病真相?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疾病,才能更加符合道的法则?
接着,老师举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一辆汽车要正常运行,需要三个部件,第一:油门;第二:方向盘;第三:刹车。
油门能让车前进——动力
方向盘决定方向——方向
刹车能让车停止——停止
没有油门,汽车开不了;但没有刹车,汽车却停不了啊;车开不了,让人头痛;车刹不住,让人头痛;没有方向的乱开,更让人头痛啊……
老师接着说:其实我们人体的气机运行,也存在两套系统,和“油门”与“刹车”一样,白天体内的阳外发散,好比油门,晚上阳气内收,好比刹车。人体清阳上升,好比油门,浊阴下降,好比刹车。心火温煦全身,好比油门,肾水救济心火,好比刹车。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也是有方向的啊:“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升与降,散与收,寒与热,开与合……
人体是一个矛盾而又对立的统一体。
这些年来,老师通过细心的体会,发现人体很多疾病,都是这些对立的矛盾失去了统一,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常常是一些对立的症状,比如:
上焦有热,头热面赤;下焦有寒,双脚冰冷。
脘腹胀满,表现为实;四肢乏力,表现为虚。
心中热燥,喜食冷饮;手足冰凉,烤火取暖。
上气不足,心慌气短;下肢沉重,举步维艰。
老师借用开车的道理来说,不是油门开的太大,就是刹车踏得太紧,要么就是方向盘坏了,四处打转。火神派说患者双脚冰冷,为肾阳虚衰,需要大剂量附子,补坎中真阳;温病派说患者头热面赤,为热毒上攻,需要清热,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补土派说要调理脾胃,土生万物……各家各派,各执一端,谁对谁错?初学中医者,无所适从,该听谁的?临证用药,各家各派都有一定的效应,但有很多顽疾按照这些思路却无法治愈。于是便认为是“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这岂不成了推托之词。
《黄帝内经》曰:病非人体素有之物,然能得就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是黄帝内经给我们医者的信心。对于临床上这些相对立的表现症状,老师总结为:“诸症对立,阴阳错杂,皆失于和。”
“诸症对立”指的是临床上许多相对立的症状同时出现, “阴阳错杂”是对“诸症对立”的补充,阴阳本身就是相对的,当这些对立的症状同时出现的时候,就反映人体处在一种“失和”的状态,治疗上以“调和阴阳”为主。老师的经验是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
在武汉长春观,有一尊老子左手向上指,右手向下指的像,很多人说老子是在手指天地,而老师却认为,老子不是在指天地,而是在指上下,圣人面南而坐,观天鉴地,日月星辰自左(东)升起,自西而降,老子所指,乃天左升右降。人体的气机,也是自左上升,自右而降。老子所指非是天地,而是升降啊!
老师根据自己对医理的理解,再结合了道的法则,太极规律,总结出了一张人体阴阳气血循环图,在《医间道》一书中作为学习中医的指南针。
人体肝气主升,自左侧上升,肺气收敛,自右而降,中焦脾气主升,自左而升,胆胃主降,自右而降。清升浊降,各归其道,这就好比开车一样,各自靠右边走,不抢道,按序行进,自然就不会出现堵车了。人体气机上行下达,寒热对流,水火相济,气血参灌,清阳与浊阴各归其位,心火与肾水相生相克,让机体恢复到对立统一的状态,这样很多病可以得到治疗。
老师最后总结说:“知其常,就可以知其变。明白了人体气血循环的总体规律,顺应脏腑之性,升降、开合、散收、寒热……这些对立的问题得到了统一,同时针对体内的病邪,气滞配以理气;血瘀配以活血;湿阻配以除湿;痰粘配以化痰,随证治之,则化繁为简,离道近也!”
…….
 
未来的中医路还很漫长,很艰辛,但是有了这份中医缘,能让大家彼此联系着,共同学习进步着,是大家在各地努力拼搏,惺惺相惜的力量源泉!加油!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明天将是大师姐露一手的时刻了,大家对这一天都是满满的期待!明天到底有什么样的火花?敬请大家继续关注《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16》之第十六天 大师姐脉神真传 三脉结合意无穷
 
第十六天、 大师姐脉神真传 三脉结合意无穷
7月31日。
早晨带着一身的汗水来到药房后,昨天新来的两位师姐已经坐在老师旁边开始抄方了,邹桥也比我们三先到,在准备着给病人扎针。每个人都是忙碌的样子,截止目前为止,来任之堂学习的学生已经有20多个了,大伙儿都有一种来学习比来看病的患者还多的错觉了!老师看到这么多的学生过来学习,就把自己的带教感悟写在了博文里面:
感悟之一,要学好中医,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感悟之二,学习要有主观能动性;感悟之三,有一份谦虚就有一份收获;感悟之四,请不要送礼,将关系搞复杂;感悟之五,过来学习前请先与老师联系,征得同意;感悟之五,相聚是缘,多多珍惜。
余老师白天要坐诊,还要兼顾药房的许多琐事,自己忙的不开交,没有太多时间来带教学生。面对着一批又一批过来学习的学生,老师毫无办法。学生大老远跑来,又不忍心拒绝。所以老师实在没办法就写了这篇实际上是“告任之堂求学者”的博文。如此就能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还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也是脑力活儿,有时比干体力活儿更累,这点也是我们必须体谅的。当学生的想学习也必须拿出诚意,但诚意的表现不在送礼,而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为人态度。真想送礼,还是送一些善书吧!放在任之堂书架里,让更多的人广为受益!
小文今天告诉我说她昨晚又出了大汗,睡觉前睡觉后都是大汗淋漓,汗后大冷,卷着被子也觉得冷,心里烦躁不安,一直到很晚才睡着!今早起床就感到全身乏力!老师今天又另外开了一个外用止汗的方子:五倍子10g 用唾液调敷在肚脐。用的这个唾液也是很讲究的,必须是一身正气,阳气充沛的健壮男人的唾液才是最佳的。所以我们就想到了“伏虎罗汉”二师兄,二师兄在推推囔囔之后,还是献出了他宝贵的唾液!哈哈!当然,为了不让二师兄太尴尬,任之堂一帅阿发—发哥,也同样献出了一点唾液!哈哈~
大家都忙着在药房外面给病人号脉、扎针。我呢?也没闲着,拿出我师门的“悬透灸条”给陈阿姨悬灸颈肩部。“悬透灸”中的“悬”是指施灸手法,即在治病时将燃烧的灸条悬置于患者各大经脉穴位之上(一般相距3-6厘米之间,以患者最佳热感度为宜),悬走于患者全身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透”是指治病功力,即在治病时施治医生须神聚与灸火合二为一,使灸火火力直透患者病灶及奇经八脉四肢百骸之中,使之全身经络从上通到下、从前通到后、从后通到前,以达到打通全身经络治愈各种疾病的目的。“透”是本门灸术的核心,主要体现在灸药的穿透力量和施治者的技术手法和神气修养。疾病的改善和治愈效果直接体现在全身经络“透通”情况,经络透通得好,病愈的效果就好,经络透通得不好,病愈的情况就差。
灸完过后,看着杨鑫他们都在拿自己练针!不得不说,邹桥的到来让我们大家对银针又燃起了极大的兴趣。各位纷纷拿起银针,相互着扎,想早一点达到像邹桥那样神奇的针术!以前我从来没有给自己扎过,今天看着大家如此热情高涨,也忍不住拿起一根针,酒精消毒之后,对着自己的合谷穴,晃来晃去,还是不敢下手。这时,向辉对我说:“第一次扎针,还是扎曲池吧!那里感觉不错,我第一次就是扎那里。”于是乎,针尖又对准了我的曲池穴,在做了几分钟的心理斗争之后,我嗖的一下就把针扎进了皮肤!这对我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刻!第一步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要找得气的感觉,一阵“提、插、捻、转”之后,酸麻胀痛之感习习而来!我成功了!有了这次经验,我的信心史无前例的大涨,合谷穴、灵骨穴、大白穴、后溪穴。都给自己扎了,虽然技术很差,不过跨出了这第一步,再勤加练习,相信以后会提高的!话说古往今来的针灸大家都是自己给自己扎出来了,只有自己亲身深刻的体会过这种感觉,才会在患者身上运用的如鱼得水乎!
下午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脉神姐姐的脉学课堂!大家早早来到了会议室“抢占有利位置”

大师姐,本硕法语及营销专业。北京高校毕业即留学浪漫法国,从事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回国后,从事法语翻译工作。看之一切与中医无关,否然,一天,大师姐于电视上接触韩剧大长今,其针灸之术令其燃起对古老中医向往之情。后又阅读中医人士中里巴人之著作,始下决心放弃工作,自学中医,以解人民之苦疾!师姐刻苦钻研,精勤不倦,博极医源,得渭南风药大师孙老先生亲传,及脉神许跃远老师指点。学医三年,遍访名医,求学问道,成就斐然!中医之路日渐明朗!冉冉新星正在升起!今有幸结之与任之堂,共事学习,交流分享,实乃吾辈之幸哉!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来都受到一家的重视。通过脉诊,能摸到病人的症状,即通过脉上的反应来推理患者所产生的症状,符合他们目前的生理状态。摸到的这些症状再反馈给病人,说明医生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好处是能让医生获得患者的信任,也能让患者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这种通过四诊而反应出的医患之间沟通交流和信息对称性的行为,使得病人和医生之间没有距离感,没有隔阂。现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医生伤亡事件为什么很少几乎没有出现在中医门诊呢?这是值得西医医生们应该注意思考的问题哦!好了,扯远了!

当然,我们摸脉不仅是简单的把手搭在寸口,而是要认真感受这脉的“象”,脉象,脉象,我们摸的其实就是这个象!这个象呢是怎么形成的呢?是人体之气产生的,简而言之,我们摸的也是气。

气是充斥人体四肢百骸,是人生命活动的动力,所以说气是一切之大统。大师姐特别推崇这样一句话“内有物,脉必有形;内无物,脉空虚如棉”,脉管里面流动的是气,如果脉气充盈的话,则脉管就是充盈的。如果脉管里没有气流动的话,或者气不足处于亏虚的状态时,脉摸起来就是柔软如绵的。许老师的脉学为什么能摸出患者肝上有囊肿、子宫上有肿瘤?这就是“内有物,脉必有形”,就是说这个脉气能把内脏的性状给显示出来,这就是大师姐等会儿要主讲的“微观脉法”!脉气取的是一个“象”,即脉气的流动会出现一个大的“象”,然后脉气对于一些小的病灶就会产生一种小的“象”。不管我们摸气的跳动也好,还是气的聚散也好,我们就需要从脉中感受一个“象”。中医有一种思想叫取象比类,或者叫取类比象,就是指我们在自然界看到的一些事物、规律、道理,可以把这个“象”应用到很多地方,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医人,必定会认识自然,感知自然,向自然取经,将自然的“象”应用到医学上来。举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东升西降。我们人体亦是如此,气从左升右降。这就是一种取象比类。所以培养好这种思维对于学好中医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传统的28脉法,还是许老师的微观脉法,还是余老师的脉法,都离不开一个“象”!

余老师的脉学主要号的是气机,就是气的运动方式,气的机制和机理,透过气机来寻病机,就是明白了这个理,就可以定一个法,有了法之后就可以定方了。余老师的脉学强调一个“郁”字,郁者,滞也。郁脉,从意而论,乃不畅之意;从形而论,乃脉形稍粗。郁脉单从一粗细而确定,所以临证容易取得,当然这个粗细是属相对而言,即同一个人左右寸关尺六部之间相对偏粗的部位!余老师对此的理解是:人之所病,不外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房室金虫所伤。不论伤在何经,伤在何脏,最终都会影响受损部位的经气运行,经气均会收到波动,此波动在寸口反应即有郁象。最容易出现郁脉的是关部,因为肝主疏泄,疏泄的不仅是气机还有情志。

超过脉的本位即为太过,与之相对的就是不及。太过的脉比如上越之脉、下越之脉,这时候我们要考虑到火性炎上和湿性趋下的特性,就会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脉象了。对于不及的脉,就一定会有郁脉,因为有不及,所以气机一定有不畅,郁堵之后,就会产生郁脉和不及之脉。这和高速路堵车的道理是一样一样滴!下面就一些常遇到的有关郁脉的脉象一一作出解释:

(余老师的脉学理论知识,前面已有涉及,重复的这里就没有再叙述了)
1、左寸不足:左主督主升,寸部不足则说明清阳不升,患者颈椎多有不适,会出现头脑供血不足的现象,即头晕头眩。左寸号心,心阳不足,由于心藏神,所以会出现睡眠差、易惊的症状。左寸不足一般伴有左关郁滞,郁久则易化火上越,肝胆带焦苦之性,则会出现口苦。化火后易耗肝血,肝藏魂,则会出现多梦症状。

2、左寸郁滞:整个左手呈现上大下小的脉象,气机浮越于上,说明胸膈以上有热,心烦意乱。此时,再摸患者手少阴心经脉,则会摸到明显的搏动。一般人是摸不出来的呵。

3、左寸关皆郁:一般以关郁为主,是一种上实下虚的脉象,说明中焦气机堵塞不通,中上焦有热郁,热邪伤气伤阴,患者多失眠易醒,早晨醒的特早,舌烂,小便黄、涩痛。关部上越之势大者带动寸部多为胆火扰心之证。

4、左关郁,寸尺不足:这种脉象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肝携肾水而上造成眼泪多,眼模糊;此时肾气不足封藏水液,随肝气上升,颈部收湿而发病,出现颈项强直;心火不足,爱做噩梦,另外头晕胸闷气短腿软也会出现。

5、辨别关郁是肝郁还是胆郁:肝郁呈现出的是整个关部“圆润型”的郁滞,而胆郁是关部偏右“长条型”的郁滞。

6、左存不足,尺郁:即有下越之势,清气上升不足,下焦湿重。湿久则必化热。向下太过,男的阴囊潮湿,女的白带增多。还可以有木陷水中之证,前列腺增生。

7、右关郁:右关号脾胃,脾主升胃主降,郁则代表升降不利,气机不畅。胃主受纳,胃阳足之人脉沉而有力,然而出现郁脉时,我们要多停留感受有无硬感,顶手感,这说明患者有食积,胃阳因饮食寒凉而受损,腐熟功能下降。胃气下降不利,食物久置于胃中而发酵,因此烧心,随着上逆的胃气而反酸,食道灼热感。另外打嗝,恶闻异味。阳火携酸再往上会引起咽喉不利,咽喉炎,尤以胃反流性食管炎常见。当关脉出现上越的现象时,则会影响到肺的宣发,肃降的功能,出现皮肤红疹、脱发、面油。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还会有痔疮、肛脱、肛周瘙痒(年老者普遍)等症。

8、左右关部皆郁伴关下郁:中下焦郁堵,肚子显大。上焦心肺不足,头晕易累、叹气、胸闷、气短。胆主决断,肝藏血、藏魂,主疏泄、主筋。此种人性格多隐忍,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肝主筋,《素问》有云“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及“阳明总宗筋之会,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这时候,膝盖就可能会出现疼痛,屈伸不利,腿痛,四肢不收(痿症)。《素问•痿论》云:“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脾胃健运,则五体得养,五体得养,则运动自如,形态健美。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气衰血少,五体不荣,则筋脉不伸,肌肉痿软,皮肤干枯,骨节变形。另外,中焦郁堵造成阳气不能通达全身,下肢会出现无力、发凉。女性多有乳腺增生,乳房胀痛,月经血成块发黑(气滞血瘀)。男性伴有饮酒史的多有脂肪肝。

总的来说,对于这些脉象的治疗法则就是:“聚者,散也;散者,聚也。”郁滞,聚也,乃实脉,实则泻之(聚者,散也。);不足,散也,乃虚脉,虚则补之(散者,聚也。)。上升太过则降之,上升不足则升之。如左寸不足的人,用上桂枝汤或红景天、银杏叶、红参等,通心阳,升清气,就是散者,聚也。


许老师的“微观脉法”强调“内有物必形于外”,这种观点即是说我们人体的内脏能通过脉气在寸口表现出来,当然这是一个缩小的“像”,感觉有点像“全息胚”学说。结合中医古典脉诊学说和现代医学认识,内脏的病变、病理产物也能在寸关尺部相应的部位相应的脏腑相应的表现出来。这种脉学估计得花很长时间练习找感觉吧?嘿嘿~

左手寸部在中医脉诊中号的是心,心在寸部呈现的象是倒位,即心尖在上,其他内脏都是正位。此时认真感受此脉象的变化,有无缺损,有无结节,在哪个部位?就能摸出心脏的一些病变,如心脏肥大、能再具体到哪房哪室肥厚,室间隔缺损,瓣膜关闭不全、狭窄等。

左关号肝胆,在关部的变现象肝是圆润的胆是长条的(偏右),要摸出肝胆上有无异物,就要认真感受他们对应部位有无较硬顶手的点,比如胆结石,在关部后边的脉上会摸到一些散点顶手。脂肪肝的话就摸摸有无比较大的圆润的顶手的硬块。

右寸号肺,和上面一样,摸出有无一些散点硬手,这些点可能就是一个钙化灶一个脓肿一个肿瘤。右关号胃,和前面一样的方法。

尺部号肾号生殖系统,和前面一样。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的子宫卵巢的“显像”,中间长条带便子宫,紧挨两侧的是卵巢(男性是睾丸),这时就感受摸出一些散点啊硬块啊,对应着炎症,肌瘤等等。
…….

我觉得还是现代高科技检测仪器来的实际些,像磁共振、CT、超声、数字影像等等,但是就是贵了些!不过中医人能将脉诊发展到这种地步,一双手能抵上现代科学检测仪器,还是相当厉害的了!致敬~

关于传统的28脉,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多少都有一些了解。

最后,余老师作了点评。其实郁脉所反映的就是脏腑,脏腑的功能,脏腑的所生所克。哪个地方出了郁脉,就是哪个脏腑出了问题,这些问题所反映出的症状都在中医基础理论里面,我们所摸出的脏腑问题,对应着该脏腑的生理功能,就对应着相应的症状,所以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很好的脉学基础书籍。我们细致了解了脏腑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功能后,就会清楚的知道患者的问题所在,症状所在,疾病的传变,发生,发展……..

丰富的课堂完后,外面已是乌云密布,暴风雨就要来了,我愿做一只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暴雨中,在霹雳的闪电间,高傲地飞翔,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洗尽这浮华的闷热!

晚上邹桥和我们一起回到了我们的住处,急骤的暴雨停后,天色早已黑黑然,我们五个相约一起去旁边的十堰大学散步,踏着泥泞的道路,迎着凉爽的夏风,我们就这样在人生的另一个校园里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人生能有几何?因中医,我们结缘在此;因中医,我们相聚于此;.因中医,我们惺惺相惜!

精彩的一天又过去了,离离开的日子又近了一天!今天大师姐给我们讲了她在许老师那里的所学,明天她将继续为我们奉献风药大师孙老师的中医思想!大家拭目以待!《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17》之第十七天 欲医人先正己 大师姐阐风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