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某国医大师著作的细辛煎服用量:1~3g

细辛的有毒成份不溶于水,这就是为啥大量不中毒的原因。如果煎剂用细辛粉,再药中有使汤剂成混悬液成份者,此时中毒的几率大增,这就和冲服细辛无异。
 
中药治病我认为并不是以药药病,而是通过开启机体关键,驱邪外出并平衡阴阳的结果。
 
不能因为一味药的用法就否定人家一切;别人在其他方面专长可能还不了解,否则也不会得到邓公的赞誉。再者把病按西医分类,也许是做给西医看的,以便得到西医的认同,要是这样的话,可谓用心良苦了。
 
许多老朋友早已不见啦
 
我的一个客户,肝炎,把某国医大师处方给我看,一派清热解毒。我问是不是把胃给吃坏了客户点头。看来有些国医大师其实是西医大师。
 
感谢楼主各位朋友对有关细辛用量的见解,使我等收获甚多。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加入进来,继续讨论下去。
 
难道一定要会用大量才能治病吗?如果同一个疾病,同样的效果,一个医生的量大的出奇,一个却非常小,请问你会选择哪个呢?老一辈的中医学家蒲辅周、岳美中、赵绍琴等有几个用大量的,难道他们的疗效都是假的?药量的大小虽然可以影响疗效,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与医者对药性的把握和熟悉程度,对药物配伍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全面发挥药物的功效这才是重点。
 
其实细辛不过钱的说话早就存在,但其意思是细辛作为散剂吃不可过钱。这句话出自于南宋的陈承的《本草别说》,但是这部书已经丢失了。我们现在能看到《证类本草》,它引别说的话,说“《别说》云,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还不是说的不过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本草纲目》引用陈承的话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本草纲目》就把它改了,不知道《本草纲目》看的是哪个本子,“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所以细辛不过钱大概就出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细辛不过钱之说,就是这么来的。这是出自郝万山老师的原话。所以说细辛单用的话1—3克是有考证的。但若为汤剂10到30克是没问题的,小青龙汤我一般也用10到15克的量,没见出过任何问题。甚至有些病用到60克(比如类风湿)只要注意一点其实也不存在问题。
 
难道一定要会用大量才能治病吗?如果同一个疾病,同样的效果,一个医生的量大的出奇,一个却非常小,请问你

当然不是以大量为好,中药用药必须以适度为基准。即是说必须根据病人的体制,状况,病情来进行实际判断。但对于“量”这个问题我是有过经历的——一个类风湿的病人,刚开始用上30克附子,服药后感觉不大,60克,90克以后,病情稍有好转,但疼痛感依然强烈,最后用到120克,病人还特意去同仁堂买的,服用三天后病情好转,骨头疼痛感减轻,身体冷感下降;另一个例子,颈椎病的病人,后来也是把附子用到一天60克的量才出现明显的感觉。我举这两个例子并非说中药药物一定要大量使用才有疗效,但对于某些体制特殊的病人,是必须要使用到某一个“量”,才会使病情出现好转变化的。
 
那还得看你配伍的是什么药物了,是否能激化出附子的最大功效,也就是达到1+1大于2的作用
 
就是看配伍的药品、如热药才多、活血舒胫的多、附子量就要少。
 
小量一样有用,要看什么时候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