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自我批评一下,此案为真阴亏损。

类似情况,见到一例,已成噎嗝重证,打呃不止,患者大便已成粟状,断其不治,开了三剂药。
后无信息。
 
观此案,我以为 脾肾阳气大亏,寒湿壅塞,浊阴上逆,
可用附子理中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代赭石
看不出真阴亏损为主要矛盾。
 
案中细数之脉,不足以作为真阴亏虚的证据,体衰力竭之人,细数之脉常有,所谓气力不支之故。
 
噎嗝是常见之症,我一般建议按食管支架,在中药治疗,但此例用温阳药不行,并见亡阴之象,故觉得不常见。
 
我给吃过附子理中汤、真武加减一类的处方,会大汗淋漓而出现厥脱危象。
 
“术后出院出现大汗及衰极症状,急以生脉口服液灌服,次以枣皮熬水灌服,最后进全真一气汤,始转危为安。”
大汗阳脱,人参回阳救逆功不可没,肉桂助肾之真火,加之大汗阴竭,滋阴必不可少,上治方能使病者转危为安。
然病人现状“口水多,需经常吐之,舌淡略暗苔腐偏润”是否不应定性真阴虚?是否为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值得商酌。“左关弦细数无力,右关尺几无脉,余脉细数无力”是否要考虑气虚因素为多?本案患者年迈久病,病症错综复杂,抓住主症扶正是治疗本案的关键。患者“极度虚弱”大补元气的生脉饮或不可缺,健脾运湿恢复脾运应为保证身体所需后天精微的首选,治疗此例患者制方看来真的需要三思。能告知辨为真阴虚(阴脱)的依据吗?
 
清冯楚瞻《冯氏锦囊秘录》(滋养阴液、温煦阳气法)
熟地八钱,如大便不实,焙干用;如阴虚甚者,加倍用 麦门冬三钱,去心、米炒 鸡腿白术三钱,炒深黄色。脾不甚虚者,人乳拌透、晒干、炒黄;脾虚甚 者,用至四、五、六钱五分 制附子由一钱加至二钱余 人参由二、三钱加至四、五钱,虚极者一、二两,另煎、冲水煎,冲参汤服。
【主治】治斑疹阴分焦躁,热极烦躁,上喘下泻,上实下虚,上热下虚之症。并治湿热症劫伤太甚,阴损及阳而昏沉不语者。
【方论选萃】
清冯楚瞻:凡有生之物,莫不假诸阳气以为生发之根,及其经也,必阳气去而生气始绝。明乎此,则救生者,当知其所重矣……谨立前方,加减出入,活人甚众,见 功甚速,取用甚多,去病甚稳。盖发热之由,未有不因阴虚者,未有火不浮越而头疼口渴者,未有火浮越而不烁害肺家者,未有中气不虚者,未有不因内伤外劳而致 者,未有不上假热而下真虚者,未有外邪而不虚人本气者。此方阴阳俱备,燥润合宜,驱邪扶正,达络通经。药虽七味,五脏均滋,保护森严,外邪难入。功专不 泛,补速易臻,滋阴而不滞,补脾而不燥,清肺而不寒,壮火而不热,火降而心宁,荣养而肝润。但以意成方,惟堪意解。或疑其地黄多而泥膈,殊不知重可堕下, 浊可补阴,正取其重浊濡润下趋;况白术共剂,则燥者不能为燥,滞者不能为滞矣!或嫌其杂,奈小病暴病,或在一经,大病久病,必兼五脏,五脏既已为虚,若不 合众脏所欲为调之,难免反增偏胜偏寒之祸。况土、金、水一气化源,独不观古方中五脏兼调者乎?或嫌其白术多用而滞,殊不知犹参力多则宣通,少则壅滞,岂不 开塞因塞用而有白术膏者乎?或嫌其热而燥,殊不知附子随引异功,可阴可阳,可散可补。同补气药可追失散之元阳,同养血药可扶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则逐在表 之风邪,引温暖药则祛在里之寒湿……此则更为脾肾阴阳两虚,上焦火多,下焦火少,脾阴不足,肾阴虚损。盖少阴脏中,重在真阳,真阳不回,则邪不去;厥阴脏 中,脏司藏血,血不养则脉不起,故用此以使火降,水土健运如常,精气一复,百邪外御。俾火生土,土生金,一气化源,全此一点真阴真阳,镇纳丹田,以为保生 之计而已,即各之曰全真一气汤。
近代何廉臣:此为冯楚瞻《锦囊》中得意之方。功在于一派滋养阴液之中,得参、附气化,俾上能散津于肺,下能输精于肾,且附子得牛膝引火下行,不为食气之壮火,而为生气之少火,大有云腾致雨之妙,故救阴最速。
全真一气汤
<时方歌括>滋阴降火之神方。
即生脉散加熟地五七钱或一两。白术三钱。牛膝附子各二钱。水煎服。
陈修园曰。此冯氏锦囊得意之方。无症不用。俱云神效。其实大言欺人。修园不信也。 方以熟地滋肾水之干。麦冬五味润肺金之燥。人参白术补中宫土气。俾上能散津于肺。下能 输精于肾。附子性温以补火。牛膝引火气下行。不为食气之壮火而为生气之少火。从桂附地 黄丸套来。与景岳镇阴煎同意。然驳杂浅陋。不可以治大病。惟痘科之逆症相宜。以诸药皆 多液之品。添浆最速也。
 
先生此说不无道理。患者体瘦,皮肤干瘪,颧红唇红,大便干,数日一行,小便黄而少,解时有烧灼感。大汗出之前,曾有呕吐,药偏温燥,舌会很快变干而黑,可能元气亏虚于前,阴液损耗于后,但是治疗还是比较棘手。
 
先生开始提供四诊资料有点过于简单,跟帖诸多,方将阴虚症候示之,别人只能根据提供资料模糊揣测,恐稍有不慎将先生引入歧途,继续关注——
 
原来此案在另一个贴子里,因治疗疗效欠佳,求助于论坛诸位贤达,朋友们建议补养脾阴。但患者后来行安支架手术,即未再请我进行诊治。手术后不久即回家调养,一次呕吐后即出现厥脱危候,我始悟此例存在真阴亏损一面,为感谢各位朋友悉心指点,将原来在《春节医案》此案部分直接摘录过来,加上患者发病经过和治疗反应,以期有些参考意义。经先生提醒,始知此等危候,症状必须提供全面,才不会出现症状毫厘之差,而诊断有千里之谬的结果。因此在下绝无故弄玄虚之意,确实是思虑不全所致。经学习楼上各位朋友和先生的发帖,受益良多,此例在元气和脾阴方面的问题,我的确重视不够,痰浊的问题,虚证有所恢复,也应该考虑。
再次感谢积极参与此案讨论的各位论坛朋友,患者如能逐渐恢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四日前患者子女来电话反映,患者胃纳已可,精神稍振,腐苔稍褪。嘱将熟地、山药加至30g,白芍加至20g,林下参加至10g,附片加至5g,另加炙甘草4g,3剂。
 
昨日再诊,患者精神不错,原来不能下地行走,均在车中看舌号脉,近日患者已可下地行走不近路程,但仍嘱其不宜行走过远。建里穴处仍痛,晚上1点后仍有肢体痉挛感,但程度均有减轻。近日胃纳可,但大便仍数日一行,先干而后正常,小便前段有灼热感,中后段灼热感觉不明显。口中唾液仍有,时时须吐。腐苔褪掉大半,舌质稍见红活,已不复以前无神之舌象。六脉俱有和缓之象,右关脉已出,浮弦而缓,两尺仍弱。刻诊处方:
熟地20g 山药40g 枣皮12g 茯苓15g 泽泻12g 丹皮12g 干姜5g 益智仁5g 丹参12g 怀牛膝12g 制附片5g 炒白术15g 林下参10g 肉苁蓉10g 白芍20g 木瓜10g 炙甘草5g
六味加干姜、益智仁取法于周慎斋真阴不足不能生脾土,用六味加五味、干姜、益智仁之法。前面有红昌用肉苁蓉、锁阳之治,确可师法,故加肉苁蓉。白芍、木瓜、甘草酸甘化阴以缓痉挛。
家属反映,患者体重原有120余斤,数年消耗下来,现体重在90斤左右。患者现形体不充,嘱家属买新鲜山药煮食。鉴于现在胃纳已开,酌加海参、淡菜浓浊之品补之,家鸽、团鱼、乌龟补血养阴之品佐之。
 
通过脉象舌象真阳虚衰。应附子理中汤加减。
 
看各位大师帖子受益良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