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自我批评一下,此案为真阴亏损。

悬壶先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8
帖子
2263
获得点赞
46
声望
48
以下病案,选自拙作《春节病案选》,以前判断有误,经数次治疗,此案现在在下认为属于真阴亏损,希望朋友们引以为戒。

付xx,男,70,食道癌尚未确诊,另有胃溃疡,但已做过放化疗。刻下仅能进汤水及小块饺子皮,极无食欲,打嗝。感冒两天,舌淡暗苔白厚腻,脉细数。姑拟藿朴夏苓汤合理中去甘草加川芎。三剂后已有食欲,咯出不少痰水,感觉小便频数。舌脉如前,胃苓、理中加附子,嘱食道安无放疗作用支架后再议。
此例我的疑惑在于舌象提示应以祛湿为主,但脉细数而且在放化疗后,是否需要养阴及如何养阴。请各位朋友发表高见。
 
个人以为此案为脾阴不足,不能运化水液所致。拟方如下,仅供探讨:

炒山药30 薏仁30 芡实10 莲子 10 茯苓6泽泻9佩兰5青蒿5
 
大便数日一解,比较干燥。因为脐上三寸处晚上12点后疼痛,凌晨四点稍进饮食,疼痛缓解,所以睡眠肯定不好。
 
如最初这样,当属稳妥的治法。
 
此例因当初囿于舌象,用药偏于温燥,患者过年期间行安食管支架手术,术后出院出现大汗及衰极症状,急以生脉口服液灌服,次以枣皮熬水灌服,最后进全真一气汤,始转危为安。但大小便闭,我建议送医院住院,肾功稍偏正常值,患者坚持不住院,检查后家属无奈,只有出院。后以全真一气汤合滋肾通关丸进,小便通。再后以全真一气汤加扁豆之属,胃纳渐可;因患者口水甚多,曾佐过益智仁5g;但一直小便短黄,大便数日一解。
患者在绵竹,不常见患者,偶尔天气好时,家属将其用车从绵竹带来成都请我治疗。前两三周,气温突降,未曾到成都来过,其子女诉舌苔已褪。昨日因琐事回德阳一趟,其子女又将患者带过来请我诊治,舌质又如最初,其子女说因知我拟回德阳,患者坚持不吃药两三天,要等我重新诊治后再服药,舌象故而又变回去,事实是否如此,难以相信。经详细询问,患者喜食酸味果汁,子女常以苹果取汁与服。
昨日症见:脐上三寸处疼痛,有灼热感;口水多,需经常吐之,家属言在治疗中口水有过减少;舌淡略暗苔腐偏润,舌下静脉稍粗,长度不甚,左关弦细数无力,右关尺几无脉,余脉细数无力。家属诉患者有胃溃疡史,但胃上无肿瘤。是否食道癌一直未确诊,后来因极度衰弱,也未再做相关检查。
此例治疗给我教训甚深,学识、经验未到,不宜孟浪言医。
 
此先天与后天同伤,脾胃肝肺升降无权,

炒山药30 薏仁30 芡实10 莲子 10 太子参12 甘草8 浮小麦 10 麦芽10 红枣 20 桂枝5杏仁10,12半夏8,陈皮5,柴胡3克,白芍赤芍各10 黄明胶16 百合20,


用成药补中益气圆和六味地黄圆各十五克,用布包与众药包煎,
 
兄之用药很有道理,佩服!
 
从病人讲已经70岁,各器官功能减退,患病以治本为主,应选用冯氏锦囊密录之全真一气汤。
 
此案个人理解,以真阴不足为主,真阳无真阴相配,则无以生发中焦脾土。脾土不足,故纳差,饮食易转化为痰湿,故出现噎嗝之症;脾阳不足,不能固涩唾液,故满口口水。肾水不足则不能滋含肝木,故肝脉见弦细而数。肝阴不足,故喜食酸味果汁。子丑之时,木气生发,无肾水涵之,故将军之官,横逆犯脾克胃,故胃腹疼痛。治疗当滋其化源,培火生土,昨日处方:
熟地20g 山药20g 枣皮10g 丹皮12g 泽泻10g 茯苓10g 干姜5g 益智仁5g
炒白术12g 怀牛膝12g 移山参5g 白芍10g 丹参10g 制附片3g
治疗当否,当以临床疗效而论。请各位朋友再提高论,以利患者康复与我之提高。
 
窃以为: 熟地100连翘10乌梅30桂枝10蜀椒10白芷20荷叶(泡)20
 
海带100g 麦冬50g 陈小麦(三年以上)50g熬水喝,长期喝。
 
黄元御说:地黄助脾之湿,附子益肝之热,肝脾未至极败,服之可效。肝脾病深则不效,而反益其害。

下面是黄氏关于噎膈的论述,如能有益,我之心愿。
噎膈根原

噎膈者,阳衰土湿,上下之窍俱闭也。脾阳左升,则下窍能开,胃阴右降,则上窍不闭。下窍开,故旧谷善出,上窍开,故新谷善纳,新旧递嬗①,出纳无阻,气化循环,所以无病。

其上下之开,全在中气,中气虚败,湿土湮塞,则肝脾遏陷,下窍闭涩而不出,肺胃冲逆,上窍梗阻而不纳,是故便结而溺癃,饮碍而食格也。缘气之为性,实则清空,虚则滞塞。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降则浊气下传,上窍清空而无碍,是以善纳,脾升则清气上行,下窍洞达而莫壅,是以善出。胃逆则肺金不降,浊气郁塞而不纳,脾陷则肝木不升,清气涩结而不出。以阳衰土湿,中气不运,故脾陷而杜其下窍,胃逆而窒其上窍,升降之枢轴俱废,出纳之机针②皆息也。

其糟粕之不出,全因脾陷而肝郁,而谷食之不纳,则不止胃逆而肺壅,兼有甲木之邪焉。甲木逆行,克贼戊土,土木抟结,肺无下行之路,雾气堙瘀,化生痰涎,胸膈滞塞,故食噎不下。肺津化痰,不能下润,水谷二窍,枯槁失滋,而乙木之疏泄莫遂,故便溺难涩。总缘中气不治,所以升降反作,出纳无灵也。

苓桂半夏汤

茯苓(三钱)泽泻(三钱)甘草(二钱)桂枝(三钱)半夏(三钱)干姜(三钱)生姜(三钱)芍药(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噎病胸膈滞塞,雾气淫蒸而化痰饮。上脘不开,加以痰涎胶粘,故食阻不下。法宜重用半夏,以降胃气。痰盛者,加茯苓、橘皮,行其瘀浊,生姜取汁,多用益善。痰饮极旺,用瓜蒂散,吐其宿痰,下其停饮。胸膈洗荡,腐败清空,则饮食渐下矣。

胸膈之痞,缘肺胃上逆,浊气不降,而其中全是少阳甲木之邪。盖胃逆则肺胆俱无降路,胆木盘结,不得下行,经气郁迫,是以胸胁痛楚。当以甘草缓其迫急,芍药泻其木邪,柴胡、鳖甲,散其结郁。若兼风木枯燥,则加阿胶、当归,滋木清风,其痛自瘥。

其大便燥结,粪粒坚硬,缘土湿胃逆,肺郁痰盛,不能化生津液,以滋大肠。大肠以阳明燥金之府,枯槁失滋,自应艰涩。而阴凝气闭,下窍不开,重以饮食非多,消化不速,谷滓有限,未能充满胃肠③,顺行而下。盖以肝木郁陷,关窍堵塞,疏泄之令不行,是以便难。此宜以干姜、砂仁,温中破滞,益脾阳而开肠窍,以桂枝达木郁而行疏泄。干涩难下者,重用肉苁蓉,以滑肠窍,白蜜亦佳。木枯血燥,不能疏泄,加阿胶、当归,滋其风木。

其小便红涩,缘肺郁痰盛,不能生水以渗膀胱,而土湿木郁,疏泄不行,故水道不利。此宜苓、泽、桂枝,泻湿疏木,以通前窍。甚者,用猪苓汤加桂枝,猪、茯、滑、泽,泻湿燥土,桂枝、阿胶,疏木清风,水道自利。噎家痰多溲少,全是土湿。湿土莫运,肝不升达,是以溺癃。肺不降敛,是以痰盛。泻湿以苓、泽为主,佐以利肺疏肝之品,则痰消而溲长矣。

下窍闭塞,浊无泄路,痞郁胸膈,食自难下。下窍续开,胸膈浊气,渐有去路,上脘自开。再以疏利之品,去其胸中腐败,食无不下之理,而上下之开,总以温中燥土为主,土气温燥,胃不上逆,则肺降而噎开,脾不下陷,则肝升而便利矣。

庸工以为阴虚燥旺,用地黄、牛乳滋润之药。更可诛者,至用大黄,噎病之人,百不一生。尚可寿及一年者,若服汤药,则数月死矣。

医法失传,千古不得解人。能悟此理,则病去年增,不得死矣。
 


子时下脘疼痛,至早晨四点进食则舒,而且大便干燥,是肝血亏虚,六腑不荣。俺的处方有了这些补充条件,肯定就不太合适了。

炒山药30 薏仁30 芡实10 莲子 10 天花粉10熟地20 肉苁蓉15 锁阳15 泽泻10 佩兰5青蒿5
 
临床所见阴虚与湿并见,最难调理.如油入面难分难解,滋阴则助湿,澡湿则劫阴,互相扯肘.然我临床所见,阴虚则滋,有湿则化,二者同用并行不悖,每每凑效.供参考.
 
一家之言,可供参考。但此案服用温燥之剂,险象环生,是否用数百克附子,就能好转,不敢轻试。
 
现在我只有先围绕着全真一气汤治疗一段时间再说,兄之处方选药,今后应该有参考价值。
 
太和兄所言甚是,很想见识下兄之类似医案,以广见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