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5-6-24 17:30 编辑
又过去五年了,我总结教训如下:1.书不要杂.可以博,但要精,主要力量放在伤寒金匮本经上,其他的什么黄元御黄煌等等,可以浏览,但不是主要的.历史长河的淘汰大多是有道理的。
2.很多人说要看原文,那是对医师说的,业余的既没有实践,又没有基础,更没有指导,看什么原文,你比刘渡舟胡希恕王雪华聪明吗?有很多人自以为是,曲解原文,既没有大量可重复的实践支持,又没有详实的文献支持,自以为创新,他到最后会为浪费青春一事无成后悔的。
3伤寒,我就找到刘渡舟的,金匮比来比去,还是王雪华的好点,胡希恕治病据说可以,但讲起金匮来精华的多,没有经验的地方打胡乱说的也多,故仅作参考.内经方面,有熊继柏的一本叫“从经典到临床”里面的案例十分精采,可惜太少了,我再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其他的内经学习的蓝本,90%的作者,从古至今,都是在自己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任意想象,打胡乱说,凑成一本书,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你按照你的理解运用过至少五回吧,你才说出来让后人学习,你都是没有用过,就认为这条这么解释了?你在编故事吗?写修真小说吗?内经我打算放弃,因为还没有一个好的蓝本,我自认没有某些人聪明,可以直接读原文,还能创出一套一套的自己的理论来,好象写修真小说一样,我严重鄙视这种人,他总有一天会为自己浪费青春后悔的.
我现在集中精力学习伤寒金匮及其方子。当然刘渡舟和王雪华熊继柏也有错的,但暂时不是你我能认出来的,将来在实践中,你明白了,自会纠正,而不是在没有经验,基础又不足的时候去任意否定,自以为聪明.创新不是想出来的,是反复实践,得出的可重复的结论。
4.所以对于业余学习中医的爱好者来说,反复阅读刘渡舟和王雪华的这两本讲稿,烂熟于胸。以陈修园的歌诀为底子,结合本经及历代药性解说,大力研究伤寒和金匮的方子。再寻找大量医案来学习,先不要去看诊断,自己先想一下,如果是你,怎么处方,然后再去看结果,看看你和人家差距有多大。缺失在那里。民间中医网的"水中火"专门主持了一个经方医案教学版块,很好,不过也许由于时间和精力原因,解说指点得不太详细,但愿更多的医师加入到水师的版块中去,这才是论坛应该做的.还有一个叫做“经典经方论坛”的地方,也比较适合业余的爱好者操练。华夏中医论坛据说是做得比较好的了,但实战性差,交流性差,一交流就争执,论者论也,不该是争执。于是大家都一期又一期地出黑板报,登些理论性的东西,后面跟些无关痛痒的帖,没有太多建设性的东西.让人索然无味,又不是看墙报!有很多甚至是书上有的,书上有了,或书上更好,干嘛要上论坛来看你的。等这阶段有个小成,经文方子烂熟了,你也有自已的一个辨证思维了,你就可以临床了。这下再去研究百家,百家包括千金等鱼龙混杂,精华的东西是伤寒论的补充.和伤寒方一样是有力的武器。
当然如果还有余力,你现在就可以去浏览百家,但不要宣宾夺主,先得学会爬,再去跑。
顺便多说一句话,尽量不要把自己或他人当小白鼠,人体是个精密机器,有些损是不可逆的,益不起来的。
这是我现阶段所持的学习态度,以后或许还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