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正读中医药大学的女儿进退两难

国医信徒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1/12
帖子
622
获得点赞
7
声望
18
年龄
65
我女儿正读中医药大学(本科五年,同类学校名次靠前的),入学前信心满满,可读着读着就泄了气,原因如下:
1、多数老师,就是读课本,没有老师自己的东西,方剂学、中药学、中基、中诊等,孤立讲,互不联系,不讲案例。十分枯燥。据女儿说,只有方剂老师较有水平。
2、本末倒置。方剂学、中药学、中基、中诊等,只是小小的部分,《内经》等经典是选修课,非中医的课程,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女儿是文科生,常常被生化、病理、药理等科目,搞得焦头烂额,我看过她的生化课本,那里面的分子结构式很多都十分复杂,一个就占去大半页书,但必须背过,那是必修课。还有大量的公共课,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等。

她常常抱怨,这样能学好中医吗?恐怕学多少年也没用,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整日里心情十分沉重,退学的念头常常萦绕在心头。


各位老师,我该怎样劝解她?
 
现状如此,没办法

规定必修的课程还得硬着头皮学的

并且这些课程也并非一无是处,学好了,对将来还是有用的
 
基础课是必须学习的

孩子们抱有西医思维还认识不到中医的长处和短处

等真的钻进中医了,就会产生兴趣,喜欢学了
 
谢谢!

孙思邈的《大医习业》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多学些总还是有好处的,‘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自觉的把握主次,很多中医学生学到最后被‘西化’了,就是主次未明。

如果孩子希望将来当个好中医,真中医,中医的经典,虽然是选修,也要当成比必修还要重要的课程来学,至于生化、英语‘60分万岁’亦可.
 
基础课是必须学习的

孩子们抱有西医思维还认识不到中医的长处和短处

尊敬的牙兄,您好!这是您第一次给我回帖,谢谢!我是您铁杆粉丝,在“中医中药论坛”里,我多次给您发帖,几乎没有收到回应,您可能太忙了,愿我们成为好友,以有机会向您多多学习。
 
孙思邈的《大医习业》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

非常感谢孙老师的指点和鼓励!我也曾想过,张仲景、孙思邈、华佗、刘完素、叶天士、张锡纯、岳美忠、朱良春。。等等,他们不懂英语,不学生化,个个都是名医、国医,而现在的博士却不能呢?

您的建议我一定传达给孩子,谢谢!
 
军事大学还是要上的,李云龙到后来不也上了吗?亮剑精神。
 
我也曾想过,张仲景、孙思邈、华佗、刘完素、叶天士、张锡纯、岳美忠、朱良春。。等等,他们不懂英语,不学生化,个个都是名医、国医,而现在的博士却不能呢?

过去的名医也都是大智慧的人,对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各自学问也都有相当造诣的,很多医学大家不但精于医,大多也都有深厚的国学底蕴的。。如果当其时有英语、生化这些科目,我想这些先贤也一定是能精通
 
大学都这样,不是光医学院。这些都是为了拿证获得一个资格。我觉得大学的你想要的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可以通过自己合理分配时间来解决,既能考试及格拿证,又能在图书馆学习感悟自己的东西。别到毕业只拿了个证,为了考试背的东西到毕业又还给了老师了。
 
无奈!还是过去的中医院校地道,让一些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教,然后去医院侍诊实习。现在只是为资格,文凭。变了味了,也是时代不同了吧?
 
现在资格考试,内科学让你分析病例实际跟做理化题一样太死了!纯粹是钻牛角尖。非得专门训练不可,不是为从医训练而是为考试——也就是现在成为只顾分数不管能力了……
 
有本事的中医大都在民间吧。。因为没有正规教育,只能自己熟读四大经典,结合临床总结。比教科班出身的我看要强的多,因为自学,所以才懂的吃苦懂得总结懂得不耻下问。
 
非常感谢诸位直抒胸臆!
 
需要真正懂行的人重新领路,把书本上的东西打乱重来。古中医可不是这样教的,也不是这么学的。不过大学可开拓思维。高手在民间!嘿嘿
 
大学把证拿到,这个是最大的目标,中医的路长的很
 
学习还是要的,但是可以在考试拿证的同时自学一些对经典著作,对将来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所要走的路,这样下面才更主动和明白些。
 
常在课堂上偷看针灸书籍,呵呵,被老师抓到好多次,考试时其他非中医,非针灸科目全是填鸭式死记,为了应付考试
 
不要为考试而学,学点真本领,医师证我是迫于形势考的,太容易了,我还以为有多难呢,顺手牵羊就到手了,我不是说我有本领,而是讲这个社会搞个资格容易,而拿到真本领必须苦学,无捷径可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