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妇科心法要诀

肠覃石瘕证治
香棱丸

肠覃石瘕气血分,寒客肠外客子门,二症俱如怀子状,辨在经行经不行。石瘕吴萸汤最效,肠覃香棱丸若神,丁木茴香川楝子,青皮莪术与三棱。

【注】经云∶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瘕而内着,恶气乃起,肉乃生。始如鸡卵,稍以益大如怀子状,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下不下, 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由经文观之,二证虽皆如怀子状,肠覃气病而血不病,故月事以时下;石瘕先气病而后血病,故月事不来也。石瘕宜吴萸汤。肠覃宜香棱丸,即木香、丁香、茴香、川楝子、青皮、广术、三棱,醋煮面糊为丸也。

吴茱萸汤(方见首卷)
 
胎前母子盛衰
母盛子衰胎前病,母衰子盛产后殃。子母平和无盛衰,坦然分娩不须忙。

【注】此言观孕妇与所怀之胎有盛衰之辨也。若娠母气血壮盛,而胎元弱者,胎前必多病;若孕妇衰弱而胎元壮实,则产后其母必多病;若子母俱和平无偏盛偏衰,则胎前产后均平安无疾,可坦然无忧也。

胎前有余详不足,产后不足审有余。产后惟多亏损病,胎前子母盛衰知。

【注】古云∶胎前无不足,产后无有余。此言其常也。然胎前虽多有余之证,亦当详察其亦有不足之时;产后虽多不足之病,亦当详审其每挟有余之证也。欲知产后常多亏损之故,于胎前子母盛衰求之,可预知也。
 
胎前门汇方
保生汤

人参 甘草(各二钱半) 白术 香附子 乌药 橘红(各五钱)

上锉,每服三钱。姜五片,煎服。

加味六君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陈皮 半夏(各一钱五分,制) 甘草(五分,炙) 藿香叶 枇杷叶(各一钱,炙) 砂仁 枳壳(各八分,炒)

上锉,加生姜煎服。

加味温胆汤

陈皮 半复(制)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炙) 枳实 竹茹 黄芩(各一钱) 黄连(八分) 麦冬(二钱) 芦根(一钱)

上锉,姜、枣煎服。

加味平胃散

浓朴(姜汁炒) 苍术(米泔浸炒) 陈皮 甘草(炙) 人参(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加姜煎服。

延胡四物汤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各七钱五分) 延胡索(二两,酒煮)

上锉,水煎服。

加味胶艾四物汤

当归 熟地 阿胶 白芍(各二钱) 杜仲(一钱五分) 川芎 蕲艾(各八分)

上加葱白三寸,大豆淋酒煎服。

蜜硝煎

蜂蜜 芒硝

上煎,溶化服。

加味芎归饮

川芎(二钱) 当归(五钱) 人参(一钱) 吴茱萸(五分) 阿胶(二钱) 蕲艾(八分) 甘草(五分炙)

上锉,水煎服。

导赤散

生地(三钱) 木通(二钱) 甘草梢(一钱)

灯心一团,煎服。

五苓散

白术(土炒) 茯苓 猪苓 泽泻(各二钱半) 桂(三分)

上锉,作一服,水煎服。

茯苓导水汤

茯苓 槟榔 猪苓 缩砂 木香 陈皮 泽泻 白术 木瓜 腹皮 桑白皮 苏梗(各等分)

上加姜煎服。胀,加枳壳;喘加苦葶苈子;腿脚肿,加防己。

知母饮

知母 麦冬 甘草(各五钱) 黄 子芩 赤苓(各七钱半)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竹沥一两温服。

紫苏饮

当归 川芎 白芍(各二两) 陈皮 苏梗叶 大腹皮(各一两) 甘草(五钱,炙) 人参(量虚实用)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服。日进二服。有热,加黄芩、竹茹;心烦,加羚羊角;有食,加神曲、山楂。

羚羊角散

羚羊角(镑) 独活 酸枣仁 五加皮 防风 薏苡仁 杏仁 当归 川芎 茯神(去木,各五分) 甘草 木香(各二分)

上 咀,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钩藤汤

钩藤钩 当归 茯神 人参(各一两) 苦桔梗(一两五钱) 桑寄生(五钱)

上不粗末,每服五六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忌猪肉、菘菜。烦热加石膏二两半;临产月,加桂心一两。

枳桔二陈汤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二钱) 甘草(五分,炙) 枳壳 桔梗(各一钱)

上锉,姜煎服。

桔梗汤

天冬(去心) 赤苓(各一钱) 桑皮 桔梗 紫苏(各五分) 麻黄(三分,去节) 贝母 人参 甘草(炙,各二分)

上锉,加生姜,水煎服。一方加杏仁无贝母。

麦味地黄汤

熟地(四钱) 山萸肉(二钱) 山药(二钱) 泽泻 茯苓 丹皮(各一钱五分) 麦冬(二钱)五味子(十二粒)

上锉,水煎服。

五淋散

赤芍 山栀子(各二钱) 赤茯苓(一钱二分) 当归(一钱) 子芩(六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阿胶汤

阿胶(炙燥) 熟地(焙) 艾叶(微炒) 芎 当归(切焙) 杜仲(去粗皮,炙锉) 白术(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盏半,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黄 汤

糯米(一合) 黄 (二两) 川芎(一两)

上细锉,水二大盏,煎至一盏,温服(一方无川芎)。

银苎酒

苎麻根(二两,锉) 纹银(五两) 清酒(一盏)

上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分温二服。

十圣散

人参 黄 白术 熟地黄 砂仁(各五分) 甘草(炙) 当归 川芎 白芍(各一钱炒) 川续断(八分)

上锉,水煎服。

独参汤

用好人参(二两或四两)

上水煎,徐徐服。

益母丸

益母草(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采之,阴干,忌铁器)

上一味,以石器碾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用一丸,童便好酒各半,研化服之。

六味地黄丸

熟地(蒸晒九次,八两) 山药(四两) 茯苓(乳拌,三两) 山萸肉(酒浸,四两) 丹皮(三两)泽泻(三两)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

桂附地黄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

黄连煎

黄连

上一味煎汤,调空房中鼠穴内土服。

甘麦大枣汤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香棱丸

木香 丁香(各半两) 枳壳(麸炒) 三棱(酒浸一夕) 莪术(细锉,每一两用巴豆三十粒去壳同炒,待巴豆色黄,去巴豆不用) 茴香(炒) 青皮(炙) 川楝子肉(各等分)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姜盐汤送下,或温酒下,无时。
 
临产
妊娠临产要安详,腹内虽疼切莫慌,舒身仰卧容胎转,静待生时不用忙。

【注】妊娠月足临产,腹内如觉动转疼痛,须要安详,莫自慌乱。舒体仰卧,时时缓步,使儿身转正,静以待之,至其生育之时,自然顺生,不用忙也。
 
产室
产室寒温要适时,严寒酷热总非宜,夏要清凉冬要暖,病者医人俱要知。

【注】产室之内,四时俱要寒温适中,若太热、太寒,均不相宜。夏月必须清凉,勿令炎热,致产母中暑晕迷,倘有其事,不妨少与凉水以解之。冬月必须温暖,勿令寒冷,以致血凝难产。当多备火炉,使产母腰背下体就火烘之。此临产之家及医人,皆当知之者也。
 
择收生婆
临产稳婆须预择,老成历练又精明,无故莫教使手法,宽心宁耐待时生。

【注】临产之家必用收生婆,须预先择老成历练明白经事之人。无故切勿令其先使手法,如试水探浆等事,但嘱令宽心宁耐,以待生时可也。
 
惊生
人语喧哗产母惊,心虚气怯号惊生,急须止静休嘈杂,产母心安胎自宁。

【注】产房之内不可多人,人多则语声暄哗,产母之心必惊。惊则心气虚怯,至产时多致困乏,号曰惊生。有如此者,须急急摒出,只留服役一二人,使寂静而无嘈杂之声,则母心始安,安则其胎亦宁静矣。
 
试胎、弄胎
月数未足腹中痛,痛定如常名试胎;临月腹痛腰不痛,或作或止名弄胎。二者均非正产候,但须宁静莫疑猜。

【注】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此名试胎,宜养血以安其胎。若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弄胎,不宜轻动。二者均非正产之时,切勿躁扰疑惑,惟宜宁静以待其时。
 
坐草
坐草须知要及时,儿身未顺且迟迟。若教产母用力早,逼胎不正悔难追。

【注】凡产妇坐草,最要及时,不可太早。若儿身未顺,宁可迟迟,宽心以待。倘坐草太早,非正产之时,妄使产母用力,往往逼胎不正,遂至横倒者有之,虽悔无及矣!
 
临盆
儿身转顺顶当门,胞浆已破腹腰疼,中指跳动谷道挺,临盆用力送儿生。

【注】凡儿之生自有其时,时至则儿身转顺,头顶正当产门,胞浆大来,腰重腹痛,谷道挺迸,产母中指中节或本节跳动。此方为正产之时,方可临盆用力送儿,自顺生矣!
 
交骨不开
交骨不开须细审,或因不足或初胎,总宜开骨通阴气,佛手龟版妇发灰;若因不足加参妙,一服能令骨立开。

【注】产妇交骨不开,有因气血不足者,有因初次胎产者,二者均宜用开骨散通其阴气。其方即佛手散加败龟版,与生过子女妇人头发也。气血不足者加人参,服之可使其骨立开。
 
盘肠生
盘肠未产肠先出,已产婴儿肠不收,顶贴萆麻服升补,肠干润以奶酥油。

【注】妊娠妇人有盘肠生者,临产之时其肠先拖出,及儿已产下,其肠有仍不收者。须以蓖麻仁捣烂贴于顶心,内服升补之剂,如补中益气汤或八珍、十全大补等汤加升麻,以升补之,其肠自收矣。

补中益气汤 十全大补汤(方俱见首卷)
 
难产
难产之由不一端,胎前安逸过贪眠,惊恐气怯用力早,胞破血壅血浆干。

【注】妊娠难产之由,非只一端。或胎前喜安逸不耐劳碌,或过贪眠睡,皆令气滞难产;或临产惊恐气怯,或用力太早,则产母困乏难产;或胞伤血出,血壅产路,或胞浆破早,浆血干枯,皆足以致难产。临证之工不可不审也。
 
胞衣不下证治
胞衣不下因初产,用力劳乏风冷凝,下血过多产路涩,血入胞衣腹胀疼,急服夺命没竭散,勿使冲心喘满生。谕令稳婆随胎取,休惊产母莫教闻。

【注】产妇胞衣下不者,或因初产用力困乏,风冷相干致血瘀凝;或因下血过多,血枯产路干涩;或血入胞衣,胀满疼痛,皆能使胞衣不下。均当急用夺命散,即没药、血竭二味为散也。免致上攻心胸,胀满喘急,为害不小。且宜谕令稳婆随胎取下,莫使产母闻之,恐被惊则愈难下也。
 
产门不闭证治
产门不闭由不足,初产因伤必肿疼。不足十全大补治,甘草汤洗肿伤平。

【注】凡产后玉门不闭者,多由气血不足所致。亦有因初产伤重者,必肿而疼也。气血不足者,用十全大补汤治之;因伤肿痛者,浓煎甘草汤洗之,其肿伤自平。

十全大补汤(方见首卷)
 
血晕证治
清魂散

产后血晕恶露少,面唇色赤是停瘀;恶露去多唇面白,乃属血脱不须疑。虚用清魂荆芥穗,人参芎草泽兰随;腹疼停瘀佛手散,醋漆熏法总相宜。

【注】产后血晕,有因恶露去少,内有停瘀上攻迷晕者,面唇必赤色;有因去血过多,血脱而晕者,面唇必色白。血弱者宜用清魂散,即荆芥穗、人参、川芎、甘草,泽兰叶也。若停瘀腹痛者,用佛手散。二者俱宜频烧干漆及用火烧铁钉淬醋,不时熏之。

佛手散(方见首卷)
 
恶露不下证治
恶露不下是何因,风冷气滞血瘀凝;若还不下因无血,面色黄白不胀疼。风冷血凝失笑散,去多圣愈补而行。

【注】产后恶露不下,有因风冷相干,气滞血凝而不行者,必腹中胀痛;有因产时去血太多,无血不行者,面色必黄白,腹必不疼,以此辨之。血凝者用失笑散逐而行之;无血者用圣愈汤补而行之。

失笑散 圣愈汤(方俱见首卷)
 
恶露不绝证治
恶露不绝伤任冲,不固时时淋漓行。或因虚损血不摄,或因瘀血腹中停。审色污淡臭腥秽,虚补实攻要辨明。虚用十全加胶续,瘀宜佛手补而行。

【注】产后恶露,乃裹儿污血,产时当随胎而下。若日久不断,时时淋漓者,或因冲任虚损,血不收摄;或因瘀行不尽,停留腹内,随化随行者。当审其血之色,或污浊不明,或浅淡不鲜,或臭、或腥、或秽,辨其为实、为虚而攻补之。虚宜十全大补汤加阿胶、续断,以补而固之。瘀宜佛手散,以补而行之。

十全大补汤 佛手散(方俱见首卷)
 
头疼证治
产后头疼面黄白,无表无里血虚疼,恶露不行兼腹痛,必因瘀血上攻冲。逐瘀芎归汤最效,虚用八珍加蔓荆。

【注】产后头痛,若面色黄白,无寒热身痛之表证,又无便秘之里证,则是因产后去血过多,血虚头痛也。若恶露不行,兼腹痛者,乃属瘀血上攻之痛也。去瘀以芎归汤,补虚以八珍汤加蔓荆子。

八珍汤(方见首卷)
 
心胃痛证治
大岩蜜汤

心痛厥逆爪青白,寒凝大岩蜜温行,四物去芎加独活,姜桂茱萸草远辛;因食恶食多呕吐,曲麦香砂入二陈;大便燥结小便赤,兼热饮冷玉烛攻。

【注】产后心胃痛,若四肢厥逆,爪甲青白,乃风冷寒凝,气血滞涩,宜用大岩蜜汤温以行之,即生地、当归、赤芍、独活、干姜、桂心、吴茱萸、甘草、远志、细辛也。若因饮食停滞,中脘作痛,心恶食呕吐,宜二陈汤加神曲、麦芽、木香、砂仁。若大便结硬,小便赤涩,渴欲饮冷者,乃内有实热也,宜玉烛散攻之。

玉烛散(方见首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