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妇科心法要诀

经行发热证治
加味地骨皮饮 六神汤

经来身热有表发,内热地骨加胡连,经后六神加 骨,逍遥理脾而清肝。

【注】经来发热有表邪证者,用前桂枝四物等汤发之。若内热者,用地骨皮饮加胡连清之,名加味地骨皮饮。经后发热,乃血虚内热,用四物汤加黄 、地骨皮补而凉之,名六神汤。若脾虚肝热,用逍遥散理脾而清肝。

逍遥散(方见前)
 
经行身痛证治
羌桂四物汤 黄 建中汤

经来身痛有表发,无表四物羌桂枝,经后血多黄 建, 桂芍草枣姜饴。

【注】经来时身体痛疼,若有表证者,酌用前麻黄四物、桂枝四物等汤以发之。若无表证者,乃血脉壅阻也,宜用四物汤加羌活、桂枝以疏通经络,名羌桂四物汤。若经行后或血去过多者,乃血虚不荣也,宜用黄 建中汤以补之,其方即小建中汤(桂枝、白芍、甘草、姜、枣、饴糖)加黄 也。
 
经行腹痛证治
当归建中汤 加味乌药散 琥珀散

经后腹痛当归建,经前胀痛气为殃,加味乌药汤乌缩,延草木香香附榔。血凝碍气疼过胀,本事琥珀散最良,棱莪丹桂延乌药,寄奴当归芍地黄。

【注】经后腹痛或去血过多,乃血虚也。宜用当归建中汤补之,其方即小建中汤加当归也,经前腹胀痛,乃血气凝滞。若胀过于痛,是气滞其血也,宜用加味乌药汤开之,其方即乌药、缩砂、延胡索、甘草、木香、香附、槟榔也。若痛过于胀,是血凝碍气也,宜用琥珀散破之,其方即三棱、莪术、丹皮、官桂、延胡索、乌药、刘寄奴、当归、赤芍、生地黄也。

大温经汤 吴茱萸汤

胞虚寒病大温经,来多期过小腹痛,归芎芍草人参桂,吴丹胶半麦门冬。不虚胞受风寒病,吴茱萸汤更加风, 细干姜茯苓木,减去阿胶参芍芎。

【注】凡胞中虚寒,一切经病,皆因经水来多,胞虚受寒所致。或因受寒过期不行,小腹冷痛者,宜用大温经汤,即当归、川芎、白芍、炙草、人参、肉桂、吴茱萸、丹皮、阿胶、半夏、麦门冬也。若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宜吴茱萸汤。根据大温经汤方更加防风、 本、细辛、干姜、茯苓、木香,减去阿胶、人参、白芍药、川芎,即是吴茱萸汤也。
 
经行吐泻证治
经泻参苓白术散,鸭溏清痛理中汤,肌热渴泻七味散,呕饮香砂六君汤。

【注】经来泄泻,乃脾虚也,宜用参苓白术散。鸭溏清彻冷痛,乃虚寒也,宜用理中汤。肌热渴泻乃虚热也,宜用七味白术散。呕饮痰水,乃虚湿也,宜用香砂六君子汤。
 
经行吐衄证治
三黄四物汤 犀角地黄汤

经前吐衄为热壅,三黄四物大芩连;经后吐衄仍有热,犀角地黄芍牡丹。

【注】经前吐血、衄血,乃内热壅迫其血,宜用三黄四物汤泻之,其方即四物汤加大黄、黄芩、黄连。经后吐血、衄血,虽仍有热,亦不宜泻,但当用犀角地黄汤清之,其方即犀角、生地黄、赤芍药、牡丹皮也。
 
调经门汇方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一钱)

上锉,姜、枣水煎服。

异功散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炙五分) 陈皮(二钱)

上锉,加生姜水煎服。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半夏 陈皮(各一钱)甘草(炙五分)

上锉,姜、枣水煎服。

香砂六君子汤(即上方加藿香叶、砂仁。)

七味白术散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一钱五分) 甘草(炙五分) 藿香 木香 干葛(各一钱)

上锉,水煎服。

参苓白术散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山药(炒) 甘草莲肉(去心) 白扁豆(姜汁炒,各一钱五分) 薏苡仁(炒) 砂仁 桔梗(各八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服。

归脾汤

人参 黄 (炙) 白术(土炒) 茯神 当归 龙眼肉 远志(去心) 枣仁(炒,各一钱)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上锉,姜、枣水煎服。

逍遥散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白茯苓 柴胡(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白术(土炒一钱)

上锉散,水一盏半,加薄荷煎服。

八珍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各等分)

上加姜、枣煎服。

十全大补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 当归 熟地 白芍 川芎(各一钱) 肉桂 甘草(炙,各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双和饮(即十全大补汤去人参、白术、茯苓。)

人参养荣汤(即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陈皮、远志、五味。)

理中汤

白术 人参 干姜 甘草(炙,各一钱)

上锉,水煎服。

四物汤

熟地(二钱) 川芎(一钱) 白芍(炒二钱) 当归(二钱)

上为粗末,水煎服。

芩连四物汤(即本方加黄芩、黄连。)

芩术四物汤(即本方加黄芩、白术。)

桃红四物汤(即本方加桃仁、红花。)

羌桂四物汤(即本方加羌活、桂枝。)

柴胡四物汤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各一钱五分) 柴胡 人参 黄芩(各二钱) 甘草(五分) 半夏(制,二钱)

上为末,每五钱,水煎服。

玉烛散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各二钱) 大黄 芒硝 甘草(各一钱)

上锉,每服八钱,水煎,食前服。

地骨皮饮

当归 生地(各二钱) 白芍(一钱) 川芎(八分) 牡丹皮 地骨皮(各二钱)

水煎服。

胶艾四物汤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阿胶(蛤粉末炒成珠) 艾叶(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锉,水、酒各半煎,空心服。

桂枝四物汤

当归 熟地 川芎(各二钱) 白芍(炒,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炒,一钱)

姜、枣水煎服。

麻黄四物汤

当归 熟地 白芍 川芎(各二钱) 麻黄 桂枝(各一钱) 杏仁(二十粒) 甘草(一钱)

姜、枣煎服。

当归补血汤

当归(三钱) 黄 (蜜炙,一两)

上水煎服。

圣愈汤

熟地(酒拌蒸半日) 白芍(酒拌) 川芎 人参(各七钱五分) 当归(酒洗) 黄 (炙,五钱)

上水煎服。

姜芩四物汤

当归 熟地 赤芍 川芎 姜黄 黄芩 丹皮 延胡索 香附(制,各等分)

上水煎服。

佛手散(又名芎归汤)

川芎(二两) 当归(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酒二分,煎七分,温服。

过期饮

熟地 白芍(炒) 当归 香附(各二钱) 川芎(一钱) 红花(七分) 桃仁泥(六分) 蓬莪术 木通(各五分) 甘草(炙) 肉桂(各四分) 木香(八分)

上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温服。

加味地骨皮饮

生地 当归 白芍(各二钱) 川芎(八分)牡丹皮 地骨皮(各三钱) 胡连(一钱)

上水煎服。

六神汤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 地骨皮(各等分)

上 咀,水煎。

小建中汤

白芍(炒,三钱) 桂枝(一钱) 甘草(炙,八分)

上姜、枣水煎服。

黄 建中汤

黄 (炙) 肉桂(各一两) 白芍(炒,二两) 甘草(炙,七钱)

上每服五钱,姜、枣水煎服,日二三服。如虚甚者加附子。

当归建中汤

当归(一两) 白芍(炒,二两) 肉桂(一两) 甘草(炙,七钱)

上 咀,每服三钱,加生姜、枣水煎,空心服。

加味乌药汤

乌药 缩砂仁 木香 延胡索 甘草 香附(制) 槟榔(各等分)

上细锉,每服七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琥珀散

三棱 莪术 赤芍 当归 刘寄奴 丹皮 熟地 官桂 乌药 延胡索(各一两)

上前五味,用乌豆一升,生姜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同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

大温经汤

吴茱萸(汤泡) 丹皮 白芍 人参 肉桂 当归 川芎 阿胶(碎炒) 甘草(炙,各一钱) 麦冬(去心,二钱) 半夏(制,二钱半)

上加生姜,水煎,食前服。

吴茱萸汤

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 麦冬(各二钱) 防风 细辛 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三黄四物汤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黄连 黄芩 大黄

上锉,水煎服。大黄量虚实用。

犀角地黄汤

芍药(七钱半) 生地(半斤) 牡丹皮(一两,去心净,酒洗) 犀角(一两,如无以川升麻代之)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
 
血滞经闭
石瘕寒气客胞中,状如怀子不经行。胞闭热气迫肺咳,伤心气血不流通。

【注】经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寒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 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此论经闭,因寒气客于下,故病石瘕,而不病肺劳也。经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于肺,心气不得不通,故月事不来也。此论胞脉闭,因热气攻于上,故迫肺作咳,病肺劳而不病石瘕也。
 
血亏经闭
二阳之病发心脾,不月有不得隐曲。血枯其传为风消,息贲者死不能医。

【注】二阳者,阳明胃也。女子有隐曲不得之情,则心脾气郁不舒,以致二阳胃病,饮食日少,血无以生,故不月也。血虚则生内热,愈热愈虚,肌肉干瘦如风之消物,故名曰风消也。火盛无制,心乘肺金,金气不行,不能运布。水精留于胸中,津液悉化为痰,咳嗽不已,日久成劳,传为息责,则不能医矣。息贲者,喘也。
 
血枯经闭
脱血过淫产乳众,血枯渐少不行经。骨蒸面白两颧赤,懒食消瘦咳嗽频。

【注】失血过多,面与爪甲之色俱浅淡黄白,乃脱血病也。或因过淫精竭,或因产多乳众,伤血血枯,经来渐少,二三月后经闭不行,以致证见骨蒸肌热,面色枯白,两颧红赤,懒于饮食,皮干消瘦,咳嗽频频不已,多成虚损之证。
 
久嗽成劳
男劳已详心法内,女损阴血传风消;或因病后素禀弱,经闭咳嗽血风劳。

【注】男子虚劳治法,已详于《杂病心法要诀·虚劳门》内。女子之劳多因损其阴血,或因病后伤其阴血,或原素禀阴血不足。然必见阴亏骨蒸,血枯经闭,咳嗽日久不已之证,始名曰劳。若不咳嗽,则谓之虚,不可谓之劳也。风消者,古劳证名也。女子曰血风劳者,盖以《内经》曰劳风发于肺下,是谓虚病之人感受风邪,则肺受之,故始病必先咳嗽也;若不先解风邪而即补者,未有不因久嗽不已而成劳者也,故曰血风劳也。
 
妇人经断复来(一)
妇人七七天癸竭,不断无疾血有余;已断复来审其故,邪病相干随证医。

【注】妇人七七四十九岁时,天癸竭,地道不通,当月水不下。若月水不断,不见他证,乃血有余,不可用药止之。若已断,或一年或三五年复来者,当审其有故无故,是何邪所干,随证医治也。
 
室女经来复止
室女经来复不来,若无所苦不为灾,必是避年未充足,若见虚形命可哀。

【注】室女年幼,气血尚未充足,有经来数月复又不来者,若无他证所苦,则不得谓之灾疾,必是避年或气血未充。若兼见虚损形状,则为室女血枯经闭童劳,多属难治,故曰命可哀也。
 
师尼室寡经闭
师尼室寡异乎治,不与寻常妇女同。诊其脉弦出寸口,知其心志不遂情。调经若不先识此,错杂病状岂能明。和肝理脾开郁气,清心随证可收功。

【注】师,道姑也。尼,女僧也。室,未适夫之女也。寡,少而亡夫之妇也。异乎治者,谓不与寻常妇女同其治也。如诊其脉弦出寸口,则知其心志不遂,情志之为病也。凡欲调妇女一切经病,若不先识此因,则不能明情志错杂难名之病状也。治此证者,当以和肝理脾、开郁清心,随证施治,自可收功也。
 
血滞经闭证治
三和汤

石瘕带表吴茱萸,攻里琥珀散最宜。胞闭三和汤四物,硝黄连薄草芩栀。

【注】寒气客于胞中,血留不行而成石瘕。兼表证多者,宜吴茱萸汤温散之;里证多者,宜琥珀散攻之。胞脉闭,上迫于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宜三和汤清之,即四物汤合凉膈散,乃朴硝、大黄,连翘、薄荷、甘草、栀子、黄芩也。如大便不实者,去硝黄。

吴茱萸汤 琥珀散 四物汤(方俱见前调经门)
 
血枯血亏经闭证治
六味地黄汤

胃热烁血玉烛散。失血血枯养荣汤。地黄汤治房劳损,萸药苓丹泽地良。乳众血枯经若闭,须用十全大补方。

【注】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二阳,胃也。胃热甚,则烁其血,血海干枯,故月事不下。宜以玉烛散泄其胃热,则经血自行。若原素有吐衄之证,或生育过多,则血海干枯,及房劳过伤阴血,乳众伤其血液,皆足以致经闭。失血多,宜养荣汤主之;房劳过者,以六味地黄汤滋之,即山萸、山药、白茯苓、丹皮、泽泻、熟地黄也;乳众者,以十全大补汤培补之。

玉烛散 养荣汤 十全大补汤(俱见前调经门)
 
经闭久嗽成劳证治
劫劳散

月水不行蒸潮汗,食减咳嗽血风劳。劫劳散用参苓芍,归地甘 半味胶。

【注】经闭久嗽,又见骨蒸潮热,盗汗自汗,饮食减少之证,则为之血风劳。宜用劫劳散,即人参、茯苓、白芍、当归、生地、甘草、黄 、半夏、五味子、阿胶也。
 
妇人经断复来(二)
芩心丸 益阴煎

经断复来血热甚,芩心醋丸温酒吞。益阴知柏龟生地,缩砂炙草枣姜寻。血多热去伤冲任,十全大补与八珍。暴怒忧思肝脾损,逍遥归脾二药斟。

【注】妇人七七四十九岁后,天癸不行。若止而复来,无他证者,乃血有余,不得用药止之。若因血热者,宜芩心丸,用黄芩心末二两,醋丸温酒送下。或用益阴煎,即知母、黄柏、龟版、生地、缩砂、炙草也。若血去过多,热随血去,冲任虚损,其血不固者,宜十全大补汤、八珍汤。若因怒气伤肝,肝不藏血,忧思伤脾,脾不摄血者,宜于逍遥散、归脾汤二方斟酌用之。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逍遥散 归脾汤(俱见前调经门)
 
室女师尼寡妇经闭证治
大黄 虫丸 泽兰叶汤 柏子仁丸

室女经闭多血结,大黄 虫桃杏仁,虻蛭蛴螬甘草芍,干漆生地及黄芩;不足泽兰归草芍。柏子仁丸用柏仁,熟地泽兰牛卷续,相兼久服自然行。师尼寡妇逍遥散,附兰丹地郁栀芩。

【注】室女经闭,多有气血凝结者,宜用大黄 虫丸,破血行气,其经自通。方用大黄、 虫、桃仁、杏仁、 虫、水蛭、蛴螬、甘草、白芍、干漆、生地、黄芩,蜜丸服。若其人虚弱不任攻下,则用泽兰叶汤,即泽兰叶、当归、甘草、白芍也。兼服柏子仁丸,方用柏子仁、熟地、泽兰叶、牛膝、卷柏、续断,丸服。煎丸并进,久久其血自行。至于师尼、寡妇经闭之证,多属郁热,宜用逍遥散,加香附、泽兰叶、丹皮、生地、郁金、黑栀、黄芩以和肝理脾、清心开郁,其经自通也。

逍遥散(方见前调经门)
 
妇病难治
谚云妇病不易治,盖以幽居情郁疑。执拗不喜望闻问,讳疾忌医术莫施。

【注】寇宗 曰∶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谓妇人之病多不易治也。盖以妇人幽居情郁,忧恚爱憎多疑,所怀不遂,性执偏拗,诊时又不令医师观形、望色、闻声、问病。富贵之家,居奥室之中,处帏慢之内,且复以帕蒙手,既不能行望色之神,又不能尽切脉之巧。未免详问,问之觉繁,反谓医学不精,往往并药不信。不知问非易事,非精于医者,必不能问也。夫望,闻、问、切四者,欲去其三,即是神医,亦无由施其术也。此古今之通患,谓之曰妇人不易治,不诚然哉!
 
诊看妇人须先问经期妊娠
未诊妇人女子病,先问经期与妊娠,不详误药非细事,疑似难明昧所因。

【注】未诊妇人女子病,必先问经期与有无妊娠。若不详细审问,倘用药误触之,则所关匪细,多变生他证;疑似难明,岂不昧其病之所因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