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关于开、合、枢的问题

此点不敢苟同,其一“关”与“开”字的繁体无论是正楷还是行体还是草体都想去甚远,其二如是关合枢,人体

金栋按:“太阳为开”、“太阴为开”,《太素•卷五•阴阳合》均作“关”。

杨上善《太素•卷第五•阴阳合》注:“三阳离合为关、阖、枢,以营于身也。夫为门者具有三义:一者门关,主禁者也,膀胱足太阳脉,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为关也;二者门阖,谓是门扉,主关闭也,胃足阳明脉,令真气止息,复无滞留,故名为阖也;三者门枢,主转动者也,胆足少阳脉主筋,纲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

萧延平按:“‘太阳为关(闗)’,‘关’字《甲乙经》、《素问》、《灵枢》均作开(開)。日本抄本均作‘閞’,乃‘关’字省文。玩杨注‘门有三义,一者门关,主禁者也。’‘主禁’之义,‘关’字为长,若‘开’字,则说不去矣。再考《灵枢•根结篇》及《甲乙经•经脉根结篇》,于‘太阳为开’之上均有‘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之文,本书卷十《经脉根结》与《灵枢》、《甲乙》同,则是前以关、枢、阖三者并举,后复以为关、为阖、为枢分析言之,足证明后之为‘关’‘关’字,即前之‘折关’‘关’字无疑矣。下‘太阴为关’与此同义,不再举。再按:嘉佑本《素问》新校正云:‘《九墟》太阳为关,作关’。”

杨上善《太素•卷第五•阴阳合》注:“三阳为外门,三阴为内门。内门亦有三者:一者门关,主禁者也,脾脏足太阴脉,主禁水谷之气,输纳于中不失,故为关也;二者门阖,主开闭者也,肝脏足厥阴脉,主守神气出入通塞悲乐,故为阖也;三者门枢,主转动也,肾脏足少阴脉,主行津液,通诸津液,故为枢者也。”

林亿等《新校正》云:“按《九墟》‘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故关折,则肉节溃缓而暴病起矣,故候暴病者取之太阳;合折,则气无所止息,悸病起,故悸者皆取之阳明;枢折,则骨摇而不能安于地,故骨摇者取之少阳。”

日本•丹波元坚《素问绍识》:“《太素》开作閞。按:即关字。杨曰:‘三阳离合为閞、阖、枢,以营于身也。夫为门者其有三义:一者门閞,主禁者也。膀胱足太阳脉,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为閞也。二者门阖,谓是门扉,主关闭也。胃足阳明脉,令真气止息,复无滞留,故名为阖也。三者门枢,主转动者也。胆足少阳脉主筋,纲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坚按:《太素》与新校正引《九墟》相合。如今《甲乙》犹与《根结》偏不异,《皮部论》阳明之阳,名曰害蜚,即阖扉。少阳之阳名曰枢持,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乃与《太素》同义。开字阖字义具于《皮部论》,又《太素》载《根结论》开字亦并作閞。”

胡天雄《素问补识》:“此‘太阳为开’,关,误作开。杜甫《早行》诗:‘崩闭关其情。’杨笺:‘关,一作开。’王的次注,杜的诗作,均写成于公元8世纪60年代,王:公元762年,杜:公元769年。二字互误亦同,皆由字形相似所致。唐代‘关’简作‘閞’。但诗词一字之误,无关大旨,医经一字之误,后世以讹传讹,容易造成中医学理论的极大混乱,不可不慎。”

傅景华等《黄帝内经素问译注•阴阳离合论》:“太陽爲開,陽明爲阖,少陽爲樞:開,应作闗。形似易误。《皮部论》:‘太陽之陽,名曰闗樞。’此以門的結構与功能比類十二經的作用,其内涵可參該篇。阖取義于門扇,闗取義于門閂,樞取義于門軸。太陽在後爲闗,陽明在前爲阖,少陽在中爲樞。”
 
《素问·皮部论》:“太阴之阴,名曰关蛰。”

胡天雄《素问补识》:“新校正云:‘按《甲乙经》蛰作执。’《太素》作‘关枢’。天雄按:《根结》篇及《阴阳离合论》论三阳有关、阖、枢,合为一阳;三阴亦有关、阖、枢,合为一阴。此一阴一阳作为人身之两重门户,外以拒邪气之侵,内以固精气之失,其义明畅易晓,若此篇亦有关、阖、枢字样,且太阳太阴为关,阳明厥阴为阖,少阳少阴为枢,亦基本一致,唯于关、阖、枢之下各家一字,其义皆不甚明了,且各本又互有歧异。今据《太素》此‘关蛰’作‘关枢’推测:太阴太阳皆作关枢,则阳明厥阴皆应作害蜚,即阖扉。今阳明作害蜚而厥阴作害肩者,肩乃扉之误文,亦阖扉也,此其一。其次,少阳之枢持,《甲乙》作枢杼,《太素》作枢特,当以枢杼为准,义已详前。少阳为枢杼,少阴亦当为枢杼,今少阴为枢儒,《甲乙》做枢檽,《太素》亦作枢檽,则《素问》误檽为儒可知。檽与杼同音通假所致。简言之:太阳太阴为关,此均应从《太素》作关枢;阳明厥阴为阖,此均应作阖扉;少阳少阴为枢,此均应作枢杼。为关者曰关枢,为阖者曰阖扉,为枢者曰枢杼,复词而已。”

森立之《素问考注》:“案:‘关蛰’,《太素》作‘閞枢’,盖太阳之阳,太阴之阴,共主表发,故为关,又曰关枢。‘枢’与‘执’音近而误,‘执’又作‘蛰’,并‘开(当作关)枢’之误,……此篇‘害蜚’‘害肩’‘枢持’‘枢儒’‘关枢’‘关蛰’,诸注皆失解。今以六为三,‘害蜚’‘害肩’共为‘阖扉’误,‘枢持’‘枢儒’共为‘枢杼’误,‘关枢’‘关蛰’共为‘关枢’义,乃与《阴阳离合论》所云‘太阳太阴共为開,阳明厥阴共为阖,少阳少阴共为枢’正合矣。凡古文字多假借,令后世不能解释,非精通六书音均之学者,不得而辨矣。古来注家只就文字上而为说,终不能得其理义,盖不明六书音均之学者之所为欤?”
 
繁体字:開、闗、閞。閞即闗也。閞、開形似致误。

另,古代又有開即闗之义,闗即開之义。
 
这是个好问题,要真能从生理病理上弄懂这个问题,伤寒六经传变的顺序和各经提纲才能真正弄懂而理解伤寒论。不过太难了,很多古代名家都绕开这个从小道走了,或者直接说王叔和编的时候顺序就不对,都各自另外编自己认为合理的顺序或者角度,如《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尚论篇》等等。还有更多的甚至不管疾病传变顺序只取方剂来用。希望本论坛的精英们能论明白使大家受益,这也是本人长久弄不明白的难题。
 
阴尽阳生,阳极阴长。在阴阳消长间有一个临界点。因势利导,把握生理病理之态势,气化而出,七顺三逆,则愈出天然,不期然而然,不期至而至。 若拘执于象,反被其制!
 
先求战略,再考战术。死书可以把活人读死,活人也可以把死书读活。
 
刘力宏在有论述:“左为阳,右为阴,阳主开,阴主合,故左少阳主要负责枢转太阳之开,右少阳主要负责枢转阳

左为阳,右为阴,左主升发,右主下降。少阳为枢,为太阳向阳明转换之中枢,病从表入里之门户也
 
这个帖子太好了,这样的帖子多多益善。
在关阖枢的意义理解上我赞同孙版主和王稼祥老师解释,在“关”与“开”的问题上,我觉得金栋老师的考证很确凿。
 
开合非开合,理解成起始终结。放在大腿部位来看足三阳三阴的部位即可明白。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厥阴, 少阴是指人体能量的六个区域。 至于人体表的经络只是能量的流通和采集系统。 这六个区域可以从太极图中看到。 墨西哥的太极图上在白色的区域中的小黑圆中还有一个白点。 大白色为太阳, 白色中的黑色为厥阴, 厥阴中为少阳。 黑色的大区域为太阴, 太阴中的白色圈为阳明, 阳明中还有一个黑点为少阴。.
 
头(有头发部分)和后背上部为太阳, 肺为厥阴, 心为少阳。 肝(中医的脾)为太阴, 脾(中医的肝)和胃肠系统为阳明, 肾为少阴。
 
头(有头发部分)和后背上部为太阳, 肺为厥阴, 心为少阳。 肝(中医的脾)为太阴, 脾(中医的肝)和胃肠

能不能不胡乱造中医理论啊,心为少阳,此说从哪里来啊?是经典还是杜撰啊?
 
我有不同的看法,厥阴为枢才对!

内经所说经脉阴阳气的多少而论。三阳经的关系是。太阳<三阳.主开>。阳明<二阳.主阖>。少阳<一阳.主枢>。三阴经的关系应当是太阴<三阴.主开>。少阴<二阴.主合>。厥阴<一阴.主枢>。

根据经脉的循行部位而论。手足三阴三阳经在四肢内外侧循行分布的规律是太阴阳明在前缘。厥阴少阳在中线。少阴太阴在后缘。居于中者为枢。故少阳厥阴为枢。

从经脉表里关系而论。厥阴与少阳为表里。少阳为疾病从阳经传入阴经之枢。厥阴也当为阴经之枢。

从伤寒六经传变规律而言。少阳为疾病从阳经传入阴经之枢。厥阴为疾病由阴出阳之枢。

少阴主里。厥阴主枢在《阴阳类论》也有论述。认为厥阴有阴尽阳始。极而复返的特性。犹如月之晦而转朔。符合阴阳终始之理。肝主厥阴。其性条达。疏泄气机。既可使气血升达巅顶。能助心肺之阳。。中疏脾胃以助消化。又能助精下达于肾而封藏之。其经从头走足。结于颠顶。转运全身精血。可见厥阴的作用恰似人身之枢机。对整体机能有调控之功用。故称“厥阴为枢”之理由充足。

一本内经凡涉三阴三阳开合枢。其论述严谨有序。皆由三到二再一。

《素问。热论》中有一日巨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

素问阴阳类论: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

又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和伤寒论六病排序同.无可争议.


偏就《阴阳离合论》其论述也是三二一之序。收尾却变三一二。

《至真要大论》独提两阳合明与两阴交尽。黄帝问雷公: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答案就是厥阴肝。子言所贵。最其下也。大概正是一阴独使之故吧。

伤寒论六病排序就是三阴三阳开合枢顺序。
六经实质其实就是三阴三阳开合枢。厥阴为枢则厥阴病无悬案可谈。一切问题皆好商量。

少阳阳枢由表及里。厥阴阴枢由阴出阳。一阴一阳枢表里阴阳。何其通畅。
《至真要大论》独讲两阳合明与两阴交尽。先有四象再引入阳明厥阴。一为枢阴。一为合阳。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阳升阴长乃厥阴。阳杀阴藏乃阳明。阴阳以左右东西为道路。厥阴左生。阳明右降。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厥阴出水是升。阳明合火乃降阳主阴从。重阳必阴重阴必阳一言难尽。何其酣畅。
少阴水火之真脏。先天之本源。宜藏合还是宜开泻?还是宜无休止的开发利用?
乌梅丸融太少温辛于一炉。而绝非单纯四逆与理中之辈可比。即是为加强太阴三开少阴二合之纯阳正气。厥阴以此为基础。才能正常枢转。由太三少二出阳而呈春意盎然之气象。乌梅芩柏连佐制以防枢升太过不及而已。
黄连阿胶汤是既济少阴水火协调心肾阴阳。
 
关于楼主提出的问题,大家讨论很热闹,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开,合,枢,从人体生理上应该这样理解,开是功能性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创造生命所需物质。是消耗性的,创造性的。合是收藏心的,资本性的,物质性的,为开提供物质基础。枢是枢纽,中枢,功能是调节开与合的动态平衡的。举一个例子,如果把人比作一个国家,开是工、农、商、学、兵。合是国库、税收、综合国力。枢则是国家首脑机关,各级政府机关。经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可见少阳是调节各脏腑功能的。作为相火,也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首相,国务院,少阴君火,相当于国家领袖,中央委员会。仅供参考。
 
我们的祖先用门户的开,枢,合,很形象的模拟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开合互相依从表示了组成生物体的物质的积累和消耗。也就是物质的消化,吸收,储存,积累,消耗与能量的释放。开的过程是氧化过程,是物质的消耗,能量的释放,表示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功能。合是把开的过程所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储存积累同时为开提供物质基础。那么调节开合动态平衡的机制就是枢的功能,维持身体健康。当合的状态大于开的状态则人体生长,强壮,精力充沛。当开的状态大于合的状态人体则精力不足,渐渐衰老。
 
关于楼主提出的问题,大家讨论很热闹,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开,合,枢,从人体生理上应该

全是用这些与医学无关的事物比喻医学理论,这种风气能不能改一改,如果不改中医理论永远是猜测而已,中医要想发展绝对不可能啊,因为一旦具体到具体问题,这样的中医理论就显得毫无说服力。
 
全是用这些与医学无关的事物比喻医学理论,这种风气能不能改一改,如果不改中医理论永远是猜测而已,中医

有一种科学叫模糊科学,有一个理论叫测不准定理,有一种方法叫一叶知秋,有一门学科叫仿生学,有一种智慧叫取象比类。

放开我们的思想,不要以为只有西方的实验科学才叫科学。
 
全是用这些与医学无关的事物比喻医学理论,这种风气能不能改一改,如果不改中医理论永远是猜测而已,中医

内经中开合枢理论是模拟人生命活动的理论,一个活人的组成是由能量,物质,信息所构成。那么开模拟能量,合模拟物质,枢模拟信息。这样理解是不是明白些。
 
倪师的解释为常人的状态是顺时针,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如果是病态则是按照反时针,也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个是符合伤寒论的),至于开枢合各说纷云,感觉都不的其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