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古本《伤寒论》类方辑要

259、乌梅丸方
方剂组成: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两
当归四两附子六枚(炮去皮) 蜀椒四合(去目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原文指征: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又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传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者,宜桂枝当归汤;吐蚘者,宜乌梅丸。
 
260、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方
方剂组成: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传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者,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261、桃花汤方
方剂组成: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匙,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原文指征: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262、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方剂组成:
赤石脂一斤(碎) 太乙禹余粮一斤(碎)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原文指征:
伤寒,服汤药下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不已,复以他药下之,利益甚;医以理中汤与之,利仍不止。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故也。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263、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原文指征: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外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若发汗,则谵语,遗尿;若下之,则手足逆冷,额上汗出。若自汗者,宜白虎汤;若自利者,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霍乱证,有虚实,因其人本有虚实,证随本变故也。虚者,脉濡而弱,宜理中汤;实者,脉急而促,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264、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
石膏半斤(碎,绵裹)黄连三两黄芩四两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者,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
 
265、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
黄芩三两 石膏半斤(碎,绵裹)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病温,口渴,咳嗽,衄不止,脉浮而数大者,此温邪乘肺也。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
 
266、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
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碎,绵裹)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燥病,口渴,咽干,喘,咳,胸满痛,甚则唾血,脉浮短而急者,此燥邪干肺也。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
 
267、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
竹叶两把 石膏半斤(碎,绵裹) 黄芩三两 泽泻二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炙)
右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阳旦证,发热,不潮,汗出,咽干,昏睡不安,夜半反静者,宜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若口渴,烦躁,小便赤,谵语者,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主之。
 
268、竹叶汤方
方剂组成: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桔梗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头痛,汗出而喘,脉弦数者,竹叶汤主之。
 
269、竹皮大丸方
方剂组成:
竹茹二分 石膏一分 桂枝一分(去皮) 甘草七分(炙)
白薇一分
右五味,杵为散,枣肉和丸,如弹子大。饮服一丸,日三服,夜二服。若热多者,倍白薇。
原文指征:
产后,烦热,呕逆,无外证者,此为乳中虚也。竹皮大丸主之。
 
270、竹叶石膏汤方
方剂组成: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取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伤暑,肺先受之,肺为气府,暑伤元气,寸口脉浮,口渴,汗出,神昏,气短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271、人参石膏汤方
方剂组成:
人参三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竹叶一把 黄连一两
半夏 半升(洗)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伤暑,脉弱,口渴,大汗出,头晕着,人参石膏汤主之。
 
272、白虎汤方
方剂组成: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伤寒,脉滑而厥者,此为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伤寒,脉浮滑,此为里有热,表无寒也。白虎汤主之。
燥病,色黄,腹中痛,不可按,大便难,脉数而滑者,此燥邪乘脾也。白虎汤主之。
病秋温,其气在中,发热,口渴,腹中热痛,下利,便脓血,脉大而短涩者,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主之;不便脓血者,白虎汤主之。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
传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者,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辈。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若发汗,则谵语,遗尿;若下之,则手足逆冷,额上汗出。若自汗者,宜白虎汤;若自利者,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若伏气病温,误发其汗,则大热烦冤,唇焦,目赤,或衄,或吐,耳聋,脉大而数者,宜白虎汤;大实者,宜承气辈;若至十余日,则入于里,宜黄连阿胶汤。何以知其入里?以脉沉而数,心烦不卧,故知之也。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当发汗,不可与白虎汤。
 
273、白虎加人参汤方
方剂组成: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阳明病,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当发汗,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74、白虎加桂枝汤方
方剂组成: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桂枝三两(去皮)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疟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作呕者,此名温疟。宜白虎加桂枝汤。
 
275、白虎加桂枝人参汤方
方剂组成: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三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者,此名疸疟。白虎加桂枝人参汤主之。
 
276、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方
方剂组成: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桂枝一两(去皮) 人参三两 芍药三两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干,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主之。
 
277、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方
方剂组成: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黄连三两 阿胶二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煮米熟汤成,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伤暑,发热,汗出,口渴,脉浮而大者,名曰中暍,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主之。
 
278、白虎加地黄汤方
方剂组成: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地黄六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病温,治不得法,留久移于三焦,其在上焦,则舌蹇,神昏,宜栀子汤;其在中焦,则腹痛而利,利后腹痛,唇口干燥,宜白虎加地黄汤;其在下焦,从腰以下热,齿黑,咽干,宜百合地黄牡丹半夏茯苓汤。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