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诊余札记:寒燥久结案治疗始末

我接下来会发很多的解剖学病理实料,看看大家如何分析?

俺也会发啊,从网上整点,改改,就成了李先生的原创文章了
 
我不议论这些内容

先把余云岫《灵素商兑》解释完再说

余云岫的路子是个歧途,是因噎废食的典范。

先生欣赏他,并没人反对,但您不能奢望所有人都要去学习他、赞同他


再者,我一直有个疑问,先生为何总以为所有的中医对现代解剖都是一窍不通呢?您接触到的中医都是如此?现代的解剖只是医学的基础课唉~~
 
先生见到的只是病症名词上思辨?

很期待先生能列举一两例验案来学习探讨{:soso_e18

老孙啊

我教你一个好方法,你可以到民间杀猪场看看,因为人与猪都是哺乳动物,生理结构非常接近,可以模拟人体
我原来在山东医科大学学习解剖学,因为解剖室是有规定时间开放的,我没有很多机会学习观察,后来假期就到屠宰场去观察
明白了很多内容,后来我进入动物医学界,因为是在研究中医中药如何用于动物医学,每当看到动物病用中医辩证分析之后,就要做实体解剖印证(必须的),这样近十年过程,只要见到病变,用中医辩证之后,解剖印证越来越准确,年轻时学习的中医思想也就与同学们不一样了,这个方法很好啊,我在对余先生的文章评论中已经写上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你可以看看。
感到你的学习研究精神很客观,也很有学科研究心态,故而把我的研究思考方法提供给你分享,你如感兴趣可以试一试。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生思维上的大变化,会感到辩证背后需要大量的观察研究资料需要搜集思考啊+
 
余云岫的路子是个歧途,是因噎废食的典范。

先生欣赏他,并没人反对,但您不能奢望所有人都要去学习他

你看看余先生对于中医经典比我们学的好多了,又懂得西医(当然无法与现在西医比),

我们要客观看待,不能带着感情色彩看他的文章,要历史性的看问题啊,不要一见质疑就动感情,他是大学者啊
 
余云岫的路子是个歧途,是因噎废食的典范。

先生欣赏他,并没人反对,但您不能奢望所有人都要去学习他

你看看余先生对于中医经典比我们学的好多了,又懂得西医(当然无法与现在西医比),

我们要客观看待,不能带着感情色彩看他的文章,要历史性的看问题啊,不要一见质疑就动感情,他是大学者啊
 
你看看余先生对于中医经典比我们学的好多了,又懂得西医(当然无法与现在西医比),

我们要客观看待,

先生啊,朵朵不才,您总是高悬天际,讨论高深的大问题,
而我们需要看病、养生,我们是小百姓,那些大帽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帮助啊!!!
我真急啊!!!
 
再温习温习功课以解惑


四、燥金司令,头痛,身寒热,胸胁痛,甚则疝瘕痛者,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主之。
此金胜克木也。本病与金病并见,表里齐病,故以柴胡达少阳之气,即所达肝木之气,合桂枝而外出太阳,加芳香定痛、苦温通降也。湿燥寒同为阴邪,故仍从足经例。
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方(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法)
桂枝 吴茱萸 黄芩 柴胡 人参 广木香 生姜 白芍 大枣(去核) 川楝子 小茴香 半夏 炙甘草
五、燥淫传入中焦,脉短而涩,无表证,无下证,胸痛,腹胁胀痛,或呕,或泄,苦温甘辛以和之。
燥虽传入中焦,既无表里证,不得误汗、误下,但以苦温甘辛和之足矣。脉短而涩者,长为木,短为金,滑为润,涩为燥也。胸痛者,肝脉络胸也。腹痛者,金气克木,木病克土也。胁痛者,肝木之本位也。呕者,亦金克木病也。泄者,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也。或者,不定之辞。有痛而兼呕与泄者,有不呕而但泄者,有不泄而但呕者,有不兼呕与泄而但痛者。病情有定,病势无定,故但出法而不立方,学者随证化裁可也。药用苦温甘辛者,经谓燥淫所胜,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盖苦温从火化以克金,甘辛从阳化以胜阴也。以苦下之者,金性坚刚,介然成块,病深坚结,非下不可。下文即言下之证。
六、阳明燥证,里实而坚,未从热化,下之以苦温;已从热化,下之以苦寒。
燥证阳明里实而坚满,经统言以苦下之,以苦泄之。今人用下法,多以苦寒。不知此证当别已化未化,用温下寒下两法,随证施治,方为的确。未从热化之脉,必仍短涩,涩即兼紧也,面必青黄。苦温下法,如《金匮》大黄附子细辛汤、新方天台乌药散(见下焦篇寒湿门)加巴豆霜之类。已从热化之脉,必数而坚,面必赤,舌必黄,再以他证参之。苦寒下法,如三承气之类,而小承气无芒硝,轻用大黄或酒炒,重用枳、朴,则微兼温矣。
附治验:丙辰年,瑭治一山阴幕友车姓,年五十五岁,须发已白大半。脐左坚大如盘,隐隐微痛,不大便数十日。先延外科治之,外科以大承气下之三、四次,终不通。延余诊视,按之坚冷如石,面色青黄,脉短涩而迟。先尚能食,屡下之后,糜粥不进,不大便已四十九日。余曰:此癥也,金气之所结也。以肝本抑郁,又感秋金燥气,小邪中里,久而结成,愈久愈坚,非下不可,然寒下非其治也。以天台乌药散二钱,加巴豆霜一分,姜汤和服。设三伏以待之,如不通,第二次加巴豆霜分半;再不通,第三次加巴豆霜二分。服至三次后,始下黑亮球四十九枚,坚莫能破。继以苦温甘辛之法调理,渐次能食。又十五日不大便,余如前法下,至第二次而通,下黑亮球十五枚,虽亦坚结,然破之能碎,但燥极耳。外以香油熬川椒,熨其坚处;内服苦温芳香透络,月余化尽。于此证,方知燥金之气伤人如此,而温下寒下之法,断不容紊也。
乙丑年,治通廷尉,久疝不愈。时年六十八岁。先是通廷尉外任时,每发疝,医者必用人参,故留邪在络,久不得愈。至乙丑季夏,受凉复发,坚结肛门,坐卧不得,胀痛不可忍,汗如雨下,七日不大便。余曰:疝本寒邪,凡结坚牢固,皆属金象,况现下势甚危急,非温下不可。亦用天台乌药散一钱,巴豆霜分许。下至三次始通,通后痛渐定。调以倭硫黄丸,兼用《金匮》蜘蛛散,渐次化净。以上治验二条,俱系下焦证,以出阳明坚结下法,连类而及。
 
========
飞翔的鹰
再温习温习功课以解惑
四、燥金司令,头痛,身寒热,胸胁痛,甚则疝瘕痛者,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主之。
此金胜克木也。本病与金病并见,表里齐病,故以柴胡达少阳之气,即所达肝木之气,合桂枝而外出太阳,加芳香定痛、苦温通降也。湿燥寒同为阴邪,故仍从足经例。
…… …… …… ……
==========


“人云亦云”,不足取也。

上述环节,皆违背经旨。将温病的某些症候形容成“燥症”,尚情有可原。

但将此形容当作定义,那就是指鹿为马喽。



在中医学说里,“燥”传阳明,无不以“承气汤”化裁。

不知此,则未入门矣。
 
========
飞翔的鹰
再温习温习功课以解惑




大医说的有道理!


燥有干结、燥结之象,为金象,可能吴老夫子以此立论吧。


至于燥就肯定的说入阳明,以承气汤化裁恐怕有待商榷。
 
==========
飞翔的鹰
至于燥就肯定的说入阳明,以承气汤化裁恐怕有待商榷。
==========

任何病症的产生原因、形成机理,以及应对方药,中医都是具备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的。

“燥症”的演化过程,自然概莫能外。

现今人们对于这些中医基本功,基本上都扔到脑后了。所以临症往往雌雄不辩。



无论中医、西医或患者,今天的人们已经不懂得“看病”是怎么回事了。

人们只晓得打针吃药就是“看病”,而对于“看”的“病”在哪儿,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
 
温病条辨作为中医的经典,确实值得重视。要不然,连一些基本的问题,也都要先讨论讨论了,呵呵。
 
其实深思孙曼之先生此“寒燥久结”医案,并无不适当之处,从病因、病机和立方组药反而丝丝入扣。
寒结之因,引用孙曼之先生此案原文:“(1)工作期间由于饮食生冷啤酒等,今年春季病情复发,由于反复发作,又一次辞职在家休养治疗。(2)患者每于天气变化或者受凉后发烧,泄泻,腹痛,最近连续两天下雨后发烧.(3)燥邪属于每一年秋季的主气,也就是由秋分至小雪的五之气。燥为次寒,为肃杀之气,其特点是寒凉坚结”
治疗辩证处方 引用孙曼之先生此案原文:“此乃燥金之气结于大肠,故纳旺喜食凉物而大便燥结难行,燥邪虽然久郁化热,治疗方法却必须温散润燥为主,故用柴胡桂枝汤合导气汤以泄热散寒,加熟地以养血润燥。”
 
很多年前的文章了,依然有价值,这个医案,判断准确,确实是因为寒而病的,判断因寒而便秘无不可
 
虽与孙老为同乡,且孙老已然过世,本不该多做评论,但本例确有误诊之嫌,医家事关生死,还是要辩证准确一些,不至给后人留下误导
此例便秘腹泻不定,左肋痛,已然明确脾有问题,有脾肿大的特征
我前面也才发了一例同样的脾肿大兼小陷胸治疗案例
辩证准确了,哪还至于用那么多药,且还反复?
我那一例患者同样被折磨得多年不能正常工作,这两个患者极其类似。
 
最后编辑:
这个论坛很久没见到李茂春了。很多事他扛得都挺有道理的。
 
病人换季得了外感,气血从外从上,趋里的气血就不足,故引发气机弱而乱,所以泻或几天未大便。肋痛寅时为甚,肝经不畅,气机病也。柴胡桂枝汤里加补气血之药。
 
燥邪(外邪)指清凉之气。触发人体,阳明经气盛。当然这是常规。所谓燥就是气血聚集在阳明经。所以燥常伴以热。好像寒燥闻所未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