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读过《灵枢》的看看这个医案

1:《难经·二十四难》认为:“是动病”是气病,“所生病”是血病

2:杨候康注《难经·二十四难》,认为“是动病”,为在气,在阳,在卫,在外;“所生病”为在血,在阴,在营,在里。

恰恰相反,动病是营血,主病是卫气。

3:徐灵胎《难经经释》认为:“是动病”,为本经病;“所生病”,为他经病

说这种话的人,连辨证都不会。任何一条经脉的动病、主病都是该经的病症。

4:《校注十四经发挥》承淡安认为“是动病”是经络病,“所生病”为脏腑病

三条阳经有喉痹的症状,都是循经所过,只有足少阳是动病,另外两个,
一个是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
另一个是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

5: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认为“是动病”是外因所致之病,“所生病”是内因所致之病

这个摸了点皮毛。
动病很多是需要外因的,比如尿道炎,跟新冠,但新冠的病毒优势会直接将动病转向主病,出现外格脉,也就是有人说的,为啥都摸不到脉了。
但情志属于内因,也会出现动病,比如,思伤脾,黄蓉她妈默写九阴真经流产就是,我知道是小说,但是符合。
经脉篇并没不是完整罗列所有病症的,如果,你想写,还是可以继续写的。

6: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认为“是动病”为以本经经穴的搏动,以测知之病;“所生病”为本经或合经所生之病

穴?经?这凑是个麻瓜。

7:1974年第一版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认为“是动病”是说明经脉的病理现象;“所生病”是说明该经经穴的主治证候

这话说的,动病用啥治?不用该经经穴?所生病,就不是病理现象?



我的天哪,黄帝内经,灵枢经的核心篇章,经脉篇,就这么解读,还玩什么针灸啊,耍嘴子得了。真是些文人墨客。
 
最后编辑: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这句话为了格律,调整了语序,其原语序为,

为此诸病,
盛则写之,虚则补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盛虚依据人迎寸口对比脉法,
但不盛不虚,并不能都依据寒热别之,

但是我们重新调整了参象,且将人迎寸口对比脉法转化为独取寸口。
一者盛虚脉,是动病,病在营血,无需辨证,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一者沉浮脉,是主病,病在卫气,必须辨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最后编辑:
整个医案就这些了,读后还有些疑问,我是真说不清楚了,期待高明

一,脉涩,意义何在?

二,用药大意如何?
车驾郎赵讳昌期,两臂痛甚,两手灼热。诸医皆谓脾主四肢,与之清胃健脾,至三日而溺色如泔。余曰,六脉俱涩,喉有喘呼。《内经》云∶“肺所生病者,上气喘满,臂痛,掌中热,溺色变。”今 诸证咸显,若合符节。遂与枳壳、桔梗各三钱,茯苓、知母各二钱,甘草一钱。一剂而痛减。再剂 而溺清,三剂且霍然矣。
涩应该是脉道不利的表现,有人分枯涩,滞涩,虚涩,大概枯涩是伤津的膈噎等病,滞涩是气机堵滞,(临床可能微微带一点弦)或者有湿停滞(临床可能带一点濡,就是软一点点。)其实两者病机都差不多,都是堵滞,还有一种瘀血,我经验不足,在此不做论述,(可能有些实涩,或者有力,内经:肝脉搏坚而长,当病恶血在胁下。)虚涩就是精气虚了,就像频湖脉学:涩缘血少或伤精,(临床有时可以见出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我临床治过。)就是有时我们会疑惑,同样一个涩脉,为什么又有湿,又有气,又有血瘀,又有血少或者精伤。我刚举了这几个大概的意思,就是想说明其实我们要把古人的脉变成我们自己心中,胸中的脉象,才能知道脉象的本意。就像年长的人可以叫做老人,但是这些老人虽然叫老人,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各有各个特点,我早年的时候一直纠结为什么古人说的脉同样的脉名,有这么多种病,而且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到底是谁说的对?后来随着生活的阅历渐渐理解,比如四言举要浮芤失血,其实芤脉就是失血,而且芤脉就是有浮脉的性质,但是为什么李时珍要这样说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文特点,文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获得了真知,和你的思想印证,就像庄子说的圣人留下的书籍,就像圣人走了,留下的车痕一样,虽然可以知道圣人要去的道路,但是寻者车痕是不能找寻和圣人一样的方式的。这里李中梓自己说六脉俱涩,用了俱字,可能表示应该是滞涩,因为一是病人没有什么大虚失精出汗的症状,也没有惊讶,比如就像别的书籍上说,人体平素盛,诊之六脉竟虚。(形盛脉虚,危险的信号。)就好像他提前知道脉是什么脉一样,(或者没有什么太惊讶。)第二个就是医案中没有记述口渴的情况,就比如枯涩,枯涩就有津伤的情况,枯,就像木头没有了水那样干枯,没有生机。所以愚见应该是滞涩之脉,表示气机阻滞。
再从药性来论述一下,枳壳,桔梗都是入肺经的药,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桔梗开肺,导壅滞之逆气,知母也是可以入肺经,但也可以入胃经。脾胃属土,土金相生,内经原文是肺气虚则溺色变,有点疑虑的是为什么明明内经说肺气虚所以溺色变,如果是肺虚证,当用补肺之品,如黄芪之属,可以是因为原来用健脾清热的,病由实证转虚证,但是“咳,上气喘掌中热”的肺病证却在,所以只是用知母清火热,降气,稍带一点补虚,然后茯苓也一样,体现了土金同治的思想。
 
是大出血死亡,是吧。

怎么全是脑补的,还有说难产的?就是思伤脾,气虚无力,脾不统血。行了,跳过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