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读过《灵枢》的看看这个医案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2
声望
38
年龄
54
此案为古代某名家之案,译成白话,供各位讨论。

赵某,两臂疼痛,双手灼热,用清胃健脾的中药无效,到第三天,气短,尿色如米泔,脉涩。


一、前面的医生为何用清胃健脾药?

二、《内经》中如何论述?出自那段经文?

三、当如何诊治?
 
气盛有余,则肩臂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臂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补土以生金也。 当如何治不知道.,虚则补之,怎么补,这是手法问题。我没用过,说不了。
 
1,前人治肩臂疼痛,多用从胃上入手,如指迷茯苓丸(茯苓、半夏、枳壳、芒硝),治疗风痰阻于胃中,又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肩臂背痛》中,多从温胃益气入手,略加舒筋去湿之品,如“ 邹 五旬又四,阳明脉衰,肩胛筋缓,不举而痛,治当通补脉络,莫进攻风。生黄芪 于术 当归 防风根 姜黄 桑枝”。

2,出自灵枢经脉篇,肺经虚实病症。

3.肺气不足故气短;气机不宣,肃降太过故脉涩;故上不摄下而小便短,以肺主通调水道。当宣肺益气,以李东垣调中益气汤加杏仁、苏叶、桑枝、茯苓皮。

好题,却无人回答,我来抛砖引玉。
 
气盛有余,则肩臂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臂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

真牛!

谜语这么快就露底了,不好玩
 
1,前人治肩臂疼痛,多用从胃上入手,如指迷茯苓丸(茯苓、半夏、枳壳、芒硝),治疗风痰阻于胃中,又如叶天

董兄见识超人

 
《灵枢·经脉第十》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此案之妙正如原文所言‘诸证咸显,若合符节’

都说,病没有按书上长的,此案即是例外。

然,非将经文熟烂于心者所不能

体会:一、黄帝不撒谎,二、经文得熟烂于心
 
此案之妙正如原文所言‘诸证咸显,若合符节’

都说,病没有按书上长的,此案即是例外。

还是得多读经典哈。
 
前面的医生用清胃健脾药是基于‘脾主四肢’的认识,现在多按疏经通络治,是基于‘不通则痛’的认识

认识有不同,效果自然不同

体会:虽一个病,十个大夫有十个认识,但还是有优劣之分,我们应尽量找到最佳
 
经脉篇在论述经脉循行过后,提出了两个概念。“是动”则病XXX,“是主”X所生病者。

是动与是主有区别吗?咋理解好哩?
 
的就是单刀直入 ; 说:
]樊正阳 最好的就是单刀直入 发表于 1 分钟前

认证,用药,能单刀直入,直驱老巢的那都是高手中的高高手

当中医的都希望这样呀

不过,人人都一夜间达到那个层次是不可能的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经脉篇在论述经脉循行过后,提出了两个概念。“是动”则病XXX,“是

是动,这个动有的解释为变动,意思是说,某经由于一些原因(主要是指外邪侵扰)出现了变动会出现XXX的表现

是主,这个主就是主人,自主,意思是说,就是说某经自己闹毛病会出现XXX的表现


或许还有别的认识,我就不知道了
 
前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诊治上基本也有了答案---既然‘诸证咸显,若合符节’那诊为肺经病变也就毫无疑问了,治疗当然也是从肺经论治

原案用药及疗效
枳壳、桔梗各三钱,茯苓、知母各二钱,甘草一钱。一剂而痛减。再剂 而溺清,三剂且霍然矣。
 
车驾郎赵讳昌期,两臂痛甚,两手灼热。诸医皆谓脾主四肢,与之清胃健脾,至三日而溺色如泔。余曰,六脉俱涩,喉有喘呼。《内经》云∶“肺所生病者,上气喘满,臂痛,掌中热,溺色变。”今 诸证咸显,若合符节。遂与枳壳、桔梗各三钱,茯苓、知母各二钱,甘草一钱。一剂而痛减。再剂 而溺清,三剂且霍然矣。

整个医案就这些了,读后还有些疑问,我是真说不清楚了,期待高明

一,脉涩,意义何在?

二,用药大意如何?
 
是动,这个动有的解释为变动,意思是说,某经由于一些原因(主要是指外邪侵扰)出现了变动会出现XXX的表现

是动,这个动有的解释为变动,意思是说,某经由于一些原因(主要是指外邪侵扰)出现了变动会出现XXX的表现

是主,这个主就是主人,自主,意思是说,就是说某经自己闹毛病会出现XXX的表现


或许还有别的认识,我就不知道了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是主是不是说的具体的病位呢?大肠”是主津液所生病者“;胃”是主血所生病者“;脾”是主脾所生病者”;心“是主心所生病者“;小肠”是主液所生病者”;膀胱“是主筋所生病者”;肾“是主肾所生病者”;心主“是主脉所生病者”;三焦“是主气所生病者”;胆“是主骨所生病者”;肝“是主肝所生病者”。

这些论述为撒和现在的认识有出入呢?比如膀胱“是主筋所生病者”;胆“是主骨所生病者”。
 
是动,这个动有的解释为变动,意思是说,某经由于一些原因(主要是指外邪侵扰)出现了变动会出现XXX的表现

《内经》里还有很多地方的论述,是与现在的认识不同的

现在我还没能力回答哦
 
我也来凑凑热闹。
“是动病”“所生病”在历史上有很多种解释,最先见于《难经》。《难经·二十二难》提出“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其后很多注家都以此来解释,直至明清时期医家才提出质疑。
现代医家提出,“是动病”说的是本经脉变动(异常)所出现的症候;“所生病”说的是本经脉(穴)所主治的病症。“是动病”是从发病的角度出发,罗列的病症带有症候群的性质;“所生病”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并不一定有症候群的性质。前后两段文字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总的都是属于这一经的病症,或称为病候。 ---资料来源《针灸学释难》
 
手三阳经分主“津”“液”“气”所生病。
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所生病,所举病症有齿痛、颈肿、目黄、口干等等,涉及部位为口齿、鼻、眼、咽喉,这些都是手阳明所到达的,也是“津”所敷布之处。因此,用“津”来概括有关病症比较合适。因其中无腑证,自然不适合说成主“大肠”所生病。
手太阳经主“液”所生病,所举病症有耳聋、目黄、颊肿、颈、颌等。耳、目、关节的病症与“液”的不能“灌精,濡空窍”(灵枢·口问)有关,也可说成“液脱”所致。病症所涉及的部位即为手太阳经的通路所到达。同样因为其无小肠腑证,所以不能说成“小肠”所生病,而以主“液”所生病较为合适。
手少阳经主“气”所生病,同样是借“气”来概括其外经病。
总的看来,手三阳经分主“津”“液”“气”所生病,都是从各经的“外经”着眼,而不是从“内腑”着眼,这是符合经穴的主治规律。
---资料来源《针灸学释难》
 
金主收敛,故肺脉当涩,然诸脉皆涩,就是肺经收敛太过了。针对性的用药也很明显,桔梗开肺上提,枳壳利膈下气,茯苓通利水道,知母清肺肾之热,少用甘草以和中气。以方测证,作者以为肺气闭郁,导致水道不通,郁热内生。我一开始本来想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的,后来因为脉涩认为肺气不足,而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看来我对脉的理解,还差很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