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为朱丹溪平反

当病人出现阴虚时,光是使用滋阴的中药是无济于事的,不但无法将病治好,病人反而会因为滋阴过多而使得阳虚的阶段提前到来,阴阳本来就是互生的,也就是说阴虚时如果使用阳药,则阴将自回,而阳会固守阴,使其不再流失
 
少看或者不看温病学派的任何观点。因为这会极大地影响你临床用药的效果
 
宋代之前的医学是真正中国原生态的中医。
 
中医是代代相传,阶梯继承,只有了解了古今各时代的代表著作才能融汇贯通,而不是断代的,片面的去认识疾病,无论何代著作都是继承了前人之理论思想,而发先人之不足自成一家,经后人之临床论正而尊之,只有研习精典,博览群书,方不为偏隅之误。
 
支持, 现代人太阳, 少阳太多, 阳明不足。 需要补阴。 四逆汤是一个补阴(甘草补太阴, 干姜补厥阴, 附子补少阴)壮阳的方子。 所以用之有效。 但太多人把它当做一个补阳的方子了。
 
楼上学火神派黄元御,反对养阴和温病派的朋友,请确认以下几点:

1. 学医加临证实践至少五年以上
2. 对除经方、火神、黄元御之外的其他各家学说有广泛的涉猎
3. 深入学习过温病派的理论。(先不谈理解到什么程度吧)
4. 临证有效率80%以上(先不谈彻底治愈吧)

如果能确认以上几点,那你鼓吹温阳,反对朱丹溪和温病派,我无话可说。(但是请传些自己的验案上来)
若是达不到这几点要求还是好好回去多读上几天书吧。不要看了几本思考中医扶阳讲记,最多读过点四圣心源,或看过点倪大师的资料,还没治过几个人呢,就以为医道至简,一切尽在掌握中了。

至于所谓当代中医都是温病派的论调你怎么知道当代中医都是温病派?还不是从倪大师那儿听来的?至少我看过的中医处方,没几个人能真得温病理论的个中三昧。用温病派思路少,倒是温补派、活血化瘀派的影响更深一些。
换句话说,你对卫气营血和三焦辩证,真正理解了多少?
 
仍有一些半吊子速成派执迷不悟,奉火神派为神教,而且已经达到了公然否定经典的地步。
在卢崇汉的《扶阳讲

> “阴盛格阳”只有在阳气欲脱的前夕才会出现,属于危证;而需要“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的情况,也大多出现在正气大虚、邪气大盛的病机中。上述两种情况在临床中出现的比率并不大。
> 纵观卢大师的医案,似乎除了“阳虚” 病机以外,并不知尚有“气滞、痰饮、瘀血、湿热”之类病机。
> 而杂病中很多导致看似阳虚实则是“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逆症状,恰恰是由于气血窒碍不通所致。
> 朱丹溪更大的贡献是创立了“气、血、痰、郁”辨证体系——这一极有价值的贡献被那些大爷用一个“滋阴派”的标牌生生掩盖了。
> 即使病机不是真正的阳虚,而是由于肝气、瘀血、痰饮、湿热等等病机造成的气血阻碍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服用大量辛温大热的药物,也会立竿见影的,何故?阳气大增,则气血运行加速
> 这些卖“大力丸”的才是火神派的真正鼻祖!

此文于我心实有戚戚焉
 
好帖子,学习了。
 
楼上学火神派黄元御,反对养阴和温病派的朋友,请确认以下几点:

1. 学医加临证实践至少五年以上

有水平,写的好!一针见血!
 
楼上学火神派黄元御,反对养阴和温病派的朋友,请确认以下几点:

1. 学医加临证实践至少五年以上
2. 对除经方、火神、黄元御之外的其他各家学说有广泛的涉猎
3. 深入学习过温病派的理论。(先不谈理解到什么程度吧)
4. 临证有效率80%以上(先不谈彻底治愈吧)

如果能确认以上几点,那你鼓吹温阳,反对朱丹溪和温病派,我无话可说。(但是请传些自己的验案上来)
若是达不到这几点要求还是好好回去多读上几天书吧。不要看了几本思考中医扶阳讲记,最多读过点四圣心源,或看过点倪大师的资料,还没治过几个人呢,就以为医道至简,一切尽在掌握中了。

至于所谓当代中医都是温病派的论调你怎么知道当代中医都是温病派?还不是从倪大师那儿听来的?至少我看过的中医处方,没几个人能真得温病理论的个中三昧。用温病派思路少,倒是温补派、活血化瘀派的影响更深一些。
换句话说,你对卫气营血和三焦辩证,真正理解了多少?


点评
 
少看或者不看温病学派的任何观点。因为这会极大地影响你临床用药的效果

楼上学火神派黄元御,反对养阴和温病派的朋友,请确认以下几点:

1. 学医加临证实践至少五年以上
2. 对除经方、火神、黄元御之外的其他各家学说有广泛的涉猎
3. 深入学习过温病派的理论。(先不谈理解到什么程度吧)
4. 临证有效率80%以上(先不谈彻底治愈吧)

如果能确认以上几点,那你鼓吹温阳,反对朱丹溪和温病派,我无话可说。(但是请传些自己的验案上来)
若是达不到这几点要求还是好好回去多读上几天书吧。不要看了几本思考中医扶阳讲记,最多读过点四圣心源,或看过点倪大师的资料,还没治过几个人呢,就以为医道至简,一切尽在掌握中了。

至于所谓当代中医都是温病派的论调你怎么知道当代中医都是温病派?还不是从倪大师那儿听来的?至少我看过的中医处方,没几个人能真得温病理论的个中三昧。用温病派思路少,倒是温补派、活血化瘀派的影响更深一些。
换句话说,你对卫气营血和三焦辩证,真正理解了多少?


点评 说你呢!
 
楼上学火神派黄元御,反对养阴和温病派的朋友,请确认以下几点:

1. 学医加临证实践至少五年以上

学派之争希望放弃,要有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才能学好中医。中医是研究的人体在地球自转公转轨道上做质点运动规律的科学,仅仅从某一方面去认识,是片面的 。
 
最关键的问题是:阴阳气血中的阴到底是什么?本质属性又是什么?也就是楼主所说的“此处所言之阴为真阴”,这个真阴到底是什么?在临床中起什么作用?基本原理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能说清楚,徒费口舌,也不能真正运用朱丹溪的学术思想。
 
朱丹溪“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乃千古真理名句!可惜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千古不知丹溪“滋阴”的本质,丹溪九泉之下难安。而今我出现了,丹溪可以安矣!
 
楼主论述有一点值得注意:千万不要落进了火神派的巢臼。不能用火神派的论点来印证医学!当今的火神派相当于一个邪派组织,偏执而狂妄!
 
天下本没有火神派的说法,火神派是今之中医界愚笨者刻意划分出来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