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画说中医系列《画说百病自测》(2)

王惟恒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0/25
帖子
348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人民军医出版社畅销书
《画说百病自测》

关于《画说百病自测》

刚进学校学中医时,听老师讲先贤扁鹊望齐侯之色、仲景断仲宣四十而眉落,每每为中医望诊的神奇惊叹不已。像神医扁鹊的故事,并不是凭空的杜撰,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可见其述:名医扁鹊用长桑君授予的独门药方,配以上池之水,服了三十天后,竟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癥结。”那扁鹊的望诊功夫简直达到了类似X 射线般的透视能力,患者所有的问题毛病皆能一目了然。史学家司马迁还以事实为证——扁鹊通过望诊就判断出了齐桓侯的病位分别在肤里、血脉、肠胃、骨髓的不同病理过程,神乎其技的望诊功力怎能不令人拍案叫绝!怪不得《内经》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


当走上实习岗位,亲眼目睹带教老师的望诊功夫后,更让人信服了中医望诊的神妙:病人病情的轻重,病证的寒热虚实,病位的表里上下,那些有经验的中医一眼望过去往往都是八九不离十。继自己临证之时,辨病多验,得心应手,亦多获益于望诊。


“望而知之”,“一望便知道”,有人可能认为这带有迷信色彩,与“相命术”没有什么两样,其实不然。实际上,中医早就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器官和体表各部位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人的内脏器官或躯体产生疾病时,常会在某一体表部位有所反应。诸如观察面部(五官)变化;舌象(舌质、舌苔)变化;手掌的纹路走向变化;指甲的形状、纹理与颜色变化;皮肤之颜色、凸凹、丘疹等变化……等等,都可了解人体内部的病变。诚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所以说,通过“司外揣内”的诊察手段完全可以探寻到隐藏在人体内部的疾病。


现代科学也证实,人类获得的信息,90%是依靠视觉获取的,故望诊在收集患者病症信息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内经》就有“面如漆柴者,心先死”,属绝症;《四诊抉微》曾说:“十指如杵,肺有病”;历代还有“胖人多痰,瘦人多火”、“肥人多中风,瘦人多劳嗽”等,皆为一望便知。留意者谁都会确信其实实在在,的的确确,问题是许多人并不都是处处留心者。


中医如是,西医也同样如此。如尿毒症病人面色苍白;心衰、缺氧病人口唇紫绀;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两颧紫红;肝硬化病人出现蜘蛛痣、肝掌、颜面黧黑;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突眼征)、甲状腺机能减退(黏液性水肿)、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等都有特殊的病容,也是一望便知。因此,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与西医“四诊”(视、触、叩、听),无不把用肉眼观察疾病、辨别疾病放在首位。


现代人最大的需求是健康,而保持健康的前提是有病早知道,有病早治疗。因而我们想到了编写一本自测疾病的书,而自测疾病的方法又以望诊最简便、最易学、最易掌握,故而就有了这本以望诊为主要方法的《画说百病自测》——直观的“画”易学,通俗的“说”易懂,一册通晓,一望便知。这本书为你提供了一面认识疾病的宝镜,对着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可使我们在发病之初就能看到它的存在,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这本书又能教会你巧用慧眼识百病,及时发现你周围亲朋好友们存在的健康问题,为他们提示身体方面存在着的潜隐疾患,你的警示一定会给他人带来福音。
本书共4章,每章按身体的不同分部列小节,每个小节中包括自测疾病的方法和局部相关性疾病的自测自疗两部分内容。自测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五官、皮肤、四肢、体态、排泄物等各方面出现的异常(外在表现、症状、体征),来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哪方面的疾病。局部相关性疾病的自测自疗则是将各种疾病所能出现的典型症状告诉读者,使读者对一些能够自行诊断和处理的小病进行自疗与康复保健,并以中医药保健知识为主。本书条目顺序清晰,自上而下,由表及里,便于读者查阅。
笔者历三十余年从事医学临床、教学和健康教育之体验,将望诊测病和小病自疗的知识娓娓道来。你在这本书里几乎找不到自己读起来十分费劲的文字,为的是在你身体欠佳的时候不必再因读书而劳神,就像面对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一样。本书的一个突出特色还在于:它以图画与文字互参的形式来表述疾病的征象、自疗的方法。画里寓深意,趣味盎然,一看就明;画外有解说,简明通俗,一读就懂。本书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丰富,易学实用,诚或对众多读者朋友和广大医药爱好者能有所裨益,则余等幸甚! 王惟恒
 
《自测》选读

眉毛里透露的健康信息

有人说既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眉毛就是心情的门缝。也可以这样说,眉毛是美貌的装饰物,是心情的窥视窗,是个性的展示台,更是健康的晴雨表。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指出:“美眉者,足太阳之脉血气多,恶眉者,血气少也。”所谓“恶眉”,古人解释为“眉毛无华彩而枯瘁”。由此看来,眉毛长粗、浓密、润泽,体现了血气旺盛;反之,眉毛稀短、细淡、枯脱,则反映气血不足。

[眉毛脱落] 眉毛淡疏易落者,多见于气血衰弱,体弱多病者,此类患者容易手脚冰冷,肾气也较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眉毛往往脱落,其中尤以眉毛外侧三分之一处为甚。麻风病患者在病变早期眉部外侧皮肤肥厚,眉毛脱落。斑秃患者,也可同时出现出眉毛脱落症状。癌症、梅毒、严重贫血也可能引起眉毛脱落,有些抗癌或抗代谢谢药物,也有这种副作用。

[眉毛下垂] 多是面神经麻痹形成。若是某一侧眉下垂,说明是该侧得了面神经麻痹,使眉毛较低,不能向上抬举。有的是单侧上眼睑下垂(如肌无力症),以致一侧的眉毛显得较高。

[眉毛紧锁] 眉毛紧蹙,多是疼痛症状的表现。有的人能忍痛,不吭声,但两眉表露其疼痛的程度。

[眉毛枯燥] 眉毛末梢直而干燥者,如果是女性可有月经不正常,是男性则多患神经系统疾病。有些小孩或营养不良患者,眉毛黄而枯焦,亦为肺气虚的象征。

[眉毛浓密] 眉毛浓密者体质较强,精力充沛。但是,如果女性眉毛特别浓黑,是有可能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在亢进有关。眉毛粗短者,多性急易怒,须提防患急症。

[眉毛冲竖] 眉毛冲竖而起,则是病情危急的征兆,此种患者应抓紧时间救治。
眉毛倾倒 表示病重,特别是胆腑严重病变。

[眉长茂盛] 这往往是老年人强壮的征象,看上去两眉秀美而长,有的其中几根特别长,可达4~5厘米,有的2~3厘米。旧说眉长者寿长,故而人们称这种长眉为“寿眉”。 然而,有人据临床观察及家族史调查认为,“寿眉”的出现并非吉兆。研究发现,寿眉主要与调控失衡有关,青中年期出现可能是包括肿瘤、免疫性疾病在内的某些处于潜隐阶段疾患的早期外在表现。寿眉发生愈早,提示机体调控失衡发生亦愈早,走向衰老的步伐愈快,肿瘤发生的机率愈高,故而认为,45~50岁以后出现寿眉较符合生理性衰老规律,但应以单发为主。对青中年期出现寿眉,尤其是丛状、束状分布者应定期体检,跟踪观察,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温馨提示】
人体的防御功能,是通过各种组织来完成的,细细的眉毛也起着防御作用,它可以防止灰尘或额部的汗珠流入眼内,保证视觉不受干扰。有的女性为求细眉弯弯,常用力拔去许多“不称心”的眉毛。更有甚者,将整个眉毛拔得精光,再煞费苦心地纹眉,这样十分有碍健康。须知眉毛并非无用之物,眼晴若无眉毛遮挡,汗水和雨水就会直流入眼内,刺激角膜和结膜,引起角膜炎和结膜炎,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溃疡。由于眉毛周围神经血管比较丰富,若常拔眉毛,易对神经血管产生不良刺激,使面部肌肉运动失调,从而出现疼痛、视物模糊或复视等症状,还有引发皮炎、毛囊炎的可能。同时,常拔眉毛,也会引起眼睑松弛、皱纹增多,影响美观。因此,提醒那些爱美的女士们:自然天成自然美,切莫轻易拔眉毛。
 
《自测》选读

笑里藏病须当心

在中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喜”列在首位,有喜则有笑。但是,“笑”并不意味着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也并不说明对身体有百利而无一弊。在医学上,有时候“笑”还是某种疾病的症状之一呢!

傻笑

傻笑多见于大脑发育不全,儿童患了大脑发育不全症,可表现出特殊的憨里憨气的笑——“傻笑”,而且常伴有明显的智力障碍。老年性痴呆等病人,患者看上去乐呵呵,但是笑得随意无由,笑容呆傻。这是由于病人脑组织发育不良或萎缩,引起记忆力、定向力、智力和领悟力障碍所致。

精神分裂症病人常有无缘无故独发嬉笑的现象。有时我们可以见到他们独立街头,嘻嘻发笑。这是一种痴笑。产生痴笑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病人出现了“幻听”,即病人的耳朵里常“听到”有人对他讲笑话,引得他发笑;或者“听到”别人赞扬他的话,因而发出会心的笑。有“孤立性思维”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终日遨游在自我幻想的世界中,好像在做“白日梦”一样。如一女病人,幻想自己找到了心上人,幻想与情侣结婚时喜宴的场面,又幻想自己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因而整日面露微笑,嬉笑不止。

狂笑

多见于躁狂抑郁症、癔病等。患者的笑声高亢、张扬放肆,多呈短暂阵发性,每天发作时神志不清。这类病人的特点是虽然情绪高昂,但感情不稳定,反复无常。可突然收敛笑容,表情严肃,甚至变笑为哭。还有,酗酒的人,经常会表现出狂笑现象,这是急性酒精中毒的一种表现。

苦笑

患者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是破伤风病人的典型表现之一。患者嘴角在笑,内心痛苦。这是由于破伤风杆菌所分泌的痉挛毒素侵犯到面部肌肉,使之发生紧张收缩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痛苦的面容。

强笑

无法克制的笑,又没有任何可以值得发笑的因素,称为强制性发笑。这种“笑”,往往提示病人脑部有了器质性病变。例如,大脑细胞变性、动脉硬化等。这是由于脑组织受到损害、神经功能障碍所致。最好去神经内科检查一下。

假笑

在抑郁症病人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真可谓“千金难买一笑”。即使偶尔出现一笑,那也是勉强的笑,“苦恼人的笑”。患者的内心是忧郁的,却常面带笑容。但细致观察就会发现,患者仅仅是嘴角在笑,眼睛里却毫无快乐的光芒,像是装出的假笑,有人称之为“皮笑肉不笑”。

怪笑

多见于面神经麻痹、瘫痪的患者。由于患者的一侧面神经麻痹,患侧面部肌肉瘫痪松弛,鼻唇沟变浅,笑时口角向健侧牵拉,口眼歪斜,致使笑容怪异别扭。

阵发性笑

表现为阵发性不由自主的笑。多则每天发作几次或几十次,少则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每次发作历时几十秒或数分钟。笑是癫痫发作,笑后即正常,是“笑性癫痫”的典型临床特征。

病态的笑,还不只以上这些。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仔细观察,若发现有某些病态的笑,就应及时就医,让医生“顺藤摸瓜”,分辨笑声背后隐藏着的疾病,从而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点击查看本书部分章节原版原式:
http://www.pmmp.com.cn/bookshop/bookinfo.asp?bookcode=509126585&booktype=main
 
好书,有电子版的吗?
 
打开上面的网页,再点击图下面的原版原式阅读就可以了啊
 
先看看,回头去书店搜一下。
 
谢谢支持!恳盼赐教!
 
打开5楼标明的网址,点击后在图的下方可以看到部分章节电子版
 
好书好文章,学习了
 
从扁鹊望齐桓侯之色谈起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记载了战国时名医扁鹊望齐桓侯而诊病的故事,充分展示了扁鹊望诊之高超、神奇,令人赞叹不已,传为千古美谈。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有一次,扁鹊路过齐国都城临淄的时候,见到了齐国的国君齐桓侯。他看齐桓侯的气色不好,就断定他已经生病了,便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有病在肤表,如不快治,就会加重。”桓侯听了不以为然,说:“我没病。”扁鹊见他不听劝告就走了。这时,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凡是医生都是贪图名利的。他们没有本事,就把没有病的人当有病的来治,以显示本领,窍取功利。”过了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作了一番观察之后,对齐桓侯说:“你的病到了血脉,不治会加重的。”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根本没有把扁鹊的话放在心上。再过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经过细致的观察,严肃地对他说:“你的病进入肠胃之间,再不治,就没救了!”齐桓侯听了很生气,当然也没有理睬扁鹊的话。等到扁鹊第四次来见桓侯,他只瞥了一眼,就慌忙跑开了。齐桓侯发觉扁鹊不理睬自己,就派人询问。扁鹊说:“病在肤表,用汤熨可以治好;病进入血脉,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肠胃,用酒剂也能治愈。如今齐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再也没法治了,我只好躲开。”又过了五天,齐桓侯果然病重,派人请扁鹊来治,扁鹊早已逃离齐国,而齐桓侯因误了治病时机,不久也就死了。

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扁鹊就能从齐桓侯的气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发展,这是很不简单的。所以,汉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赞赏不绝地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所谓望诊,就是医生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地观察,从而了解病情,测知内脏病变的一种观察方法。中医从几千年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人体的整体性,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等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局部的病变可影响到全身,内脏的病变也必然反映到体表,故通过病人外部的异常变化,就可测知内在病变。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自古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望诊在中医诊法中极为重要,被列为“四诊”之首。这是因为人的视觉观察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获取的信息量最大。而现代的X线、CT 、“B超”等影象技术及各种内窥镜探查等实际上都是望诊的延伸,只是方法现代化了。望诊主要观察人的神、色、形、态,其内容包括全身望诊和局部望诊,尤其是望舌,千百年来更是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观察非常细致,是中医诊法的一大特色。总之,“望而知之”是从望诊作为突破口,结合其他诊法,系统而全面的诊察,作出正确的诊断,这样才能成为“神医”。
 

附件

  • 33.8 KB 查看: 23
[资料]扁鹊是怎样观察出齐桓侯病情逐步进展的呢?

我认为,扁鹊所用的色诊方法是形体层次综合色诊法。
人体有五种主要的形体组织,即皮、肉、血脉、筋、骨,简称五体。这五种形体组织是有一定层次的。从外向内,依次是:皮→肉→血脉→筋→骨,皮肤层次最浅,依次加深,骨髓层次最深。汪宏称之为“形层”。
人体有五官七窍,五官七窍与内在脏腑都有特殊从属关系:肺开窍于鼻、主皮、其华在毛;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心开窍于舌、合血脉而主血;肝开窍于目、主筋;肾开窍于耳、主骨。称为五官色部。
六脏六腑、奇恒之腑都有各自的色部。肺的色部在眉间,心的色部在目间,肝的色部在鼻梁,脾的色部在鼻端,肾的色部在两颊。
这些是中医的基础常识,每个中医都知道。
但是把这些常识综合起来运用到色诊之中,却不是每个中医都能做到的,扁鹊轻松自如地做到了,后代的医生们两千多年以来一直争论不休、不能理解。这就是扁鹊的高明之处!

[资料]五体-五官-五脏-五脏色部具有特定的内在联系。

因此五脏有病,既可以反映在五官,也可以反映在五体,还可以反映在五脏色部,古代高明的医学家经常借五体的层次排列以推测疾病的浅深层次。《灵枢·卫气失常篇》提出:“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营气濡然者,病在(血脉中之)血气。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色诊的最高境界,是将上述几种色诊定位的方法相互结合、综合运用判断。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扁鹊望齐桓侯的病色,判断其病位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顺序可能是:

第一步,通过两眉薄泽、参看眉间(索泽),发现疾在皮肤腠理。
第二步,通过唇色改变、参看鼻头,发现疾在肌肉。
第三步,通过营气濡然(气滞血瘀引起面色发青)、参看目间,发现疾在血脉。
第四步,通过目色变化、参看鼻翼(青黑),发现肝胃不和、疾在肠胃。
第五步,通过耳焦枯如受尘垢、参看颊侧(灰黑晦暗),发现疾在骨髓。

开始于皮肤腠理→逐渐发展至肌肉→再发展至血脉→然后至肠胃→最终发展至骨髓,齐桓侯的病位日渐深入,病情依次发展,因为不听从扁鹊忠告,均没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最后终于发展到不能治疗而死亡。

扁鹊的具体色诊方法虽然已经难于考证、也无法进行核实,但是完全可以用形体层次的综合色诊法推断出来。

古代医学家在色诊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智慧,对我们综合运用色诊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也鼓舞我们要执著探索、坚持实践、时时处处多多察颜观色,确实掌握色诊技术。

每天观察自己和亲友的脸色,使色诊为养生保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健康长寿做出最大的贡献。
 
我与这位朋友有相同感受!
 
久违的连环画形式,完全图解中医精华
画里话中医,直观明晰
画外说中医,通俗易懂
 


只要做有心人,定能心想事成!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