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0/25
- 帖子
- 348
- 获得点赞
- 1
- 声望
- 0
人民军医出版社畅销书
《画说百病自测》
关于《画说百病自测》
刚进学校学中医时,听老师讲先贤扁鹊望齐侯之色、仲景断仲宣四十而眉落,每每为中医望诊的神奇惊叹不已。像神医扁鹊的故事,并不是凭空的杜撰,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可见其述:名医扁鹊用长桑君授予的独门药方,配以上池之水,服了三十天后,竟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癥结。”那扁鹊的望诊功夫简直达到了类似X 射线般的透视能力,患者所有的问题毛病皆能一目了然。史学家司马迁还以事实为证——扁鹊通过望诊就判断出了齐桓侯的病位分别在肤里、血脉、肠胃、骨髓的不同病理过程,神乎其技的望诊功力怎能不令人拍案叫绝!怪不得《内经》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
当走上实习岗位,亲眼目睹带教老师的望诊功夫后,更让人信服了中医望诊的神妙:病人病情的轻重,病证的寒热虚实,病位的表里上下,那些有经验的中医一眼望过去往往都是八九不离十。继自己临证之时,辨病多验,得心应手,亦多获益于望诊。
“望而知之”,“一望便知道”,有人可能认为这带有迷信色彩,与“相命术”没有什么两样,其实不然。实际上,中医早就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器官和体表各部位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人的内脏器官或躯体产生疾病时,常会在某一体表部位有所反应。诸如观察面部(五官)变化;舌象(舌质、舌苔)变化;手掌的纹路走向变化;指甲的形状、纹理与颜色变化;皮肤之颜色、凸凹、丘疹等变化……等等,都可了解人体内部的病变。诚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所以说,通过“司外揣内”的诊察手段完全可以探寻到隐藏在人体内部的疾病。
现代科学也证实,人类获得的信息,90%是依靠视觉获取的,故望诊在收集患者病症信息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内经》就有“面如漆柴者,心先死”,属绝症;《四诊抉微》曾说:“十指如杵,肺有病”;历代还有“胖人多痰,瘦人多火”、“肥人多中风,瘦人多劳嗽”等,皆为一望便知。留意者谁都会确信其实实在在,的的确确,问题是许多人并不都是处处留心者。
中医如是,西医也同样如此。如尿毒症病人面色苍白;心衰、缺氧病人口唇紫绀;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两颧紫红;肝硬化病人出现蜘蛛痣、肝掌、颜面黧黑;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突眼征)、甲状腺机能减退(黏液性水肿)、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等都有特殊的病容,也是一望便知。因此,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与西医“四诊”(视、触、叩、听),无不把用肉眼观察疾病、辨别疾病放在首位。
现代人最大的需求是健康,而保持健康的前提是有病早知道,有病早治疗。因而我们想到了编写一本自测疾病的书,而自测疾病的方法又以望诊最简便、最易学、最易掌握,故而就有了这本以望诊为主要方法的《画说百病自测》——直观的“画”易学,通俗的“说”易懂,一册通晓,一望便知。这本书为你提供了一面认识疾病的宝镜,对着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可使我们在发病之初就能看到它的存在,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这本书又能教会你巧用慧眼识百病,及时发现你周围亲朋好友们存在的健康问题,为他们提示身体方面存在着的潜隐疾患,你的警示一定会给他人带来福音。
本书共4章,每章按身体的不同分部列小节,每个小节中包括自测疾病的方法和局部相关性疾病的自测自疗两部分内容。自测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五官、皮肤、四肢、体态、排泄物等各方面出现的异常(外在表现、症状、体征),来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哪方面的疾病。局部相关性疾病的自测自疗则是将各种疾病所能出现的典型症状告诉读者,使读者对一些能够自行诊断和处理的小病进行自疗与康复保健,并以中医药保健知识为主。本书条目顺序清晰,自上而下,由表及里,便于读者查阅。
笔者历三十余年从事医学临床、教学和健康教育之体验,将望诊测病和小病自疗的知识娓娓道来。你在这本书里几乎找不到自己读起来十分费劲的文字,为的是在你身体欠佳的时候不必再因读书而劳神,就像面对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一样。本书的一个突出特色还在于:它以图画与文字互参的形式来表述疾病的征象、自疗的方法。画里寓深意,趣味盎然,一看就明;画外有解说,简明通俗,一读就懂。本书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丰富,易学实用,诚或对众多读者朋友和广大医药爱好者能有所裨益,则余等幸甚! 王惟恒
《画说百病自测》
关于《画说百病自测》
刚进学校学中医时,听老师讲先贤扁鹊望齐侯之色、仲景断仲宣四十而眉落,每每为中医望诊的神奇惊叹不已。像神医扁鹊的故事,并不是凭空的杜撰,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可见其述:名医扁鹊用长桑君授予的独门药方,配以上池之水,服了三十天后,竟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癥结。”那扁鹊的望诊功夫简直达到了类似X 射线般的透视能力,患者所有的问题毛病皆能一目了然。史学家司马迁还以事实为证——扁鹊通过望诊就判断出了齐桓侯的病位分别在肤里、血脉、肠胃、骨髓的不同病理过程,神乎其技的望诊功力怎能不令人拍案叫绝!怪不得《内经》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
当走上实习岗位,亲眼目睹带教老师的望诊功夫后,更让人信服了中医望诊的神妙:病人病情的轻重,病证的寒热虚实,病位的表里上下,那些有经验的中医一眼望过去往往都是八九不离十。继自己临证之时,辨病多验,得心应手,亦多获益于望诊。
“望而知之”,“一望便知道”,有人可能认为这带有迷信色彩,与“相命术”没有什么两样,其实不然。实际上,中医早就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器官和体表各部位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人的内脏器官或躯体产生疾病时,常会在某一体表部位有所反应。诸如观察面部(五官)变化;舌象(舌质、舌苔)变化;手掌的纹路走向变化;指甲的形状、纹理与颜色变化;皮肤之颜色、凸凹、丘疹等变化……等等,都可了解人体内部的病变。诚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所以说,通过“司外揣内”的诊察手段完全可以探寻到隐藏在人体内部的疾病。
现代科学也证实,人类获得的信息,90%是依靠视觉获取的,故望诊在收集患者病症信息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内经》就有“面如漆柴者,心先死”,属绝症;《四诊抉微》曾说:“十指如杵,肺有病”;历代还有“胖人多痰,瘦人多火”、“肥人多中风,瘦人多劳嗽”等,皆为一望便知。留意者谁都会确信其实实在在,的的确确,问题是许多人并不都是处处留心者。
中医如是,西医也同样如此。如尿毒症病人面色苍白;心衰、缺氧病人口唇紫绀;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两颧紫红;肝硬化病人出现蜘蛛痣、肝掌、颜面黧黑;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突眼征)、甲状腺机能减退(黏液性水肿)、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等都有特殊的病容,也是一望便知。因此,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与西医“四诊”(视、触、叩、听),无不把用肉眼观察疾病、辨别疾病放在首位。
现代人最大的需求是健康,而保持健康的前提是有病早知道,有病早治疗。因而我们想到了编写一本自测疾病的书,而自测疾病的方法又以望诊最简便、最易学、最易掌握,故而就有了这本以望诊为主要方法的《画说百病自测》——直观的“画”易学,通俗的“说”易懂,一册通晓,一望便知。这本书为你提供了一面认识疾病的宝镜,对着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可使我们在发病之初就能看到它的存在,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这本书又能教会你巧用慧眼识百病,及时发现你周围亲朋好友们存在的健康问题,为他们提示身体方面存在着的潜隐疾患,你的警示一定会给他人带来福音。
本书共4章,每章按身体的不同分部列小节,每个小节中包括自测疾病的方法和局部相关性疾病的自测自疗两部分内容。自测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五官、皮肤、四肢、体态、排泄物等各方面出现的异常(外在表现、症状、体征),来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哪方面的疾病。局部相关性疾病的自测自疗则是将各种疾病所能出现的典型症状告诉读者,使读者对一些能够自行诊断和处理的小病进行自疗与康复保健,并以中医药保健知识为主。本书条目顺序清晰,自上而下,由表及里,便于读者查阅。
笔者历三十余年从事医学临床、教学和健康教育之体验,将望诊测病和小病自疗的知识娓娓道来。你在这本书里几乎找不到自己读起来十分费劲的文字,为的是在你身体欠佳的时候不必再因读书而劳神,就像面对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一样。本书的一个突出特色还在于:它以图画与文字互参的形式来表述疾病的征象、自疗的方法。画里寓深意,趣味盎然,一看就明;画外有解说,简明通俗,一读就懂。本书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丰富,易学实用,诚或对众多读者朋友和广大医药爱好者能有所裨益,则余等幸甚! 王惟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