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辨证玉函》原文

足痛
两足之痛亦有虚实,其症与两臂相同,而少有异者。盖足居下流,多感水湿之气,实症之生必为水肿,按之皮肉如泥者是也。虚症之生,虽感水气,而不致肿胀之如泥,骨中作酸,时痛时止,久之膝大而腿胀者是也。实症宜泻其水,用牵牛、甘遂各二钱.煎汤服之,即时获效,正不必俟其大肿而后治之也。虚症不可泻水,宜补其气而兼利湿,温其火而带治其风之为得也。方用顾足散。此方之妙,妙在用气分之药以壮其气,气壮而后利水,则水自出而邪自难留也。
顾足散
黄芪一两 薏仁一两 芡实五钱 白术一两 车前子五钱 肉桂五分 防风五分 茯苓五钱 白芥子五钱 水煎服。
 
齿痛
齿痛,人之最小之疾也,然不得其阴阳之道,最不能愈,而最苦也。齿之部位不同,有藏府之各属。然而各分藏府之名目,反致炫惑,不若单言阴阳易于认识。虽然阴阳终于何而辨之?仍亦辨之藏府而巳矣。大约阳症之痛多属于阳明胃经之火,此火多是实火,发作之时,牙床必肿,口角流涎,喉咙作痛,欲食甚难,不食作痛,汗出而口渴、舌燥,大便闭,倘以补阳补气之药,祛风杀虫之方治之,多有不效。即或少有效验,亦随止而随痛,牵连作楚者比比也。法当用竹叶石膏汤,一剂而痛轻,二剂而全愈,不必三剂也。至于虚症之痛,多是肾经之病,肾水熬干,肾火上越,齿乃骨之余,骨髓无肾水以相资,使致齿中作痛。倘亦以祛风散火杀虫之品急救之,不特无济于事,而痛且更甚从前,或一齿之痛后,必上下之齿全痛矣。法当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骨碎补治之。一剂而痛失,真奇异之法也。二方治虚实之齿痛,实为至妙,惟是虫牙作祟,不可拘于虚实之分,以五灵脂为细末,先以净水漱口后,以醋调灵脂含漱多时,立时虫死而痛除,又不可不知也。
 
心痛
心痛之宜辨虚实也。古人云痛无补法,是痛不可以虚实言也。然虚可补,而实可泻,心痛言虚实,即宜言补泻矣。人恐不相信,不知心痛有可补之道,人未之知也。如心痛之时,昼夜呼号,饮食难进,此实火也,断断不可用补,一补而痛必更甚,必有死亡之祸,然而能于补中泻火,亦未尝不可却病。盖补正气少,而去火之药多,又何患乎补也?方用先攻散治之,一剂即止痛,神方也。论此方有白芍之酸收,似乎不宜治火痛之心病。谁知栀子、枳壳,贯仲各皆祛火散邪之药,而无芍药以调和之,则过于杀伐,未必不使穷寇之死斗,妙在用芍药以解纷,则剿抚兼施.实有人谋不测之机也。至于可补之心痛,亦因其虚而可补,故补之也。其痛必时重而时轻,喜手按而不喜不按,与之饮食而可吞,此痛名为去来痛也。去来痛原是虚症,岂可执痛无补法而不用纯补之药哉?吾今立一方,名为消痛补虚饮,一剂而痛如失,二剂全愈不再发,亦神方也。盖去来之痛,全在心气之虚,少有微寒留于膻中之下,寒远则不痛,寒近则少痛也。此等之痛,往往有经岁经年而不愈者,亦因人不敢用补,邪无所畏,留住于皇徽内地,时时偷窃作祟耳。今吾用大剂补药,以补其膻中,譬如相臣得令,英察精明,必然擒贼,小偷细盗焉敢潜住皇居左右哉?此方之所以神耳。
先攻散
芍药五钱 栀子五钱 枳壳五钱 管仲五钱 水煎服。
消痛补虚饮
人参五钱 白术五钱 茯神五钱 枳壳一钱 广木香一钱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甘草一钱 附子一片,重二分 白芥子三钱 水煎服。
 
胁痛
胁痛之虚实以何以辨之?胁痛属之肝,肝经本是至阴之位,宜乎痛皆阴症也?不知肝虽属阴,而气则属阳,或一时感冒风邪,两胁作痛,痰壅上焦,中脘不痛,结成老痰,欲吐不能,欲下不得,亦最苦之症也。法当用舒肝散风之药,逍遥散最妙之方也。至于肝气之虚,一旦触动怒气,伤其肝血,亦两胁作痛,其症亦与前症相似,但无欲吐不能,欲咽不下之状,论理亦可用逍遥散以舒解之,然而本方药味虽佳而分两欠重,吾今更立一方,名为平肝舒怒饮,治因怒胁痛甚效,或因郁而作痛者,亦无不神,一剂而痛如失。此方之妙,妙在芍药用至一两之多,则肝木得酸而自平,况又佐之当归之补血以生肝,又佐之各品相辅之宜,则肝气之郁解,而两胁又何能作痛哉?倘不知用此,一旦用小柴胡等汤,虽亦能去痰,而旷日迟久,不能如此方之神速耳。
平肝舒怒饮
柴胡二钱 白芍一两 炒栀子三钱 当归一两 白芥子三钱 车前子三钱 白术三钱 枳壳一钱 丹皮三钱 神曲一钱 麦芽二钱 山楂十粒 水煎服。
 
腹痛
腹痛之虚实又何以辨之?腹居至阴之下,以痛之皆阴症也。既是阴症,宜虚而非实矣。谁知痛之不同,有虚有实之异乎?实痛何以辨之?按之必手不可近.此乃燥屎结成于大肠之内,火迫于藏府之间,伤寒日久最多此病,此乃实邪,而非虚病之可比,方当下之为妙,仲景张公有大柴胡,承气亦可选用,然而非专治腹痛也。吾今另立一方,专治腹痛之症,实有神效,名为涤邪救痛汤。此方虽有大黄之下邪,而即有当归、生地之生血以活血,总然有枳实之推荡而无妨,亦攻补并施之妙法也。倘腹痛而身有寒邪未散,本方中加柴胡一钱足矣,余可不必增入。一剂而邪散秽出,身即凉,而痛如失。至於腹痛虚症,大约畏寒,畏食,喜热手之相熨,喜健人之按摩,盖虚寒之气留于下焦之故也,其大便必溏,而小便必然清冷,一问可知,无多深辨。方用祛寒止痛汤,此方妙在用白术为君以利其腰脐之气,气湿而寒温之气不能留于腹中,自然邪从小便而出,而疼痛之苦顿除也。倘以轻清之味和解之,未必奏功如神至此。
涤邪救痛汤
大黄五钱 红花一钱 生地五钱 当归五钱 枳实一钱 厚朴一钱 天花粉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祛寒止痛汤
白术一两 肉桂二钱 甘草一钱 吴茱萸五分 砂仁三粒 藿香一钱 人参二钱 半夏一钱 水煎服。
 
吐血
吐血,最难治之症,虚实更不可不知。吐血实症.百中二、三,非感暑而得,即大怒而成也,其余郁症不可言实病矣。暑症之成,自家必然知道,必有热气从口中而入,一时不能外却,而吞入胸中,便觉气逆痰滞,少顷倾盆吐血,虽血既倾盆而出,亦成虚症,然终不可因其已失之血而谓是虚症以治之也。法当解其暑热,而佐之引血归经之品,火散而血归经络,虽身子微弱,而血终不再吐也。方用解暑至神汤,一剂而血症顿愈,不必再剂也。大怒吐血,以致肝气大伤,不能藏血,亦倾盆而出,但其色多紫,不若伤暑之纯红也。若见其吐血之多,便为虚症,而用黄芪补血之汤,未为不可,然终非治肝平怒之法。肝气不平,吐血又何日止也?方用平肝止血汤一剂,而病如失,再剂不再吐血矣,此方妙在白芍用至三两,始能平其大怒之气,肝中之血尽情吐出,非芍药之多,何能润?又虑芍药尚不足以平肝,又益之以丹皮之凉血,而佐之以柴胡之舒肝,又恐漏卮之路熟,加三七以杜其原,相制得宜,所以奏功如神也。此方服后,必须六味地黄汤加麦冬、生地、当归、白芍各三两为丸,每日吞服一两,一月如平时也。此又善后之计,又不可不知。至于虚症吐血,或因房劳,或因行役,或因气郁,皆能失血。我有一方,可以通治,名为救生丹,一连数服未有血症之不愈者。愈后将此方少减一半,终日煎汤作饮,能服至三月者,断无再行吐血之理。何至有少年夭亡者哉?
解暑至神汤
青蒿一两 生地一两 人参五钱 荆芥末炒黑,三钱 麦冬五钱玄参一两 白芥子三钱 水煎服。
平肝止血汤
白芍三两 丹皮一两 炒栀子三钱 白芥子三钱 柴胡五分 三七根末三钱 水煎调三七根末服。
救生丹
熟地一两 生地一两 麦冬一两 人参三钱 荆芥三钱 三七根末炒黑,三钱 水煎调服。
 
发狂
发狂之有虚实也,发狂多是热邪之作祟。然亦间有虚火之发狂,又不可不知也,发狂之实症,与治实狂之方法,前文已载,兹不再论。但论阴虚而发狂者,此症妇人居多,郁气不伸,思慕不遂,一时忧愤,遂成此症。或披发行欲,或出门呼唤,见男子则思其心上之人.见女子则嗔其目中之刺,或吞炭而食泥,或毁容而割体,人生抱病至此,亦可怜也。此皆肝气实郁,肝血干燥,两关之脉必然沿出寸口,所谓欲得男子而不可得者也。此等之病,必须大补肾中之水,足以生肝,而少加之以安心祛痰之药,又益之以解郁降火之味,自然羞愧顿生,前狂自定,方名解羞汤。一剂即见神功,二剂全愈,不必三剂也。吾传方至此,亦怜妇人之郁,而成此病也。倘见左关之脉沿出寸口,人未发狂之前,即以吾方,减十之六七,早为治之,又何至有花颠之患哉?远公可记之,汝将来有治此等之病者,故吾先传此方也。
解羞汤
熟地二两 白芍三两 柴胡三钱 炒栀子三钱 生枣仁五钱 菖蒲一钱 白芥子三钱 茯神一两 麦冬一两 北五味二钱 山茱萸五钱 丹皮五钱 当归五钱 香附二钱 郁金一钱 水煎服。
 
耳聋
耳聋之宜知虚实也。耳虽属于肾,耳聋自然是肾水之虚,以致肾火之旺,故气塞而不通,老人多有此症。补其水而少加开窍之药,渐渐耳聪,亦不能一进奏效。其症饮食如常,手按之更觉无蝉鸣之响者是也。至于实症,或作蝉鸣,或如涛响,或发寒作热,饮食少思,吐痰成块,面目青黄,赤白之不同,时而汗出,时而汗止,汗出觉轻,汗止则重,遇食转加,遇热更甚,此乃实聋之症也。肾虽开窍于耳,而胃为肾之关,胃热而反感风邪,则火热于中而邪壅于外,肾气且随胃气而助焰,其窍反致遏塞,故耳亦聋也。重者常若有千军万马汹腾之状,手按之,其声十倍者是也。若用补肾补脾之药,益添其壮盛之气,而聋且倍常。治之法,宜用发散降火之剂。我今留一方,一治虚聋,一治实聋也。虚聋方名为清音汤,此方不特补肾,而兼去补肺、补心、补肝者谓何?盖肾水不能自生,必得肺金之气下降,而后能生也。心肾相通,而耳之窍始不闭,欲心之通窍,舍肝气之相生,又何以能通之耶?故必补肝以生心火也。况肝有补而后能泻,不致耗窍肾气,则肾水更有生气矣。此耳聋之所能自愈也。但此方必须多服为妙,盖阴不能骤生,而补阴不易遽补也。实聋方名为止沸汤,此方降胃中之火,舒肝木之气,消上壅之痰,不治耳聋而耳聋自聪也。
清音汤
熟地一两 菖蒲一钱 茯神五钱 丹皮三钱 玄参五钱 薏仁五钱 山茱萸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柴胡五分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白芥子三钱 水煎服。
止沸汤
柴胡一钱五分 白芍五钱 石膏三钱 知母一钱 甘草一钱 青蒿五钱 半夏一钱 陈皮一钱 茯神三钱 神曲五分 蔓荆子一钱 水煎服。
 
疮痈
疮痈皆热毒也,分其阴阳是矣。又何必别其虚实乎?不知阴阳之中,各有虚有实,倘分别不清,用补用泻,亦自徒然,必辨其阴中之虚与阴中之实,阳中之虚与阳中之实为妙。阴中之虚若何?疮口平而不高,而血色复加黯黑者是也。阴中之实若何?疮口先平而后实,血色红润者是也。虽阴症俱是虚,然而用补可分轻重。吾今立一方,皆可治之,见血色黯黑者,此虚之极,而寒之至也。方中加附子一钱,肉桂三钱,一连数剂,必然黑色改为红色矣。去附子再服,自然疮口生肉而愈也。若先见疮色红者,不必加附桂。一连照前方服之,必全痊矣。倘不知阴症之虚实,而乱用附桂,适虽以取败也。阳中之虚者若何?疮口虽高忽然色变而不红,此阳症欲变阴症之兆。急宜用金银花三两,归身一两,附子一片、重二分,生甘草三钱,煎汤饮之,则色即变红矣。此方名转阳化毒丹。此症因病人原不十分健旺,或又加色欲、恼怒,一时变症,刻不可迟。一见色变,即用此方,可转危为安也。阳中之实,若何?疮口既高突而巍然,而色又鲜红,而有光者是也。方用泻阳祛毒丹。此方治阳症之毒最佳,一剂即出毒,二剂即毒净,三剂即全痊也。若初起之时而高突者,一剂立削,神方也。又不可不知之也。
转阳高突汤
人参五钱 黄芪一两 远志三钱 白术一两 金银花一两 生甘草三钱 水煎服。
泻阳祛县丹
金银花一两 蒲公英五钱 大力子三钱 天花粉三钱 生甘草三钱 白矾三钱 防风一钱 水煎服。
 
大小便闭
大便之闭结,实有虚实之分。实者乃风火结于脏腑之间,故成闭结之症。手按之而痛者是也。虚者虽亦闭结,觉肛门艰涩,有不能畅遂之状,然手按腹中平平无痛,饮食如常,亦不十分紧急。以此辨虚实,断断不爽,其方上文已讲,兹不再赘。至于小便之闭塞,虚实从何而分?虚者乃膀胱寒甚,内无火气之化源,故尔寒如冰冻而不能出。其症亦觉腹痛而难忍,然以热手按之,反觉快然,服热汤、姜水则快,饮寒汤冷汁而痛加者是也。古人用五苓散多加肉桂亦能奏功,但此方止可救急于一时,而不能久远之宽快。吾今定一方,实可长服有功,实非旦夕之取效也。方各温水散。此方利水而不耗气,去湿而温其源,久暂皆可奏功,胜于五苓散多多矣。治小便闭结之实症奈何?盖膀胱有火邪壅于小肠之口而不得下达,且肺金又热,不传清肃之气而反传温热之气,故点滴不能出,以致腹痛而不可按,急迫之状往往至于双目之红肿,而心烦意躁,刻不可眠。倘治之不得法,有数日不便而死者矣。我今定一方,以救此危症,方名疏浚丹。此方之奇,奇在用寄生与王不留行二味走而不守,又能泻膀胱之火,然过于下行,加入升麻以提其气。譬如水注之法,上升而下即降也。况方中又有白术、薏仁以健脾土,而仍是利湿之圣药,自然手到病除,下喉而水如奔决也。设徒以五苓散以利水,而不知升提之法,亦徒然利之也。
温水散
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肉桂二钱 茯苓五钱 升麻五分 车前子三钱 薏仁一两 莲子三钱,连心用 水煎服。
疏浚丹
车前子五钱 刘寄奴三钱 肉桂一分 王不留行三钱 升麻一钱 薏仁一两 猪苓三钱 白术五钱 水煎服。
 
大渴
大渴之症自是热症,如何有虚实之分?不知肾水大耗,肾火沸腾,变为消渴之病,非虚而何?往往有饮水一斗,而反溺二斗者,此水不知从何而来,往往使人不可测度,虽消症有上中下之分,而渴症则一也。一者何?肾水之虚以致肾火之旺也。故治消渴之症,无论上中下,俱以补肾为先。仲景张公定八味地黄汤,原治汉武帝消渴之症,其方实是神奇,能遵守此方,大剂煎服,又何患虚渴之难治哉?但医道苦方之不多,治法之最少,我今再传一方,可与仲景张公并传千古,治渴症实是奇绝,方名止渴仙丹,早午晚各饮一碗,一日而渴减半,二日而又减半,三日而渴止,四日而全愈。愿人勿惊疑此方,当遵守而敬服,自能转逆为安也。其大渴实症,舍竹叶石膏汤,原无第二之方。然而石膏过于酷烈,吾今更定一方,名为解渴神丹,用石膏一剂之外,即用此汤,连服二剂,以伐石膏之峻烈,未为不可也。大约实症之渴,舌如芒刺,目红而突,发狂发斑者是,又不可不知。
止渴仙丹
熟地三两 麦冬三两 玄参三两 天冬三两 肉桂三钱 山茱萸三两 北五味一两 车前子一两 牛膝一两 芡实一两 水十碗,煎三碗,早午晚服,每服一碗。
解渴神丹
玄参四两 生地二两 茯苓一两 甘菊花一两 水煎服。
 
大汗
大汗亡阳,明是虚症,如何分虚实耶?不知发狂发斑之症,非实而何?其症大渴引饮,饮水至半桶或一桶者,其汗必如雨之来,不可止遏,盖热乘水势而外泄也。无水济之往往无汗,盖干燥之极,汗从何来?必得水济之而汗乃出,此汗乃实而非虚也。法当用竹叶石膏汤大剂煎饮,始能止汗而解其热。然而汗多必致亡阳,石膏汤中亦宜多用人参,以防亡阳之祸。是实症亦宜用补也,况虚症之汗乎?虚症之汗,或如潮热而汗发星星,或如珠之出,而阁住不流,或夜间有汗而昼无汗,或下身有汗而上身干燥,见风则畏,见寒则止,大非阳症之见风寒而无畏也。若误认作白虎阳症而亦用竹叶石膏,则死亡顷刻,可不慎欤?然则当用何药以治之乎?莫妙用补血汤也。此方治之,则汗止而身快。吾加黑姜、五味,实有妙用。归、芪乃生血补气之品,气中则皮毛有卫,而汗自然不致外泄。当归生血则虚热自退,而汗又何致外越耶?黑姜守而不走,五味酸而能敛,自然气血相安,何从发汗?所以相济而成功也。
补血汤
当归一两 黄芪二两 干姜炒黑,二钱 北五味一钱 水煎服。
 
卷之三 上症下症辨 计八门
怔忡
怔忡之症本是心气之虚,如何分为上下?其故实有至理,而世人未知也,肺脉居于心之上,肺气有养,则清肃之令下行,足以制肝木之旺,肝木不敢下克脾土,脾土得令,自能运化以分津液而上输于心,而后心君安静无为,何致有怔忡不定之病耶?此所谓上症之源流也。因肺金失令,则肝木寡畏,以克脾土,脾土为肝所制,事肝木之不暇,又安能上奉于心乎?心无脾土之输,而肝木又旺,自己尊大,不顾心君之子,此心所以摇摇靡定,而怔忡之症起矣。但怔忡上病何以知之?其症必兼咳嗽,而饮食能食而不能消者是也,方用安止汤。此方合肺脾心肝四脏之药以治之也。一剂而少定,再剂而更安,十剂而怔忡之病可以全愈矣。其下病奈何?其症吐痰如清水,饮食知味而苦不能多,闻人言则惊,见天光可畏,时时懊恼,刻刻烦闷,此病乃肾水耗竭,不能上输于肝木,而肝木自顾不遑,又安能上养于心乎?心血既耗,又安能下通于肾,心肾交困,怔忡时生不止,痰气之作祟也。治用消烦汤。此方乃补心肝肾之圣药,三经大补,则气血精皆足,虽有痰气不清,又有白芥子以消其痰于胆膈中,岂尚有怔忡之不定乎?自然烦去而心安,闷除而魂静也。
安上汤
人参三钱 茯神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丹砂一钱 菖蒲二钱 白术五钱 枳壳三分 神曲五分 白芍五钱 水煎服。
消烦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黄芪五钱 人参五钱 牛膝五钱 巴戟天五钱 菟丝子五钱 枸杞子五钱 炒枣仁五钱 白芥子五钱 山药五钱 水煎服。
 
痿症
痿症之不起床也.人以为两足之无力,非下病而何?殊不知痿症不同,有上下之分焉。上痿者非手痿之论,乃肺气与阳明之病也。虽痿症皆属之阳明,治痿不治阳明终难起废,然而阳明有兼肺经而痿者,实是上病,而非下痿之可比。其症必咳嗽,吐脓,吐痰,而双足无力则与下痿之症颇同,而治法不可与下痿之病同治也。吾今立一方,治上痿者神妙,名为起痿上清丹。此方仍是治阳明之药,而妙在用金银花以治肺中之痿,清其肺气,自然下生肾水,肾水生而骨中之髓自生,又何必更补肾哉?况方中俱是轻清散火之味,轻清则上升以散其肺中胃中之火,则阳明火焰自然不上冲于肺,而肺气安宁,又可不辨而自知也。至于下痿之症,虽治法不能离于阳明,然必竟以补肾为主。盖两足之无力,本是骨中无髓,而髓乃肾中之精也。不补其精,则髓从何出?况阳明胃经乃肾之关门,补肾正所以补胃耳。其症能食而饥,面红如火,昼轻夜重,吐痰如水者是也。方用坚骨起痿丹。此方妙在补肾而兼补胃也,可统治下痿之症,无不神效。但痿病非一、二剂可以奏功,顾人遵守吾方,朝夕吞咽,断无久卧床席之人也。
起痿上清丹
麦冬五钱 金银花二两 玄参一两 北五味一钱 薏仁一两 生地五钱 天门冬五钱 天花粉三钱 甘菊花三钱 黄芪三钱 陈皮一钱 人参五钱 水煎服。
坚骨起痿丹
熟地三两 山茱萸二两 牛膝五钱 金钗石斛五钱 薏仁一两 山药一两 白术五钱 玄参五钱 麦冬五钱 丹皮五钱 地骨皮五钱 白芥子三钱 水煎服。
 
气病
气病何以分上下也?如有人气逆冲而上,两胁饱满,又不作喘,又不咳嗽,痰如核结,欲吐不可,欲下甚难,谓非气之上症而何?治之法又不可徒治其上也。此等之症,非忧郁而得之,即恼怒而成之也。方用逍遥散最佳,不必更立奇方耳:如有人气崩迫于下,两腹作胀,欲泻不能,不泻更急,大便燥结,小便短少,脐下作痛而不可忍,或环脐而痛,或两足俱肿,谓非气之下而何?而治之法又不可徒治其下也。此等之症,虽亦因忧郁恼怒而来,然何以气不上而反下。盖上焦无火,其气无隙可乘,见下有可下之机,故随之而下奔,调其中而解其郁,亦非难治。故其势较上冲者反重,而治之实易也。亦用逍遥散和解之,亦随手而愈。然则予又何必取而细辨之乎?不知方可兼用,而症不可混观,辨明上下之症,而于逍遥方中上病加苏子降气之味,下病增栀子泻火之品,又何至临症之旷顾哉。
 
痰症
痰症之分上下者其故何哉?痰在胃中者上也,痰在脾中者下也,痰在肾中者下之下也。世人谓肺中有痰者误,盖肺乃娇脏,一物不容,如何有痰?肺痰者因肺有病而谓之也,其实皆胃中之痰耳。若心亦有痰,肝亦有痰,二皆因其病而命名,而终不可谓心肝有痰,不统之于胃中也,故言胃,而凡有在上之痰,举皆包之矣。治上之痰奈何?健其胃而清其痰,补其气而利其湿,治上焦之痰其庶几乎?然而上痰终何以辨之?必感风寒而得之,或黄或白,或成块而胶结不开,或呕吐而终朝不已,或胸闷而作胀,或鼻塞而气粗,或咳嗽而随吐,或咯唾而难出,或如败絮,或如黄脓,此皆上痰也。我有一方,可以通治之,神效。方名攻痰散,此方健胃补气,又兼利湿消痰而去风也。痰在下者,虽有脾肾之别,而症实相同,脾气之虚而后肾水之泛,肾气之乏而后脾土之亏,原相因而至也。其症则有纯吐清水者,盖命门无火,则水寒,命门无火则土亦寒,水土既寒,又何有堤防之障哉?势必狂澜汹涌上腾泛滥而不可止遏。方用返流汤,一剂而痰静,再剂而痰消,四剂而痰无矣。此方妙在以白术为君健脾,而佐之以补肾消痰之药,引水归源,而先坚其土,气侠水不能荡其土,则土自然能制夫水也。
攻痰散
白术三钱 茯苓五钱 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 半夏三钱 神曲一钱 黄芩一钱 甘草一钱 天花粉二钱 水煎服。
返流汤
白术一钱 山药五钱 薏仁五钱 芡实五钱 山茱萸五钱 北五味二钱 肉桂二钱 人参三钱 白芥子五钱 水煎服。
 
痨病
痨病之宜分上下也。五脏过劳,皆能成痨,何以止分上下?不知五脏成痨,非由上以损下,即由下以损上也,故言上下。而五脏之痨症已不外于此也,又何必逐脏以细别之乎?由上而损下者何如?大约先损其心,而后伤于肺,肺传之肝,肝传之脾,脾传之肾而后死也。其症之外见者若何?心惊不寐,咳嗽吐痰,饮食少思,两胁微闷,梦遗不休,身发潮热,足膝无力。此等之症,初起之时,补其阳虚,而少佐之滋阴之品,自易奏效。无如世人不知治法,妄用消痰降气,克削之剂,不至于成痨不已。其已成痨,又不用杀虫之药于大补气血之中,无怪乎奄奄垂绝也。吾今悯憎世人,特传奇丹,于初病之时,于已病之时,急用吾方,皆可回春,方名补上救痨丹。此方之妙,平平无奇,而实有奇效,于补之中而寓以剿杀之计,所以奏功如响也。由下而上损者如何?因房劳而起也,先损其肾,肾传之心,心乃传之肺,肺传之肝,肝传之脾,脾仍传之肾。其症身先发热,骨蒸多汗,以致梦寐恍惚,吐痰不已,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胁胀心跳,腹泻肠鸣,不可劳役,力难胜任,久则奄奄卧床,难于起立者是也。若误认作阳虚,误用参芪,必致阳愈旺,而阴愈消,咳嗽吐血,唾血,衄血而不能止,梦遗精滑强阳不倒,骨髓作酸,头晕眼花,恶症种种,不可枚举。谁知皆是不慎女色而然也。必须大用补阴而加之化虫之味,始能夺命返魂,重登寿域。否则行尸坐鬼,不过旦夕为世上之人。而吾今传一奇方,专治下痨,实见奇功,方名重春夺命丹。此方妙在地骨皮同鳖甲、地栗同用。盖痨病未有不骨髓内热者,地骨入于骨中,以清其虚热;鳖甲无孔不钻,与地栗粉相济,有虫则杀,有隙则填,阴虚则补,阳旺则衰。三者并用,实有至理,况各品又纯是补阴制阳之味,阴足而阳有不平者乎?此方之所以神而肆也。
补上救痨丹
麦冬三两 生枣仁三两 炒枣仁三两 山药六两 芡实六两 地骨皮六两 丹皮六两 当归六两 白芍一斤 人参三两 北五味二两 橘红八钱 白微三两 神曲三两 茯神三两 万年青三片 薏仁五两 天门冬六两 各为细末蜜为丸,每日空腹服五钱,早晚各一服。
重春夺命丹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薏仁五钱 芡实五钱 山药五钱 地骨皮一两 丹皮五钱 地栗粉五钱 鳖甲末三钱 生何首乌三钱 菟丝子三钱 砂仁一粒 人参三分 水煎服。
 
心惊
心惊本是上症,而余分上下者有故。心与肾相通,心气不下交于肾则能成惊而不寐,肾气不能上交于心,亦能不寐而成惊也。故症须分别而治,法亦宜各异也。但二症何以别其在上在下乎?大约心不交肾者,终日不寐,而肾不交心者。终夜难眠耳,以此分别,最得病情。若人有心惊不寐于日者,用止惊补心汤。一剂即寐,二剂而心惊少安矣,四剂全愈。此方补心而不补肾,惟引其心肾之合,而不必治肾经之虚也。盖肾气原未常大虚,补其心而肾不必上之于心,则肾气有养,又何至心肾之不交哉。心惊而夜不寐,此肾水之竭,急用定惊补肾汤。此方妙在大补肾水,而不去补心,肾足原能上通于心也。方中用肉桂、黄连,相济成功,盖二物同用,原能交心肾于顷刻,况又有肾经之味,大壮其真水之气,则水火既济,亦何至惊悸而不寐哉?
止惊补心汤
人参五钱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炒枣仁五钱 丹砂二钱 竹茹一钱 远志一钱 甘草一钱 麦冬五钱 黄连三分 肉桂三分 半夏八分 北五味一钱 水煎服。
定惊补肾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山药五钱 北五味二钱 牛膝三钱 葳蕤五钱 当归五钱 丹皮三钱 沙参一两 薏仁五钱 芡实五钱白芥子三钱 肉桂一钱 黄连二分 巴戟天五钱 白术三钱 水煎服。
 
中满
中满之宜辨上下也。既曰中满矣,似于病不在上病在下矣。不知中满,中宫似满也。非肺气之虚以成满,即肾气之虚以成满也。肺气苟旺,则清肃之道下行,胃脾且奉令之惟谨,又何至有饮食之阻滞,以成中满哉?惟其肺气之衰,清肃之令不行于中州,于是肝木寡畏,来克脾胃之土,中州受祸,贼人截路,粮道不通,而中满之病生矣。其症胸觉微饱,吞酸吐酸,能食而不饥,既食而作胀,此皆上病而非下病也。法当用健土制肝之味,尤宜用补肺扶金之药,始为得之。方用助金制满汤,此方补气以助肺金。薏仁、山药之类,以培土气;枳壳、萝葡子之类,消食以去胀满。此方之相制而相成也。初服之时少觉微闷,久服自通。倘不知此等妙法,而妄用削刻、消导之品,初觉快而后觉甚矣。此塞因塞用,实有妙机也。至于肾虚成满者,半由于脾之寒,而脾之寒又因于命门之火少也。釜底无薪何能煮焚,肾气既虚下不能消,必反而上,此所以成中满之症也。其症必腹寒而时痛,小便清长,大便闭塞。盖大肠无水以润之,日日煎熬,肠亦细,小肠既细小,水谷难化,而糟粕之类不能直达于肛门,势必停积于下,下流既闭塞,势必上反而中满。此等之病即翻胃之渐也。世人以翻胃为脾肾之症误矣,当急补其肾水,而更益之以命门之火,盖此水乃真水也,真水非真火不能生,水中补火,正火中补水也,水生而大肠有水以相济,则舟舶可以相通,粮路可以输挽。下既无阻抑之途,则自无饱满之苦,倘不知此等妙论,而徒用大黄、牵牛之类以峻攻之,徒取一时之宽快,反成日久之闭结。转利转虚,遂成不可救药之病矣。方用宽中散,此方纯补肾经,而少佐之以补肝,使肝木平和,不来克土,则肾水更能润泽于大肠,大肠既润,又何隔塞之不通哉?此又不治中满而正所以治中满也。人又不可不知之耳。
助金制满汤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三钱 神曲一钱 甘草一分 萝卜子一钱 大腹皮五分 枳壳五分 山药五钱 薏仁五钱 山楂五粒麦芽一钱 谷芽一钱 水煎服。
宽中散
熟地二两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麦冬五钱 牛膝三钱 玄参三钱 葳蕤五钱 车前子一钱 鳖甲五钱 龟胶三钱 山茱萸三钱 山药五钱 丹皮三钱 沙参三钱 水煎服。
 
关格
关格之症原有上下之分,一上格之而不得入,一下关之而不得出也。上下既有相殊,治法亦宜各异。大约上格之而不得入者,当治肝;下关之而不得出者,当治脾。然而开郁行气则上下皆同也,上格之症水食俱不可下,一得水食则吐出,两胁饱胀,气逆拂抑,而觉气不能通,初起之时以逍遥散和解之。何致成不可救药之症?惟其不与此汤也,则肝木终无解时,又加另服他药,则愈加胀闷,吾今定一方,缓缓呷之,自然重门渐开,转输有路矣。下关之症,大小便俱不能出,上食水谷觉胀闷欲死,气急而息粗。初起之时,亦以逍遥散和之,亦随手奏功,而无如人之不识也,则脾气转燥而肝木来凌,大小肠火势阻遏,而不能下达,其势甚急。然而较上格之症,实少轻也。盖邪在上难于发泄,邪在下易于推荡也。用四物汤,加大黄、柴胡于补中兼下而散之,则火郁可开,关门可启矣。谁谓关格之症可不分上下以治之乎?
增补逍遥汤
白芍三钱 白术一钱 枳壳一钱 当归三钱 柴胡一钱 香附一钱 甘草五分 川芎一钱 炒栀子一钱 茯苓三钱 陈皮五分 天花粉一钱 竹沥五匙 水煎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