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辨证玉函》原文

暑症
暑症有中热、中暑之分,大约中暑则阴症居多,而中热多是阳症。何以辨之?中暑之人,半皆居于高堂大厦,虽暑气,明是热气,如何说是阴经之病。不知阴气之虚,而后阳邪来犯,仍作阴症治之,其症必然腹痛头晕,吐泻兼作,甚则角弓反张,霍乱吐泻,法当以健脾为主,而佐之祛暑之药,实为得之,方用却暑仙丹。倘角弓反张,加入肉桂五分,否则不可加也。此治阴症之法如此。若中热阳症若何?必得之肩挑负贩之人,于烈日火轮之下,汗出如雨,一时暴中,当速以解暑为先,而利水为次,不可仍补其气也,方用化热仙丹。此方妙在亦用青蒿,盖青蒿最能去暑,暑去而利其膀胱,是暑从小便而出,一剂而即愈也。此治阳症之中热又如此。
却暑仙丹
青蒿五钱 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白术三钱 香薷一钱 陈皮五分 半夏五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化热仙丹
青蒿一两 香薷三钱 石膏三钱 知母一钱 麦冬三钱 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 车前子五钱 水煎服。
 
喘症
喘症之宜分别也。喘症一时而来者,感外来之风邪也。必气急不能喘息,声如酣声,肩必抬上,背心寒冷,熨之火而不见其热,吐痰如涌泉,人不得卧,此乃阳症之喘也。用参苏饮一剂而轻,再剂而愈,或用小柴胡汤加减用之,亦无不奏功如响,故不必更立方法也。惟阴喘之症最为可畏,而又最难治疗也。其症亦作喘状,人亦不能卧,得食则少减,太多则瞋胀,咳嗽不已,夜必更甚。此等之喘,乃似喘而非真喘。气之有余,实气之不足也。盖肾气大虚,欲离其根,惟此一线元阳挽回于脐之上下,欲绝而不遂绝之时也。法当大补其气,而竣补肾中之阴,使水火既济,始可成功,否则气断而速毙矣。方用回绝神奇汤。一剂而喘轻,再剂而喘定,一连四剂,自有起色,而后始可加入桂附之品,少少用之,不可多用,以劫夺之也。盖气绝非参不能回于无何有之乡,肾虚非熟地、山药不能济其匮乏。然肾虚之故,终由于肺气之虚,肺气既虚,肾水不能速生,故又助肺气之旺,而后金能生水,子母有相得之宜,自然肺气下行,而肾气上接,何至有喘病之犯哉。
回绝神奇汤
人参三两 熟地四两 麦冬三两 山茱萸二两 玄参一两 牛膝一两 白芥子三钱 水煎服。
 
中邪
邪有阴邪有阳邪,虽辨之不清,无致大害,然而亦不可不辨者。辨之清,用药得当,自然易于奏功也。阳邪之中,大约骂詈之声不绝于口,发狂而走,不欲安静,或呼见大头之鬼,或喊见金甲之神,眼直视而口吐白沫者是也。倘以热药投之,立时死矣。法当用醒邪汤治之自愈。或疑阳症而何以仍用阳药?不知阳药可以祛阳邪,非人参之助正气,则邪不能退也。阴邪之中,双目必闭,安卧无声,或自言自语,声必低微,或遗尿手撒,或痰响如酣,或身子发热,不喜见明者是也。倘以寒药投之,亦立时身丧。法当用扶正荡邪汤治之。此方之妙,妙在用人参为君,而佐之生枣仁为臣。枣仁生用,实有妙理,盖中邪之病,昏昏欲睡,不以枣仁生用,则其气更昏而不能醒。生枣仁得人参更有殊功,所以用相佐而相合也。阴寒非桂、附不能祛邪,然非参、苓、甘、术一派扶正之药,亦不能夺魂于俄顷,返魄于须臾也。论理此方去附、桂亦可兼治阳症之中邪,终不若二方分治之更妙,犹愿人细为消息之耳
醒邪汤
人参三钱 石膏一钱 半夏三钱 菖蒲一钱 黄连一钱 水煎服。
扶正荡邪汤
人参三钱 白术一两 附子一钱 半夏三钱 菖蒲一钱 茯神五钱 甘草一钱 麦冬三钱 丹参一钱 当归五钱 肉桂一钱 生枣仁三钱 水煎服。
 
吐血
吐血宜分阳症、阴症者,尤宜细辨。盖吐血犯人浊道,不比衄血之犯清道也。清道者,气道也;浊道者,食道也。胃中无血,而胃中有血,吐血从口中而出者,非胃中之血而何?此血也,因胃中有窍,不闭而血乃妄行。然而此血非止胃经一经之血也,盖心肝肺脾肾之血,俱奔腾于胃脘之外而渗入于胃中,胃不能藏,所以上涌而吐也。然五脏之血,俱不可伤,而肾经尤甚,一伤肾则经年累月而不可止遏矣。盖胃为肾之关,关门不闭,而肾中之血自然上升于胃,又理之易知者也。然同是五脏之失血,又何以辨其为阴为阳,此又有故。盖吐血无火不能吐血,而无水亦不能吐血也。无火吐血人能知,无水吐血人难测。其故又何也?吾先言其有火者。胃本土也,而实有火在,胃无土气,则吐变为火,火存胃中,自然挟血而上奔,此阳火之焚,非水不能相济。然而血乃有形之物,一时倾盆而出,欲急补其水,一时既难收功,不得不益其气,使气生夫血,气生则气行,气行则血止,实有妙理存乎其间。其症必口渴齿痛,喉干目赤,身热,便可知为阳症之吐血也。治之法,须用独参汤一两饮之最妙。其次莫若当归补血汤之为更神。倘二方之中能调之三七根末各三钱,再加入荆芥炒黑者为末,同前二方饮之立止,断不再吐。无奈世人不知妙法,便吐血者致成痨瘵,未必非吾辈天医过于珍重方法,不肯传人之咎也。至於阴症何以辨之?或一日而数口,或经年而咳嗽,或痰中见丝,或夜重而日无血迹,或声哑而声嘶者是也。治之法又不可专用参归黄芪之品,当改用纯阴之味。世医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最为相宜,但此等之病,非一二剂可以速效。人见六味汤之迂缓而无近功也,往往弃而不用,遂至轻变重,而重变亡。吾今怜惜,酌定神方,可以长服,而不必如六味丸之必须服至三年也。此方大半补阴,少加阳药,以生胃气,又用归经止漏之品塞其窍,较六味汤为更神。且此药味平妥,无有动性,盖血症最恶动也。
熟地五钱 山茱萸三钱 麦冬五钱 玄参三钱 天冬一钱 车前子三钱 荆芥炒黑三分 人参三分 山药五钱 薏仁一两 百合五钱 三七根末五分 水煎服。
 
梦遗
梦遗之症,十人常患六七人。有此病,半如废人。盖肾不可泻而可补,如何可终日而自泻之也。此病之必须速愈,而不可因循失治,致成终身之漏卮也。但其症有阴虚阳虚之分,不可不辨。不知阴阳而妄治之,多见其寡效也。阳虚之症,气必寡弱,而阳痿往往见色倒戈,一入梦中又偏鼓往直前而不肯已。其先亦必见色而思,慕容而视,身不能窃而魂随梦游,遂成此症。当时即用补阳止涩之药亦易成功,而无如人以为梦耳,何足忧,一而再,再而三,三而至四至五,而玉关不闭矣。余今传一方,最简最易,一剂轻,三剂全愈,至神之方,不可思议者也。如若初起之时,一剂永不再发。倘能消息吾方,改剂为丸,日服一两,亦奏奇功,读书之子当奉我为救命之神也。至阴虚梦遗,又复不同,往往有绝非思想而夜间亦遗者。此必天禀素虚,又加色欲,或看春图而摹拟,或读野史而怡神,或陶情花柳而娱色,以致玉关不锁,见色则流,闻声则泄,擦皮肉而辄遗,终日呻吟,全无健色。当大补真元,扶助命门之火,始可回阳光之离照,祛阴荡之群魔,闭其关门,增其精水,不必止遏而精自止也。方名壮阳止精汤。此方虽名壮阳,而实补肾水。止用巴戟以温暖命门之火,使水足以相济,而精自收摄于肾宫而不外遗,此不止精而正所以止精也。倘徒以牡蛎金樱子之类以止涩其精,而不补其肾中之水火,吾日见其消亡而已矣。
芡实一两 山药一两 人参五分 莲子三十个连心用 生枣仁二钱 水煎服。
壮阳止精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山药三钱 炒枣仁五钱 芡实五钱 人参五钱 巴戟天三钱 车前子三钱 北五味一钱 麦冬三钱 柏子仁一钱 白芥子一钱 水煎服。
 
吞酸
吞酸之症皆肝木之凌土也,何以有阴阳之殊哉?不知肝经虽属阴,然肝中有火以克脾克胃,而阴阳遂分之矣。大约脾受肝火之侵多属于阴,胃受肝火之犯多属于阳耳。犯于阳者,心中嘈杂如火之焚,饮之水而辄吐,吐水必黄绿之色,如醋之酸而不可闻者是也。方用解酸汤治之,此方之妙,皆舒肝之圣药,而又解其火郁之气,自然手到功成也。侵于阴者,虽胸中作酸而不甚,今日食之,必至明日,吞酸而不可咽,口虽作渴,饮之水而酸更加吐出,必纯是清水,可用热物而不可用凉物者是也。方用八味地黄丸,实与症相宜。然而丸方终不及煎方之速。吾今定一方,治阴症之吞酸有奇功也。方名补阴化酸汤。一剂少轻,二剂即愈。此方之妙,妙在健脾多于补肾。盖脾健则水湿自去,邪水既去,而真水自生,肾水行于脾之中,脾气即通于胃之上,又何至胃口之寒出于吞酸而作吐乎。倘不知补脾于肾中,而惟图止酸于胃上,势必变为反胃而不可止也。
解酸汤
柴胡二钱 白芍五钱 苍术五钱 炒栀子三钱 茯苓五钱 陈皮一钱 厚朴一钱 神曲一钱 砂仁三粒 枳壳五分 香附二钱 水煎服。
补阴化酸汤
肉桂五钱 熟地五钱 山药一两 山茱萸三钱 芡实五钱 陈皮五分 薏仁五钱 车前子三钱 附子一钱 人参五钱 白术五钱 白芥子三钱 水煎服。
 
腰痛
腰痛多是肾病,然而腰痛不止肾病也。肾病固是阴虚,而肾病亦有阳虚者。阳虚之病,腰必冷气如冰,见寒则痛必甚,不可俯仰,食凉水冷饭之类,必然痛甚而不可止。阴虚之病,痛虽甚而不十分冷,饮凉茶、食冷饭而亦不十分大痛。以此分别阴阳,实为得要。而治之法亦少有微异也。吾今立一方统治之,各略加减,无不神效,名为健腰散。阳虚者加肉桂一钱,阴虚者加熟地一两,各照方服之,病各全愈,大约不必用至四剂也。惟有一种阳症腰痛,人最不知其故。一时风湿骤侵,腰痛不能转侧,打恭作揖,如千钱系腰一般,阳气有余而风邪作祟。法当祛邪消湿,其病立痊,方用祛荡汤。一剂轻,二剂病如失。此方纯去祛风荡湿,而又不损其正气,所以称神而奏功愈奇也。若错认作虚症,而用熟地补水之剂,则湿以恶湿,邪留腰脊而不去,必成伛偻之症。倘已成伛偻,吾有奇方可以渐起之,日服一剂,三月伛偻可以起立,神方也。
健腰散
白术二两 薏仁二两 水煎服。
祛荡汤
泽泻三钱 防己一钱 柴胡三钱 白术五钱 甘草一钱 苍术三钱 薏仁三钱 豨莶草二钱 半夏二钱 水煎服。
后方
薏仁一两 白术二两 黄芪一两 防风五分 豨莶草二钱 肉桂五分 茯苓五钱 水煎服。
 
霍乱
霍乱之症,乃感暑热之气也。因人之阴阳有虚有实,而症遂分之矣。大约霍乱虽有干湿,而犯暑邪则一也。宜别其阴阳之虚实以用药耳。阳症之霍乱,腹必大痛欲死,而手足不致反张,或吐而不泻,或泻而不吐,或吐泻交作,不可止抑,不比阴症之欲吐而不能,欲泻而不得也。方用香薷饮治之最佳,然而香薷饮为世人妄用,不知遵守,我今重定香薷之饮一方。盖香薷性热,必热药冷饮,始能顺其性而奏功也。我所定方,与世上之香薷饮各有不同,然而吾方实异于世人所定之方也。凡遇暑天而患霍乱者,用吾方煎饮,无不下喉即定耳。至于阴症霍乱,此方亦可并用,但宜加入人参三钱,或二钱,或一钱,煎服亦佳,但不可一气服之,必须缓缓呷之,则暑气自消,而正气来复。非吐则泻,便庆回春矣。设更用桂附热剂以劫之,虽亦有一时奏功者,而乱定复乱,往往变生他症,又不可不知也。
香薷三钱 白术三钱 陈皮一钱 神曲一钱 厚朴一钱 茯苓三钱 藿香五分 砂仁一粒 煎汤,候冷饮之。
 
生产
生产如何有阴阳之分?如阴虚不能产,即阳虚不能产也。但何以辨其阴阳之虚也?阳虚者,气虚下陷而浆水必然干枯,往往有不能转头而即欲产者,倘以手脚先下,此至危之症,或用针刺儿之手足,未为尽善。必须多用参、芪,使气足而儿身自能转动,不可止见其浆水之干枯,而徒用滑胎补水之药以濡润之也。方用救胎两全散。一剂儿身即时活动,二剂而儿头到门立产矣。盖参、芪原是纯于补气之药,二者同用,更见奇功,况又各用至二两之多,则气生于无何有之乡,母健而子自不弱,自然勇力出于寻常,而转身甚速也。尤妙加升麻三分,以少提其滞气,气不滞而生产更自神奇也。若阴虚不能产者,又从何辨之?儿头业已到门,而交骨不开,水自然不能推送,以至于此。非大补其水,又何以推送之易乎。方用顺推散。一剂而交骨一声响亮, 儿头窜出而生矣。倘儿头先不到门,此方万不可加柞木,以轻启其门户也,切戒之,戒之。盖当归、川芎原是补血之神品,而柞木又是开关之圣药,自然相合而成功也。倘舍此不用,而徒用催生兔脑之丹,恐徒取败亡而已矣。
救胎两全散
人参二两 黄芪二两 升麻三分 水煎服。
顺推散
当归二两 川芎一两 红花五钱 柞木枝五钱 益母草三钱 水煎服。
 
小产
小产多是阴阳之虚,而又加好色,以至胎动不安,少有所触,使至堕落矣。然则不急补其阴阳之气血,又何以安其胎乎?但阳衰之症,从何而辨?其妇必然嗜卧,懒于下床,少若起居之劳倦,便觉心烦头晕,饮食少思者是也。方用安胎上圣汤。一剂即安,二剂不再动矣,多服尤妙,然亦不必至十剂也。阴虚而动者,人必瘦弱,或夜热而昼寒,或夜有汗而昼无汗,皮焦骨热,咳嗽时见者,阴虚也。方用养阴安胎汤,此方专治阴水之虚,而少佐之补阳之品,前方纯乎补阳,而少佐之补阴之味,总使阴阳不可偏胜,而调济之不可失宜也。后方大约服四剂,自然胎安,如肯多服尤佳,亦听病人之意而医者不必过强之也。
安胎上圣汤
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山药五钱 茯苓二钱 黄芪五钱 甘草一钱 杜仲二钱 白扁豆三钱 麦冬三钱 北五味一钱 水煎服。
养阴安胎汤
熟地五钱 山药一钱 茯苓一钱 山茱萸二钱 枸杞一钱 杜仲一钱 白术二钱 陈皮五分 当归身三钱 人参五分 水煎服。倘热甚,加黄芩一钱,不热不必加也。
 
产后
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补气血即补阴阳也。然而产后又不可徒补气血,而不分阳盛阴衰、阴盛阳衰而概用补剂也。如产后身热血晕,此气衰不能生血,以致血晕,不可止补血,而尤宜补气。当用人参为君,而佐之当归、川芎、荆芥为妙。如产后儿枕作痛,手不可按而血晕,此乃血气有余,以致阳衰不能运动,亦用前方加山楂十粒,便可奏功。惟有亡血过多,仅存微气,或作寒作热,必须大补其血,而少补之以气为得,方亦用前汤,以当归、川芎为君,以人参、荆芥为佐使,未尝不可一剂奏功也。产后原有专门,吾所以止言大概。大约阴虚者,夜必沉困;阳虚者,日必软弱耳。以此用药,更为得宜,汝再广之可耳。
 
子嗣
子嗣之当分阴阳也。天师与仲景张公定方于从前,而雷公又发明之于后,吾可以不必再言之矣,然而何故又言之耶?盖阴阳偏胜,终难生子,徒服温补之品,亦复何益。必须知其阳虚者补阳,阴虚者补阴,庶几阴阳两得其平,有子之道也。如见人见色倒戈,望门流涕,正战而兴忽阑,或欲再举而终不振,此阳气之衰微,又何疑哉。方用扶弱丸以助之。每日酒送下六钱或一两,服三日,阳事振作,非复从前之衰惫矣。然三日之中,毋染色欲,吾方始见神奇。倘一犯吾禁,止可少助其半,而不能大改其观,非我传方之不精也。阴虚不能生子者,又不可服此药。阴虚者必然多火,火之有余,水之不足,熬干阴精,泻亦不多,或太热而惊其胞,或水少而难于射,或夜热骨蒸,汗出亡阴,皆不能生子。吾今立一方,如法修合,终日吞咽,必能生子。每日早晚吞下五钱或一两亦可,多之更美。服至三月半年,未有不生子者。二方各有至理,各有奇功,要在人分别阴阳,以为种玉之丹也
扶弱丸
人参六两 白术一斤 黄芪二斤 巴戟天半斤 肉桂三两 鹿茸一对 远志三两 覆盆子四两 柏子仁三两 熟地半斤 北五味三两 山茱萸六两 肉苁蓉一支 龙骨二两 杜仲四两 驴鞭一具,大而壮者佳 麦冬四两 各为末,蜜为丸,酒送下,每日或服六钱或一两。
后方
熟地一斤 地骨皮一斤 天门冬半斤 麦冬一斤 山茱萸一斤 芡实一斤 山药一斤 玄参四两 北五味三两 车前子四两 各为末,蜜为丸。
 
卷之二 虚证实证辨 计二十门
咳嗽
咳嗽之宜辨虚实也,初嗽之时多是实,久嗽之后多是虚。肺主皮毛,一感风寒,便成咳嗽,痰气住于胃脘之间而不得散,鼻塞流涕而不已,其咳嗽之声必响,其吐痰亦必或黄或绿,重且身热而喉痛嗑干,胸中膨闷而不可解,此皆邪气之实也。若以为虚,而动用补剂,则邪未散而气更壅滞矣。故初起之嗽,必须用风药解散为第一。惟世人治嗽,实多其方,然得其法者无几也。吾今酌定一方,可以为永远之式,方名宁嗽丹。此方祛风祛痰,又不耗气,治初起之咳嗽,殊有神功。大约二剂,无不愈者。此治实症之咳嗽,人幸存而收之,又何必用柴胡、防风过于消散哉。至於肺虚嗽症,非脾胃之虚即肾肝之涸也。咳嗽至于日月之久,若有风邪,即不服药,亦宜自散,今久而不愈,因脾气不健,土不能生肺金,则邪欺肺气之无亲,况土虚则肝木必然过旺,又来克脾,而金弱不能相制,则邪气无所顾忌,盘踞于肺中而不去,或日久而成嗽也。然何以知其脾气之虚,以致其久嗽之不已。论其饮食,则能食而不能消,口欲餐而腹又饱,或溏泻而无休,或小便之不谨,皆是脾虚作嗽也。法当用培土之味,而益之止嗽之品,方名土金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五钱,半料即全愈。此方全不治嗽而嗽自安。盖健脾之气,而肺气有养,邪自难留,故不止嗽而嗽自已也。肝经之虚,以致久嗽者何故?肺金本克肝木,肝木之虚,肺金免乎制伏,宜于肺气之有养矣,何得反致咳嗽。不知肝木之气,必得肺金之制而木气始能调达。今因肝木素虚,而风又袭之,筋不能疏,益加抑郁而不伸,此咳嗽之未能痊也。法当舒肝中之郁,滋肝中之津,而金气始能彼此之相通而不致上下之相隔,庶几有嗽有止时也。然而肝虚之症,又从何而辨之?问其人,必两胁作胀闷之状,或左边之疼痛而手不可按,或面目之青黑而气无开,或胃脘作酸而欲吐,或痰结成小块而咽在喉咙,或逢小怒而咳嗽更甚,此皆肝虚咳嗽之病也。世人治肝经之咳嗽,原无方法,动以老痰呼之,误之甚矣。吾今立一方,专治肝虚作嗽之症,神效之极,方名木金两治汤。此方之妙,全去舒肝而不去治肺。盖久嗽则肺气已虚,何可又虚其虚,故不用风药以散肺金之气也。然则何不补肺金之气耶?不知肝虚所以久嗽,若又去助肺,则仍又致肝木之不得伸,何若竟补肝舒木之为得耶。况方中祛痰、祛风于表里胆膈之间,又未尝不兼顾肺邪也,此方之所以神而妙耳。肾虚之嗽,更自难明,肺为肾之母,子母相恋,岂有相忌而作嗽之理。殊不知肺金之气,夜卧必归息于肾宫,所谓母藏子舍也。今肺金为心火风邪所凌逼,既无卫蔽劝解之人,又无祛逐战争之士,束手受缚,性又不甘,自然投避子家,号召主伯亚旅以复其仇,子母关切,安忍坐视.自然统领家人腾上祛邪,无奈强邻势大,贼众瞒天,而其子又国衰民弱,不能拒敌,逃窜披靡,肺金之母不得已仍回己家,而肾宫子水,敌既未除,而家人星散,亦且民作为盗,不复仇而反助仇矣。于是水化为痰,终年咳嗽而不能愈也。法当专补肾水,而兼益肺金之气,其症始可安然。然肾虚作嗽之症,若何辨之?饮食知味,可饮可食,全无相碍,惟是昼轻夜重,夜汗则淋漓,或夜热之如火,或声嘶而口不干,或喉痛而舌不燥,痰涎纯是清水,投之水中而立化,或如蟹之涎,纯是白沫,皆肾虚咳嗽之症也。论方奠妙用八味地黄汤,去桂,附加麦冬、五味,大剂煎饮,必能奏功如响。然而可作丸而不可作汤,诚恐世人不知倦於修合,吾今另定奇力,可代地黄之汤也。方名水金两治汤。此方奇绝,补肾补肺而又加去火之剂,使骨髓之虚火皆安,又何虑外邪之相犯。肾中不热,则水气相安,自然化精而不化痰。况方中又有薏仁、车前,以利其膀胱之气,分消败浊而精益能生,非漫然而用之也。愿人加意吾方,以治肾虚之咳嗽,又奚至经年累月受无穷之累哉。
宁嗽丹
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黄芩一钱 陈皮一钱 天花粉二钱 麦冬三钱 苏叶一钱 水煎服。
土金丸
白术三两 茯苓三两 甘草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一两 桔梗一两 白芍三两 麦冬三两 干姜一两 神曲五钱 陈皮五钱 薏仁三两 各为末,蜜为丸中
木金两治汤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柴胡三钱 炒栀子二钱 苍术二钱 甘草一钱 神曲一钱 白芥子三钱或五钱 防风五分 枳壳五分 水煎服。
水金两治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麦冬一两 北五味三钱 车前子三钱 薏仁一两 玄参三钱 地骨皮五钱 牛膝二钱 水煎服。
 
喘症
喘症之有虚实也。喘症遇风而发,此实邪也。或散邪而病辄愈,其症喉作水鸡声,喘必抬肩,气闷欲死,视其势若重而其因实轻,盖外感之病而非内伤之患也。方用射干止喘汤,一剂即愈,不必再剂也。此方虽皆祛邪散风之品,而有补益之味以相制,邪去而正气无亏。倘无补味存乎其中,但有散而不补,风邪虽去,喘亦顿除,后日必有再感之患,不若乘其初起之时,预作绸缪之计也。至于虚喘若何?口中微微作喘,而不至抬肩,盖短气之症,似喘而非喘也。问其症必有气从脐间上冲,便觉喘息不宁。此乃肾虚之极,元阳止有一线之微,牵连未绝而欲绝也。法当大补肾宫之水,而兼补元阳之气,则虚火下潜,而元阳可续,方用生水归源散。此方神而更神,此等之病非此等之方不能回元气于将亡,补真水之乖绝,一剂而喘轻,再剂而喘定,三剂、四剂而安宁矣。庶几身可眠,而气无上冲之患矣。倘不用吾方,自必毙。或少减乃亦能奏效,然而旷日迟久,徒增困顿,与其后日多服药饵过于吾方之多,何若乘其初起之时,即照吾定之方而多与之痛饮,能去病之为快哉。
射干止喘汤
射干二钱 柴胡一钱 麦冬三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一钱 天花粉一钱 黄芩一钱 苏子三钱 百部一钱 水煎服。
生水归源散
熟地三两 山茱萸一两 人参三两 牛膝五钱 麦冬三钱 车前子五钱 北五味三钱 胡桃仁五个 生姜五片 水煎服。
 
双蛾
双蛾症之虚实从何辨之?大约外感者为实,内伤者为虚。而外感内伤又从何而辨之?大约外感者鼻必塞,舌必燥,身必先热而后寒,痰必黄,而白目必赤而浮,此邪气之实也。用杀蛾丹治之,用鹅翎吹入喉中,必吐痰涎碗许而愈,神方也。内伤者虽同是为蛾,喉肿而日间少轻,痰多而舌必不燥,吐痰如涌泉,而下身必畏寒,两足必如冰冷,此正气之虚也,用八味汤必然奏功。吾今更定一方,名为三经同补汤。此方之妙,妙在水中补火,水足而肺经有养,亦火温而土气有生,则肺经兼有养也。况方中原有生肺之品,而肺金有不安宁者哉?肺肾脾三经俱安,则邪何所藏,自难留恋于皮肤之内,邪退则肿自消,双蛾顿失其形,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矣。
杀蛾丹
硼砂一分 丹砂三分 牛黄一分 冰片一分 儿茶一钱 麝香一分 石膏一钱 各为绝细末
三经同朴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麦冬一两 北五味二钱 薏仁一两 肉桂二钱 人参一钱 白芥子五钱 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 水煎服。
 
目痛
目痛有虚有实,实痛之症,必然红肿流泪,结眵,或如锥伤,或如砂入,羞明喜暗,见日光而如触,对灯影而若刺,起障生星,发寒发热,吐痰吞酸,大便实而小便黄,此皆邪火之实症也。治之法必须散邪解热祛痰为主,倘遽以补药为先,愈助其火势之焰,痰且不得消而邪且不易散。方用泻火全明汤治之,此方之妙,妙在用玄参之多,以解散浮游之火。而各药无非入肝舒木之品,去湿热而除风邪,消痰结而培土气,不治目而正所以治目也。虚痛之症,色必淡红而亦不甚痛,虽羞明而无泪,虽畏明而无星,大便如平时,小便必清长,有痰亦不黄,畏寒而无涕,此肾肝之虚症也,治之法必须补水舒肝为主,倘然以逐邪散火为先,势必轻变重而重必变盲矣。方用温补救目散治之,此方肝肾两补,而尤注意于肝,虽肝木之枯由于肾水之竭以致肝木不能养目,然而肝气虽必得肾水以相资,必竟目为肝养,补肝则目自然有光,故补肾尤须补肝之为先也。世人治虚眼之方,原无佳法,一见目痛,动以风药治之,往往坏人之目,倘闻吾之教,而辨其虚实,毋论或先或后,实者用前方,虚者用后方,则目病必能随手回春,何致有失明之叹哉。可见虚实之必宜辨明,而用药之不宜少差也。
泻火全明汤
柴胡二钱 草决明三钱 甘菊花二钱 玄参五钱 炒栀子二钱 甘草一钱 天花粉三钱 白芍三钱 泽泻一钱 车前子一钱 龙胆草一钱 水煎服。
温补救目散
熟地五钱 当归五钱 白芍一两 山茱萸五钱 甘菊花五钱 葳蕤五钱 枸杞三钱 薏仁五钱 柴胡五分 车前子二钱 白芥子二钱 水煎服。
 
吐症
吐症之虚实,尤不可不辨。不知虚实而轻用药饵,死亡立刻,可不慎欤?吐有朝吐、暮吐、饱吐、饥吐、虫吐、水吐之异。朝吐者阳气虚也,暮吐者阴气虚也,饥吐者邪火之实也,饱吐者寒邪之实也;虫吐者有虚、有实,虚则寒,而实则热也;水吐者,吐黄水为实,吐清水为虚也。朝吐之病,乃头一日之食至朝而尽情吐出也,此乃阳气之虚。阳气者乃肾中之阳气虚而非脾阳之气虚也。若徒以人参、白术以健其脾气亦终年累月而寡效,不助其肾中之火,则釜底无薪,又何以蒸夫水谷,此其症胃气不弱,故能食之以藏于胃中,而胃既藏一宿,自当转输于脾矣,而脾寒之极,下不能化,自然仍返于胃,而胃不肯受,而上反而出矣。倘认之不清,皆为胃气之弱,仍用参、芪之类,则胃益健而脾之寒虚如故,何能使之下行哉?况脾气既寒,下既不能推送,则大肠久无水谷之养,亦且缩小。即或脾有残羹剩汁流入大肠,而大肠干枯,亦难润导,势不得不仍返之于脾,而脾仍返之于胃,而胃仍返之于咽喉而上出矣。治之法急于肾宫温之,方用八味地黄丸,大剂煎服,始能水中生火,以煮土中之谷气,脾土热而传化亦易,且大肠得肾水之滋润,则水谷亦可下达矣。暮吐者,朝食而即吐也,亦有随食而随吐者,此乃阴水衰之故,胃中无液,不能润喉,所以水谷下咽,便觉棘喉。故随食而随吐,或朝食而暮吐也。倘亦以胃之虚而错用健脾开胃之剂,愈助其火势之炎蒸,而食转不能下咽矣。法当用六味地黄丸汤大剂煎服,或四物汤加人尿、人乳,亦大剂煎服,庶几可愈。否则徒自苦而已矣。饱吐者,因先有风邪入于胃中,饮食入胃,而胃气得饮食之势,难与邪气相战,故一涌而出。往往有一吐而病自愈者,所谓吐之即发之也。吐后用二陈汤加减调治之,亦未为不可。至于饥吐者,腹中无食,何以作吐?盖寒邪入腹,挟肾水上凌于心,驱其火而外出也。此乃至危之症。然而寒邪挟肾水而上冲者,饱时亦有此病,终不若饥时之吐为更重。法当以热药温之,方用理中汤温其命门之火,健其脾胃之土,使元阳无奔越,而厥逆有返还之庆也。虫吐之症虽有虚实寒热之异,而虫吐则一也。吾定一方,专治虫,而加减之可通治虫吐矣。方用定虫丹,服后万不可饮之茶水,约二时可饮矣。此方乃杀虫之圣药,而又不十分耗气,所以饮之而虫死而痛亦随之而定也。水吐之病,吐清水者,乃脾气之寒虚,不若吐黄水者胃气之实热也,故最宜辨清。喻嘉言谓吐清水者有水窠之异,不然何以吐水而绝不吐食耶?其言则是,而看症实非,胃口之中那有更生一窠囊之理。不知脾气寒虚,则水不能分消,专聚于脾,而不知一经泛滥则倾肠而出,而胃中糟粕何以绝无?此又有故存焉。盖胃气之行,原禀令于脾土,里病而表亦病,脾病而胃病也。脾之水既然上溢,胃之水亦必然上行。脾之气使糟粕不出,胃之气亦使糟粕不出也。喻生不知其妙,以物理窥藏府,浅哉之见也。此等之病必须健脾胃而加之重堕之品,而不可单尚塞窍之药,以专恃乎阻抑之也。方用遏水丹一剂而吐止,再剂而全愈,三剂而吐不再发。盖人参补气,而白术止水,二味原有奇功,况又加茯苓等类,以分消其水势之滔天,又用鹿角霜以止流而断路,又何至上吐之奔越哉!
定虫丹
白芷一钱 苦楝根二钱 枳壳一钱 使君子十个槌碎 槟榔一钱 甘草一钱 白薇三钱 榧子肉三钱槌碎 茯苓三钱 乌梅三个 水煎服 如热加黄连一钱,寒加干姜一钱,实加大黄二钱,虚加人参三钱。
遏水丹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 茯苓一两 肉桂一钱 干姜二钱 鹿角霜一两 水煎调鹿角霜末服。
 
泻症
泻症多虚,亦未尝无实泻也。实泻之症,腹痛多不可手按,完谷不化,倾肠而出,粪门之边觉火毒烧焚,里急后重,与痢疾正复相似,但无鱼冻淤血而已。此乃火势偕水横行,土随水转,翻江破海而来。其势难于止抑。投之茶水立时俱下,投之米食即速传出,仍如故物。似乎膀胱不化,而脾胃无权,大小肠尽行失令。苟不治之得宜,三昼夜必然归阴。此等之症,万中见一,原不必细辨,然世既有此病之一种,吾又何可置而不论?世人用脾约丸亦佳,而终非一定不可移易之方。吾今特传一方,以治此症神验之极,方名收脾汤。先服未有止势,再服之无不止者,神方也。其虚症之泻,或脾泻,或肠泻,或肾泻,三症大约可包而治之,法亦不相远。惟是肾经之泻,不特不可止水,而兼且必须补水以止泻,人实难知。非补水可以止泻,盖水必得火而后能生,补水者又不可不补火也。补火者,补命门之火也。火在水之中,徒补火则火且飞扬而不能止泻。必于水中补火,则火得水而生,而水得火而止。其中实有至理,非漫然好辨也。但脾泻、肠泻与肾泻从何以辨其虚实哉?脾泻之虚,腹喜温而不喜冷,饮食能食而不能化,面色痿黄,手足懒惰,此脾泻之虚症也。方用燥脾止流汤,方中纯是健脾去湿之品,投脾之所好,土旺而水自归元也。肠虚之泻,腹中时时雷鸣,或作水声,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者,是此等之病。亦要健脾助气为妙,而佐之实肠之品,则泻可除而肠之气又旺,可以传导水谷也。方用补肠至圣丹。此方之妙,妙在鹿角霜下行而固脱。然不佐之人参健脾之药,虽用鹿角霜仍是徒然,止脱而终不能生气于绝续之时,挽回于狂澜无砥柱之地也。肾虚之泻必于夜半子时或五更前后痛泻三、四次,五、六次不等,日间仍然如病人者,此是肾泻,名为大瘕泻也。倘徒以脾胃药止之,断不能愈,必须用热药以温其命门为妙,方用温肾止泻汤。此方虽补肾而仍兼补脾,补肾以生其火,补脾以生其土,火土之气生,寒水之势散,自然不止泻而泻自止也。
收脾汤
黄连五钱 山药一两 薏仁五钱 车前子五钱 茯苓五钱 人参五钱 肉桂五分 水煎好,用米糕粉炒熟调服之。
燥脾止流汤
人参五钱 山药一两 芡实一两 泽泻二钱 吴茱萸五分 炒干姜五分 茯苓五钱 神曲五分 水煎服。
补肠至圣汤
人参三钱 茯苓五钱 薏仁一两 芡实五钱 肉桂一钱 山药一两 鹿角霜末五钱 水煎汤调服。
温肾止泻汤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熟地八钱 附子二钱 肉桂二钱 车前子二钱 北五味三钱 山茱萸五钱 山药一两 薏仁五钱 巴戟天五钱 水煎服。
 
头痛
头痛有虚有实,实痛易除而虚痛难愈。实痛如刀劈,箭伤而不可忍,或走来走去、穿脑连目、连鬓连齿而痛,风痰壅塞于两鼻之间,面目黎黑,胞膈饱胀,叫喊号呼皆实症也。倘以为虚而用补阳之药,转加苦楚,必以散邪去火为先,而病始可去。方名升散汤,此方全是发散之药,必须与前症相同者方可用。二剂而病去如失,否则未可轻投也。至于虚症头痛,有阳虚阴虚之分。阳虚者脾胃之气虚,阴虚者肝肾之气虚也。脾胃之气虚者,或泻后得病,或吐后成灾,因风变火,留恋脑心,以致经年累月而不效。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一钱、半夏三钱。一剂而痛如失。阴虚者肾肝之气不能上升于头目,而颠顶之气昏晕,而头岑岑欲卧,或痛,或不痛,两太阳恍若有祟凭之。此症若作阳虚治之,不特无效,而且更甚,往往有双目俱坏,而两耳俱聋者,可慨也。方用肝肾同资汤,一剂而晕少止,再剂而晕更轻,四剂全愈。此方妙在肝肾同治,少加入颠之药,阴水既足,肝气自平,肝气既平,火邪自降。设不如此治法,徒自于头痛救头,风邪未必散而正气消亡,必成废人,而不可救矣。
升散汤
蔓荆子二钱 白芷二钱 细辛一钱 藁本五分 半夏三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肝肾同资汤
熟地一两 白芍二钱 当归一两 川芎一两 细辛五分 郁李仁五分 白芥子五钱 水煎好,半钟加入酒一碗其饮。
 
臂痛
臂痛虽小症,而虚实宜分。盖此等之症,最难辨也。实症若何?其痛长长在于一处,皮毛之外但觉苦楚,按之痛更甚,口渴便闭,此实邪也。用搜风、散火、祛痰之味,自然有效,苟若不然,更添疼痛。吾以外祛汤治之,一剂而痛轻,两剂而痛减,三荆而痛愈,使邪从外入,仍从外出也。虚症若何?其痛不定,或走来而走去,或在左而移右,捶之而痛减,摩之而痛安,或作块而现形,或生瘢而见色,口必不渴,而痰结更深,肠必干枯,而溺偏清白,此真气之虚,而痰气壅滞固结而然也。若用祛风之剂,而身原无风,或用祛火之药,而体非实火,即用消痰之剂,而正气既虚,痰亦难去,必须用健脾补肾之药而后佐之去风、去火、去痰之品,自然手到病除也。方用卫臂散。此方全不去治臂痛,而单去滋肝、益肾,水木有养,自不去克脾,脾气健旺自能运动四支,何致有两臂之痛哉。
外祛汤
白术五钱 防风三钱 炒栀子三钱 荆芥三钱 半夏三钱 乌药三钱 甘草一钱 白芍三钱 水煎服。
卫臂散
黄芪一两 当归五钱 防风一钱 白芥子三钱 白芍五钱 茯苓五钱 熟地五钱 枸杞子三钱 薏仁三钱 水煎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