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金匮学习笔记

5-21-64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卫迟缓:为表虚寒。 营迟缓:为血管血少。血外溢故少。 邪中经则营卫不和,出现荨麻疹,一抓一片。心气虚则邪入,阻碍阳气。
故满而短气。
 
5-22风引汤:除热癫痫 六种石药清热潜镇熄风,龙牡平潜,大黄导热下行。桂枝干姜辛温反佐。
 
5-23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独生地重余药皆轻,说明本方清热凉血。心血不足,心火炽盛,故出现一些精神证状。无寒热说明无表证,浮是浮者血虚之意。也可用本方加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4-4-23 08:42 编辑

5-24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黄汗:关节渗出黄水。与全身出黄汗不一样。肝肾不足是历节内因,湿是外因。汗出入水中仅是举例,久居湿地也是。
 
8-23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谷气实:胃热 汗自出:表证
 
5-26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少阴为肾,浮则为风是说有表邪,就是说肾虚血弱,又感风邪,易至历节, 盛人是胖子,多湿。 短气是气虚,就是说湿盛气虚之人,汗出当风,也容易至历节。
以上三条共说了历节的四种成因:肝肾亏虚,汗出入水中,热为湿郁二是胃中谷气实,感受风邪,三是肾虚血弱,外感风邪,血为风动。 四是气虚湿盛,汗出当风。总之一个字是:虚
 
谢谢!学中医,应该回归经典。读经典,很重要。
 
嗯嗯,,刚开始学,,会经常关注
 
5-27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寒湿,风湿类风湿后期会出现此。内经痹论所谓行痹痛痹这类。尪就是畸形,羸是瘦。如脱,就是行路不方便的意思 温温欲吐",胃有水,他要吐的,老要想吐,温温欲吐,并没吐出来。古人这个温温,与这个愠愠是通用的。人不知而不愠,这是论语上一句话。愠,就是恼怒烦恼。就是恶心,老要吐可是不吐,所以温温欲吐 恶心的厉害,多加生姜,后世说它是散寒啊,其实它不是,它是去水气降逆,水往上逆,所以生姜它有这个作用
 
5-28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酸入肝,过食酸就伤肝,筋伤就缓而不收,失去收缩的作用,所以他起名叫泄.筋泄,骨枯痿,这么两种情形结合到一起,"名曰断泄",断,就不通的意思。由于荣气不能畅通,卫气也不能独行。荣卫这两个东西,它是荣之所至,就是卫之所在,就是血管的通透作用,古人说的渺渺茫茫,看得不清楚,近代医学说得比校清楚了。尤其毛细血管,在人体表面,血管有通透作用,血管里头水份多,它往外出,内外保持恒量的。那么里头水份少,外面的咱们说的津液就往里头去。所以古人说,卫在脉外,营在脉内。它这个里头是血液,可是与外边是通的,出来血管外头就是津液,津液就是气,古人说的气就是津液,你们看内经上说,如雾露之溉,灌溉的溉啊,所以气在人身上周身是无所不在,就像雾露一样的,灌溉全身.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就是无所使的意思了。"四属断绝",就是四维不张了,不能旁灌于四旁了。 独足肿大",那么湿浊之气呢,因为人太虚了,它是下注,所以唯独脚肿大,身上都瘦。"黄汗出",尤其下肢爱出黄汗。这个皮肤它也虚啊,不能收摄,就出黄汗。如果"胫冷",指的小腿,那就是黄汗了, 在这个地方他给黄汗、历节做个鉴别,他也是有这个意思。历节也出黄汗,所不同的,一个是胫冷,一个是反有热,反发热 在实际当中,并不是这样区分的,因为历节感受风寒湿阻碍阳气也有发冷的。应从汗的颜色,部位,是否痛来区别。
 
5-29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拘挛痛,
用的川乌了,不要用草乌,草乌毒太大。川乌五枚,大乌头煎里,是大乌头五个,把它弄碎,拿蜜把它煎了。蜜二升就是两小碗,把五个乌头搁在里头煎,煎取一升,两碗剩了一碗了,就别煎了,把这乌头就不要了,乌头的成份就溶解到蜜里头了,所以叫乌头煎。这就是一个药,这个治寒疝,治疼,由寒而致的疼,后头有,咱们讲寒疝那一章就有了。那么这个方剂呢,它用前四位药,祛外邪了,麻黄、芍药、黄芪、甘草。用乌头蜜煎呢,就是治历节痛。还有一个,他也没讲在这一章,其实应该在这一章讲。有一个乌头桂枝汤,用桂枝汤加川乌,也是这个做法,就是合用乌头蜜煎,那个是治桂枝汤证的表证,而有这种历节痛的,所以身疼痛,蜜煎,有道理的,一方面加强镇痛的作用,另一方面制乌头毒。古人用药,这地方都从经验来的,这怎么知道的,没法知道。这个乌头拿蜜煎之后,他怎么瞑眩状态就轻。
 
5-30 矾石汤 治脚气冲心 脚气病特点:脚腿肿胀疼痛,或软弱无力,麻木不仁。严重时出现必悸,心急,胸中胀闷,呕吐等。为心阳不振,脾胃两虚。用此方燥湿降浊,清热解毒。矾石,酸涩,性燥,却水利湿解毒。
 
好帖
跟着老师学习
 
难忘; 说:
难忘 发表于 2014-10-7 06:33
好帖
跟着老师学习

请多指教
 
梦幻人生; 说:
梦幻人生 发表于 2014-10-7 08:26
很好!老师辛苦了

请多指教
 
5-31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并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我注:麻黄汤加归、芎、参、姜、石膏)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 穹穷一两 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见金匮方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