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疑惑

脾藏营者,脾统血之谓也,所谓的“脾裹血,温五脏”(营和血还可以再细分);
与这个血相对的还有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的功能,也就是内经所言的“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
血和津液、水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虽都与脾有关,但却是脾的不同功能方面的体现,所以不把营和津液、水液的概念分别开似有失严谨。
 
脾统血的概念,出于金元以后,内经未载,还请细查,以经证经,以此论伤寒,未必可靠。当然,即便脾统血这个立论可以确定,也和脾藏营是两个问题,毕竟营和血不同,统和藏不同。
营气和津液的关系,内经说的清楚,不论是教科书,还是自古以来的医家,也没有什么不同意见。
 

脾统血是出于《难经》的,和《内经》的时代差不多而稍晚,但不是金元后,《难经·四十二难》:“http://www.hudong.com/wiki/脾]脾重二斤三两...《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 可见古人之严谨与精纯多么值得我们师法!
 
经方的营血观——伤寒论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43# 许家栋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您认为伤寒论里有这些内容吗?您认为,六经辩证从那里来?
 
脾裹血,和脾统血一样吗?相似的概念,但并不相同。还请家栋兄细查。
 

您是否认为伤寒论中,荣和血不分吗?
 

请红昌兄细看,医经派是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医经七家,
而经方派则是包括与《伤寒杂病论》渊源很深的《汤液经方》在内的十一家。
 

关于“脾统血”的理论乃出自《难经》之“脾裹血”,其实还是中医界较为一致的看法的。
但是做学问不能人云亦云亦是真理。
我们姑且来审视一番:
先看“脾统血”的定义:1983年版《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脾》:脾主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即是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这里的裹,即是指脾具有包裹血液,勿使外逸的意思,实际上也就是指脾有统血的功能。
再来考证一下这个“裹”的训诂,。裹——【玉篇】包也。【註】裹,犹房也。又【說文】缠也。又【韻會】指所包之物也。
可见,这个裹就是包绕和统摄的意思,也就是说,“脾统血”的来源就是《难经》的“脾裹血”,不知红昌兄意下如何。
 

当然不是,中医究其根本就是阴阳,所有的理论体系不离阴阳,但是这个阴阳都是相对而言的,所以阴阳中可以再分阴阳,
就像从大方面来说卫气属阳而营血属阴,那么这个相对于卫气来说而属阴的营血再细分呢,就是营为阳而血为阴,营为阳,是血中之气,故曰荣气。
请红昌兄指教。
 
您否伤寒论里,没有“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这些内容呢?个人所见,这些东西在伤寒里比比皆是,您如果有兴趣,我就举点例子?

当然这和这个帖子的话题,已经扯远了。
 
您认为肝藏血,是否能称为肝统血呢?
 
这个观点我很赞成,握手。所以我认为脾藏营和脾统血,并不是一个概念,您说呢?
 

不知红昌兄想否认的是哪一点呢?
愚弟那个帖子的本意是界定经方派与医经派的概念,是中医学派细分的一些学术问题,援引了《汉书。方技传略》之依据,因为从考证学来说,同时代的文献一般是最有力的证据,红昌兄以为呢?
在汉书的这个古医学体系中,包括了经方、医经、房中、神仙等流派,从大方面来说,这些古医学的大部分基础的理论是相通融的,包括对人体的结构的中医解剖认识和特有的阴阳观等,所以不但是用医经派可以解释一些经方派的内容(当然能解释一些不等于能解释全部,更不等于能解释的相对更圆满),就是用房中术也能解释一些的。
我们追求的是不是更精准、更恰当的境界?红昌兄以为呢?
 
医学上不能用归谬法,
不能一味的由此及彼和无限联系,
讲究的是严谨的论据论证,
如果红昌兄就我所持的后世的“脾统血”理论源于难经的“脾裹血”之说还不赞同,
请列出论据论证,以有据可查的论据论证来说理是不是更恰当?
 
54# 许家栋
个人并不能赞成,您把伤寒论归结为经方学派,毕竟任何人也不能否定伤寒、金匮和内经的关系。而且从现在出土的辅行诀,也可以很清晰看的出辅行诀和内经的关系,您说呢?就如六经辩证的源头在那里,伤寒论中的“气血、阴阳、表里、寒热”的辩证方法出自哪里?

张仲景为汉代的医学大家,医学大家通常都是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会有学术上新的成就。就如张仲景自己说的,自己是因为总结了“《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才写出了伤寒论。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不顾张仲景自己的意愿来否定这个事实呢?
 
您似乎没有看明白我的帖子,脾裹血是否等同于脾统血呢?就如能说肝藏血,是否能说成肝统血呢?
 
很高兴,能与家栋兄互相切磋学问,只是讨论已经离开主题太远。如果家栋兄,还对本来话题有兴趣,我们就继续讨论。如果觉得问题已经清晰,小弟就不奉陪了。
 
一路看下来,是跑题了,就第一、二问,我个人觉得当宗刘渡舟老师的注解。今录于下: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注解]病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等症,医生认为是表邪不解,投以桂枝汤发汗;还见心下满微痛与小便不利之症,医生又认为是里有凝结,而治以泻下之法。然无论或汗或下对此证均无效可言。
那么,这是什么病,为什么汗下皆无效?此证乃太阳之邪内陷于腑,腑气不利,水气内停,故辨证关键在于小便不利一证。夫病在内者,可以反映于外;病在腑者,可以外应于经。此证的病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为经气不利;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为太阳腑有水邪凝结,如不利其小便则经、腑之证皆不能除,故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利其小便则愈。
至于第三问,小青龙汤乃“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当有恶寒,咳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