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看看这例耳鸣,求各位前辈治疗

最近几天有点上火 ,已经停用几天了,过几天再喝吧。
 
生地黄切断,纸包火煨,塞耳数次,即愈。
出自“串雅”没用过。
 
字迹干嘛这么小,看不清楚
 
耳鸣古议
喻嘉言议王大司马耳鸣症曰∶人之阳气走上窍,而下入于阴位,则有溺泄腹鸣之患。阴气走下窍,而上入于阳位,则有窒塞耳鸣之患。故人当五十以外,肾气渐衰于下,每每从上逆。肾开窍于耳,而以肝木为之子,是以谋虑郁怒之火一动,即疏泄母气,而阴气从之上逆,与聋病相去天渊。聋病者,窍中另有一膜遮闭,外气不得内入,故以开窍为主。方书所用菖蒲、麝香,及外填内攻等法,皆为此而设。耳鸣乃阴气冲至上窍,亦隔一膜,不能越出窍外,止于窍中,薄薄有声,如蛙鼓蝉鸣。外入之声,为内声所混,听之不清。若气稍不逆上,则听稍清。气全不逆上,则听全清矣。治此之法,以重用磁石为主,以其重能达下,性主下吸,又能制肝木之上吸也。用地黄、龟胶群阴之药辅之,更用五味、山萸之酸以收之。令阴气自旺于本宫,不上触于阳窍,然后清清朗朗,声入即通,无壅碍也。方书指为少阳胆、厥阴肝二经热多所致,然少阳之气,能步走上窍,皆络于巅顶,无触筋冲耳之理,不当与厥阴混同立说。通圣散一方,汗下兼用,乃治壮火之法,惟滚痰九,少壮用之,多有效者。以黄芩、大黄、沉香之苦,最能下气,而礞石之重坠,与磁石之用相仿也。高年之人,肾水已竭,真火易露,故肾中之气,易出难收,况有厥阴之子,为之挹取乎。然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如盏中添油,灯焰自小,岂非良治哉?
一妇人耳鸣内热,经行不调,肢体倦怠,饮食无味,以肝脾虚热,用四君加柴胡、山栀、丹皮、甘草而愈。

叶天士治丁某。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心肾两亏,肝阳亢逆,故阴精走泄,阳不行根据,是以耳鸣时闭。但病在心肾,其原实由于郁,郁则肝阳独亢,胆火上炎。清晨服丸药,以补心肾,午服汤药,以清少阳,以胆经亦终于耳也。水煮熟地四两,麦冬一两半,龟板二两,牡蛎两半,白芍两半,北五味一两,建莲两半,磁石一两,茯神两半,沉香五钱,辰砂五钱为衣。煎方∶夏枯草二钱,丹皮一钱,生地三钱,山栀一钱,女贞子三钱,赤茯钱半,生甘草四分。

徐灵胎曰∶方极清和可喜。耳聋之法多端,大端不过清上镇下二条。此案方极稳当。至于外治之法,及虚寒等症,亦不可不知也。

耳鸣。经谓上气不足。又谓脑髓不足,则脑转耳鸣。皆精气虚弱之故也。王汝言谓耳鸣甚者,多是痰火上升,又感恼怒而得。若肾虚而鸣者,其鸣不甚,当见劳怯等证。薛立斋云∶若血虚有火,四物汤(见血)加山栀、柴胡。气虚,补中益气汤(见气)。

血气俱虚,八珍(见虚损)加柴胡。若怒而鸣,气实,小柴胡(见寒热)加芎、归、山栀;虚用八珍加山栀。若午前甚者,阳气实,热也,小柴胡加黄连、山栀;阳气虚,补中益气(见气)加柴胡、山栀。午后甚者,阴血虚也,四物(见血)加白术、茯苓。若肾虚火动,哄哄然,胫酸,或痰盛作渴,必用地黄丸(见虚损)。甚者当镇坠,正元饮(见眩晕)咽黑锡丹(见呃逆)。有热者,龙齿散。肾者,宗脉所聚,窍于耳。宗脉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气与之搏而鸣。先用生料五苓散(见伤湿),加制枳壳、橘红、紫苏、生姜同煎,吞青木香丸,(见气。)散邪疏风下气,续以归芎饮和养之。若更四肢抽掣痛,睡着如打战鼓,耳内觉有风吹奇痒,黄 丸甚效。
内气本流通,何以蔽塞?则风火痰血之为之也。在上为心肺之气,在下为肝肾之气,在中为脾胃之气。气动而为火,火动而为风,壅于上焦,扰攘不清,则外入之声,为其所乱。若更蒸液而痰凝,伤阴而血瘀,则耳窍蔽塞。甚则为痛为肿,结核停脓,不但聋也。不甚则为鸣,气上出于耳而作响也。气上盛则鸣甚,不盛则鸣不甚。上焦气壅属实,下焦气逆属虚,或阴虚而火上炎,或阳虚而火上浮也。中焦多属湿热,酒食之所郁积也。各脏腑经脉,皆能动气生火作声,岂必拘定脉络通耳者乃然哉。此皆言内气上壅者,若气虚下陷则亦聋。以清气自下,浊气自上,清不升则浊不降也。

这个供你参考估计比较有用
 

引自 张重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六)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从肝论治。

耳鸣耳聋的发生与肾、心、肝、胆、脾、肺各脏腑均有关。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肾主耳,耳为肾之窍,为肾之官。《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提示耳聋与肾虚关系密切。《医学入门》又提出“耳鸣乃是聋之渐也”,《杂病源流犀烛》卷23更明确说明:“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说明耳鸣与耳聋的病因基本相同。

1、通常,耳鸣耳聋多从肾论治,我们临床多从肝论治。其理论基础是:

(1)肝脉络于耳:足少阴之经脉,属胆络肝,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其经气环循于耳。故肝胆机能失调,则影响耳的生理功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曾治一位女性患者,每于生气后则耳鸣耳聋不已,服西药或耳聋左慈丸无效,改服逍遥散加减则立竿见影,耳鸣即止。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虚则目媢睢huang huang无所见,耳无所闻”,《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耳鸣头眩。”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循经上扰清窍而为耳鸣。故治用疏肝解郁,理气降逆,如逍遥散之类,具有疗效。

(2)肝肾同源:肾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其精气上通于耳而为听,故肾藏精。而肝藏血,肝血充盛,血可化精,精可化血,精血同源,故肝肾同源。肝阴不足,耳窍失养,也可产生耳鸣耳聋。又肝木有赖肾水的滋养,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虚火上炎,上扰清空,出现耳鸣耳聋。治疗既要滋补肾精,又要柔肝平肝,方能获得满意疗效。

(3)肝与气血调畅关系密切:肝主藏血,又主疏泄,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若肝失疏泄,气血失和,气滞血瘀,则耳窍受阻,导致耳聋。治宜疏肝行气,活血通窍,如通气散(柴胡、香附、川芎)加通窍活血汤,也可用血府逐瘀汤,既能理气,又能活血,方中有柴胡、枳壳,舒肝理气。

(4)当归芍药散治耳鸣耳聋: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由当归、川芎、芍药,白术、泽泻、茯苓组成,主治肝脾不和引起的妇人腹痛病证。近年也用于治耳鸣耳聋。方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调肝以行滞,茯苓、白术、泽泻补脾以渗湿,对于肝气过旺,横逆犯脾者,肝火得降,脾土得健,耳窍得养,耳鸣耳聋得已。

2、经验用药

(1)蝉衣

蝉衣性寒味甘,入肝、肺经,具有散风热、宣肺、平肝定痉作用,其气清虚,轻灵,还能清散肝经风热,通利耳窍,聪耳平鸣。《杂病源流犀烛》卷23又说:“然肾开窍于耳,所以聪听,实因水生于金,盖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故能为听。故凡治聋,必先调气开郁。”蝉衣宣通肺气,故可用于耳鸣、耳聋。

(2)葛根

葛根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本草新编》谓之“入胃,又入肝。”其气轻浮,轻扬升举,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药理实验又证明,葛根中含有葛根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扩张脑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中医认为耳鸣耳聋与清阳不升,耳窍失养有关,现代医学认为耳鸣耳聋可能由于内耳血管痉挛,供血不足而致。所以葛根是一味治疗耳鸣耳聋有效的常用药物。

3、其它疗法

(1)针灸疗法

常用穴位 :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疏通耳窍经脉,配中渚、外关、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清泻肝胆、调理脾胃。

(2)穴位注射

取听宫、翳风等穴,常用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补血活血,疏通经络。

(3)颈封

在人迎穴,用1%普鲁卡因或丹参液局部注射。

(4)气功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有益防病健身。

如鸣天鼓:“天鼓者,耳中声也。”将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地横放在枕后,食指叠在中指上面,用力把食指从中指上滑下叩击后枕部,听到的声音象击鼓声。节奏均匀缓和,力度由轻至重,双手每次各24下,可振荡耳部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坚持不懈,有预防和治疗耳鸣耳聋作用。
 
多谢楼上的,最近有点忙,过几天再试。
 
此症为虚阳外越。急病则消其风(以消风散治),久病则敛其阳。
楼主久病,不可心急,想几天内用三五付药治好,当知其不可,难道病了这么多年也没得出点经验?可缓治:
黄莲、黄芩、黄柏、大黄、升麻、防风、赤芍、当归、栀子、甘草、茯苓、人参、金银花、白头翁、牛蒡子各40克,合粉细未,蜜和为丸,如小核桃大小,早晚饭后各一粒,温水下。
 
以上网友的方子可以试试,但最好去找个好中医看看
 
不好找啊,那儿能找到好中医啊
 
和丸太麻烦,能不能装胶囊服?
 
和丸麻烦还是装胶囊麻烦呢?每丸需8──10克,装胶囊要装16──20个,还要用蜂蜜水下药,不是更麻烦?粉细了加适量蜂蜜,象和面似的揉出来,愿做成丸子就团成丸子,不愿做就放起来,吃时就揪一块来吃,有什么麻烦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