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经方医案

林盛进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1/21
帖子
719
获得点赞
29
声望
28
余不业医,所诊治者皆为家人、亲戚、朋友或朋友介绍而来,虽有些许治验,然因生性疏惰,且向以为明乎病理医理药理,随证加减即可,且所治者,与前贤之医案也多相差无已,故少有录案,有所录者,亦每为治愈后自觉有些许价值,或可为今后借鉴者。且所录者,本为已备,随手而记,故每每四诊不全。现选所记医案数则,与诸君共同探讨。

一、遗尿案。
堂侄,男,13岁,夜间遗尿十余年,别无所苦,四处求诊无效,服用各种偏方亦无效。一次家父回乡过节,与堂兄偶然聊起此事,家父谓其家人之病,多为余治,且效果尚可,荐其前来试治。数日后之晚间,堂兄携其至余家,查其舌脉并无异常,遂谓其或为膀胱括约肌松驰所谓,无须过虑。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原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5克,红枣6枚,甘草6克,龙骨18克,牡蛎18克。上方服五剂后病愈,以其病已多年,嘱服至八剂。此案为三年多前所记,堂侄今已上高中,至今未见复发。

二、右小腿自汗案。
舍弟,病右小腿自汗已有数年,因其长期住于深圳,于当地找中医治疗无效,到他处找医治疗也无效。今年清节回乡祭祖,住于我家,言及此事,谓其右小腿自汗数年,汗出多而酸臭,且阴囊处也较为潮湿,别无所苦。余诊其脉略细,舌胖大苔白有齿痕。即谓其病不难治,为局部湿阻而致。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苓桂术甘汤与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3大片,红枣8枚,甘草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茯苓30克,白术15克。五剂,并帮其将药备好,让其带回深圳服用。弟回深圳后,药完即愈。至今未见复发。
(它案待续)
 
经方先生所治病例皆用原汁原味的经方,真可谓是善用经方者。
 
三、带下案。
卢某,老家邻居之女,患白带甚多,于家乡找中医医治诊治无效,由家嫂陪同来诊。其脉略细弱,舌略胖大苔白有齿痕,自言平素畏寒。此脾胃阳虚致带下也,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茯桂术甘汤,并遵完带汤方意,重用茯苓、白术。方用:桂枝15克,白芍15克,红枣8枚,生姜3大片,甘草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山药30克。五剂,药后即愈。复诊时疏桂枝汤加黄芪,谓其若平素畏寒即可服用。
四、心烦不食案。
家嫂,患心烦而虽饥不欲食,于家乡找当地医生诊治后效果不佳,遂于周末来余家问诊,余询知其大便不畅,谓其曰此易治,此胃寒肠虚热也。遂疏栀子枳实汤与之。方用: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枳实10克。二剂。以余平素开方药味较少,家嫂也不以为奇,遂于附近药铺抓药回家。果二剂而愈。
余兄家仍在老家,距离余家二十多公里,且余必周末方有空闲,是以兄家人得病,多于本乡求医,不效者方于周末或于晨早至余家求治,是以,余常非首诊,每是收拾烂摊子也。
五、足踝扭伤案。
郑某,妻子之卫生院同事,足踝扭伤,于本医院诊治后效果不佳,遂由妻子陪同来诊,余先帮其推拿,辅以张颖清教授之全息穴位按压法。推拿完毕,自感痛感减轻,可下地行走。另疏方芍药甘草附子汤。方用:白芍30克,甘草15克,制附子5克。五剂。药完即愈。郑某颇为惊奇,以其以往脚扭伤,少则20多天,多则月许,此次病好之快,出乎意料也。
后数月,余岳母也脚扭伤,也用此方而愈。此余之独得经验也。
 
六、肌肉瘀肿案。
岳母,乘摩托车跌倒,致锁骨骨折,到本市某有名私人骨科医院诊治。治愈后数月,一日到余家,提及其肩下部有一处肌肉瘀肿数月不消,仍颇为疼痛。余乃视察之,其伤肩同侧之上臂处有一硬块,按之疼痛。此瘀血不消而致肿也,盖跌倒之时,以手按地,致锁骨折而筋肉挫伤也。处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方用:白芍30克,甘草15克,制附子5克。五剂。三剂后,硬块变软而渐消。六剂后瘀肿消失而不痛。
七、疮口不敛案。
郭某,同事之子,五岁。前年六月初,脚踝处受伤,到当地乡村医生处理后,结痂而愈。后数日,谓其父母曰患处痒甚,揭开其痂发现其内已溃脓,遂带其到当地外科医生处治疗,然经月余而不愈。一日,同事向余提及此事,问有何良法,余曰:伤口长期不敛,乃正气虚也。黄芪治慢性疮口不敛,其效如神,何不试之?何绍奇先生《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中也有类似医案。遂处以:北芪100克,为一日量,煎汤代茶分数次服,一日服尽。三剂后,新肉开始生出,而伤口仍有痒感,六剂后,新肉全部生出,痒感消失。愈。乃嘱其停服,以无病之人,过服黄芪,恐生胀也。
 
很好的医案,让人有别开洞天之感!
 
八、风寒挟湿案。
家嫂,来电云其肩背强硬,项不能转动,极为酸痛,后背正中部也极痛,腹略胀。余曰:此当为葛根汤证。遂口授方如下:葛根30克,麻黄6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羌活6克,法夏20克,生姜15克,红枣6枚,甘草6克。三剂。自以为三剂药后,其病当汗出而愈。孰料服第一剂后,不见汗出,反见腹泻,泻出颇多积滞之物,次日腹泻止,继服二剂,反见头晕重,后背更痛,仍不见汗出,但小便增多,自仍以为方证无误,去电令其于原方中加麻黄至10克,继服三剂。第四剂药后,仍不汗出,但项强,后背痛皆减轻,自以为药已中病,嘱继服药。六剂药服后,仍不得汗,且症状时轻时重,余百思不得其解,以为服药后未温覆,然家嫂则谓药后温覆也不得汗。余遂以为此或为其人正气虚故,或当如张锡纯先生之法,重加黄芪以温养其肌肉。孰料,时隔不久,家嫂即来电去其头晕头重,眩晕不可久视,且背痛更甚,余即知前药或不对症,或病有兼症也。遂令其坐车前来就诊。及至,察其舌,其舌极胖大,白腻,脉细。至此,余始恍然明前药所以不得汗者,乃中阳不振,内湿停滞故也,其后背痛,肩僵硬而痛也为兼有湿阻故也。遂改用下方:柴胡20克,葛根20克,麻黄6克,桂枝15克,泽泻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双勾藤12克,秦艽15克,法夏20克,北芪30克,知母12克,甘草3克。三剂。一剂后,腹痛泻出大量粪水,全身漐漐汗出而畅,头眩晕,肩背痛诸证皆减。二剂后,诸症大减,三剂后,病于近愈。因无暇复诊,遂嘱其上方更服二剂后,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调理。
(它案待续)
 
经典就是经典,学中医不把经典学号是根本成不了一个好医生的。老师是一位善用活用经典的好中医啊!我以前也治疗了一个项背拘谨难耐,每到夏天就发作,入秋就好。我用桂枝加葛根汤一剂便愈。连我也没想到疗效这么好。给我学好经典增加了很多信心
 
九、梅核气
陈某,同事,上周五中午诊。咳嗽不甚,咳出极黏粘之白色痰涎,自觉喉部不舒,每有痰咳不尽、痰滞于喉部之感;询知其小便正常,有时略黄,大便偏软,间有溏泻,视其舌极胖大,有齿痕,脉略细数。此水运不行,滞于喉部也,以其舌极胖大,方用苓桂术甘汤加泽泻。方用: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术15克,泽泻30克,甘草3克。三剂。今天上班,他带另一同事来找我诊治,自谓服药后极为舒服,诸证皆愈,特别是喉部通畅,甚为舒适。
十、
岳母,腹痞胀痛,嗝气稍舒,大便时干时溏,或初硬后溏,喉部有粘痰,每天晨早起床后必咳数十次,咳出少许黑色粘痰块后,喉部方觉舒适而不咳,天天如此,兼见项强,额部胀痛。痦胀,大便不正常,此为半夏泻心汤证,喉部粘痰不舒,此为半夏汤证,项强不舒,此为桂枝加葛根汤证,额部胀痛,又属少阳。现合以上三方加减以治。方用:柴胡10克,葛根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姜夏20克,干姜10克,党参15克,大枣4枚,黄连3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五剂。服第一剂后,即觉腹痛,大泻,身体胀痛不舒,然第二天后,即觉喉中粘痰大减,诸证稍瘥。五剂服完,间有腹泻,然腹已不痛,喉间粘痰消失,晨起已不咳也。
此方药极为平和,然服药却见腹痛大泻,颇为意外,是以特为记之。
(待续)
 
此方药极为平和,然服药却见腹痛大泻,颇为意外,是以特为记之
此不怪也。腹痛大泻说明药已中病,机体的正气来复脏腑的生理功能正常,驱邪外出的表现。
 
我的梅核气没有痰也没有咳
不知道上面的方子对我有没有效
 
十一、风寒泻案。
小女,五岁。天气骤然转冷,夜间不慎受凉,次日即发烧腹泻,热38。9 度,日腹泻十六、七次,大便略粘滞,有沫、带血,里急后重,腹略胀。此风寒泻也,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桂枝5克,白芍5克,葛根10克,双勾藤5克,茯苓10克(捣),阿胶10克(分二次烊服),生姜3小片,红枣4枚,甘草2克。服一剂后,大便次数减少,已不带血,仍发热,加服臣功再欣半包。当夜热退安卧,次日晨,大便一次,质稀,未见有血,上方减有阿胶,更服一剂,诸证皆愈,至晚间又大便一次,便质已基本正常。
 
11# 经方
看上去简单明了。
不过还是赞佩先生的魄力。
 
古人不欺吾也

学习中
 
十二、肩背酸痛案
同事曹某,一侧肩背酸痛已数月,经盲人按摩及服本地人民医院中医师之中药无效,遂于一天中午来要求为其推拿,推拿完毕,余即问其是否同意试用吾方,经其同意后,遂为其诊视,其人舌质暗红,口略苦燥,便汗正常,只是一侧肩背酸痛强硬,遂疏方用柴胡桂枝汤加葛根。方用:柴胡20,黄芩10,桂枝10,白芍10,葛根30,党参10,法夏15,红枣6枚,生姜3大片,甘草5。五剂。
二诊:五剂药服后,肩背部症状大减,只是自觉喉部有轻微肿痛,大便便质粘滞,且言其到药铺买药时,配药师谓其曰柴胡之量过大,宜减半,故心有疑虑,余即谓其无妨,喉部有轻微痛者,当为天气转变所致,且本方本有治喉痛之功,非服药所致也,便质粘滞者,为里有湿浊也,至于配药师言柴胡量过大者,余遇之屡也,不以为怪,遂于原方加入茯苓30克,继服五剂。余临床运用,遇便质粘滞者,即加茯苓用之,其效极佳。
三诊:肩背酸痛已基本痊愈,头部活动自如,喉已不痛,便质也已正常,问是否能再服五剂,余曰本方极为平和,再服五剂根治之也无不可。遂令其原方再服五剂。
 
黄元御《四圣心源》中所载之方,几乎每方皆有茯苓一味。
因其认为“阴易盛而阳易衰,土燥为病者,除阳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
“利水除湿”这是一种治疗思路,而且黄氏的组方,简单平凡,就那么几味,却有四两拨千斤之感。其传人麻瑞亭,就用其“下气汤”一方加减,行医几十年,活人无算,想想也真够牛的。
而李东垣认为,“助风以除寒湿”也是一种思路。他认为,内伤过重的人,身体已经很弱了,虽然寒湿通过利小便能除之,但是于人体中气而言,却是“降之又降”有“虚虚”之虞。故其使用“风药除湿”。
这个,我尝试过。我岳父年轻时在酱油厂工作,成天光着脚丫泡在高温的酱油糟里。后来足底长了一个硬币大小的风湿皮下结节。走路就痛,严重时,脚不敢沾地。经过中医西医治疗了一年多而无好转。后来,我用去杖汤加一些风药而治愈 方如下:
威灵仙50g 芍药20g 炙甘草5g 伸筋草12g 苏梗10g 川芎12g 知母10g 黄柏10g 牛膝20g 狗脊12g 藁本12g
2日一剂,每日2-3服
服用5副药后,觉得肚子疼得厉害,大解出了很多的黑水,脚底的疙瘩开始变软。然后再服五剂,疙瘩已经小了很多,20剂左右痊愈。而且,每到阴雨天,背脊酸痛的毛病,也消失了。
 
十三、眩晕呕吐案
家父,眩晕欲呕,卧则稍平,起则眩晕不可支,有欲呕吐之感,自觉四肢乏力,难以站立;后头及巅顶自觉发硬胀痛,鼻中上部、前额、头两侧也觉胀痛,腹微胀,嗳气稍舒;口略苦燥,舌暗红苔白有齿痕,脉寸尺皆弱。此因连日阴雨,天气阴冷,老人阳虚体弱,头部旧伤处血郁不通,夹杂寒湿所致,以其素有胃寒之证,且证状相对复杂,故方宗补中益气汤、葛根汤、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数方之意合用加减之。方用:北芪40克,红参8克(另煎兑服),茯苓30克(捣),白术15克,当归12克,陈皮6克,法夏15克,葛根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吴萸8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川芎6克,双勾藤15克,红枣8枚,生姜3片,甘草5克。上方连服十剂,逐剂减轻而愈。
余平素处方,药味相对较少,本次家父之病,其症状相对较为复杂,既有阳虚寒湿,又有寒热错杂之证,是以用药也相对庞杂。
 
很喜欢先生的处方。
 
老师真是应用经方的高手,学习。
 
十四、腮腺炎案。
小女,五岁。周四幼儿园回家后,即见发烧,38.2度,自言耳下部疼痛,察其处轻微肿起,遂诊为腮腺炎。其症又见轻微咳嗽、痰多、舌淡苔腻、口臭、口渴喜饮。故方宗四逆散、排脓散、苓桂术甘汤方意,并加清热解毒之品。方用:柴胡8克,枳实5克,白芍5克,桔梗3克,茯苓10克,桂枝5克,白术5克,卜子5克,葛根10克,板蓝根8克,银花8克,黄芩2克,生姜2小片,甘草3克。水煎分二次服。服完一剂后,发烧、咳嗽等症皆愈,口臭、口渴大减,腮部痛减,不按不痛。继进原方二剂,愈。

十五、肩痹案。
家母,晚间忽然右肩尖疼痛,当夜痛剧,至第二天手即不能上举过肩,状类“五十肩”。家母素体肥胖,其舌极胖大,苔腻微黄。以夜间痛剧,故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泽泻汤、活络灵丹加减。方用:北芪4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泽泻30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乳没12克,山楂15克,柴胡20克,法夏15克,卜子12克,生姜3大片。一剂痛减,二剂而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