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董红昌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655 获得点赞 4 声望 0 2009/06/20 #42 我比较赞成胡天雄老的看法,结合全文来看,这句说的是地势的高低寒暖,对人的影响。高寒之地,人多寿;卑温之地,人多夭。 一点看法,不一定对。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9/06/20 #43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 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 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曰:其有寿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从原文看,李氏的解释与《内经》并无相悖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 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 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曰:其有寿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从原文看,李氏的解释与《内经》并无相悖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9/06/20 #45 足少阳,胆,属木,象春, 柴胡 足阳明,胃,属土,象基于四季,升麻 天人合一。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对药的应用基础?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9/06/20 #46 天人合一,不但中医人,好像地球人都知道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但能真正掌握,并运用自如的还真是不多。。
假大夫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13 帖子 754 获得点赞 37 声望 18 2009/06/20 #47 我感觉是现在人潜意识里不想用 比如说经络一途 其实在辨病时 能很快地发现是谁的主管范围, 有时用的就少。 是因为现在的人受检查仪器的影响 有人说经络不存在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9/06/21 #48 根据各位见解,对此案做一小结,鄙陋之处敬请斧正。 李东垣泄泻案 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加之气短,精神不足,..癸卯岁六七月间,淫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泄利,湿多成五泄故也。 一日,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 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一钱,防风根截半钱,炙甘草根截半钱,同 咀,水四中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 小结: ①平素脾胃阳气势微,又感外湿为患,而成泄泻之证。 ②利小便有损阳益阴之弊;理中类又不能兼顾时邪,俱不可取。 ③经云:“阳在下,则生泄泻”,治以柴胡升少阳之阳,升麻升阳明之阳,炙草补中固本,羌、独活、防风佐之升提阳气兼去外湿。
根据各位见解,对此案做一小结,鄙陋之处敬请斧正。 李东垣泄泻案 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加之气短,精神不足,..癸卯岁六七月间,淫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泄利,湿多成五泄故也。 一日,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 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一钱,防风根截半钱,炙甘草根截半钱,同 咀,水四中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 小结: ①平素脾胃阳气势微,又感外湿为患,而成泄泻之证。 ②利小便有损阳益阴之弊;理中类又不能兼顾时邪,俱不可取。 ③经云:“阳在下,则生泄泻”,治以柴胡升少阳之阳,升麻升阳明之阳,炙草补中固本,羌、独活、防风佐之升提阳气兼去外湿。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9/06/22 #49 《脾胃论》中发黄案 戊申六月初,枢判白文举年六十二,素有脾胃虚损病,目疾时作,身面目睛俱黄,小便或黄或白,大便不调,饮食减少,气短上气,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至六月中,目疾复作,医以泻肝散下数行,而前疾增剧。 此案当如何辩治?
《脾胃论》中发黄案 戊申六月初,枢判白文举年六十二,素有脾胃虚损病,目疾时作,身面目睛俱黄,小便或黄或白,大便不调,饮食减少,气短上气,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至六月中,目疾复作,医以泻肝散下数行,而前疾增剧。 此案当如何辩治?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9/06/22 #50 泻肝散 【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 【组成】栀子仁 荆芥 大黄 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6克,水煎,食后服。 【主治】肝经有热,眼目红肿疼痛。 . 泻肝散的同名方很多,包含大黄、牵牛两个药的同名方没有查到,还望哪位指教一二!
泻肝散 【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 【组成】栀子仁 荆芥 大黄 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6克,水煎,食后服。 【主治】肝经有热,眼目红肿疼痛。 . 泻肝散的同名方很多,包含大黄、牵牛两个药的同名方没有查到,还望哪位指教一二!
许家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6/26 帖子 587 获得点赞 16 声望 0 年龄 46 2009/06/22 #51 时方派和经方派的辨证资料都会着眼不同, 这些资料,还真不好那么精确的使用经方。 大致出入茵陈五苓散,茵陈术附汤类方。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9/06/22 #52 51# 许家栋 嗯 从取义上看后面的用药有类于五苓散,但前面的医生用到泻肝散去治疗‘目疾’,就说明此‘目疾’属于肝经有热 ,那么用药时,桂枝,附子就不切合了。 肝经有热,用泻肝散不效反至前疾(发黄证)增剧,原因在文章中作了说明。 予谓大黄、牵牛,虽除湿热,而不能走经络。下咽,不入肝经,先入胃中。大黄苦寒,重虚其胃;牵牛其味至辛,能泻气,重虚肺本,嗽大作,盖标实不去,本虚愈甚。加之适当暑雨之际,素有黄证之人,所以增剧也。此当于脾胃肺之本脏,泻外经中之湿热,制清神益气汤主之而愈。
51# 许家栋 嗯 从取义上看后面的用药有类于五苓散,但前面的医生用到泻肝散去治疗‘目疾’,就说明此‘目疾’属于肝经有热 ,那么用药时,桂枝,附子就不切合了。 肝经有热,用泻肝散不效反至前疾(发黄证)增剧,原因在文章中作了说明。 予谓大黄、牵牛,虽除湿热,而不能走经络。下咽,不入肝经,先入胃中。大黄苦寒,重虚其胃;牵牛其味至辛,能泻气,重虚肺本,嗽大作,盖标实不去,本虚愈甚。加之适当暑雨之际,素有黄证之人,所以增剧也。此当于脾胃肺之本脏,泻外经中之湿热,制清神益气汤主之而愈。
许家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6/26 帖子 587 获得点赞 16 声望 0 年龄 46 2009/06/22 #53 热药能不能治疗热病的问题,看来从四大家就和经方派分道扬镳了。 观伤寒论用麻黄汤桂枝汤等辛温方治太阳病头痛发热等热证, 用五苓散治发汗后脉浮数,烦渴等热证, 并且明言——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欲饮水者,理中丸主之。 还有一条说的更明了——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 在伤寒论六经体系中,只有阳明的热不主用辛温法(但是也用甘温或者苦寒中佐以辛温),少阳、厥阴苦寒与辛温基本相当,少阴主用温补温散,太阴温补温中微散,经方派的法度森严和处处保胃气存津液始终贯穿其中。
热药能不能治疗热病的问题,看来从四大家就和经方派分道扬镳了。 观伤寒论用麻黄汤桂枝汤等辛温方治太阳病头痛发热等热证, 用五苓散治发汗后脉浮数,烦渴等热证, 并且明言——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欲饮水者,理中丸主之。 还有一条说的更明了——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 在伤寒论六经体系中,只有阳明的热不主用辛温法(但是也用甘温或者苦寒中佐以辛温),少阳、厥阴苦寒与辛温基本相当,少阴主用温补温散,太阴温补温中微散,经方派的法度森严和处处保胃气存津液始终贯穿其中。
许家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6/26 帖子 587 获得点赞 16 声望 0 年龄 46 2009/06/22 #54 再说经方时方之别: 譬如此证,在伤寒论经方体系中,虚证下利兼表的要先治里后解表,最低也要表里同治,以里为主;像这种但用风药之法,不能苟同也。
拈 拈花指月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31 帖子 51 获得点赞 2 声望 0 2009/06/22 #55 李某 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加之气短,精神不足,..癸卯岁六七月间,淫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泄利,湿多成五泄故也。 一日,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 此类患者,我常用麻杏薏甘汤合用清震汤治之,效果很好
李某 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加之气短,精神不足,..癸卯岁六七月间,淫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泄利,湿多成五泄故也。 一日,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 此类患者,我常用麻杏薏甘汤合用清震汤治之,效果很好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9/06/23 #57 应该说指月取义正与李氏共通吧? 麻杏苡甘除外湿,清震汤升阳明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9/06/23 #58 经方与时方不应当是对立的关系,但限于学识,我也不能很清晰的去进行辨析至少我们应当承认,一个可以影响后世的体系形成,肯定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弄清楚的办法看来只有 一个是希望高贤指教,一个是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交流。。
经方与时方不应当是对立的关系,但限于学识,我也不能很清晰的去进行辨析至少我们应当承认,一个可以影响后世的体系形成,肯定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弄清楚的办法看来只有 一个是希望高贤指教,一个是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交流。。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9/06/25 #59 记得太阴病篇,有条说: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用桂枝汤。还有霍乱篇里也有桂枝汤的应用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9/06/25 #60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想到一个问题,病看对了(肝经有热引发目疾),但用药有误还是会适得其反 至于什么药可以入经,什么药可以入脏腑,还是没弄懂,希望知者指教 先把李氏用药发上来参考 清神益气汤 茯苓 升麻(以上各二分) 泽泻 苍术 防风(以上各三分)生姜(五分) 此药能走经,除湿热而不守,故不泻本脏,补肺与脾胃本中气之虚弱。 青皮(一分) 橘皮 生甘草 白芍药 此药皆能守本而不走经。不走经者,不滋经络中邪;守者,能补脏之元气。 黄柏(一分) 麦门冬 人参(以上各二分) 五味子(三分) 此药去时令浮热湿蒸 上件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 火炽之极,金伏之际,而寒水绝体,于此时也。故急救之以生脉散,除其湿热,以恶其太甚。肺欲收,心苦缓,皆酸以收之。心火盛则甘以泻之,故人参之甘,佐以五味子之酸。孙思邈云∶夏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是也。麦门冬之微苦寒,能滋水之源于金之位,而清肃肺气,又能除火刑金之嗽,而敛其痰邪。复微加黄柏之苦寒,以为守位,滋水之流,以镇坠其浮气,而除两足之痿弱也。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想到一个问题,病看对了(肝经有热引发目疾),但用药有误还是会适得其反 至于什么药可以入经,什么药可以入脏腑,还是没弄懂,希望知者指教 先把李氏用药发上来参考 清神益气汤 茯苓 升麻(以上各二分) 泽泻 苍术 防风(以上各三分)生姜(五分) 此药能走经,除湿热而不守,故不泻本脏,补肺与脾胃本中气之虚弱。 青皮(一分) 橘皮 生甘草 白芍药 此药皆能守本而不走经。不走经者,不滋经络中邪;守者,能补脏之元气。 黄柏(一分) 麦门冬 人参(以上各二分) 五味子(三分) 此药去时令浮热湿蒸 上件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 火炽之极,金伏之际,而寒水绝体,于此时也。故急救之以生脉散,除其湿热,以恶其太甚。肺欲收,心苦缓,皆酸以收之。心火盛则甘以泻之,故人参之甘,佐以五味子之酸。孙思邈云∶夏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是也。麦门冬之微苦寒,能滋水之源于金之位,而清肃肺气,又能除火刑金之嗽,而敛其痰邪。复微加黄柏之苦寒,以为守位,滋水之流,以镇坠其浮气,而除两足之痿弱也。